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1
作者 康哲民 雷能忠 祖庆芝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残余力向量法是结构损伤识别中常用的方法,复杂结构中单元数量较多而损伤位置较少,容易造成无关变量增多,进而导致计算量过大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该方法利用刚度联系向量与残余力向量之... 残余力向量法是结构损伤识别中常用的方法,复杂结构中单元数量较多而损伤位置较少,容易造成无关变量增多,进而导致计算量过大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该方法利用刚度联系向量与残余力向量之间线性相关的特性,以向量投影值作为损伤定位的影响系数,初步筛选出结构可能出现损伤的单元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残余力向量对应的线性方程组,根据顺序主子式不为零的条件,对线性方程组进行行初等变换,再根据单元的数量保留前n维线性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组的代数解可得到该结构单元的刚度损伤参数。以简支梁为例的数值模拟表明,本文方法可减少无关单元变量的计算,降低残余力向量的维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力向量法 损伤识别 线性相关 刚度联系矩阵 抗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改进残余力向量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伟 陈淮 +1 位作者 王博 李静斌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针对结构损伤识别时测试结构模态振型不完备的情况,采用了自由度凝聚方法进行模型凝聚,并给出了缩聚模型的残余力向量计算公式,证明了残余力向量对结构损伤单元的敏感性。为减小自由度凝聚及测量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针对结构损伤识别时测试结构模态振型不完备的情况,采用了自由度凝聚方法进行模型凝聚,并给出了缩聚模型的残余力向量计算公式,证明了残余力向量对结构损伤单元的敏感性。为减小自由度凝聚及测量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测试损伤结构多阶模态得到残余力向量,并计算相对于损伤前结构的残余力向量得到残余力向量差矩阵,选取向量差矩阵各行元素中最大绝对值组成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损伤识别时,先运用改进的残余力向量确定可能损伤单元,再运用筛选法计算单元损伤程度。数值仿真算例说明,采用该方法只需结构的前几阶低阶频率和振型,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结构的损伤,显示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残余力向量 模型缩聚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模型缩聚问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济科 杨秋伟 邹铁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共5页
将逐级近似模型缩聚法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问题中。以一个平面桁架结构为算例,比较了残余力向量法在各级缩聚模型下的损伤识别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对哪种缩聚方法,并非缩聚模型的级数越高损伤识别效果越好,采用逐级近似的GUYAN法时第... 将逐级近似模型缩聚法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问题中。以一个平面桁架结构为算例,比较了残余力向量法在各级缩聚模型下的损伤识别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对哪种缩聚方法,并非缩聚模型的级数越高损伤识别效果越好,采用逐级近似的GUYAN法时第二级缩聚模型识别精度最高,采用改进GUYAN递推缩聚法时第一级缩聚模型识别精度最好。分析了出现这种结果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在模型缩聚逐级近似过程中存在的对结构损伤识别有利和不利的2种趋势,给出了良好的模型缩聚方法应该满足的2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型缩聚 残余力向量法 Guyan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广义残余力向量差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何伟 何容 李亚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3,共6页
采用矩阵摄动有限元方法,给出了结构损伤识别方程。为减小模型误差和测试误差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利用残余力向量对损伤单元的敏感性,提出了广义残余力向量差的概念。为提高损伤识别结果精度和计算效率,联合采用广义残余力向量差定位... 采用矩阵摄动有限元方法,给出了结构损伤识别方程。为减小模型误差和测试误差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利用残余力向量对损伤单元的敏感性,提出了广义残余力向量差的概念。为提高损伤识别结果精度和计算效率,联合采用广义残余力向量差定位与频率变化定量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先运用广义残余力向量差来初步确定损伤位置,再根据频率摄动运用测试精度较高的频率筛选计算损伤程度并确认损伤位置。实例证明,即使考虑测试误差,该方法仍然可以实现对损伤位置和程度的快速准确识别,具有较强的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动 损伤识别 频率 残余力向量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残余力向量的结构损伤评估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秋伟 周聪 +1 位作者 李翠红 罗帅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5-630,共6页
残余力向量法是一类常用的损伤识别方法,现有的残余力向量法都是基于动力测试的模态参数,和动力测试数据相比,静力测试数据往往精度更高,且无需模态分析等复杂操作。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静力残余力向量法用于结构损伤评估。所提方法利... 残余力向量法是一类常用的损伤识别方法,现有的残余力向量法都是基于动力测试的模态参数,和动力测试数据相比,静力测试数据往往精度更高,且无需模态分析等复杂操作。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静力残余力向量法用于结构损伤评估。所提方法利用静力测试位移数据,并结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刚度矩阵,定义了静力残余力向量,根据该向量中不为零的元素来判断损伤自由度,再根据自由度和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发生损伤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出一种求解损伤参数的代数解法。另外,针对实践中角位移难以测量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静力缩聚残余力向量法,拓宽了所提方法的应用范围。以桁架结构和梁结构模型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数值算例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残余力向量 静力测试 模型缩聚 位移 代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度缩聚的最小秩修正损伤诊断
6
作者 李国庆 罗帅 张丽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3-1109,共7页
为了解决实测模态参数与有限元分析模态参数不匹配对损伤诊断精度影响的问题,推导了基于自由度缩聚法的残余力向量公式及最小秩修正公式.通过对结构自由度缩聚后的损伤前、后残余力向量的运算,可以得出相较于损伤前的残余力变化率向量,... 为了解决实测模态参数与有限元分析模态参数不匹配对损伤诊断精度影响的问题,推导了基于自由度缩聚法的残余力向量公式及最小秩修正公式.通过对结构自由度缩聚后的损伤前、后残余力向量的运算,可以得出相较于损伤前的残余力变化率向量,将残余力变化率向量元素的绝对值作为改进的残余力向量,通过运用推导出的改进残余力向量,能够较好地解决采用最小秩修正法时所选取模态个数必须等于待修正刚度矩阵秩这一矛盾,并由缩聚后最小秩修正公式计算出损伤程度.研究表明:在考虑噪音干扰下,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对自由度缩聚后的受损结构依然具有较高地识别精度.利用推导的最小秩修正公式进行损伤程度识别其结果是可靠的.本文所提方法既可以实现对实测自由度不完备结构的损伤定位,又可进行损伤程度的识别,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损伤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秩修正 模态缩聚 残余力向量 抗噪分析 损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