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结构疲劳的“模-数”融合驱动理论模型与性能确定方法——以腐蚀疲劳问题为例
1
作者 张清华 唐琨 +3 位作者 崔闯 马燕 袁晓鹏 李亚鹏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27,共14页
数据源和表征指标单一导致的信息维度不足,是制约钢结构疲劳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钢结构数智化工程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钢结构疲劳的“模-数”(“模型试验-数字仿真”)融合驱动的理论模型与性能确定方法,... 数据源和表征指标单一导致的信息维度不足,是制约钢结构疲劳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钢结构数智化工程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钢结构疲劳的“模-数”(“模型试验-数字仿真”)融合驱动的理论模型与性能确定方法,以严重威胁钢结构安全的腐蚀疲劳问题作为示例,研究并讨论理论模型和方法应用的具体问题。确定腐蚀疲劳表征指标,提出信息提取方法;基于腐蚀焊接接头点云形貌以及断裂力学裂纹扩展理论,构建了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融合模型,通过调整数据与物理驱动损失函数的权重配比,建立适用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模型。设计并完成中性盐雾腐蚀试验和疲劳试验,以腐蚀形貌点云数据及裂纹扩展信息作为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数据,通过腐蚀疲劳寿命PINN预测模型,实现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多维、多源信息的有效融合。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能够融合试验数据与物理先验知识,显著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精度;多源疲劳信息融合能够显著增强模型在应对复杂腐蚀疲劳行为时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所提出的“模型试验-数字仿真”融合驱动方法为解决钢结构疲劳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和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疲劳 “模-数”融合驱动理论模型 信息融合 模型试验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GAT并行特征融合的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2
作者 侯一帆 徐天奇 +1 位作者 李琰 李晓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945-8954,共10页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源网荷储协同优化增加了电力电子设备的比重,使得电网稳定性,特别是暂态稳定性评估,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方法在拓扑结构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源网荷储协同优化增加了电力电子设备的比重,使得电网稳定性,特别是暂态稳定性评估,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方法在拓扑结构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并行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以母线电压幅值、相角及拓扑邻接矩阵作为输入特征,利用西门子仿真软件PSS/E生成批量数据,并通过Transformer和GAT并行提取特征,采用注意力机制进行加权融合。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IEEE 39节点系统中模拟了不同负荷条件和故障工况,结果表明评估精度和鲁棒性较高,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性 数据驱动 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 图注意力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3QN的目标驱动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法
3
作者 卢赵清 王宏伟 +2 位作者 何丽 司盼召 陈耀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8,共10页
在未知或危险环境中(如应急救灾、抢险救援),传统导航方法因无法预先获得先验地图和位置信息,难以实现特定目标的导航。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双深度Q网络(D3QN)的目标驱动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的跨模态融合模块对不同模态... 在未知或危险环境中(如应急救灾、抢险救援),传统导航方法因无法预先获得先验地图和位置信息,难以实现特定目标的导航。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双深度Q网络(D3QN)的目标驱动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的跨模态融合模块对不同模态特征动态加权融合,在整合观测数据的同时充分捕捉环境信息,增强了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用的目标驱动导航方法,使用YOLOv5识别特定目标(如火焰、烟雾)并获取其位置,用识别出的目标位置替代深度强化学习导航中的预设位置点,实现自主导航至特定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导航成功率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在简单、复杂和动态场景中,成功率分别提高了9%、27%和38%。此外,在简单仿真环境中训练的模型,能够直接部署在复杂的仿真环境和真实场景中,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D3QN算法 多模态融合 识别与定位 目标驱动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复杂航空复材部件关键装配误差元素辨识方法
4
作者 郭飞燕 张辉 +1 位作者 宋长杰 张硕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0-1543,共14页
复杂航空复材产品的装配中,考虑零件受力变形、多装配参数等因素,建立定位装夹、连接、下架回弹等关键装配环节的变形误差源模型,修正表示误差传递关系的雅可比旋量矩阵,构建装配误差传递机理模型;建立以装配误差为基础的支持向量回归模... 复杂航空复材产品的装配中,考虑零件受力变形、多装配参数等因素,建立定位装夹、连接、下架回弹等关键装配环节的变形误差源模型,修正表示误差传递关系的雅可比旋量矩阵,构建装配误差传递机理模型;建立以装配误差为基础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构建机理模型与数据模型的融合模型;依据装配误差机理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偏差的预测补偿模型,采用Sobol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不同误差元素的全局灵敏度系数,辨识了对装配精度影响较大的关键误差元素。最后,以某机翼盒段装配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模型 数据驱动 灵敏度分析 机理-数据融合建模 复材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的高倍率短时脉冲电池模型
5
作者 要宇辉 孙丙香 +4 位作者 张慧敏 马仕昌 赵鑫泽 鲁诗默 朱振威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高倍率短时脉冲工况下,电池的极化特性差异大、温度上升快、极化电压消退不彻底,导致常规等效电路模型仿真效果不佳。参数辨识和分段均方误差分析发现,高倍率脉冲工况下模型在极化消退部分仿真误差较大,导致下一脉冲极化电压初始值失准... 高倍率短时脉冲工况下,电池的极化特性差异大、温度上升快、极化电压消退不彻底,导致常规等效电路模型仿真效果不佳。参数辨识和分段均方误差分析发现,高倍率脉冲工况下模型在极化消退部分仿真误差较大,导致下一脉冲极化电压初始值失准。提出基于一阶等效电路模型和前馈神经网络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模型。相较于常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在20 C的短时脉冲工况下,能更精确地模拟电池的电压响应,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倍率短时脉冲工况 等效电路模型 前馈神经网络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数据融合下的农业智能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凌松 刘进福 +1 位作者 袁飞 陈华奎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8-21,共4页
随着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灌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精准、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文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农业智能灌溉决策支持系统,通过集成气象数据、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灌溉设备数据等多种数据源,采用数据融合... 随着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灌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精准、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文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农业智能灌溉决策支持系统,通过集成气象数据、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灌溉设备数据等多种数据源,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对灌溉过程的精确控制与优化决策。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对多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通过对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的田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环境条件自动优化灌溉策略,推动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农业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数据融合 农业智能灌溉 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驱动 水资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样本的工业图像异常检测综述
7
作者 郭新茹 宋丽娟 +2 位作者 朱文倩 杜方 马子睿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45,共20页
异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检测、医疗诊断和视频监控等领域。它可以监控产品质量并快速识别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从而实现自动化质量控制。在工业图像异常检测中,由于获取大量训练样本既耗时又昂贵,因... 异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检测、医疗诊断和视频监控等领域。它可以监控产品质量并快速识别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从而实现自动化质量控制。在工业图像异常检测中,由于获取大量训练样本既耗时又昂贵,因此低样本的工业图像异常检测成为研究热点和趋势。同时,大型视觉语言模型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图像异常检测从单模态驱动发展到多模态融合,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针对近四年的低样本工业图像异常检测,探讨了模态数量对异常检测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检测算法在处理数据和检测异常时采用的不同策略以及特征提取技术的提取范围对低样本异常检测方法进行分类。这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快速了解并进一步改进异常检测技术和优化特征提取策略,从而提升低样本环境下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对不同方法在MVTec AD和VisA数据集上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多模态融合方法中的混合特征融合在分类和分割异常方面表现突出。通过对比不同的检测技术和模型,总结了不同的低样本工业异常检测方法以及解决的问题,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图像异常检测 低样本 单模态驱动 多模态融合 混合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物理模型融合驱动的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最优潮流求解方法
8
作者 翁宗龙 李滨 +2 位作者 肖佳文 张佳乐 白晓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8,共7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转变,高维强非线性、高不确定性、强耦合等特点使得现有最优潮流计算的复杂度急剧增加。基于数据-物理模型融合驱动,提出一种内嵌交流潮流方程的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的最优潮流求解方法。...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转变,高维强非线性、高不确定性、强耦合等特点使得现有最优潮流计算的复杂度急剧增加。基于数据-物理模型融合驱动,提出一种内嵌交流潮流方程的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的最优潮流求解方法。建立原始神经网络和对偶神经网络,并采用类增广拉格朗日的方法进行联合训练。原始神经网络仅预测所有节点的电压,在该训练网络中内嵌交流潮流方程,以计算发电机的有功和无功出力;对偶神经网络预测拉格朗日乘子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关注大量数据的底层特征,还优化解的质量,有助于更好地探索数据的结构和特性。同时,该方法无须预处理标签样本数据集,其计算精度和可信度优于数据驱动方法,其计算速度比传统物理模型驱动方法快数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物理融合驱动 类增广拉格朗日 原始-对偶自监督学习 最优潮流 内嵌交流潮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simulation of gun muzzle flow field em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被引量:1
9
作者 Mengdi Zhou Linfang Qian +3 位作者 Congyong Cao Guangsong Chen Jin Kong Ming-hao T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imulation of muzzle flow field to improve its simulation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A data-physical fusion driven framework is proposed.First,the known flow fi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imulation of muzzle flow field to improve its simulation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A data-physical fusion driven framework is proposed.First,the known flow field data is used to initialize the model parameters,so that the parameters to be trained are close to the optimal value.Then physical prior knowledg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raining process so that the prediction results not only meet the known flow field information but also meet the physical conservation laws.Through two examples,it is proved that the model under the fusion driven framework can solve the strongly nonlinear flow field problems,and has stronger generalization and expansion.The proposed model is used to solve a muzzle flow field,and the safety clearance behind the barrel side is divid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hape of the safety clearance under different launch speeds is roughly the same,and the pressure disturbance in the area within 9.2 m behind the muzzle section exceeds the safety threshold,which is a dangerous area.Comparison with the CFD results shows that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greatly impro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calculation accuracy.The proposed model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muzzle flow field under various launch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zzle flow fie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ep learning data-physical fusion driven Shock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董明 李晓枫 +4 位作者 杨章 常益 任明 张崇兴 焦在滨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28,共11页
从综述的角度,以分布式光伏系统为对象,分析了功率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难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梳理了应用数据驱动方法实现功率准确预测的技术路线。再以空间相关性、历史出力功率以及气象等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梳理了光伏系统数据... 从综述的角度,以分布式光伏系统为对象,分析了功率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难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梳理了应用数据驱动方法实现功率准确预测的技术路线。再以空间相关性、历史出力功率以及气象等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梳理了光伏系统数据驱动的功率预测研究现状,分析其相应的数据增强、时空图信息以及特征融合的手段,讨论了技术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功率预测数据驱动方法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出力特性 数据驱动 数据增强 时空图信息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新型配电网数字化规划的图形⁃模型⁃数据融合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涛 王梓耀 +3 位作者 孙立明 曹华珍 吴亚雄 吴毓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3,共15页
配电网规划领域期盼实现智能规划,其愿景在于实现无人或少人干预的全自动规划。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新型配电网规划将面临图形多样化、场景碎片化、数据规模化三大挑战。文中从图形-模型-数据融合的角度提出三大关键技术:基于电气图... 配电网规划领域期盼实现智能规划,其愿景在于实现无人或少人干预的全自动规划。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新型配电网规划将面临图形多样化、场景碎片化、数据规模化三大挑战。文中从图形-模型-数据融合的角度提出三大关键技术:基于电气图纸识别和拓扑智能分析的图形-模型融合技术、基于知识驱动的负荷/新能源推演分析和智能决策的模型-数据融合技术、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和多时空数据联动的图形-数据融合技术,尝试打破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工程的壁垒。最后,对未来新型配电网数字化规划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为实现“以机为主,人机协同”的大闭环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模型-数据融合 配电网 数字化规划 知识驱动 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间接驱动柱几何内界面减速段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涂绍勇 蒋炜 +12 位作者 尹传盛 于承新 范征锋 袁永腾 蒲昱东 缪文勇 胡昕 李晋 杨轶濛 车兴森 董云松 杨冬 杨家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8,共7页
研究收缩几何下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对于惯性约束聚变靶丸降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和混合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神光100 kJ激光装置上开展了辐射驱动柱几何内界面减速段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观测到模耦合现象,以及收缩几... 研究收缩几何下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对于惯性约束聚变靶丸降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和混合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神光100 kJ激光装置上开展了辐射驱动柱几何内界面减速段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观测到模耦合现象,以及收缩几何独有的Bell-Plesset(BP)效应,理论预估BP效应导致的扰动增长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验中观察到驱动不对称性引入的2阶模扰动,M2不对称性约为11%,提出了通过增加黑腔长度来优化驱动不对称性的方法。柱几何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收缩几何效应在高能量密度条件下对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的影响,为优化惯性约束聚变靶丸设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几何 减速段 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间接驱动 惯性约束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裂压力实时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晓东 刘俊仪 +4 位作者 王天宇 周福建 卢旭涛 易普康 陈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3-1335,共13页
井口压力预测存在压力波动剧烈、干扰因素多以及影响机理复杂等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由于对复杂的地层条件、裂缝特征及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过度简化,传统物理模型难以捕捉多重非线性变化和突发波动,导致在真实施工环境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 井口压力预测存在压力波动剧烈、干扰因素多以及影响机理复杂等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由于对复杂的地层条件、裂缝特征及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过度简化,传统物理模型难以捕捉多重非线性变化和突发波动,导致在真实施工环境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响应能力受到局限。而人工智能模型尽管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但往往缺乏对压力波动的物理机理的深入理解,对地层和施工参数的敏感性不足,导致在极端或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差、解释性不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力曲线的预测方法对未来压力趋势进行预测。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智能模型,融合缝内支撑剂床平衡高度计算结果与井场实时泵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预测了未来60 s的压力数据;其次,结合传统井口压力反演方法,使用小波变换分解智能模型与传统模型预测结果,利用LSTM模型整体趋势与压力反演计算方法(IPC)模型中突变点特征,重构了兼顾整体趋势和局部波动的井口压力预测曲线。结果表明,相比LSTM模型,IPC和LSTM的小波融合模型未来60 s井口压力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均方绝对误差(MAE)分别下降了37.87%和15.29%,预测结果能够精准捕捉现场施工的压裂压力变化,为现场施工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压力预测 物理—数据双驱 LSTM IPC 小波变换 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Wi-Fi RTT/数据驱动惯性导航行人室内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宝定 胡超 +3 位作者 孙超 刘旭 吴鹏 杨钧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了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室内定位方法,并提高其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往返时间(RTT)、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定位系统。该方法主要包括3部分:(1)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测距信息的Wi-Fi RTT室内定位方法;(2)适用于多手机使用... 为了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室内定位方法,并提高其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往返时间(RTT)、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定位系统。该方法主要包括3部分:(1)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测距信息的Wi-Fi RTT室内定位方法;(2)适用于多手机使用模式的航位推算方法,该方法基于长短时记忆模型(LSTM)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行人运动速度及航向;(3)基于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的Wi-Fi RTT/数据驱动惯性导航融合定位方法,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基于Wi-Fi RTT方法和数据驱动惯性导航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平均定位精度提升了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数据驱动惯性导航 Wi-Fi RTT 行人航迹推算 融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仲奇 聂晓乐 +3 位作者 李佳伟 王安洋 赵阳 常正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8-58,93,共12页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从而驱动虚拟模型,利用测量数据和虚拟模型进行了机身对接仿真,确定了对接过程位姿参数,为调姿平台参数修正提供数据基础。之后为提升数据求解效率,根据求解机身变形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出变形量并转化成机身位置变化量,将机身姿态角和位置变化量作为输入输出值构建代理模型,并验证方法有效性。最后开发了机身对接过程仿真系统,以机身试验件的对接过程为例,验证了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对接 虚实融合 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能源研究态势及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先觉 高翔 +5 位作者 李建刚 刘永 邓建军 李正宏 周良骥 师学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7,共8页
聚变能源开发有望重塑未来能源发展格局,正处于突破工程能量“得失相当”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总结了聚变能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凝练了能量平衡尚未实现、氚自持尚未得到验证、实现高可利用率难度极高、耐辐照材料开发进展缓... 聚变能源开发有望重塑未来能源发展格局,正处于突破工程能量“得失相当”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总结了聚变能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凝练了能量平衡尚未实现、氚自持尚未得到验证、实现高可利用率难度极高、耐辐照材料开发进展缓慢、使用经济性普遍较差等发展挑战。在梳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共性基础技术突破、成员国配套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的整体规划、自主项目部署、技术路线跟踪等方面的进展。进一步,围绕我国自主提出的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概念,阐述了基本原理、应用优势、系列进展,提出了面向2040年实现商业化供能目标的发展规划,涵盖关键技术攻关、工程演示、商业发电推广等阶段的任务目标。为了全面推进我国聚变能源开发进程,建议在磁约束聚变方面深入参与ITER计划和相关国际合作,攻克商用聚变堆关键物理与工程技术,开展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主机关键部件研发并适时建设和运营CFETR;在Z-FFR方面,加快“电磁驱动大科学装置”建设,开展聚变能源关键技术攻关,推进Z-FFR工程演示和商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能源 磁约束聚变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 商业化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及数据驱动的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方法综述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谢庆 王春鑫 +6 位作者 李帆 谢晨昊 钟昱尧 翟常营 谢军 张镱议 律方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5-620,共16页
电力系统规模逐年扩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电力设备机理、监测数据,利用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方法进行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是一种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的可行途径。文中对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的电... 电力系统规模逐年扩大,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电力设备机理、监测数据,利用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方法进行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是一种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的可行途径。文中对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的电力一次设备健康管理方法进行综述。首先,概述知识、数据驱动及其融合驱动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从电力一次设备的图像识别、状态量感知与故障诊断、状态评估与运行维护3个应用场景,对3种驱动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最后,从硬件条件、数据来源、知识模型构建等方面,对3种驱动方法在电力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难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一次设备 健康管理 知识驱动 数据驱动 知识-数据融合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体系架构、现实障碍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奎亭 陈家起 房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共8页
数字孪生技术为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在“数字孪生”概念认识基础上,对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体系架构、运行机理以及现实困境和推进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数字孪生体... 数字孪生技术为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在“数字孪生”概念认识基础上,对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体系架构、运行机理以及现实困境和推进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数字孪生体育场馆具有数据驱动、精准映射、虚实交互等6大特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模型层等体系架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用户需求、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形成新业态等方面,并从思维革新、功能重塑、体系再造等3个层面阐述了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运行机理。指出当前我国数字孪生体育场馆建设面临以人为本理念缺失、技术瓶颈突破乏力、制度约束监管不畅等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推进路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体育场馆服务场景化定制、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数字孪生体育场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制度保障,制定数字孪生体育场馆标准化体系、推动多方协同,促进数字孪生体育场馆建设可持续、强化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孪生 体育场馆 虚实融合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模态特征融合模板驱动的盾构隧道管片孔缝智能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兆 高贤君 +1 位作者 杨元维 王少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76-3887,共12页
基于点云的隧道数据处理方法已逐步替代人工用于盾构管片接缝识别中。但常规点云处理算法提取螺栓孔和接缝时会存在因附属设施遮挡造成错误识别的问题,导致目标识别精度降低。针对此问题,以广州2003年开通的某地铁线路某段地铁隧道数据... 基于点云的隧道数据处理方法已逐步替代人工用于盾构管片接缝识别中。但常规点云处理算法提取螺栓孔和接缝时会存在因附属设施遮挡造成错误识别的问题,导致目标识别精度降低。针对此问题,以广州2003年开通的某地铁线路某段地铁隧道数据为例,提出一种跨模态特征融合模板驱动的盾构隧道孔缝识别方法。首先将隧道断面点云的几何中心作为视点,以扫描测线为单元进行逐测线投影生成隧道二维图像;然后通过Canny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缓冲识别纵缝,对二维图像进行环片分割,并基于双模板匹配实现盾构环分类,依据环片模板进行螺栓孔和横缝的粗定位;最后利用螺栓孔点云DBSCAN聚类后的中心坐标对环片模板进行精校正,实现盾构隧道管片孔缝智能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附属设施遮挡干扰等情况下能较好地实现孔缝精确识别。其中,设计的基于局部形态特征双模版驱动的盾构环片分类方法,可实现盾构环片的精确分类;设计的顾及盾构管片空间位置关系的孔缝识别方法,可有效提升孔缝识别精度。在识别率与耗时相近的情况下,本方法比同类方法识别精度更高,平均偏差更少,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该方法将盾构隧道三维点云和二维点云投影图像进行数据特征融合的同时,能够顾及局部形态特征凭借双模板实现盾构环片的精确分类以及依据盾构管片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提高孔缝识别精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自动化精准识别盾构隧道接缝和螺栓孔目标信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孔缝识别 特征融合 模板驱动 跨模态 移动激光扫描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数字孪生框架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恬波 姜雄伟 +2 位作者 陈孝信 王劭鹤 邵先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1-176,共6页
在工业5.0的背景下,数字孪生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字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感知、决策及控制能力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然而,该项技术相关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亟需突破适应电力行业特殊性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分析数字孪生... 在工业5.0的背景下,数字孪生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字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感知、决策及控制能力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然而,该项技术相关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亟需突破适应电力行业特殊性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分析数字孪生变电站发展现状,文中系统总结了变电站数字孪生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数字孪生支撑数字化变电站转型的总体技术路线——“挖掘典型场景、规范系统架构、推进数据融合、建立评估模型”,分析了变电站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及预期成效,有望在数字化交付、智能巡检、辅助决策、风险管控等方面推进数字化变电站深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变电站 需求驱动 高价值场景 孪生底座 数据融合 多维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