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肠功能恢复汤对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MDA和SO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春荣
程永刚
曾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MODS模型,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索MODS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5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肠功能恢复...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MODS模型,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索MODS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5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和氨苄西林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测定血清MDA、SOD含量和ALT、AST、Cr及BUN含量,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肾、肺和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取回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肝肾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回肠黏膜不同程度发生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绒毛损伤断裂、炎细胞浸润;肠功能恢复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外周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血清MDA、ALT、AST、Cr及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氨苄西林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不明显(P>0.01)。在模型组与氨苄西林组内,MDA和SOD的含量呈负相关(P<0.01)。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细菌移位率均比模型组低,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肠功能恢复汤能抑制MODS大鼠的细菌、内毒素移位和氧化-抗氧化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功能恢复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2
作者
王春荣
程永刚
祁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589,598,共5页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含量,收集小肠灌洗液并测定灌洗液中的溶菌酶含量,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取回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测量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取回肠组织制成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肠功能恢复汤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DAO和D-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小肠灌洗液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P<0.01)。肠功能恢复汤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功能恢复汤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肠功能恢复汤对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MDA和SO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春荣
程永刚
曾津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计划资助项目(No.2007K16-07)~~
文摘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MODS模型,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索MODS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5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和氨苄西林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测定血清MDA、SOD含量和ALT、AST、Cr及BUN含量,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肾、肺和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取回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肝肾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回肠黏膜不同程度发生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绒毛损伤断裂、炎细胞浸润;肠功能恢复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外周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血清MDA、ALT、AST、Cr及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氨苄西林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不明显(P>0.01)。在模型组与氨苄西林组内,MDA和SOD的含量呈负相关(P<0.01)。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细菌移位率均比模型组低,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肠功能恢复汤能抑制MODS大鼠的细菌、内毒素移位和氧化-抗氧化失衡。
关键词
肠功能恢复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Keywords
intestinal
function
-
recover
ing
decoction
multiple organ dys
function
syndrome (MODS)
bacteria and endo
to
xin translocation
malon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2
作者
王春荣
程永刚
祁翔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589,598,共5页
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计划项目(No.2007K16-07)
文摘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含量,收集小肠灌洗液并测定灌洗液中的溶菌酶含量,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取回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测量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取回肠组织制成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肠功能恢复汤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DAO和D-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小肠灌洗液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P<0.01)。肠功能恢复汤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肠功能恢复汤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屏障
Keywords
decoction to help recover intestinal function
gu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肠功能恢复汤对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MDA和SOD含量的影响
王春荣
程永刚
曾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王春荣
程永刚
祁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