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海德格尔思想之“Dasein”概念的翻译窘境 |
张柯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
2
|
Dasein:从语境走向澄明 |
朱进东
赵欣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3
|
Dasein与Man:海德格尔与卡西尔人学思想辨异 |
韩欲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
4
|
海德格Dasein概念里希腊与犹太-基督宗教的背景--兼论一种东西方哲学可能的交会点 |
汪文圣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5
|
AI焦虑:DeepSeek与ChatGPT技术竞速的存在论解读 |
沈守涛
胡大平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6
|
“异世界化”与技术——从海德格尔的前期哲学看现代技术的本质 |
吴增定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遮蔽抑或实行:《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论差异 |
马飞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建构研究——由“此在”的“在之中”看中西方哲学时空观差异 |
周翔宇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现代皮格马利翁神话:拟像史前史、虚拟本体论与离心人类学 |
潘靖之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民主的概念:毛泽东的民主构境与多维镜像的阐释——兼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奠基性贡献 |
李盼强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1
|
在此在形而上学与对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之间---论海德格尔的莱布尼茨阐释 |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2
|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 |
杨寿堪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
13
|
论教育中的此在师生及其价值 |
李三福
马进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
14
|
从“用具”到“技术”——海德格尔此在的敞开与遮蔽思想流变解读 |
宋洁
王伯鲁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
15
|
经验死亡——论海德格尔的死亡现象学思想 |
郭文成
何正球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16
|
论生活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答张志伟教授 |
黄玉顺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8
|
|
|
17
|
“此在”——海德格尔生存与思想的合一 |
唐桂丽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
18
|
存在主义哲学语境中的传统景观意境研究 |
莫娜
张伶伶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19
|
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对黄玉顺《生活儒学导论》的批评 |
张志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
20
|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 |
张浩军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