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and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on ra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68-169,共2页
Ai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SM) and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DO) are both traditional Chi- nese medicine that hav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Here, we further examine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M and DO on r... Ai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SM) and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DO) are both traditional Chi- nese medicine that hav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Here, we further examine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M and DO on ra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SM and DO also were elucidated. Methods DO was divided into aqueous extract of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DOW) and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oil (DOO).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ized to seven groups: sham group, model group, treatment groups inclu- ding SM (10 g · kg^-1), DOW (5 g · kg^-1), DOO (0.5 ml · kg^-1), SM + DOW (10 g · kg^-1 + 5 g · kg^-1), SM + DOO ( 10 g · kg^-1 + 0. 5 ml · kg^-1). Rats were pretreated with homologous drug for 7 days and then subjec- ted to 30 rain of ischemia followed by 180 rain of reperfusion. Electrocardiogram (ECG) and heart rate were moni- tored and recorded continuously. At the end of reperfusion,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serum levels of creatine kinase-MB (CK-MB)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Hearts were harvested to assess heart- body rate, infarct size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s well. Maximum and minimum effective points were deter- mined by measuring indicators associate with myocardial injury at different time-points of reperfusion (Smin, 15min, 30min, 45rain, 60min, 120min, 180min).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SM and SM + DOO were carried out by detect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malondialdehyde (MD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and interleukin 6 (IL-6).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SM and DO can ameliorate cardiac function respectively, and thi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wa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their combinations. Among all the combi- nations, SM + DOO showed predominant potential to improve ECG and heart rate, reduce heart-body rate (28.5% + 1.4% , P 〈 0.01 vs model) and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 20.96% + 1.61% , P 〈 0.01 vs model, P 〈 0.05 vs SM) , attenuate histopathological damage, decrease the levels of CK-MB and LDH (P 〈 0.01 vs model, P 〈 0.05 vs SM). The maximum effective points of SM and SM + DOO were 15min and 30rain respectively, and the minimum effective points of them were 180rain. In reducing serum level of MDA, TNF-alpha, IL-6 and increasing SOD activ- ity, SM + DOO was similar to SM.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SM + DOO have combined effects that are highly effective than single pretreatment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e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SM and DO were likely through its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and thus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promising medicine for both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words: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salviamiltiorrhizabunge Lignumdalbergiaeodoriferae th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themaximum and minimum effective points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一对具有新奇结构的立体异构体的结构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岑颖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0-44,共5页
为了进一步弄清丹参的化学成分,应用化学和色谱分离方法从丹参中分离到一个白色粉末固体,经综合运用先进的波谱分析手段,包括1H-1HCOSY、1H-13CCOSY、COLOC、NOE等二维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为... 为了进一步弄清丹参的化学成分,应用化学和色谱分离方法从丹参中分离到一个白色粉末固体,经综合运用先进的波谱分析手段,包括1H-1HCOSY、1H-13CCOSY、COLOC、NOE等二维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为一对具有螺环缩酮内酯结构的新二萜类立体异构体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螺环缩酮内酯 二萜 立体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王天义 吴军 张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血小板聚集率、FIB、炎性因子降低(P<0.05),APTT、PT、T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内瘘管径、血流量减小进程,维持内瘘畅通,缓解血小板聚集和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吲哚布芬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制剂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及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荣来 王凤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传统中药丹参及其制剂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有良好疗效,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肌纤维化和抑制心肌肥厚等作用,通过作用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oll li... 传统中药丹参及其制剂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有良好疗效,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肌纤维化和抑制心肌肥厚等作用,通过作用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oll like receptor 4/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TLR/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 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mTOR/eNO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3、应激激活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MAPK、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胱抑素C/Wnt(cystatin C/Wnt,Cys-C/Wnt)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效应;隐丹参酮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预防早期冠脉粥样硬化。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通过调节PI3 K/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GSK-3β)、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ERK1/2等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心肌梗死;丹酚酸B通过抑制TLR4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体表达减轻心肌损伤;丹参素通过抑制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 tyrosine protein kinase,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TAT)信号通路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内皮损伤和抗血小板聚集。丹参水溶性成分制剂的主要靶点有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rostaglandin-endoperoxidase synthase 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APKs、TLR4、JUN、STAT3、TLR/NF-κB、PI3 K/Akt、JAK2/STAT3和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等,具有抗炎、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扩张冠脉、减少心肌耗氧、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心肌收缩等作用,还具备用量小、不良反应少,对胃肠刺激小等优点;冠心宁片治疗CHD的靶点包括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2,NCOA2)、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NOS2)等,主要调控PI3 K/Akt、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HIF-1)等通路;新加丹参饮具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冠心丹参方的主要药理活性在于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制剂 冠心病 药理研究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丹参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畅 马延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目的考察山楂丹参分散片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丹参药材中丹参素钠、山楂药材中金丝桃苷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丹参、山楂提取工艺开展研究;通过对山楂丹参分散片中填充剂、润湿剂、崩解剂的考察,以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 目的考察山楂丹参分散片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丹参药材中丹参素钠、山楂药材中金丝桃苷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丹参、山楂提取工艺开展研究;通过对山楂丹参分散片中填充剂、润湿剂、崩解剂的考察,以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标,对山楂丹参分散片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结果山楂丹参分散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取丹参药材,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取山楂药材,用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分别将药液浓度至1.0 g/mL,并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浓缩、干燥,将上述丹参、山楂提取物混匀,过80目筛,再分别加入微晶纤维素、硫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过100目筛),混合均匀,以50%乙醇为黏合剂,24目筛制粒,60℃干燥。结论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备的丹参、山楂提取物中丹参素钠、金丝桃苷含量较高;山楂丹参分散片在3 min内分散均匀,各项指标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规定,表明山楂丹参分散片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筛选处方合理,可进一步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丹参 分散片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秋莹 于婵 +4 位作者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陈欣 黄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随着Cr^(6+)浓度增加而下降;随着Cr^(6+)浓度增加,丹参幼苗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逐渐下降,Pro和MDA含量增加。研究表明,Cr^(6+)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的胁迫和毒害作用,幼苗根的生长受Cr^(6+)胁迫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种子 发芽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毛美玲 谢丽钰 +4 位作者 罗文宽 杨敏 周家谭 庞延 卢健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4,共5页
中国传统药材丹参因极佳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历来被广泛用于医疗实践中,尤以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突出。现代研究发现,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凝、降脂、抗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应激、降压、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 中国传统药材丹参因极佳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历来被广泛用于医疗实践中,尤以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突出。现代研究发现,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凝、降脂、抗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应激、降压、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保护血管和促进血管扩张、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微循环、防治心室肥大等作用,使得其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综述丹参及其有效活性成分从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高血压和心室肥大等内容,力求为丹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心血管系统 药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药对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母伟林 邵欣欣 +3 位作者 弭志成 张匣 胡亚洁 陈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用药历史久远,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良药,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女性生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川芎、红花、葛根、黄芪、大黄、当归等组成药对使用,可增强或...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用药历史久远,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良药,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女性生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川芎、红花、葛根、黄芪、大黄、当归等组成药对使用,可增强或扩大疗效。重点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常用丹参药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丹参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进行探讨,以期为丹参及其药对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药对 药理作用 配伍理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道地药材丹参适宜干燥加工方式优选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陶珊 吴宇 +5 位作者 彭芳 毛常清 施田田 袁灿 米亚东 张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以丹参鲜品40℃直接烘干的初加工工艺效果最佳;直接阴干处理对丹参酮类含量的保存更有利。总体而言,从药效成分的保留、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四川丹参的现代产地初加工方法采用低温(40~50℃)烘干方法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干燥加工 丹酚酸B 丹参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Remorin基因SmREM1.2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
10
作者 庞雨萌 刘湘 +3 位作者 董仲春 王新新 赵一伍 赵双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Remorin蛋白是一类植物特异的寡聚丝状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介导脂筏微区形成,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及植物免疫调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丹参是我国大宗类中药材,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但目前丹参Remorin蛋白的相关研究报道还不... Remorin蛋白是一类植物特异的寡聚丝状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介导脂筏微区形成,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及植物免疫调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丹参是我国大宗类中药材,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但目前丹参Remorin蛋白的相关研究报道还不多。本研究基于丹参转录组及基因组数据库,克隆得到丹参Remorin基因SmREM1.2,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氨基酸组成、保守序列、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并对其亚细胞定位及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全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残基。SmREM1.2蛋白为弱酸性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含有Remorin_N和Remorin_C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C端具有高度保守的coiled-coil模体,属于典型的REM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mREM1.2与芡欧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的Remorin蛋白亲缘关系较近。构建pCAMBIA-SmREM1.2-GFP重组载体,利用烟草瞬时转化系统对SmREM1.2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mREM1.2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推测其在盐胁迫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深入探索SmREM1.2基因的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SmREM1.2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的靶标 被引量:46
11
作者 刘海波 徐峻 +2 位作者 彭勇 周家驹 肖培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迷迭香酸、丹参酮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结构特征.运用靶分子信息学平台,实现丹参共同化学结构特征与已知结构的蛋白质的结合能力的系统化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丹参活血作用的机理.结... 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迷迭香酸、丹参酮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结构特征.运用靶分子信息学平台,实现丹参共同化学结构特征与已知结构的蛋白质的结合能力的系统化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丹参活血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控人体内肾上腺素类激素的代谢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肾上腺素类激素的分解代谢,形成积累,从而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效果.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的主要靶标是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和单胺氧化酶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靶标 丹参 丹参素 中药 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杭亮 王俊儒 +2 位作者 杨东风 舒志明 梁宗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部均未检测出丹参酮ⅡA;但含有与根部相同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3种水溶性成分,且在叶中含量较高。【结论】除根以外,丹参叶部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较高,可作为提取丹酚酸等的原料。此外,白花丹参多数部位有效成分含量高于紫花丹参,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丹参 白花丹参 不同部位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同源四倍体新物种的培育 被引量:51
13
作者 高山林 徐德然 +1 位作者 蔡朝晖 朱丹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4-228,共5页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人工诱导丹参多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条件下添加10~50ppm秋水仙碱,是诱发丹参多倍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试管苗根尖染色体显微鉴定,确证所获得的多倍体为同源四倍体。对经3次以上镜检确认为四倍体...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人工诱导丹参多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条件下添加10~50ppm秋水仙碱,是诱发丹参多倍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试管苗根尖染色体显微鉴定,确证所获得的多倍体为同源四倍体。对经3次以上镜检确认为四倍体的试管苗进行了移栽及田间农艺性状初步鉴定和主要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所获的四倍体植株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多倍体植株的典型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亦大多高于原植株,可望进一步选育成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组织培养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配伍比例对丹参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曾桂凤 徐青 +1 位作者 肖红斌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峰比值法比较了由丹参和三七组成的复方丹参中丹参与三七的比例(以质量比计)从10∶0变化到1∶10的过程中丹参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合煎样品中丹参的主要成分含量均比单味药丹参中丹参主要成分的含量高,并且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峰比值法比较了由丹参和三七组成的复方丹参中丹参与三七的比例(以质量比计)从10∶0变化到1∶10的过程中丹参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合煎样品中丹参的主要成分含量均比单味药丹参中丹参主要成分的含量高,并且经典方(m(丹参)∶m(三七)=5∶3)中丹参主要成分的含量最高。因此,丹参与三七以一定的比例(5∶3)配伍并且采用合煎的方法能够增加丹参成分的溶出率,由此看来中医药中讲究的配伍规律是有其内在的科学道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药物 中药制剂 丹参 三七 复方丹参 配伍比例 化学成分 溶出率 高效液相色谱 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5
作者 郑琦 樊慧婷 +1 位作者 张英 侯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主要含有两类活性成分,包括以酚酸为代表的亲水性成分和以丹参酮类为代表的亲脂性成分。丹参的活性成分,特别...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主要含有两类活性成分,包括以酚酸为代表的亲水性成分和以丹参酮类为代表的亲脂性成分。丹参的活性成分,特别是丹参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改变线粒体膜电位、调节信号通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相关。对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在其抗肿瘤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抗肿瘤 丹参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三七不同配比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曾桂凤 刘建勋 +3 位作者 李澎 付绍平 肖红斌 梁鑫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研究了丹参、三七及其以不同质量比例配伍对缺氧复氧(H/R)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H/R模型组的LDH漏出率分别为0.212与0.309,说明H/... 研究了丹参、三七及其以不同质量比例配伍对缺氧复氧(H/R)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H/R模型组的LDH漏出率分别为0.212与0.309,说明H/R引起HUVECs的LDH漏出率增加。而丹参、三七按质量比10∶0、10∶1、5∶1、5∶3、1∶1、3∶5、1∶5、1∶10、0∶10配伍后,使H/R损伤HUVECs的LDH漏出率分别降低为0.218、0.240、0.247、0.239、0.230、0.241、0.247、0.242、0.227,其中只有丹参三七质量比为10∶0、5∶3、1∶1及0∶10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丹参、三七及丹参三七质量比为5∶3、1∶1配伍,均可保护H/R诱导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三七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莉 魏莉 +3 位作者 周童 李敏瑜 覃玉斌 吴耀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39,136,共4页
以丹参、绞股蓝、三七为材料,分别采取CTAB法和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将它们在DNA产量、质量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结果表明,CTAB法能从丹参、绞股蓝中提取高质量的DNA... 以丹参、绞股蓝、三七为材料,分别采取CTAB法和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将它们在DNA产量、质量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结果表明,CTAB法能从丹参、绞股蓝中提取高质量的DNA,而三七的DNA更适合用SDS法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绞股蓝 三七 基因组DNA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丹参生长的障碍效应 被引量:110
18
作者 张辰露 孙群 叶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通过对1~4年不同连作年限地块丹参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的连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连作严重危害丹参生长,主要表现在6~9月,丹参生长期的枯苗率大幅度上升,地上、地下部生长量下降,根系数量、直径和长度减小,产量降低。同时由于有效成分含... 通过对1~4年不同连作年限地块丹参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的连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连作严重危害丹参生长,主要表现在6~9月,丹参生长期的枯苗率大幅度上升,地上、地下部生长量下降,根系数量、直径和长度减小,产量降低。同时由于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根系外观畸形,造成商品率下降,从而影响丹参质量。通过对土壤pH测定发现,丹参连作障碍可能与土壤酸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连作障碍 种子萌发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廷春 樊洪泓 +2 位作者 高正良 周应兵 杨华应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试验通过建立优化的丹参SRAP反应体系,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得到36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对生长在四川中江、陕西商洛、山东临沂、安徽亳州和安徽凤阳5个丹参主产区的6个丹参种群...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试验通过建立优化的丹参SRAP反应体系,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得到36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对生长在四川中江、陕西商洛、山东临沂、安徽亳州和安徽凤阳5个丹参主产区的6个丹参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共产生78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1.7条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应用NTSYS软件聚类分析36对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Jaccard’s遗传相似系数在0.6774—0.8225之间,说明SRAP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丹参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丹参 分子标记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丹参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红云 梁宗锁 +2 位作者 舒志明 兰晓继 曹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4,12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丹参大田高产栽培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移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CK(对照)、MX(混合肥)、N10(施用尿素215.5 kg/hm2)、N20(施用尿素431.0 kg/hm2)4个处理,通...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丹参大田高产栽培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移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CK(对照)、MX(混合肥)、N10(施用尿素215.5 kg/hm2)、N20(施用尿素431.0 kg/hm2)4个处理,通过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丹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丹参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N20处理显著增加了丹参的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丹参的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在N10处理下降低,N20处理下升高,而混合肥处理下前者升高后者降低。【结论】氮肥可提高丹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混合肥处理下丹参的光合潜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施肥 光响应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