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昭玲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经验
1
作者 范美林 游卉 +1 位作者 谈珍瑜 张紫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的病机特点,属于络病,核心病机在于瘀血阻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尤昭玲教授提出从寒热、从心肝肾、从痰瘀、从气虚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灵活运用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益气活血等治法,使气畅络通,脏腑和谐,临床获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病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尤昭玲 名医经验 通络法 辨证论治 瘀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IPF肺热络瘀证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概况及应用探析
2
作者 王誉儒 王亚勤 +3 位作者 李英杰 王琳琳 臧凝子 庞立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0-2035,共6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展性、炎症性的间质性肺疾病,临床上被分为IPF稳定期及IPF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E-IPF),其在预防和治疗上都面临着巨大难题,加...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展性、炎症性的间质性肺疾病,临床上被分为IPF稳定期及IPF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E-IPF),其在预防和治疗上都面临着巨大难题,加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负担。目前关于AE-IPF的诊断手法都较为局限,而生物标志物安全简易且特异性强,对AE-IPF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E-IPF肺热络瘀证的理论内涵,通过对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理论及其研究思路的阐释,参考已发现的可与AE-IPF肺热络瘀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探讨AE-IPF肺热络瘀证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从分子水平阐释AEIPF肺热络瘀证的病机内涵,并分析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对AE-IPF肺热络瘀证的中医药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期 肺热络瘀证 病证结合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临床功用探悉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利平 孙志高 +1 位作者 王发渭 段冬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576-1578,共3页
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是辛温解表中发汗作用最强的,害怕使用。结合历代本草、方书中对麻黄功用的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目前中药学... 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是辛温解表中发汗作用最强的,害怕使用。结合历代本草、方书中对麻黄功用的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目前中药学教科书所记载的"发汗、平喘宣肺、通阳利水"功效,还具有较强的"温通阳气"作用,可以温通阳气,调和血脉,起到温阳通络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因此,从另外的角度探悉麻黄在临床的功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善用麻黄辛温走散之性,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辩证应用 发汗解表 散寒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研究2种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2年期复发风险 被引量:2
4
作者 卓缘圆 于海波 +4 位作者 黄杏贤 洪金标 黄奕珊 李作为 吴家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3-859,共7页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6,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3。结论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证 风痰阻络证 眼底血管特征 风险评估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闫华 王淑丽 +1 位作者 刘美霞 王志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涤痰通络方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5/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37/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RS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BV、CBF明显升高(P<0.05),MTT、TTP明显降低(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FAP、NSE、MBP及S100B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脑内微循环,修复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涤痰通络 痰瘀阻络证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袁芳 何晓瑾 +3 位作者 石俊 钱斐 张祥毓 金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虚络阻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虚络阻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变化,检测2组患者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血小板(Platelets,PLT)、肝脏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CD4^(+)、CD8^(+)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计算AST和PLT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肝功能、APRI评分、LSM值、CD4^(+)、CD8^(+)及IgM水平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ALP、GGT、TB、APRI评分、LSM值、CD4^(+)、CD8^(+)及IgM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P<0.01)。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PBC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保护肝内胆管细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利胆通络方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脾虚络阻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龚翠兰 周德生 +1 位作者 杨仁义 傅馨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406-1412,共7页
目的:采用GEO芯片数据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脑梗死疾病基因,并对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进行研究,整合GEO、G... 目的:采用GEO芯片数据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脑梗死疾病基因,并对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进行研究,整合GEO、GeneCards、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tring、WebGestalt数据库资源,利用Cytoscape、R语言软件,对脑梗死差异基因、疾病靶点、化痰通络汤的中药有效成分、中药靶点进行筛选,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共表达网络、GO及KEGG富集分析角度,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所用机制。结果:获取3110个脑梗死疾病靶点,其中203个差异基因,198个在脑梗死疾病中表达上调,5个在脑梗死疾病中表达下调,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PPI网络及Degree、Betweenness、Closeness算法拓扑分析结果显示,PI3KCA、MAPK1、EGFR等48个靶点相互作用最强,可作为后续基础研究验证方向。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BP共富集354个生物进程,CC共富集16个细胞组分,MF共富集29个分子功能,KEGG共富集137个信号通路,结合FDR、ratio与P值结果对富集分析结果进行权重分析,进一步聚焦其富集结果。结论:化痰通络汤可针对性上调GFAP、CD14、STAT3、H19、CXCL16等,下调NAT8F3、OLR59、GPR88等,以多组分、多功能、多途径的形式介导鞘脂信号通路、VEGF通路、HIF-1通路等多通路在脑梗死风痰阻络证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综合 差异基因 化痰通络汤 脑梗死 网络药理学 风痰阻络证 KEGG富集分析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痹汤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子康 郭天贵 曹玉净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197,共4页
目的 观察消痹汤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的86例髋关节滑膜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 目的 观察消痹汤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的86例髋关节滑膜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消痹汤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两组持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髋关节活动情况、V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4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36/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活动障碍解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腔积液、股骨颈前间隙显著降低(P<0.05),并且均较对照组的各指标低(P<0.05)。两组治疗后湿热阻络证各评分、Harris评分、VA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β、IL-6、ESR及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IL-1β、IL-6、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痹汤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降低部分炎症指标水平,促进水肿吸收,使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滑膜炎 湿热阻络证 HARRIS评分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皮注射液对风痰阻络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智伟 黄建申 黄金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661-2664,共4页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风痰阻络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卒中风痰阻络型患者70例,其中女21例,男49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风痰阻络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卒中风痰阻络型患者70例,其中女21例,男49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加以瓜蒌皮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在治疗前后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进行评价,并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同时进行疗效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ET-1、ADL、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除ADL评分外,治疗组的ET-1、CSS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对改善风痰阻络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注射液 脑卒中 风痰阻络 血浆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芍葛根汤辅助治疗小儿面神经炎风寒阻络证的疗效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晓书 姚献花 +2 位作者 朱青霞 李新 李圣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柴芍葛根汤辅助治疗小儿面神经炎风寒阻络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面神经炎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 目的探讨柴芍葛根汤辅助治疗小儿面神经炎风寒阻络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面神经炎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芍葛根汤辅助治疗,1剂/d,2次/d,连续治疗4周。比较面部残疾指数(FDI)和面部神经功能评分、肌电图指标、临床疗效以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评分显著升高,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动作电位潜伏期显著降低,波幅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柴芍葛根汤辅助治疗小儿面神经炎风寒阻络证的疗效显著,且可下调血清TNF-α和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柴芍葛根汤 风寒阻络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对中风后眩晕的疗效及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国军 师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28-2431,共4页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汤对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浆中神经肽Y、血浆内皮素-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风痰阻络型中风后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汤对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浆中神经肽Y、血浆内皮素-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风痰阻络型中风后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00mL煎服,早晚温服分服,2组均连续治疗15d,比较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WOLF运动能力测试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的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NPY、ET-1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眩晕残障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分、WOLF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与外周血NPY、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均有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得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WOLF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改善得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残障量表评分与外周血NPY、ET-1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PY、ET-1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风痰阻络型眩晕有理想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PY、ET-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眩晕 风痰阻络型 DHI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半夏白术天麻汤 NPY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药在糖尿病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赵琦瑶 韦茂英 +1 位作者 方泽阳 魏军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71-1274,共4页
糖尿病认知障碍(DCI)以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早防治,则易发展为痴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DCI以阴虚燥热、玄府不通、痰瘀毒阻滞为病机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夹痰、瘀、毒邪促使DCI进展。风药具有“升、散、... 糖尿病认知障碍(DCI)以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早防治,则易发展为痴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DCI以阴虚燥热、玄府不通、痰瘀毒阻滞为病机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夹痰、瘀、毒邪促使DCI进展。风药具有“升、散、透、通、燥、动、开玄府”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在DCI治疗中,风药升散之性助药物直达病所,配伍他药能增加活血、化痰、解毒力度,其搜风通络之性能助有形之邪消散,为DCI临床工作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糖尿病认知障碍 理论探讨 毒损脑络 玄府 痰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