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重大项目简介及最新进展
1
作者 田文寿 卞建春 +7 位作者 陆高鹏 肖子牛 尹志聪 黄金龙 胡定珠 周放 张重阳 宋晓蕾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5,共18页
中高层大气因其对天气气候的显著影响而被列为世界天气气候研究计划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作为航空到航天的过渡空间,中高层大气被视为国防安全的“高边疆”。然而,由于观测数据不足以及缺乏完备的中高层大气模式,我国对中高层大气环... 中高层大气因其对天气气候的显著影响而被列为世界天气气候研究计划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作为航空到航天的过渡空间,中高层大气被视为国防安全的“高边疆”。然而,由于观测数据不足以及缺乏完备的中高层大气模式,我国对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其天气气候致灾效应的认识还很薄弱。为了加深对中高层大气的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了重大研究项目“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该项目旨在:1)发展中高层大气成分观测的新技术和方法,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多要素协同观测,获取中高层大气的多时空尺度观测资料;2)研究跨大气层相互作用和多源扰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量化外部强迫因子和内部变率对中高层大气变异的影响及贡献;3)完善模式的中高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发展中高层大气资料同化系统;4)揭示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对东亚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和机制,评估其致灾效应和风险。该研究将为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以及国防安全保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和内容、关键科学问题及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大气 协同观测数据同化 化学-辐射-动力反馈 地球系统模式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观测的EDA方法在CMA集合预报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涵斌 夏宇 曹亚杰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为发展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CMA-MESO模式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基于CMA-MESO模式设计了观测扰动构建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发展集合资料同化(ensemble data assimilation,EDA)初值扰动方法。开展观测扰动敏感性试验、EDA方法在CMA-M... 为发展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CMA-MESO模式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基于CMA-MESO模式设计了观测扰动构建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发展集合资料同化(ensemble data assimilation,EDA)初值扰动方法。开展观测扰动敏感性试验、EDA方法在CMA-MESO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中的应用试验,分析观测扰动构建合理性及影响特征,并对比传统的动力降尺度方法与EDA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观测扰动可有效表征同化中来源于观测资料的不确定性特征;观测扰动主要影响CMA-MESO模式短时效预报效果,随时效延长逐渐耗散;EDA方法可有效形成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初值扰动,相对于传统的动力降尺度,该方法可显著减少初值扰动中来自背景场的扰动分量,并增加观测扰动分量体现观测的不确定性;强对流降水个例试验也表明,EDA方法可有效提高降水概率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MESO模式 对流尺度集合预报 观测扰动 集合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微波探测资料的直接同化应用及云雨条件下的亮温模拟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佩明 黄江平 +1 位作者 刘桂青 张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2-310,共9页
针对FY-3A星载微波垂直探测的同化应用,在扩展WRF3Dvar中FY-3A微波资料同化功能和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微波云雨粒子散射RTTOV-SCATT模块接口的基础上,以2008年"凤凰"台风为研究对象,试验了FY-3A晴空条件下微波资料同化应用... 针对FY-3A星载微波垂直探测的同化应用,在扩展WRF3Dvar中FY-3A微波资料同化功能和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微波云雨粒子散射RTTOV-SCATT模块接口的基础上,以2008年"凤凰"台风为研究对象,试验了FY-3A晴空条件下微波资料同化应用对数值预报的影响,并以此为控制试验,进一步讨论云检测方案和偏差订正调整对资料应用效果的作用。在WRF3Dvar同一框架下,使用RTTOV和CRTM云雨散射模块对云雨条件下FY-3A微波亮温进行模拟,分析云雨辐射效应对FY-3A微波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观测模拟的影响,并比较两个快速辐射传输模式结果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本个例中FY-3A微波资料的使用对台风强度预报误差的减小比路径预报更为明显。云检测是影响卫星资料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3.0和5.0分别是MWTS和MWHS使用单窗区通道作为云检测时的合适阀值。使用FY-3A资料导出的偏差订正系数可以改善偏差订正结果,并提高预报准确率。此外,对于MWTS,通道1是受云雨粒子辐射效应影响最显著的通道,通道2同样具有明显影响。MWHS全部5个探测通道均受云雨粒子辐射效应影响,云雨条件下通道1、2的模拟偏差最大。RTTOV和CRTM的结果具有相同的统计特征,但CRTM云雨粒子辐射效应带来的偏差比RTTOV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FY-3A微波探测 资料同化 云雨条件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陆面模式对我国地表温度模拟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帅 师春香 +3 位作者 梁晓 韩帅 姜志伟 张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49,共13页
基于CLDAS大气驱动数据驱动CLM3.5陆面模式和3种不同参数化方案下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得到的地表温度,利用中国气象局2009-2013年2000多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地表温度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模拟地表温度与观测的偏差及... 基于CLDAS大气驱动数据驱动CLM3.5陆面模式和3种不同参数化方案下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得到的地表温度,利用中国气象局2009-2013年2000多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地表温度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模拟地表温度与观测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均呈季节性波动;从空间分布看,模拟地表温度与观测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在中国东部地区相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更小。选择Noah-MP陆面模式3种不同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oah-MP模式的非动态植被方案不变时,考虑植被覆盖度的二流近似辐射传输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优于考虑太阳高度角和植被三维结构的二流近似辐射传输方案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选择动态植被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优于选择非动态植被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总体而言,考虑动态植被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优于其他两种参数化方案的Noah-MP陆面模式以及CLM3.5陆面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 CLM3.5 Noah-MP 地表温度 站点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DAS的中国区地表能量平衡数值试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莹莹 施建成 +1 位作者 杜今阳 蒋玲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1,共7页
利用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的软件平台—陆面信息系统(LIS)模拟了中国区域2003年能量平衡方程的各个分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残差分析和地表温度的对比验证。残差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残差的时间分布特征表明LIS对春秋两... 利用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的软件平台—陆面信息系统(LIS)模拟了中国区域2003年能量平衡方程的各个分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残差分析和地表温度的对比验证。残差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残差的时间分布特征表明LIS对春秋两季的模拟效果要好于其它季节,残差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LIS对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地区的模拟效果要逊于其他地区。对比了模拟的GLDAS地表温度与MODIS地表温度产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值介于-5~5K之间,两者的散点图和标准离差显示模拟的夜间地表温度要比模拟的白天地表温度精确2~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 陆面信息系统 Noah模式 地表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测资料与模式的协调性对同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丞虎 李维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6-810,共15页
针对资料同化时模式与观测资料不协调导致的同化失效问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NCCo简化海气耦合模式,基于一种提取观测资料中与模式相协调信息分量(也称模式可协调信息)的资料重构方法,探讨了观测资料和模式的协调性对资料同化效果的影响... 针对资料同化时模式与观测资料不协调导致的同化失效问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NCCo简化海气耦合模式,基于一种提取观测资料中与模式相协调信息分量(也称模式可协调信息)的资料重构方法,探讨了观测资料和模式的协调性对资料同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同化海表温度距平资料时,由于模式与资料不匹配使同化后的初始场中产生与模式动力特征不协调的小尺度扰动,这些小扰动在预报阶段会迅速增长,污染预报结果,使得预报失败。研究还发现,无论在耦合或不耦合同化形式下,对海温资料中的模式可协调分量进行同化时,预报效果明显好于对原观测资料的同化。其缘于对观测海温中模式可协调信息分量同化生成的初始场中,消除了与模式动力特征不协调的小尺度扰动,突出了原始资料中与模式协调的ENSO尺度信息分量,改善了初始场与模式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了模式的预报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模式可协调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台风模型及资料同化对T_(213)L_(31)模式台风路径预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麻素红 王建捷 万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利用2003年台风季节T213L31的12时10天预报分析了国家气象中心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T213L31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并就如何改进其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台风季节,T213L31模式在近57%的预报中对台风路径有预报... 利用2003年台风季节T213L31的12时10天预报分析了国家气象中心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T213L31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并就如何改进其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台风季节,T213L31模式在近57%的预报中对台风路径有预报,但初始位置误差较大。没有预报的区域主要集中在13~20°N,120°E以东的台风生成较为集中的地方,而此区域恰好不存在常规观测资料。对于目前仍采用OI分析的T213L31中期预报系统,常规观测资料在此区域的匮乏是其在此台风集中生成区预报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为了改进T213L31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本文就增加常规观测、加入人造台风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有限的常规观测对T213L31对台风的预报能力有明显提高。人造台风的加入无疑会改善T213L31在无常规资料区的预报,也会改善T213L31在资料较丰富地区的短期台风路径预报能力(36小时以内预报),而对较长时效预报的影响则有好有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台风模型 T213L31模式 台风路径预报 观测资料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分循环观测系统及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胡雯 郑淋淋 +3 位作者 谢五三 霍彦峰 丁一汇 黄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淮河流域是中国南北气候重要的过渡带,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这里水网、农田、丘陵、山地、城镇密布,地-气作用复杂,干冷与暖湿空气时常交汇于此,造成局地或流域旱涝经常发生。淮河流域处于梅雨区,且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具有气象和... 淮河流域是中国南北气候重要的过渡带,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这里水网、农田、丘陵、山地、城镇密布,地-气作用复杂,干冷与暖湿空气时常交汇于此,造成局地或流域旱涝经常发生。淮河流域处于梅雨区,且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具有气象和水文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长序列的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因此,淮河流域是研究能量和水分循环的理想试验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和研究(HUaihe river Basin Experiment,简称HUBEX)"于1998、1999年夏在淮河流域开展了气象和水文联合观测试验。文中回顾了HUBEX试验的目的、观测网设计与布局,介绍了HUBEX推动下的淮河流域综合观测网的发展,总结了HUBEX观测试验对区域气候事件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机理研究、提高模式模拟和预报能力及建立长期连续的气象观测数据集等方面的成果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BEX 气象水文联合观测 多尺度综合观测网 梅雨锋暴雨 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模式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化极轨卫星陆地产品对改善陆面模式模拟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尹继福 郑有飞 +5 位作者 詹习武 吴荣军 刘吉成 方莉 关福来 姚树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0-276,共17页
利用同化极轨卫星陆地产品改善陆面模式的模拟能力,是目前提升干旱监测水平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介绍现阶段几种典型陆面模式和同化方法,回顾了地表类型、地表反照率、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降水量等主要... 利用同化极轨卫星陆地产品改善陆面模式的模拟能力,是目前提升干旱监测水平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介绍现阶段几种典型陆面模式和同化方法,回顾了地表类型、地表反照率、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降水量等主要极轨卫星陆地产品发展现状,并指出同化极轨卫星陆地产品对陆面模式模拟能力的改善作用主要受陆面模式、同化方法和卫星产品质量三方面限制。而基于较新的地表类型、(准)实时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反照率产品及高质量的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和降水数据,通过优化同化方法和系统地发展陆面模式,有望进一步改善同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极轨卫星产品 陆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大数据兼容性存储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10
作者 金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27,32,共5页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针对网络数据实时与异构的特点进行研究,结合云计算方法对网络数据检测储存系统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大数据存储系统的创新设计方案,并设计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储存处理模型。通过云计算方法对...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针对网络数据实时与异构的特点进行研究,结合云计算方法对网络数据检测储存系统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大数据存储系统的创新设计方案,并设计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储存处理模型。通过云计算方法对网络数据信息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数据模型的扩展、存储以及并行处理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优化创新,以便提高系统的实用价值。最后通过实验对系统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实,该系统相比传统系统信息储存效果具有较高的优越性,有效达到了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兼容性存储 关系数据模型 大数据存储模型 云计算 信息储存 并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同化系统中的集合时间局地化鲁棒滤波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摆玉龙 张转花 马明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针对传统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对不确定因素不具备鲁棒性问题,在集合鲁棒滤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从观测角度构建优化数据同化的方法,称之为放大观测协方差矩阵的集合时间局地化鲁棒滤波,并推导了新方法的算法准则和递归公式。利用非线性系统L... 针对传统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对不确定因素不具备鲁棒性问题,在集合鲁棒滤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从观测角度构建优化数据同化的方法,称之为放大观测协方差矩阵的集合时间局地化鲁棒滤波,并推导了新方法的算法准则和递归公式。利用非线性系统Lorenz-96模型,基于性能水平系数、驱动参数、观测数目和集合数目变化的条件,对新方法和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的鲁棒性和同化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大于时间局地化鲁棒滤波的;在观测数或集合数较少的情况下,集合卡尔曼滤波出现了滤波发散问题,而鲁棒滤波的均方根误差波动较小;相较于传统的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观测角度构建的时间局地化的H_∞滤波方法对系统参数的变化更具鲁棒性,滤波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集合鲁棒滤波 观测协方差 Lorenz-96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地表水热通量同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束士杰 刘朝顺 +1 位作者 施润和 高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90,共9页
地表水热通量是研究地表能量转换与水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借助通用陆面模式CLM3.0(Community Land Model3.0)为动力框架,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作为同化算法构建单站点的地表水热通量同化系统,并利用Ameriflux通量观测网上Chestnut Ri... 地表水热通量是研究地表能量转换与水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借助通用陆面模式CLM3.0(Community Land Model3.0)为动力框架,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作为同化算法构建单站点的地表水热通量同化系统,并利用Ameriflux通量观测网上Chestnut Ridge、ARM SGP Main以及Tonzi Ranch三个站点的通量观测数据进行直接同化地表水热通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下垫面下,RMSE直接同化水热通量能够很好地改善地表总水热通量的估算效果。经过同化通量观测值,模式输出的通量值的RMSE均有减小。在代表农田下垫面的ARM SGP Main站,感热通量的RMSE由67.49W/m2下降至14.07W/m2,潜热通量的RMSE由70.07W/m2下降至14.35W/m2;在代表森林下垫面的Chestnut Ridge站,感热通量的RMSE由82.56W/m2下降至48.56W/m2,潜热通量的RMSE由42.99W/m2下降至38.92W/m2;在代表草地下垫面的Tonzi Ranch站,感热通量的RMSE由62.99W/m2下降至17.85W/m2,潜热通量的RMSE由44.76W/m2下降至36.01W/m2。相对于通过同化地表温度和湿度间接改善地表水热通量预报的研究结果,直接同化地表水热通量的结果好于前者。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集合同化方法,不同初始场误差、观测误差和大气强迫数据误差的扰动强度都会对同化结果造成影响。从同化系统对3种误差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来看:观测误差的影响最大且减小观测误差能够减小同化后的RMSE值,估计观测误差的方法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同化结果的好坏;初始场误差对同化后的RMSE值影响最小;另外,增加大气强迫数据误差和初始场误差能减小同化后的RMSE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卡尔曼滤波 潜热 通用陆面模式 陆面数据同化 观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伴随敏感性的风廓线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对模式预报的影响评估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兆康 鲍艳松 +4 位作者 顾英杰 范水勇 齐亚杰 崔伟 陈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5-787,共13页
同化大量观测资料可以有效地改进模式预报结果,但不同观测对预报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合理评估观测对预报的贡献是数值模式中最具挑战性的诊断之一。本文采用基于伴随的预报对观测的敏感性(Forecast Sensitivity to Observation,简称FSO... 同化大量观测资料可以有效地改进模式预报结果,但不同观测对预报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合理评估观测对预报的贡献是数值模式中最具挑战性的诊断之一。本文采用基于伴随的预报对观测的敏感性(Forecast Sensitivity to Observation,简称FSO)方法,构建WRFDA(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sData Assimilation)框架下的WRFDA-FSO系统。基于2019年9月超大城市项目在北京地区获取的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 Radar,简称WPR)和地基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r,简称MWR)观测数据,利用WRFDA-FSO系统,开展观测对WRF模式12 h预报的影响试验,并分析风温湿观测对预报的贡献。结果表明:(1)同化的观测资料(MWR、WPR、Sound、Synop和Geoamv)均减小了WRF模式12 h预报误差,对预报为正贡献,其中MWR观测对预报的影响最大,WPR风场观测对预报的改进效果优于Sound的风场观测。(2)WPR的U、V观测和MWR的T、Q观测中,V观测和T观测对预报的正贡献值更高,对预报的改进效果更优。(3)WPR和MWR多数高度层的观测均减小了预报误差,对预报为正贡献,其中MWR的T观测对预报的正贡献主要位于近地面800 h Pa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资料同化 预报对观测的敏感性 影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模型模拟预报的多源数据同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永伟 王文 +2 位作者 刘元波 凌哲 刘庆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3-491,共9页
介绍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中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总结了变分和顺序两类数据同化常用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土壤湿度与径流两个水文变量的数据同化研究为重点,探讨了土壤湿度、径流、降水、蒸散发、积雪等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同... 介绍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中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总结了变分和顺序两类数据同化常用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土壤湿度与径流两个水文变量的数据同化研究为重点,探讨了土壤湿度、径流、降水、蒸散发、积雪等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同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同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数据同化方法、多源数据同化应用方面总结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遥感、地面等多源数据的同化在改进水文模型模拟预报方面的应用潜力将会随着遥感观测技术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水文模型结构的完善以及数据同化方法的优化而不断增大,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综合应用将是水文遥感数据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模拟预报 多源数据同化 遥感观测 土壤湿度 径流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云对称性假定分析微波成像仪全天空偏差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梅 希爽 +2 位作者 张鹏 马刚 谷松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0-1607,共18页
星载微波成像仪全天空观测资料包含了云和降水的信息,但全天空的观测误差不满足资料同化中观测误差为高斯分布的要求。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出的云对称性假定,建立了风云三号C星微波成像仪(Fengyun-3C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 星载微波成像仪全天空观测资料包含了云和降水的信息,但全天空的观测误差不满足资料同化中观测误差为高斯分布的要求。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出的云对称性假定,建立了风云三号C星微波成像仪(Fengyun-3C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FY-3C MWRI)资料全天空观测误差模型,选取超强台风玛莉亚和利奇马作为研究个例,将全天空观测辐射率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之后分析了全天空的初估场偏离值(first-guess departure,FG departure)特征。结果显示:在云对称性假定下,FY-3C MWRI所有通道的全天空初估场偏离值均接近高斯分布,可以用于观测资料的误差分析;较传统微波晴空资料误差分析模型,基于云对称性假定的全天空观测误差分析模型新增了43.90%~54.63%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新增观测资料主要来自台风螺旋云带和云墙部分区域。文章初步挖掘了FY-3C MWRI全天空观测资料的可同化潜力,对进一步提高国产风云卫星微波资料在数值预报中的利用率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微波成像仪 全天空观测误差模型 区域数值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资料梯度信息的新型变分同化方法对于台风数值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波 王云峰 +1 位作者 马刚 马新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7,共14页
卫星资料凭着卫星遥感的全球性、连续性和高频次观测等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料源,但卫星观测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观测误差,其中包含由于观测偶然性所造成的统计学上的随机误差及仪器本身和辐射传输模式等造成的系统性偏差,这些误... 卫星资料凭着卫星遥感的全球性、连续性和高频次观测等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料源,但卫星观测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观测误差,其中包含由于观测偶然性所造成的统计学上的随机误差及仪器本身和辐射传输模式等造成的系统性偏差,这些误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卫星资料的质量。文中提出了一种能有效订正卫星观测资料系统性偏差的梯度信息同化算法,该方法用一个梯度算子进行模式变量与观测变量的梯度变换,从而达到订正系统性偏差的目的。本文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及其同化模式WRFDA(WRF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以及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资料,对台风"圆规"进行了实际的数值模拟和同化试验,数值结果表明,梯度信息同化方法能明显改善台风路径的模拟,在处理可信度较低的资料时仍然适用。另外,通过同化诊断分析,发现卫星资料的系统性偏差对于台风数值模拟有较大影响,而文中提出的梯度信息同化方法能较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信息同化 系统性偏差 WRFDA(WRF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地面观测资料同化I.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对地面资料同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徐枝芳 龚建东 +1 位作者 王建捷 李泽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中国地形复杂,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地形存在一定高度差异,因此设计合理的复杂地形下地面观测资料的同化方案有利于使我国目前仅用作探测手段的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站和地面自动站)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得到充分利用。作者在MM5_3DVA... 中国地形复杂,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地形存在一定高度差异,因此设计合理的复杂地形下地面观测资料的同化方案有利于使我国目前仅用作探测手段的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站和地面自动站)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得到充分利用。作者在MM5_3DVAR同化系统中利用近地层相似理论将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直接三维变分同化分析,并对地面资料同化方案设计中是否需要考虑模式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进行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近地层相似理论将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到数值模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地面观测资料(温度、湿度、风场、地面气压)中各物理量同化到数值模式都能影响24小时降水数值结果,但各物理量起的作用大小不一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其次为湿度;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设计有必要考虑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适当考虑这种高度差异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资料 同化分析 近地层相似理论 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枝芳 龚建东 +1 位作者 王建捷 李泽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10,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两种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Ruggiero方案和郭永润方案),对其优缺点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同化方案同化地面观测资料后都是从模式低层到高层对分析场产生影响,中低层高度影响比较大,高层影响较小,并且对24 h...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两种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Ruggiero方案和郭永润方案),对其优缺点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同化方案同化地面观测资料后都是从模式低层到高层对分析场产生影响,中低层高度影响比较大,高层影响较小,并且对24 h模拟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Ruggiero方案考虑了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但资料剔除较多,且模式分辨率越高,资料剔除对分析场的影响越明显。郭永润方案不考虑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假定所有地面观测资料位于模式面,因此无论模式分辨率如何,资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但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大小在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分析中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郭永润方案有待改进,适当考虑这两种地形高度差异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资料 同化分析 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点逼近气候四维资料同化的全国风资源高分辨率回算数据集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姝 胡菊 +2 位作者 吕晨 宋宗朋 任洲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59-3866,共8页
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是制约其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基于大气数值模式模拟方法建立的风资源的长期数据集,是有效开展大区域、格点化、精细化风能资源评估及系统调度运行方式制订的数据基础。为提高风能资源数据集准确度,基于中尺度... 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是制约其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基于大气数值模式模拟方法建立的风资源的长期数据集,是有效开展大区域、格点化、精细化风能资源评估及系统调度运行方式制订的数据基础。为提高风能资源数据集准确度,基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weatherresearchand forecasting,WRF)模式,使用站点逼近的气候四维资料同化(climatefour-dimensionaldataassimilation,CFDDA)方法,根据2010-2013年5个代表性测风塔测风数据,开展数值敏感性实验,确定了适用于新能源富集区风能资源模拟的MERRA2再分析资料、Topowind地形订正方案和平滑VASSO静态数据的最优模式设置方案,对于10 m高度处风速的模拟相关系数可达0.79、均方根误差1.62;根据2017年全国216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测风资料,同化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显著改善。基于该设置回算分析,得到1987-2016年全国9 km、15 min的高分辨率风资源历史回算资料,形成了较为可靠的再分析的风机轮毂高度及其邻近高度层的风资源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高分辨率风资源回算数据集 气候四维资料同化 站点逼近 中尺度模式 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