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导槽进口渐变段泥石流运动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宋哲源 刘建康 +4 位作者 张恒翔 韩晓兰 刘健勋 易婷 周林均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6,共10页
进口渐变段作为排导槽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当易引发泥石流堵塞、爬高等问题,致使防治工程失效。文中采用ANSYS CFX软件,探究了不同极限剪应力、收缩角度和槽身宽度下泥石流在排导槽进口渐变段运动特征的影响关系。研... 进口渐变段作为排导槽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当易引发泥石流堵塞、爬高等问题,致使防治工程失效。文中采用ANSYS CFX软件,探究了不同极限剪应力、收缩角度和槽身宽度下泥石流在排导槽进口渐变段运动特征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泥石流流速与极限剪应力、收缩角度和槽宽均呈负相关关系;泥石流泥痕高度与极限剪应力、收缩角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槽宽呈正相关关系。基于推导的无量纲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发现:泥石流流速变化率受收缩角度的影响最大,受槽宽的影响最小;泥石流泥痕高度变化率受极限剪应力的影响最大,受槽宽的影响最小。文中研究成果为排导槽设计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对实现更高排导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排导槽 进口渐变段 运动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吸排水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水位与沉降计算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帅 王君 +3 位作者 吴朝峰 沈青松 舒俊伟 孙红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8,共11页
软土具有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等特性,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利用虹吸免动力排水的特点,可将虹吸排水法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达到改善土体性质的目的。本文针对虹吸排水法独特的定降深降水模式,先基于离散化的Thei... 软土具有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等特性,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利用虹吸免动力排水的特点,可将虹吸排水法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达到改善土体性质的目的。本文针对虹吸排水法独特的定降深降水模式,先基于离散化的Theis井流模型以及非线性的分层总和法,构建了以孔隙率为核心、渗透系数与压缩模量随固结情况改变的水位与沉降动态计算模型,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然后从土体渗透系数、排水板间距以及场地大小3个方面对虹吸排水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对于浙江沿海不同渗透系数的土体,虹吸排水法均可起到良好的排水固结作用;调整排水板间距可对排水固结时间以及地下水位线起到显著控制作用;排水带来的附加应力随着场地面积的增大向土体深处延伸,对于面积50 m×50 m大小的场地,有效影响深度可达到地表以下27.31 m,远远超出虹吸扬程的极限。在实际的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中,虹吸排水法可发挥更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虹吸排水 地基沉降 非稳定流 井群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排导槽混凝土材料磨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栗帅 方鑫 +4 位作者 陈晓清 陈剑刚 赵万玉 陈华勇 吴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6-1545,共10页
我国泥石流灾害频发多发,危害十分严重。排导槽在防治泥石流的实践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很多冲磨破坏的情况,极大地影响排导槽安全功能及运行寿命。排导槽的冲刷磨蚀问题是泥石流减灾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针对排... 我国泥石流灾害频发多发,危害十分严重。排导槽在防治泥石流的实践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很多冲磨破坏的情况,极大地影响排导槽安全功能及运行寿命。排导槽的冲刷磨蚀问题是泥石流减灾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针对排导槽工程中混凝土过流表面的冲磨破坏现象,本文通过向混凝土中复掺不同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微硅粉、聚丙烯纤维和引气剂)和涂抹聚脲保护层两种途径,提高混凝土的抗冲耐磨性能。为此,采取水下钢球法的磨蚀实验方法,研究两种混凝土试件的抗冲磨强度、磨损率、磨损系数和平均磨蚀深度等参数指标,综合比较其抗冲耐磨性能。结果表明,两者都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冲耐磨性,聚脲的抗冲磨强度比复掺材料混凝土提高了约5~18倍,磨损率和磨损系数均降低约78%~98%,平均磨蚀深度减小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弹性聚脲抗冲磨性能远大于刚性聚脲。分析其抗冲磨机制,认为复掺材料主要通过增加集料与水泥石的接触面积、改善混凝土内微结构、增强黏结性等来增强抗冲耐磨性能。聚脲材料则依靠自身大量氢键的断裂-新生循环、强活动性链段的松弛型变、以及自由基团氧化反应的胶黏层显著提高耐磨性。因此,建议在泥石流排导槽磨损修复加固措施中,优先考虑涂抹聚脲保护层来延长排导槽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排导槽 混凝土磨损 水下钢球法 抗冲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虹吸排水管内空气积累原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红月 熊晓亮 +1 位作者 尚岳全 蔡岳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8-284,共7页
坡体地下水位上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实时排出地下水是防治边坡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虹吸排水具有免动力和流动过程由液位变化自动控制的物理特性,可满足实时排出坡体地下水的需要,但虹吸管中空气积累会导致虹吸过程中断,制约了边坡... 坡体地下水位上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实时排出地下水是防治边坡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虹吸排水具有免动力和流动过程由液位变化自动控制的物理特性,可满足实时排出坡体地下水的需要,但虹吸管中空气积累会导致虹吸过程中断,制约了边坡虹吸排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溶解于水的空气因虹吸管内压力降低而释出是形成气泡的物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虹吸进水口水面以上垂直高度3.5m以上就会出现大量气泡,经过虹吸顶点后,气泡发生强烈的兼并形成大气泡。当虹吸管的进出水口的水头差较大时,气泡间的水弹容易推动气泡从出水口排出。当虹吸管直径大于5mm时,缓慢的虹吸流动,会发生管内气泡的积累,最终破坏虹吸过程;虹吸管的直径小于4mm时,可以形成基本稳定的弹状流。因此,为保持边坡虹吸过程长期有效,经常性降雨并且坡体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选用直径为5mm的虹吸管,非经常性降雨的地区应选择小于等于4mm的虹吸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虹吸排水 虹吸管径 空气积累 弹状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流域背景预测法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希林 唐川 +1 位作者 朱静 张松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56-67,共12页
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泥石流堆积扇平面形态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平面概化模式,由此推导了它们的通用求积公式。并通过对泥石流沟流域背景因素的比较分析,选择了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主沟长度和主沟平均坡度作为预测泥石流... 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泥石流堆积扇平面形态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平面概化模式,由此推导了它们的通用求积公式。并通过对泥石流沟流域背景因素的比较分析,选择了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主沟长度和主沟平均坡度作为预测泥石流危险范围的定量指标。采用多元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得出了泥石流最大堆积长度、最大堆积宽度和最大堆积幅角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半理论半经验性的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的检验及其应用实践,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流域背景预测法适用于我国暴雨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范围 流域背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主要泥石流排导槽的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晓清 王士革 +1 位作者 李德基 崔鹏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通过大量的实例工程的考察 ,对两种主要泥石流排导槽——东川槽和 V型槽的设计、投资及运行现状进行比较 ,分析总结出两种排导槽各自的优缺点 ,以供以后设计时参考 ,优化设计 ,更有效防治泥石流 ,节约投资 ,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泥石流 排导槽 优化设计 东川槽 V型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扬程虹吸保障条件分析与合理管径选择数值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熊晓亮 孙红月 +1 位作者 张世华 蔡岳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95-1601,共7页
富水性斜坡易产生滑坡进而形成泥石流,斜坡排水是防止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虹吸排水具有实时性和免动力等优势,但因斜坡排水涉及高扬程,在虹吸管内的低压环境中流动液体会发生强烈的空化现象,从而产生气液两相流。在间歇性虹吸排水过程... 富水性斜坡易产生滑坡进而形成泥石流,斜坡排水是防止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虹吸排水具有实时性和免动力等优势,但因斜坡排水涉及高扬程,在虹吸管内的低压环境中流动液体会发生强烈的空化现象,从而产生气液两相流。在间歇性虹吸排水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将析离的气泡带走,气泡会积聚在虹吸管顶点附近,最终破坏虹吸过程。通过对管内两相流型分析,发现只有形成完整的弹状流,才能将气泡带走,保证虹吸的长期有效。采用流体数值计算软件FLUENT的VOF模型,分别对管径为4、5、6、8mm的虹吸管内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管径小于5mm的条件下,表面张力起主要作用,形成完整弹状流;管径大于6mm的条件下,形成附壁弹状流。该结论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也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排水 完整弹状流 附壁弹状流 管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及其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杰 韦方强 崔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4-708,共5页
在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泥石流堆积扇形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流域腹地中流域面积、沟床比降和堆积区主河河谷宽度及主河能量等因素对泥石流堆积扇发育的影响较大。结合TM卫星影象和1∶5万地形图,解译了小江流域内泥石流堆积扇的范围。在... 在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泥石流堆积扇形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流域腹地中流域面积、沟床比降和堆积区主河河谷宽度及主河能量等因素对泥石流堆积扇发育的影响较大。结合TM卫星影象和1∶5万地形图,解译了小江流域内泥石流堆积扇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统计了流域腹地内两大重要条件—流域面积和沟床比降与堆积扇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小江流域,堆积扇的面积随流域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是正的指数关系;而堆积扇面积与沟床比降之间可用一个负的指数关系式表达。最后,堆积区特征对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的影响主要是其堆积空间限制了大型堆积扇,比如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堆积扇 流域腹地 堆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狭陡型泥石流典型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赵万玉 石胜伟 谢忠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活跃的五大片区(汶川、都江堰、绵竹、北川、安县)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狭陡型泥石流的概念并给出定义,提炼了其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几项极具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新技术,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狭陡型泥石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箱体衬砌式排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县牧场沟泥石流动力特性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巴仁基 王丽 +3 位作者 宋志 李宗亮 倪化勇 刘宇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79,84,共6页
对牧场沟泥石流的动力特性进行了预测,认为该沟可形成中小规模泥石流,可提供的物源量约14×104m3。按周期50年一遇算,峰值流量为58.43m3/s,泥石流体冲击应力达6.52×104Pa,单块最大冲击力可达199.74×104N,发生一次泥石流... 对牧场沟泥石流的动力特性进行了预测,认为该沟可形成中小规模泥石流,可提供的物源量约14×104m3。按周期50年一遇算,峰值流量为58.43m3/s,泥石流体冲击应力达6.52×104Pa,单块最大冲击力可达199.74×104N,发生一次泥石流总量为18510m3,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为6571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场沟 泥石流 流域特征 动力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对速流结构的磨损作用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吴四飞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50-1156,共7页
 泥石流对砼防治结构的磨损是泥石流研究极其薄弱的环节,泥石流磨损大大缩短了防治结构的有效使用年限· 作为大型特大型公路泥石流有效防治结构的速流结构,因泥石流的磨损使其有效使用寿命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基于泥石流两...  泥石流对砼防治结构的磨损是泥石流研究极其薄弱的环节,泥石流磨损大大缩短了防治结构的有效使用年限· 作为大型特大型公路泥石流有效防治结构的速流结构,因泥石流的磨损使其有效使用寿命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基于泥石流两相流流速计算理论,研究了泥石流对速流结构的磨损机理,包括均质浆体对速流槽的磨蚀机理和固相颗粒对速流槽的切削机理;基于牛顿运动原理建立了泥石流液相浆体及固相颗粒的磨损动力学方程;运用量纲分析法构建了速流槽磨损量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两相流 速流结构 磨损作用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排导槽内泥石流流速横向分布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磊 徐林荣 +2 位作者 苏志满 陈鹏飞 韩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V型排导槽内泥石流流速的横向分布是一个与设计密切相连的非线性分布,直接关系到排导槽横断面各位置泥石流冲击力、磨蚀力等特征参数的定量计算。但目前流速公式多针对矩形槽,规范中没有关于该流速横向分布相应条款,因而导致部分已建V... V型排导槽内泥石流流速的横向分布是一个与设计密切相连的非线性分布,直接关系到排导槽横断面各位置泥石流冲击力、磨蚀力等特征参数的定量计算。但目前流速公式多针对矩形槽,规范中没有关于该流速横向分布相应条款,因而导致部分已建V型排导槽因磨蚀或淤积而防治失效。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合理假设,推导出泥石流流速横向分布计算公式,并以在建雅(安)泸(沽)高速公路沿线的某沟泥石流防治为工程背景,验证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供相关研究与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流速 横向分布 V型排导槽 磨蚀 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V型排导槽防淤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征 徐林荣 +1 位作者 苏志满 陈舒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3,共5页
排导槽是泥石流治理常用的工程措施,泥石流若在槽内淤积,将极大影响排导槽防治效果。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没有关于排导槽淤积情况计算的相关条款,导致排导槽被泥石流淤埋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鉴于此,分析了排导槽淤堵的常见原因,对现有... 排导槽是泥石流治理常用的工程措施,泥石流若在槽内淤积,将极大影响排导槽防治效果。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没有关于排导槽淤积情况计算的相关条款,导致排导槽被泥石流淤埋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鉴于此,分析了排导槽淤堵的常见原因,对现有的一些排导槽淤积验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提出了一套基于槽宽验算、槽内泥深及流速验算等公式的排导槽防淤设计验算方法。该方法在雅(安)泸(沽)高速公路沿线某泥石流沟V型排导槽淤埋事故的处理中进行了应用,重建的排导槽经受了2011年6月17日特大暴雨形成的泥石流的考验,说明该方法实施效果良好,可供相关研究与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排导槽 淤积验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拦砂坝排泄孔优化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小军 陈晓清 +1 位作者 谢湘平 李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4,共7页
为改善拦砂坝排水孔堵塞问题,提出了以调节泥石流流量为主的排水孔优化策略;并通过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横、纵断面形态对优化后的排水孔(排泄孔)排泄能力的影响,以及排泄孔对不同性质的泥石流的排泄效果。通过对横断面形态、纵断面形态... 为改善拦砂坝排水孔堵塞问题,提出了以调节泥石流流量为主的排水孔优化策略;并通过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横、纵断面形态对优化后的排水孔(排泄孔)排泄能力的影响,以及排泄孔对不同性质的泥石流的排泄效果。通过对横断面形态、纵断面形态及浆体容重三因子的正交组合,进行了80组模拟试验,以平均排泄流量珚Q和坝前泥深下降速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具有合理宽深比的矩形横断面相对最优。对容重较小的流体,窄深型的矩形断面排泄能力最好;而对高容重流体,则正方形断面相对更好。在可流动范围内,排泄效果随着排泄孔纵比降的增大而增大;而增大沿程排泄孔横断面截面积(变截面一坡到底喇叭型)可提高相同纵比降排泄孔的排泄能力。同时,随着流体容重的增加,排泄孔的排泄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砂坎 排泄孔 数值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流域集水区面积限值与一级水系数目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凯衡 李泳 韦方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3-477,共5页
文章利用ArcInfo的水文分析功能,从不同区域的三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出不同限值下的水系,然后研究了不同集水区面积下限导致的流域水系细节层次的变化,发现一级水系的数目和集水区面积下限成近似于反比的关系,而反比关... 文章利用ArcInfo的水文分析功能,从不同区域的三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出不同限值下的水系,然后研究了不同集水区面积下限导致的流域水系细节层次的变化,发现一级水系的数目和集水区面积下限成近似于反比的关系,而反比关系的比例系数只与流域面积有关。这种关系反映了泥石流流域的水系在空间尺度变换下的某种自相似性,也说明了泥石流流域在相当宽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一级子流域的物质活动能力是一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流域水系 一级水系 集水区面积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白沙河、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治理效果分析——以四川都江堰市三合场沟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向龙 陈宁生 李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0-64,共5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龙溪、白沙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频发,为更好地防治这两个流域的泥石流灾害,评估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三合场沟位于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地震引发沟内山体发生了大...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龙溪、白沙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频发,为更好地防治这两个流域的泥石流灾害,评估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三合场沟位于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地震引发沟内山体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对三合场泥石流沟流域现场调查及对该沟"稳+拦"泥石流灾害治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程采取的以拦挡为主的治理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针对防治工程的治理现状和震后三合场泥石流沟的特点,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在该流域治理泥石流灾害时采取以排导工程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工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工程 排导工程 三合场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排导槽磨蚀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1 位作者 陈晓清 黄海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磨蚀损坏是泥石流排导槽失效的重要诱因之一。对排导槽底面受泥石流冲刷而产生磨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基于摩擦磨损理论分析排导槽的磨蚀系统特征,以期促进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损坏的机理研究及抗磨蚀结构的研发应用。通过泥石流排导槽... 磨蚀损坏是泥石流排导槽失效的重要诱因之一。对排导槽底面受泥石流冲刷而产生磨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基于摩擦磨损理论分析排导槽的磨蚀系统特征,以期促进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损坏的机理研究及抗磨蚀结构的研发应用。通过泥石流排导槽磨蚀的野外现象考察和理论分析,总结了磨蚀系统构成、磨蚀影响因素、磨蚀形貌和磨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泥石流排导槽磨蚀面是一个复杂的多相系统,涉及因子众多,符合系统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多学科交叉耦合的摩擦学系统特征;磨蚀影响因素分为泥石流自身磨蚀能力因素和排导槽抗磨蚀能力因素两大类,包括泥石流容重、流速、颗粒组分、泥深、流变参数、流态参数、过流持续时间和排导槽结构断面型式、衬砌材料的强度、骨料级配和硬度等;磨蚀形貌可归纳为层状剥落、犁沟状切槽、“壶穴状”磨蚀坑和肋槛顶部磨蚀共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排导槽 冲刷磨蚀 摩擦磨损 结构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暴雨叠加区小岗剑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石胜伟 刘建康 赵万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3,共6页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比震区大量泥石流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泥石流沟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提炼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并在防治设计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竣工后的运行监测,证明各项防治新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特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泥石流排导槽 小岗剑泥石流 汶川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扬程虹吸空化现象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晓亮 张世华 张文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虹吸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特别是在排除边坡地下水和降低泥石流水动力条件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边坡中深部地下水的排除需要采用高扬程虹吸管,但在实际使用中,高扬程自平衡虹吸管因易断流而造成虹吸排水失效。利用空化理论,... 虹吸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特别是在排除边坡地下水和降低泥石流水动力条件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边坡中深部地下水的排除需要采用高扬程虹吸管,但在实际使用中,高扬程自平衡虹吸管因易断流而造成虹吸排水失效。利用空化理论,系统分析了虹吸管内气泡产生的机理,并通过流体数值分析软件FLUENT发现自平衡虹吸管内气液两相流动是一个从泡状流向弹状流的转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虹吸管内形成弹状气泡后,增加了虹吸流动中的压力降,导致管顶真空度降低,破坏水流连续性,造成虹吸断流,并影响虹吸的下次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排水 空化 FLUENT 弹状流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眼峪泥石流以往防治措施的反思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根龙 张茂省 +3 位作者 赵成 胡向德 于国强 曾庆铭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15-121,共7页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惨重,引起国内外工程地质界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以往的防治工程在这次特大泥石流中彻底被摧毁,防护能力完全失效,对此应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计...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惨重,引起国内外工程地质界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以往的防治工程在这次特大泥石流中彻底被摧毁,防护能力完全失效,对此应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计算,得出浆砌块石拦挡坝抗泥石流冲压强度不足,泥石流流量与排导工程断面不匹配,排导沟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和弯道过多曲率较大等结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可作为灾后治理工程方案论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挡坝强度 排导沟挤占 防治工程失效 行洪能力 三眼峪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