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振动台试验模态参数识别——以超高层建筑缩尺模型为例
1
作者 张国伟 李建赢 +2 位作者 张宏 秦昌安 杨昕雨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5,共9页
白噪声激励是振动台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常用的识别方法,但其长时间激励可能对主频较低(如缩尺超高层)的模型造成轻微损伤,间接影响后续地震波工况抗震性能的计算。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在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波工况中,基于随机子空间法识别了模... 白噪声激励是振动台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常用的识别方法,但其长时间激励可能对主频较低(如缩尺超高层)的模型造成轻微损伤,间接影响后续地震波工况抗震性能的计算。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在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波工况中,基于随机子空间法识别了模型的模态参数,并与对应震级后的白噪声工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7度小震、中震及大震的地震波工况下,随机子空间法能够稳定、有效识别缩尺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模态参数,为同类模型振动台试验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随机子空间法 超高层缩尺模型 相似关系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结构系统的局部连接刚度辨识方法研究
2
作者 任彦松 马志赛 +3 位作者 李亚南 于佳晖 张忠 丁千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8-1706,共9页
连接结构在工程应用领域广泛存在,连接位置处的局部非线性特征对结构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特性预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非线性结构系统局部连接参数未知或难以测量的问题,本文从结构动力学反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频响函数变换的局... 连接结构在工程应用领域广泛存在,连接位置处的局部非线性特征对结构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特性预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非线性结构系统局部连接参数未知或难以测量的问题,本文从结构动力学反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频响函数变换的局部线性连接刚度辨识方法,通过与时域非线性子空间辨识方法相结合,可进一步获取非线性结构系统的局部线性和非线性连接刚度。设计并搭建三自由度结构系统的数值算例和实验系统,开展辨识方法的数值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分离并辨识得到非线性结构系统的标称线性系统频响函数和非线性参数,进而实现局部线性和非线性连接刚度的联合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刚度辨识 连接结构 非线性系统 非线性子空间辨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贝叶斯理论的渡槽结构有限元模型更新方法
3
作者 吴西杰 张龑 +2 位作者 尹进步 何军龄 张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6,共9页
渡槽在服役过程中,其结构状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改变,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建模所用参数并不是结构实时参数。因此,需要通过监测结构的动力响应来对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更新,达到准确评价结构实际运行状态的目的。提出了一种... 渡槽在服役过程中,其结构状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改变,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建模所用参数并不是结构实时参数。因此,需要通过监测结构的动力响应来对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更新,达到准确评价结构实际运行状态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有限元模型更新方法,该方法以确定性模型更新结果作为不确定性更新的初始模型参数值,使用MH算法得到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通过ABAQUS有限元模型与MATLAB更新程序的交互访问,实现复杂结构有限元模型参数的自动更新。开展了渡槽模型试验,利用所提方法对渡槽有限元模型进行更新。结果表明,以确定性更新结果作为贝叶斯更新的参数初始值,有限元模型更新的计算效率提高了25%,更新后的误差为0.19%~6.42%,该更新方法能有效改善有限元模型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模型参数更新 贝叶斯理论 MH算法 随机子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振宇 王路倩 王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6-985,共10页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测试方法因其非接触式的特点和全场测量的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此类方法对相机运动敏感,通常要求相机固定以保证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采用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变换对原抖动...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测试方法因其非接触式的特点和全场测量的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此类方法对相机运动敏感,通常要求相机固定以保证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采用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变换对原抖动视频进行校正,补偿相机的六自由度运动以得到稳定视频;在结构表面设置“虚拟视觉传感器”,利用欧拉视角的稠密光流法估计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随机子空间法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手持智能手机拍摄的方式采集模拟抖动的视频,并开展悬臂梁的单频振动试验和模态辨识试验。将视觉模态测试结果与扫描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前五阶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的平均误差分别低于0.4%和11.5%,模态振型的MAC矩阵对角值高于98%。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相机运动的干扰,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模态参数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测试 相机运动 光流法 随机子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CSDE算法的PEMFC改进分数阶子空间辨识模型
5
作者 秦灏 戚志东 +1 位作者 于灵芝 童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6-357,共12页
为准确描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其发电过程中的特性及变量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交流布谷鸟搜索差分进化(IECSDE)算法的改进分数阶子空间辨识方法来建立PEMFC分数阶模型。首先基于状态空间方程建立PEMFC模型,为了描述PEMFC... 为准确描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其发电过程中的特性及变量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交流布谷鸟搜索差分进化(IECSDE)算法的改进分数阶子空间辨识方法来建立PEMFC分数阶模型。首先基于状态空间方程建立PEMFC模型,为了描述PEMFC的分数阶特性,将分数阶微分理论融入到模型中,引入Poisson滤波函数预处理实验数据,解决数据多阶不可导的问题,同时引入变步长记忆法处理分数阶微分时的权系数,提高子空间辨识精度。其次在辨识过程中的参数对于建模效果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基于IECSDE算法并对其进行优化,对布谷鸟搜索(CS)算法中的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处理,受到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启发,改进随机游走方式提高收敛精度和速度,并引入差分进化(DE)算法与改进CS算法分别对种群进行优化,同时在寻优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提高种群的多样性和算法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IECSDE算法的寻优能力在8种测试函数下比其他5种优化算法至少提升了10倍;通过对PEMFC测控平台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模型辨识,所建立的模型将误差缩小到基于短记忆法的分数阶子空间辨识方法误差的20%,输出功率误差控制在0~0.1之间,输出电压误差控制在0~0.2之间,能够精准地模拟PEMFC发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分数阶子空间辨识 变步长记忆法 优化算法 信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遗忘因子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时变频率辨识
6
作者 倪智宇 李自森 +1 位作者 邬树楠 吴晨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70-2481,共12页
考虑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在轨运行时帆板旋转所导致的系统变构型特征,提出一种变遗忘因子广义子空间跟踪器(VFF-GYAST)递推辨识方法,在轨辨识该时变动力学系统的模态频率参数,以提高GYAST方法对于这类时变系统的跟踪能力。基于模态综... 考虑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在轨运行时帆板旋转所导致的系统变构型特征,提出一种变遗忘因子广义子空间跟踪器(VFF-GYAST)递推辨识方法,在轨辨识该时变动力学系统的模态频率参数,以提高GYAST方法对于这类时变系统的跟踪能力。基于模态综合技术和子结构方法,建立多旋转关节构型SSPS(MJ-SSPS)的时变姿态-振动耦合动力学方程;根据投影子空间理论,通过计算系统均方差来确定递推过程中的时变遗忘因子,以提高GYAST方法的跟踪性能并辨识得到系统的时变伪模态频率参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该大型柔性系统的时变频率参数。与传统的递推子空间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在低量测信噪比时所提方法对于频率辨识结果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小于5%,且对时变系统的跟踪性能优于基于固定遗忘因子的原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辨识 递推子空间方法 空间太阳能电站 时变系统 变遗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响应信号辨识斜拉桥模型的模态参数 被引量:16
7
作者 樊江玲 张志谊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95,共5页
针对斜拉桥模型在平稳随机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辨识问题 ,研究了提高子空间方法参数辨识精度和可信度的有效途径。在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基础上 ,文中使用信号特征分量的能量指标来估计模型阶次 ,同时给出一种特征频率随拟合数据变化的稳定图... 针对斜拉桥模型在平稳随机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辨识问题 ,研究了提高子空间方法参数辨识精度和可信度的有效途径。在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基础上 ,文中使用信号特征分量的能量指标来估计模型阶次 ,同时给出一种特征频率随拟合数据变化的稳定图。在虚假特征显示能力以及降低数值运算量等方面 ,这种形式的稳定图与能量指标的结合具有正更大的优越性。在斜拉桥模型的模态参数辨识中 ,物理模态和寄生模态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而且斜拉桥模型在分析频带内的物理模态被全部识别出来。辨识结果的比较说明了给出的辨识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模态参数 响应 稳定 辨识方法 使用 特征频率 平稳随机激励 矩阵 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模型辨识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勇 王丽芳 +2 位作者 廖承林 王立业 徐冬平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0,共7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型的观测和辨识是电动汽车高效、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基于电池的电路模型,从利于辨识的角度,建立了状态空间形式的电池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子空间技术的模型辨识算法。在不同阶次、脉宽和幅值下,采用逆M序列对电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型的观测和辨识是电动汽车高效、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基于电池的电路模型,从利于辨识的角度,建立了状态空间形式的电池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子空间技术的模型辨识算法。在不同阶次、脉宽和幅值下,采用逆M序列对电池模型辨识效果进行了验证和比较,最终提出了最优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参数辨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普遍的适用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模型 子空间 模型辨识 电池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遗忘因子的递推子空间辨识算法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华 李少远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针对工业系统中广泛存在的时变特性,提出一种新的递推子空间辨识算法,实现对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在线递推估计.为更好地跟踪系统时变特性,研究基于遗忘因子的输入输出数据矩阵构造机制,以提高递推算法的收敛速度;针对算法中奇异值分解的... 针对工业系统中广泛存在的时变特性,提出一种新的递推子空间辨识算法,实现对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在线递推估计.为更好地跟踪系统时变特性,研究基于遗忘因子的输入输出数据矩阵构造机制,以提高递推算法的收敛速度;针对算法中奇异值分解的求解问题,将梯度型算法引入基于遗忘因子的状态子空间跟踪中,实现对广义能观测矩阵的估计,避免了子空间近似带来的估计有偏性;该算法计算简单有效,且对初值具有更高的鲁棒性;最后给出该递推算法的性能分析,理论证明其收敛性,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推算法 子空间方法 在线辨识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聚类算法稳定图应用于桥梁结构参数识别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春利 刘寒冰 王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将模糊聚类算法应用于稳定图理论,并将该稳定图与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相结合,进行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提出不考虑阻尼的影响,以频率为横坐标,以模态保证准则MAC中任一列数据为纵坐标的模糊聚类算法稳定图。通过比较稳定图中各... 将模糊聚类算法应用于稳定图理论,并将该稳定图与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相结合,进行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提出不考虑阻尼的影响,以频率为横坐标,以模态保证准则MAC中任一列数据为纵坐标的模糊聚类算法稳定图。通过比较稳定图中各聚类圆大小的方法进行稳定图真假模态的判别,从而使模态判别不再需要人的主观参与而变得更加智能和准确。通过简支梁和连续梁仿真分析验证了模糊聚类算法稳定图用于桥梁结构参数识别的准确性和较强的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参数识别 模糊聚类算法 稳定图 随机子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应变模态识别的随机子空间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细荣 路新瀛 陈肇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共3页
利用应变位移关系,建立了以应变及应变率为状态变量表示的系统随机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比拟实验位移模态分析的随机子空间方法,建立了实验应变模态分析的随机子空间方法。数值仿真表明此算法可以准确辨识结构应变模态。由于此方法... 利用应变位移关系,建立了以应变及应变率为状态变量表示的系统随机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比拟实验位移模态分析的随机子空间方法,建立了实验应变模态分析的随机子空间方法。数值仿真表明此算法可以准确辨识结构应变模态。由于此方法仅需要结构输出量,可应用于环境激励下结构应变模态参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模态 随机子空间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子空间和最小二乘法的介质损耗角检测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天云 袁明哲 +1 位作者 蔡国伟 白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833,共6页
介质损耗角是判断高压设备绝缘状况的有效参数之一,而准确地提取基波电压和电流信号是检测介损角的关键。为精确检测介损角,提出基于随机子空间辨识(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与最小二乘(leastsquare,LS)法的介损角检测... 介质损耗角是判断高压设备绝缘状况的有效参数之一,而准确地提取基波电压和电流信号是检测介损角的关键。为精确检测介损角,提出基于随机子空间辨识(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与最小二乘(leastsquare,LS)法的介损角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提取基波电压和电流分量,得到基波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从而实现介损角的准确检测。当介损角真实值、电压频率、3次谐波、直流分量、采样频率、采样点数以及白噪声等状态变化时,对SSI-LS法基本无影响;当白噪声的信噪比>25 dB时,其计算结果满足介损角的误差精度;经与谐波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此算法的速度和精度较优。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损角 随机子空间 最小二乘 谐波分析法 基波 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作模态分析中阻尼比识别的离散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秦世强 康俊涛 孔凡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8,196,共7页
准确识别阻尼比一直是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难题。为研究工作模态分析中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问题,总结了现有的代表性的频域、时域和时频分析的阻尼比识别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以一个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 准确识别阻尼比一直是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难题。为研究工作模态分析中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问题,总结了现有的代表性的频域、时域和时频分析的阻尼比识别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以一个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工作模态分析为例,分析了阻尼比识别的结果,研究了减小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相对频率而言,阻尼比识别结果离散程度较高;在混合自由振动响应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采样时间,能改善阻尼比识别离散较大的问题,提高识别精度;利用振动水平较低的随机振动响应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比 模态参数 半功率带宽 随机子空间识别 自由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过程的子空间模型辨识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幼凤 苏宏业 褚健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3-806,共4页
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SMI)是一类新兴的直接估计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黑箱建模方法,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和传统的线性建模方法相比,SMI的优势不仅在于算法本身的简单可靠,也在于它的状态空间表达.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MI的基本思想以及3... 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SMI)是一类新兴的直接估计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黑箱建模方法,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和传统的线性建模方法相比,SMI的优势不仅在于算法本身的简单可靠,也在于它的状态空间表达.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MI的基本思想以及3种基本算法(N4SID,MOESP,CVA).然后将这类方法应用于一个实际的工业过程建模,同时对3种SMI基本算法和一种传统辨识算法—预测误差方法(PEM)进行了研究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空间 系统辨识 预测误差方法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系统辨识建模算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彦国 孙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7-392,共6页
描述了旋翼飞行器飞行力学模型的系统辨识建模算法,从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建模的共性问题入手,首先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分析了旋翼飞行器主要气动部件所受气动力。考虑旋翼挥舞运动对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旋翼飞行器... 描述了旋翼飞行器飞行力学模型的系统辨识建模算法,从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建模的共性问题入手,首先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分析了旋翼飞行器主要气动部件所受气动力。考虑旋翼挥舞运动对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力学系统辨识参数化模型集。其次以子空间方法辨识初始飞行动力学模型,采用加权频域预报误差法获得最优模型的两步辨识方法解决旋翼飞行器这一非线性不稳定,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辨识问题,且所辨识模型与机理模型具有相同的结构。最后对样例直升机的悬停飞行状态模型辨识进行了数值与试飞试验验证,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动力学 系统辨识 旋翼飞行器 子空间法 预报误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聚类的随机子空间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郑沛娟 林迪南 +1 位作者 宗周红 余道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0-716,共7页
为提高随机子空间法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提出了基于图论聚类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初步剔除由于数据精度以及噪声等引起的虚假模态;其次,采用图论聚类法,对结构模态结果依次根据基于结构频率... 为提高随机子空间法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提出了基于图论聚类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初步剔除由于数据精度以及噪声等引起的虚假模态;其次,采用图论聚类法,对结构模态结果依次根据基于结构频率和模态保证准则(MAC)指标定义的距离进行聚类,以自动识别出结构的真实模态.随后基于灌河大桥0.5 h的加速度数据,采用所提方法实现了结构模态参数的自动识别,并通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基于灌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一年加速度数据的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表明了该方法在桥梁结构海量加速度数据的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图论聚类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摄动和双层模糊聚类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仙蓉 刘嘉辉 +3 位作者 余传强 王玉龙 张氢 孙远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2-127,140,共7页
传统的随机子空间参数识别方法难以确定合理的系统阶次,参数识别结果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稳定图方法在识别结构参数时依赖于主观判断,不能自动识别。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区间摄动和双层模糊聚类算法对基于随机子空间识别得到的模态参... 传统的随机子空间参数识别方法难以确定合理的系统阶次,参数识别结果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稳定图方法在识别结构参数时依赖于主观判断,不能自动识别。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区间摄动和双层模糊聚类算法对基于随机子空间识别得到的模态参数进行自适应辨别。以高阶系统识别的固有频率为中心频率进行±2%的摄动,并将该摄动区间内识别所得的各阶频率作为同一阶频率,结合稳定图法对固有频率进行自动识别;采用双层模糊聚类算法对识别离散性较大的阻尼比进行聚类,结合稳定图法自动识别阻尼比。基于岸桥监测数据的工程实例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剔除虚假模态,提高参数识别效率,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自动识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区间摄动 模糊聚类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模态参数的子空间辨识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亚锋 姜节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1-35,共5页
子空间状态空间系统辨识 ( 4SID)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用于辨识线性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的时域技术。它直接由输入 /输出数据矩阵序列 ,通过基本的代数运算求取系统模型。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子空间系统辨识方法及其运算步骤 ,并应用该方法... 子空间状态空间系统辨识 ( 4SID)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用于辨识线性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的时域技术。它直接由输入 /输出数据矩阵序列 ,通过基本的代数运算求取系统模型。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子空间系统辨识方法及其运算步骤 ,并应用该方法对一已知模态参数的桁架结构进行了仿真计算 ,得到了准确的辨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子空间方法 结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检测的小波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建刚 徐晓霞 任伟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2,共6页
众所周知结构的运行条件和实验室测试条件明显不同,在实验室中结构的特性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构激励是已知的。但是对于正常使用的结构来讲,激励往往是不可测量的,同时大部分情况下是非稳态的。因此基于运行模态的结构分析方法被提了... 众所周知结构的运行条件和实验室测试条件明显不同,在实验室中结构的特性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构激励是已知的。但是对于正常使用的结构来讲,激励往往是不可测量的,同时大部分情况下是非稳态的。因此基于运行模态的结构分析方法被提了出来,并将它作为传统模态分析的一个补充方法。提出基于运行检测的小波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基于小波的模态参数识别是将信号变换到时(频域),这有利于识别结构的动态特征参数频率、阻尼和振型。给出运行情况下结构振动响应数据的小波变换的振幅和相位与特征频率及阻尼之间的关系。提出小波谱分析方法,并用它来识别结构的振型。数值模拟的例子表明,采用小波的识别方法所识别的结果与频域的峰值法和时域的随机子空间方法所识别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 运行模态 模态识别 峰值法 随机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有限冲激响应Volterra信道的盲辨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洋旺 焦李成 韩崇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4-27,31,共5页
提出了单输入多输出有限冲激响应 (SIMOFIR)Volterra系统的盲辨识及盲均衡的子空间方法 .首先描述了SIMO非线性Volterra信道模型 ,并将此模型转化为多输入多输出 (MIMO)信道模型 ;接着讨论了FIRVolterra系统盲可辨识条件 ,并给出了SIMOV... 提出了单输入多输出有限冲激响应 (SIMOFIR)Volterra系统的盲辨识及盲均衡的子空间方法 .首先描述了SIMO非线性Volterra信道模型 ,并将此模型转化为多输入多输出 (MIMO)信道模型 ;接着讨论了FIRVolterra系统盲可辨识条件 ,并给出了SIMOVolterra系统的盲辨识子空间算法 ;进一步讨论了VolterraFIR非线性信道的确定性盲均衡问题 ;最后用仿真实例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所提方法与确定性的线性多信道方法相比 ,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所需约束条件少 ,此方法仅需要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矩阵非奇异 ,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 (SNR为 5dB)也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辨识 有限冲激响应 VolterrA信道 子空间方法 非线性信道 通信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