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品种太空6号对Heterodera avenae郑州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代君丽 崔磊 +5 位作者 刘珂 宗莹莹 袁虹霞 邢小萍 李洪杰 李洪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2-648,共7页
通过多年室内接种和田间病圃抗性鉴定,发现普通小麦品种太空6号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郑州群体具有较好的抗性。以抗病品种太空6号为父本、感病品种豫麦47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遗传分离群体,通过田间病圃鉴定和室内接种... 通过多年室内接种和田间病圃抗性鉴定,发现普通小麦品种太空6号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郑州群体具有较好的抗性。以抗病品种太空6号为父本、感病品种豫麦47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遗传分离群体,通过田间病圃鉴定和室内接种鉴定对太空6号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发现豫麦47×太空6号杂种F2代单株孢囊量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特征;F2代群体单株孢囊量分布图呈偏态分布,说明存在明显的主效基因。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方法,分析豫麦47×太空6号杂种F2代群体在室内接种二龄幼虫和田间病圃中对H.avenae郑州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均符合B-2模型,推测太空6号对H.avenae的抗性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条件下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73.54%和86.90%,说明太空6号对燕麦孢囊线虫郑州群体的抗性是主效基因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6号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 heterodera avenae郑州群体 抗病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菏泽市郊麦田发现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维志 刘修勇 栾兆杰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2005年5月,从山东省菏泽市郊区麦田采集土样,分离到褐色和白色胞囊,通过分别对胞囊、2龄幼虫和卵的观察、相关数值测量并拍照,鉴定该种线虫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1924.这是首次在山东省发现该种线虫.该种线虫的... 2005年5月,从山东省菏泽市郊区麦田采集土样,分离到褐色和白色胞囊,通过分别对胞囊、2龄幼虫和卵的观察、相关数值测量并拍照,鉴定该种线虫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1924.这是首次在山东省发现该种线虫.该种线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胞囊的阴门下桥不明显,泡状突明显,阴门锥双膜孔,阴门裂长度为11.9±1.1(10.5~15.0) μm ;2龄幼虫口针基部球前缘向前突出或平,尾部的透明区较长,长度为44.6±3.3(37.5-54.0)μm,尾末端稍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胞囊线虫Heteb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1924 小麦 山东省菏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秀花 马娟 +2 位作者 高波 王容燕 陈书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7-1283,共7页
燕麦孢囊线虫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原线虫。为筛选抗燕麦孢囊线虫的小麦种质资源,采用室内接种方法测试了104个国外小麦品种(系)和37个国内小麦品种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并利用不同抗性评价标准在自然病田对37个国内小麦品种的抗病... 燕麦孢囊线虫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原线虫。为筛选抗燕麦孢囊线虫的小麦种质资源,采用室内接种方法测试了104个国外小麦品种(系)和37个国内小麦品种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并利用不同抗性评价标准在自然病田对37个国内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评价。室内接种试验表明,104份国外小麦品种(系)中有高抗品种(系)14个,中抗品种(系)12个,中感品种(系)27个,其他均属高感,37个国内参试品种均属感病品种。自然病田鉴定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37个国内品种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差异。依据Andersen等的评价标准,37个小麦品种中有7个品种表现感病,30个品种表现抗病,与室内接种测试结果差异较大;依据Ireholm的标准,仅良星66表现抗病,其他品种均表现感病,与室内测试结果接近;依据Soriano等的标准,37个品种均表现感病,与室内测试结果相同。建议在筛选抗孢囊线虫小麦资源时首先采用Andersen等的标准进行初筛,然后利用Soriano等的标准进行田间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孢囊线虫 小麦种质资源 抗病性 禾谷孢囊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孢囊线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娟 李秀花 +1 位作者 于海滨 陈书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68-173,共6页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河北省发生十分普遍,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可以侵染小麦的孢囊线虫种类很多,对于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本试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到的37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河北省发生十分普遍,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可以侵染小麦的孢囊线虫种类很多,对于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本试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到的37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鉴定。经过对线虫ITS-rDNA序列分析,发现采集到的线虫ITS区序列差异很小,为同一种类,其ITS-rDNA序列与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1924的ITS-rDNA序列同源性高于99%。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测量和观察,其主要形态学特征与燕麦孢囊线虫H.avenae的相近。综合其形态与分子序列特征,确定河北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病原线虫为H.aven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IT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