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BMP-7 miR-15b 25-(OH)D_(3)对其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马萌萌 赵学辉 杨洁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骨形成蛋白-7(BMP-7)、微小核糖核酸-15b(miR-15b)、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6例...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骨形成蛋白-7(BMP-7)、微小核糖核酸-15b(miR-15b)、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伴有BPD,将其分为BPD组(n=45)和非BPD组(n=91)。分析早产儿BPD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BMP-7、miR-15b、25-(OH)D_(3)对早产儿BP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有无脓毒血症及血浆BMP-7、miR-15b、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长、血浆BMP-7、miR-15b水平偏高、血浆25-(OH)D_(3)水平偏低是早产儿B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5、2.208、2.280、2.517,P<0.05)。血浆BMP-7、miR-15b、25-(OH)D_(3)联合诊断早产儿BPD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高于血浆BMP-7、miR-15b、25-(OH)D_(3)单独检测(0.822、0.849、0.824,P<0.05)。结论 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与机械通气时间长、血浆BMP-7、miR-15b水平偏高、血浆25-(OH)D_(3)水平偏低有关,且血浆BMP-7、miR-15b、25-(OH)D_(3)联合检测对早产儿BPD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骨形成蛋白-7 微小核糖核酸-15b 25羟基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松滋市7~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向敏 佘晓卉 +2 位作者 高鹭云 李静 曹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调查湖北省松滋市117例7~12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评价本地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7~12岁儿童,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BMI以及血脂指标。结果:单纯性肥... 目的:调查湖北省松滋市117例7~12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评价本地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7~12岁儿童,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BMI以及血脂指标。结果:单纯性肥胖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10.96±1.64) ng/mL,严重低于正常对照组[(23.93±5.01) ng/mL](P <0.05),超重组的维生素D水平[(16.33±3.54) ng/mL]也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对应的BMI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00)。肥胖组的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松滋市肥胖、超重的儿童体内血清维生素D水平营养状况存在不足和严重缺乏的现象,与光照时间不足、户外活动缺乏有关,建议对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进行膳食干预,加强户外活动,重视肥胖与维生素D等相关营养素的知识宣教,减少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12岁儿童 单纯性肥胖 25羟基维生素d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世宁 孙春玲 +2 位作者 张丹丹 毛龙飞 王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以苄胺为原料,经过取代,缩合,水解,脱保护等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且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 以苄胺为原料,经过取代,缩合,水解,脱保护等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且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a和10d的抑制活性达到了中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 7 8-四氢吡啶并[3 4-d]嘧啶 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2D程序在C5G7基准例题上的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晶 彭良辉 +2 位作者 刘召远 刘志宏 张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18-24,共7页
C5G7基准例题因其具有强烈非均匀性、组件能谱差异大等特点,常用来检验软件计算有效性。在对栅元进行不同的几何等效和对原有的栅元等效均匀化方法进行改进的情况下,采用二维离散纵标法输运计算程序SN2D对C5G7基准例题进行了分析计算,... C5G7基准例题因其具有强烈非均匀性、组件能谱差异大等特点,常用来检验软件计算有效性。在对栅元进行不同的几何等效和对原有的栅元等效均匀化方法进行改进的情况下,采用二维离散纵标法输运计算程序SN2D对C5G7基准例题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各种计算条件下keff和功率分布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SN2D程序可应用于C5G7基准例题的求解。计算结果可为求解类似问题时计算程序及条件的选择提供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d 栅元等效均匀化 C5G7基准例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彭缨 张梅 宋少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8-520,共3页
目的建立分离、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方法采用醇提取、氯仿萃取与硅胶柱分离等手段来分离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采用RP-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Diamonsin C18(250mm×4.6mm,... 目的建立分离、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方法采用醇提取、氯仿萃取与硅胶柱分离等手段来分离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采用RP-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Diamonsin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溶液-甲醇(体积比为67:3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质量浓度在4.80-24.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9.4%,相对标准差(RSD)为0.97%。结论本法适合测定抱茎苦荬菜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苦荬菜 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中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云丽 马铭研 +3 位作者 高晓霞 刘涛 于治国 毕开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1,共3页
对槲寄生中的有效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0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8:8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 对槲寄生中的有效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0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8:8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4nm,进样量为10斗L。结果表明,高圣草素-7-O-/3-D-葡萄糖苷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7;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0.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作为槲寄生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 槲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与同类产品对鸭和鸡免疫后血清学比较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涛 毛娅卿 +3 位作者 王嘉 王哲 叶贺佳 蒋桃珍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15-20,共6页
为评价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与同类产品对不同日龄鸭及SPF鸡的免疫效果,将该疫苗与国内两家禽流感生产企业的2批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分别免疫鸭和SPF鸡,免疫后14、21、28、42d采血测定各免疫组的HI抗体效价。... 为评价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与同类产品对不同日龄鸭及SPF鸡的免疫效果,将该疫苗与国内两家禽流感生产企业的2批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分别免疫鸭和SPF鸡,免疫后14、21、28、42d采血测定各免疫组的HI抗体效价。禽流感灭活疫苗(D7株)以0.25 mL剂量免疫鸭后14 d,所有免疫组鸭的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即能达到6log2以上,28d HI抗体GMT达到峰值9.1log2,而两批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以0.5 mL剂量免疫鸭21 d后HI抗体GMT均没有达到6 log2;两种疫苗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21 d后各免疫组的HI抗体GMT基本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禽流感灭活疫苗(D7株)对鸭的免疫效果要明显优于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Re-5株),而对鸡的免疫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灭活疫苗 d7 血清学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时间及7-DHC浓度对维生素D_3的光化学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明长江 金昌泰 +1 位作者 周桂兰 周大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2.1,19,共3页
本文报导了采用308nmXeCl准分子激光及337nmN_2激光的两步激光化学法生产维生素D_3的转化率与辐照时间及7-DHC浓度的关系,同时对生产维生素D_3的有关条件进行了探索,从而为光化学法生产维生素D_3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激光辐照 维生素d3 7-dHC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氨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海昊 贾思媛 +3 位作者 王伯周 来蔚鹏 周诚 周彦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3,4-双(3′-氨基呋咱-4′-基)呋咱为原料,经氧化和环化2步反应合成了7-氨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烯(ATFAZ),收率66%;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 DSC和 TG-DTG... 以3,4-双(3′-氨基呋咱-4′-基)呋咱为原料,经氧化和环化2步反应合成了7-氨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烯(ATFAZ),收率66%;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 DSC和 TG-DTG 研究了 ATFAZ 的热分解过程;培养了 ATFAZ 单晶,用 X-射线单晶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TFAZ 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 Pbca,a =1.273 nm,b =0.876(3)nm,c =1.560(6)nm,V =1.740(11) nm3,Z =8,Dc =1.788 g&#183;cm-3,μ=0.141 mm-1,F(000)=944,R 1=0.0338,wR 2=0.0976。在10℃/min 的升温条件下,其熔点为204~207℃,在210~282℃具有明显的挥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7-氨基三呋咱并[3 4-b 3′ 4′-f 3″ 4″-d]氮杂环庚烯 ATFAZ 晶体结构 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叶中牡荆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丽 马远 陈随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47-21649,共3页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m为检测波长,测定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牡荆素在0.056~0.4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2%;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在1.808~4.0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58%。[结论]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构树叶质量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叶 牡荆素 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d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损伤的凋亡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中岩 李文媛 +1 位作者 王莹 李雪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88-1693,共6页
目的探讨let-7d microRNAs(miRNAs)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损伤中的凋亡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利用三气缺氧细胞培养箱及培养基缺糖方式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探讨let-7d microRNAs(miRNAs)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损伤中的凋亡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利用三气缺氧细胞培养箱及培养基缺糖方式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神经元OGD/R细胞损伤后6,12,24 h let-7d mRNA表达。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miRNA-NC组、OGD/R+let-7d mimics组和OGD/R+let-7d 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let-7d和NGF mRNA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海马神经元OGD/R细胞损伤后6,12,24 h let-7d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正常组比较,OGD/R+miRNA-NC组NGF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let-7d mRNA表达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01)。与OGD/R+miRNA-NC组比较,OGD/R+let-7d inhibitor组let-7d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NGF mRNA表达和细胞活性显著增高。而OGD/R+let-7d mimics组作用与之相反(P<0.001)。结论let-7d inhibitor能够抑制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内源性保护因子N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t-7d抑制剂 氧糖剥夺/复氧 海马神经元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设计7D规划及1+3+X综合设计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闻邦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17-122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新的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这种方法将产品设计过程分为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产品的设计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产品的设计思想、设计环境、设计过程、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产... 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新的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这种方法将产品设计过程分为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产品的设计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产品的设计思想、设计环境、设计过程、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产品设计质量检验等进行全面的规划;产品设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综合设计法完成产品的设计.所提出的综合设计法,即1+3+X设计法中的1为功能优化设计,3为将动态优化、智能优化和可视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方法,X为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而需要采用的设计方法;产品设计质量检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用理论方法、试验方法或通过用户试用的方法对产品设计质量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产品设计7d规划 综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庆云 梁辉 +1 位作者 袁功文 闻永举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5-17,共3页
采用二甲苯致炎法,以小鼠腹部皮肤形成蓝色斑块深浅的级别、染料渗出量以及耳平均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观察了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组蓝斑色泽深浅的记分、蓝斑染料渗出量以... 采用二甲苯致炎法,以小鼠腹部皮肤形成蓝色斑块深浅的级别、染料渗出量以及耳平均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观察了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组蓝斑色泽深浅的记分、蓝斑染料渗出量以及耳平均肿胀度均比生理盐水组低(p<0.05)。对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染料渗出的抑制率为28.27%;对耳肿胀的抑制率为52.73%。表明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对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 二甲苯致炎法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7-300PLC在西门子840D数控机床上的应用功能研究
14
作者 张兴波 张霞 孙晋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基于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和S7-300PLC,在简要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控制、数据采集、故障诊断和PLC轴的控制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S7-300PLC在西门子840D数控机床上的功能应用。
关键词 S7-300PLC 840d数控系统 应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racasei HD1-7与S.albulus1-25原生质体融合选育产天然防腐剂的优良菌株
15
作者 雷虹 张铁丹 +5 位作者 金忠斌 庄海霁 何欣 张基亮 平文祥 周东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0,155,共6页
为获得更具优良应用特性的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和Streptomyces albulus1-25为亲株选育优良菌株,研究了L.paracasei HD1-7和S.albulus1-2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通过表型、抑菌... 为获得更具优良应用特性的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和Streptomyces albulus1-25为亲株选育优良菌株,研究了L.paracasei HD1-7和S.albulus1-2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通过表型、抑菌谱、抗药性和总DNA含量比较等手段筛选鉴定融合子,最终选育出3株以L.paracasei HD1-7为受体、获得来自S.albulus1-25的抑酵母菌基因的融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aracasei Hd1-7 S.albulus1-25 天然防腐剂 原生质体制备 融合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三烯的合成与性能
16
作者 翟连杰 霍欢 +3 位作者 吴敏杰 张家荣 毕福强 王伯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3-1047,I0002,共6页
以3,4-双(4′-硝基呋咱-3′-基)呋咱为原料,与羟胺溶液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七元环化合物7‑羟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三烯(HYTF),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规范不变原子轨道方... 以3,4-双(4′-硝基呋咱-3′-基)呋咱为原料,与羟胺溶液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七元环化合物7‑羟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三烯(HYTF),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规范不变原子轨道方法完成了HYTF的13C NMR和15N NMR理论模拟,结合实验数据实现了HYTF的13C NMR和15N NMR的准确归属。发现3,4-双(4′-硝基呋咱-3′-基)呋咱与羟胺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可分别生成HYTF和7H-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三烯(HATF),提出了HYTF与羟胺作用生成HATF的反应机理。基于实测密度(ρ=1.86 g·cm-3)和预估生成焓(ΔfH(s)=573.8 kJ·mol-1),利用Explo5(V6.04)软件预估HYTF的爆速和爆压分别为8181 m·s^-1和28.0 GP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HYTF的热分解过程,其热分解峰温为1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基三呋咱并[3 4-b:3′ 4′-f:3″ 4″-d]氮杂环庚三烯 含能材料 呋咱 七元环化合物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水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凤玉 刘东辉 +3 位作者 王东 张文颖 代英辉 刘东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6-759,共4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uteotin-7-O-β-D glucuronide,LGU)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LGU在初始质量浓度0.1~0.3 g·L-1、p H值2~10和温度60~90℃各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浓度变化,计算...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uteotin-7-O-β-D glucuronide,LGU)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LGU在初始质量浓度0.1~0.3 g·L-1、p H值2~10和温度60~90℃各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浓度变化,计算各水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LGU水解反应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水解速率与起始浓度无关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LGU在碱性或强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在p H值为4左右最稳定。LGU在p H值为6磷酸缓冲溶液的水解反应活化能估算为76.25 k J·mol^-1,在25℃下LGU水解掉10%的时间t0.9为73.8 d。结论 LGU水解属于伪一级降解反应,p H值和温度对LGU稳定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抱茎苦荬菜 水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岭牛TBC1D 7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鹏程 张继 +5 位作者 邱淦远 龚俞 李雪松 李维 张依裕 刘若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53-2863,共11页
为探究TBC1蛋白家族第7成员(TBC1 domain family member 7,TBC1D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关岭牛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116头贵州关岭牛,测定其8项生长性状指标,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并利用DNA混池扩增TBC1D 7基因全部外显子,通过直... 为探究TBC1蛋白家族第7成员(TBC1 domain family member 7,TBC1D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关岭牛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116头贵州关岭牛,测定其8项生长性状指标,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并利用DNA混池扩增TBC1D 7基因全部外显子,通过直接测序法筛查SNP。利用不同独立样本DNA扩增SNP位点对应外显子并测序,以验证位点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PSS 19.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TBC1D 7基因不同基因型和关岭牛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TBC1D 7基因第5、6和8外显子上共发现5个SNPs位点:g.12972 T>C、g.12984 A>G、g.20538 C>T、g.20577 T>C和g.24807 G>A,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结果显示,5个SNPs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5个SNPs位点杂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关岭牛TBC1D 7基因g.24807 G>A位点GA基因型个体体斜长、胸围和后臀围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本试验群体中,5个SNPs存在6种单倍型(H1~H6)和9种双倍型(H1H1、H2H2、H2H3、H2H6、H3H3、H3H4、H3H5、H3H6和H5H5),其中H3和H2为优势单倍型,H3H3、H2H2和H2H3为优势双倍型;双倍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H3H6和H5H5个体体斜长和后臀围相比其他双倍型个体占有明显优势,可能是有利基因型。结果表明,TBC1D 7基因g.24807 G>A位点为影响关岭牛生长发育的重要多态位点,本研究为筛选有助于关岭牛生长发育的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牛 TBC1d 7基因 SNPS 生长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瑞娟 张爱平 +1 位作者 杨锦艳 杨官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L.mol-1和6.2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HAG对BSA和H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 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同步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上调小鼠肠道中活性防御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子硕 刘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探索维生素D对肠道先天免疫抗菌肽——α-防御素1(alpha-1-defensin,DEFA1)剪切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的调控,利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Vitamin D receptor knock-out,VDR-KO)与肠道细胞系作为研... 为探索维生素D对肠道先天免疫抗菌肽——α-防御素1(alpha-1-defensin,DEFA1)剪切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的调控,利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Vitamin D receptor knock-out,VDR-KO)与肠道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q RT-PCR及免疫印迹等研究方法,发现其肠道细胞中MMP-7的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较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显著降低,并且DEFA1的表达量也较低,表明维生素D可以调控肠道MMP-7的表达,从而影响DEFA1的成熟。同时,体外细胞实验表明:1,25-二羟基维生素D_3能够上调肠道细胞MMP-7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初步表明,维生素D通过调控MMP-7的表达影响DEFA1的成熟,而维生素D缺失,MMP-7下调从而DEFA1下调,进一步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7 α防御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