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地慢速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 被引量:18
1
作者 段增强 段婧婧 +1 位作者 耿晨光 李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2-199,共8页
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而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从土壤自净功能出发,结合传统土地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澳大利亚FILTER系统技术特点,提出了园林地慢速渗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优化了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布水和排水系统,... 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而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从土壤自净功能出发,结合传统土地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澳大利亚FILTER系统技术特点,提出了园林地慢速渗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优化了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布水和排水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污水接纳与处理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N(总氮)、TP(总磷)、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NH4+-N(铵态氮)均有较好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89.2%、89.5%、60.2%、85.7%,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具有技术可行、成本有效和管理方便等特点,为中国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渗滤 污染控制 农村生活污水 分散式污水 园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型地渗系统的污水强化脱氮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彬 吕锡武 +1 位作者 钱文敏 陆继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7,共4页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该装置成功启动65d后采用分层进水和连续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改进防止了堵塞,分层进水改善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氮的脱除效率。在进水pH为...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该装置成功启动65d后采用分层进水和连续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改进防止了堵塞,分层进水改善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氮的脱除效率。在进水pH为7.8~8.0,HRT>10h的工况下,分流比为1:3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行的最佳,此时总氮去除率达到60.34%,与未分流的去除率22.06%相比提高了近3倍。为分散污水的强化脱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污水 地下渗滤系统 改进 分流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不同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英华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海波 徐新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0,共4页
以草甸棕壤为介质构建了污水地下渗滤模拟系统SWIS,监测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研究不同深度基质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削减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0.04m3.(m2.d)-1,散水深度55cm时,地下渗滤系统对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以草甸棕壤为介质构建了污水地下渗滤模拟系统SWIS,监测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研究不同深度基质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削减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0.04m3.(m2.d)-1,散水深度55cm时,地下渗滤系统对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时间延长趋向稳定,不同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依次为Q(100)>Q(80)>Q(20)>Q(40)>Q(60);20~40cm基质层是有机物去除的主要范围,除污机制是物化吸附与生物降解;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0~60cm的基质层,80cm以下区域反硝化作用为主导;基于Langmuir吸附模式的草甸棕壤磷最大吸附量为545.6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处理 生活污水 地下渗滤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鑫 李海波 孙铁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6-89,共4页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之一,可以同时实现污水就地处理与回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该系统的核心单元,基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中介绍了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构成和作用,分析了影响...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之一,可以同时实现污水就地处理与回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该系统的核心单元,基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中介绍了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构成和作用,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基质因素,提出了基质的选择原则,总结了目前的各种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SWIS)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贾晓竞 毕东苏 +1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307-19309,共3页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使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现今主要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的主要原则,即不能拘泥于形式,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来完成污水处理技术的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态处理 人工湿地 稳定塘 地下渗滤 蚯蚓生态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潘晶 孙铁珩 李海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地下渗滤)。分析了2003—2005年该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H4+-N的去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好,12月和1—3月去除...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地下渗滤)。分析了2003—2005年该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H4+-N的去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好,12月和1—3月去除效果最差;温度对磷的去除影响很小;COD、SS、TP、细菌总数、NH4+-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2%±1.4%、86.8%±1.8%、88.2%±3.4%、98.3%±0.1%、62.8%±3.2%,出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生态处理 分散式处理 生活污水 地下渗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董文杰 陆广 +3 位作者 严立 李胜 郑向勇 叶海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8,91,共6页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受土地类型与土地面积的限制,且处理效果受季节更替影响大,而应用土地渗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堵塞以及系统脱氮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面源污染 生态处理技术 地下渗滤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土壤处理钻井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雷佶明 杜国勇 李志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3,352,共4页
对土地快渗法处理钻井废水进行了基础研究实验。实验主要研究了钻井废水中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截留和降解过程。实验通过引用废水COD的监测方法来测定土壤中有机物及其污染物的含量。并定义土壤COD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kg土样中... 对土地快渗法处理钻井废水进行了基础研究实验。实验主要研究了钻井废水中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截留和降解过程。实验通过引用废水COD的监测方法来测定土壤中有机物及其污染物的含量。并定义土壤COD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kg土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kg表示。测定土壤的COD背景值为32423mg/kg。吸附实验表明土壤对钻井废水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为15707mg/kg;浸出实验表明吸附饱和的土壤在纯水中浸泡4h和8h的浸出量为1055mg/L、1610mg/L;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了在纯水中浸泡4h和8h的条件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停留率分别为66.42%和48.75%。土壤生物降解实验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钻井废水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废水浸泡土壤后曝气处理对污染物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废水 土地快渗 土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酶活性分布及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英华 李海波 孙铁珩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1-465,共5页
利用污水地下渗滤中试系统,考察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酶活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靠近散水管位置,脲酶活性强,且随进水氨氮含量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布主要受基质深度的影响,... 利用污水地下渗滤中试系统,考察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酶活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靠近散水管位置,脲酶活性强,且随进水氨氮含量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布主要受基质深度的影响,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大而增强;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不同深度的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氨氮和总氮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60~80 cm区域内,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分析酶活性与氮去除效果的相关性,提出可将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作为指示地下渗滤系统总氮脱除效果的酶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地下渗滤 酶活性 空间分布 脱氮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生物基质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宏 严群 +5 位作者 张越 卢艳秋 丁越 刘馥雯 程鹏 罗仙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4,共4页
构建了以土壤-煤渣分层装填的1#及土壤-煤渣-生物基质分层装填的2#两套地下渗滤系统(SWI)模拟装置,考察生物基质对SWI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水力负荷为10 cm/d时,监测两装置进出水中COD、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系统运... 构建了以土壤-煤渣分层装填的1#及土壤-煤渣-生物基质分层装填的2#两套地下渗滤系统(SWI)模拟装置,考察生物基质对SWI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水力负荷为10 cm/d时,监测两装置进出水中COD、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稳定后,装置处理效果显著,出水水质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1#装置对COD、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75%、99.65%、93.66%、74.94%,2#装置分别为92.28%、99.85%、92.78%、84.49%。2#装置对TN的去除率较1#装置要高,添加生物基质可强化系统对TN的脱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污水处理 煤渣 生物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地渗系统处理分散生活污水启动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彬 吕锡武 钱文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采用两种不同的进出水方式对此渗滤系统的启动周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为250-400mg/L、氨氮为70~100mg/L时,初期采用间歇进水的方式可使...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采用两种不同的进出水方式对此渗滤系统的启动周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为250-400mg/L、氨氮为70~100mg/L时,初期采用间歇进水的方式可使启动周期缩短为18d;稳定运行时HRT为6h,COD去除率可达79%以上。此研究为新型地渗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污水 土地处理 地下渗滤系统 启动周期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出水方式对高负荷浅层渗滤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玉忠 赵提纲 +3 位作者 韩万明 李鲲 吴芳 王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研究农村分散住户用水不均匀和排放泵井运行不连续条件下高负荷地下浅层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建立渗滤试验柱,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在12.5 cm.d-1日均水力负荷下,比较连续进水、间歇进水和自由排水、间歇排水对实际生活污水净化效果... 为研究农村分散住户用水不均匀和排放泵井运行不连续条件下高负荷地下浅层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建立渗滤试验柱,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在12.5 cm.d-1日均水力负荷下,比较连续进水、间歇进水和自由排水、间歇排水对实际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渗滤柱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6%。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1.2%~67.7%,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的渗滤柱去除率最低,但出水仍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各渗滤柱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17.5%~37.2%,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强化反硝化作用是提高脱氮效率的主要途径。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51.0%~78.0%,其中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延长污水停留时间、增加与填料的接触面积能增强对TP的去除效果。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下,渗滤柱对COD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是对N、P营养盐的综合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就地处理 地下浅层渗滤系统 进出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