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189
1
作者 朱富显 李瑞雪 +1 位作者 徐晓莉 孙家昌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
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3个维度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测度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1~2022年中国地... 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3个维度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测度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1~2022年中国地级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以及Moran's I全面探究并验证了新质生产力对不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相比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新质劳动资料占新质生产力比重更大。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洼地,并且地区内新质生产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质生产力的涌现与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且新质生产力能够正向促进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本文为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化特征以及生产关系如何更好的引导新质生产力能效发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投影寻踪模型 生产关系 高质量发展 地区异质性 动态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聚类和深度学习模型的风电场群风速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樊雅洁 王聪 +2 位作者 张宏立 马萍 李新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0,共10页
为提高规模化风电场群的风速预测精度,进而保障中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投影寻踪聚类算法结合NS-L-Transformer的风电场群短期风速混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去伪分量和小波变换的方法对采集的风速数... 为提高规模化风电场群的风速预测精度,进而保障中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投影寻踪聚类算法结合NS-L-Transformer的风电场群短期风速混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去伪分量和小波变换的方法对采集的风速数据集进行处理,得到滤除噪声干扰后的风速数据集。其次,考虑风电场群间的风速空间关联特性,根据其风速波动特征,采用粒子群-投影寻踪聚类算法分析了风电场群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算法所得到的评价指标对风电场群进行了场群关联性最优分类,并构造了分类后的高维风速数据集。最后,通过Transformer模型的自注意力机制结合LSTM模型的门控单元机制捕捉风速时间序列的局部特征,提出了NS-L-Transformer模型对所构造的具有局部特性的高维风速数据集进行了风速预测。选用中国东南某地区风电场群的风速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类后的高维数据集进行风速预测较单一风速数据集的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升;相较于Transformer模型,NS-L-Transformer的预测误差减少,从而验证了本研究所提混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预测 风速数据降噪 风电场群分类 粒子群-投影寻踪聚类算法 NS-L-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宋优建 杨海华 +2 位作者 杨武 高鹏展 沈静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3,共12页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是将高聚物与戈壁土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可有效提高戈壁土的力学性能。为研究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采用中型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固结比和动应力比等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残余剪应变和残...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是将高聚物与戈壁土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可有效提高戈壁土的力学性能。为研究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采用中型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固结比和动应力比等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聚物胶凝材料能有效降低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高聚物胶凝戈壁土在经受30次循环荷载后产生的残余剪应变为天然戈壁土的15.0%~18.8%,残余体应变为天然戈壁土的12.1%~22.2%;掺入高聚物质量比为3%和12%时,残余剪应变的减小幅度为85.0%、95.2%,残余体应变的减小幅度为87.9%、95.5%,且高聚物质量比越大,减小幅度越大。采用投影寻踪回归(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PPR)分析了各影响因数对残余变形的影响权重,得出高聚物胶凝戈壁土动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权重依次为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动应力比和固结比。采用指数函数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残余变形与振次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了能反映高聚物质量比影响的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修正残余变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 动三轴试验 残余剪应变 残余体应变 投影寻踪回归分析 残余变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分割理论的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邵孝侯 王宇 +4 位作者 毕利东 戴琳 袁有波 苏贤坤 莫建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为解决应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中评价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理论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最优分割,并引入最优分割聚类中心值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土壤水分有效性投影寻踪评价模型。采... 为解决应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中评价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理论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最优分割,并引入最优分割聚类中心值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土壤水分有效性投影寻踪评价模型。采用该方法对贵州省11个主要烟区33个土壤样本进行评价,并与以土壤物理性质为指标的常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能客观地反映植烟土壤水分状况,以该指标为依据做出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聚类分析 有效性 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在地下水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倪长健 王顺久 崔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3,共5页
针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不足,结合动态聚类方法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首先,利用投影技术将多因素(高维)问题投影到一维线性空间,以达到在一维空间研究高维数据的目标;其次,以动态聚类方法构造新的... 针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不足,结合动态聚类方法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首先,利用投影技术将多因素(高维)问题投影到一维线性空间,以达到在一维空间研究高维数据的目标;其次,以动态聚类方法构造新的投影指标,对投影到线性空间的反映高维数据结构或特征的投影特征值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完成多因素样本聚类分析。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是高维数据样本聚类分析的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模型在整个运算过程中毋需人为给定参数,聚类结果合理、客观。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在地下水分类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具有稳定性好、分类结果明确、操作简便等特点,为多因素聚类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动态聚类 线性投影 投影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龙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肖长来 危润初 +2 位作者 梁秀娟 马喆 郭龙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8-252,共5页
为探寻龙坑水源地水质情况和区域水质变化发展规律,采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龙坑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通过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处理,得出最终水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地下水多为Ⅰ、Ⅱ类水,满足水源地水质... 为探寻龙坑水源地水质情况和区域水质变化发展规律,采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龙坑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通过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处理,得出最终水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地下水多为Ⅰ、Ⅱ类水,满足水源地水质要求;将该结果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物元可拓法等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证实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在34个水样中,29个水样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其中28个水样达到Ⅰ类或Ⅱ类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聚类模型 水质 龙坑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的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 被引量:18
7
作者 邴其春 龚勃文 +2 位作者 杨兆升 林赐云 曲鑫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为了提高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的判别精度,利用地点交通参数与交通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的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该方法综合投影寻踪技术和动态聚类方法构造投影指标函数,采用混合蛙跳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 为了提高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的判别精度,利用地点交通参数与交通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的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该方法综合投影寻踪技术和动态聚类方法构造投影指标函数,采用混合蛙跳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的投影方向获得最佳投影方向,并利用仿真数据标定了交通状态判别阈值.结合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精度,平均判别率为97.01%,平均误判率为0.86%,平均判别精度分别比BP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方法提高了8.9%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状态判别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 混合蛙跳算法 城市快速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在天然草地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倪长健 王顺久 崔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在多因素聚类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该模型还存在如密度窗宽参数取值由经验确定等不足,有待改进提高。本文针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不足,首次把投影寻踪的思想和动态聚类方法结合起来,构造投影指标,...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在多因素聚类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该模型还存在如密度窗宽参数取值由经验确定等不足,有待改进提高。本文针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不足,首次把投影寻踪的思想和动态聚类方法结合起来,构造投影指标,提出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新模型。新模型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不需人为给定参数,聚类结果客观、明确,而且它还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天然草地分类的实际应用表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切实可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多因素聚类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分析 天然草地 投影寻踪 动态聚类 线性投影 投影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磊 席占生 +2 位作者 朱永楠 金菊良 梁忠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的目的,将动态综合评估方法和区划聚类评估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为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旱灾综合风险 动态评估 风险区划 动态综合评估方法 投影寻踪聚类方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邢文婷 张宗益 吴胜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7-144,共8页
针对页岩气特殊的开发方式及环评难度比常规气大的特点,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建立了页岩气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曲线投影的方式,并将投影寻踪方法和动态聚类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曲线投影寻踪动态聚... 针对页岩气特殊的开发方式及环评难度比常规气大的特点,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建立了页岩气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曲线投影的方式,并将投影寻踪方法和动态聚类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曲线投影寻踪动态聚类的定量评价方法;基于样本各指标的曲线投影和动态聚类方法寻找最佳投影方向,并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优化模型。结合全局最优经验指导和信息素交流,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维持蚁群的多样性,且收敛性较好,同时也避免出现局部最优。对四川省威远页岩气区块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2011年和2014年的环评属于差类(4级),2012年和2013年的环评属于中类(3级),其中植被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质达标率、废水排放量、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废水排放量达标率等指标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较大。在页岩气开发初期,由于开发技术落后,再加上环保投资不高,环保意识不强,造成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随着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及页岩气的开发技术进一步提高,加上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威远页岩气区块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的遏制。但开发时间越长,开采难度越大,将会产生更多更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结果与威远页岩气开发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符,为页岩气气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奠定了科学基础。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方法具有无需设定参数、操作简单、客观等优点,是页岩气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评价指标体系 曲线投影寻踪动态聚类 生态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顺久 倪长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8-180,184,共4页
结合动态聚类思想,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针对多因素聚类问题的高维复杂性,利用线性投影技术将其转换为关于投影特征值的线性聚类问题;根据动态聚类思想构建新的投影指标,对投影特征值序列进行动态聚... 结合动态聚类思想,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针对多因素聚类问题的高维复杂性,利用线性投影技术将其转换为关于投影特征值的线性聚类问题;根据动态聚类思想构建新的投影指标,对投影特征值序列进行动态聚类,进而在低维空间实现高维数据样本的聚类分析;实证分析验证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实现了投影寻踪与动态聚类理论的有机结合,操作简便,无人为干扰,为多因素样本聚类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动态聚类 投影指标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 被引量:34
12
作者 倪长健 崔鹏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4-638,共5页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在多因素聚类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该模型还存在诸如密度窗宽参数取值经验确定等不足,有待改进提高.本文针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不足,首次把投影寻踪的思想和动态聚类方法结合起来构造投影指标,基...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在多因素聚类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该模型还存在诸如密度窗宽参数取值经验确定等不足,有待改进提高.本文针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不足,首次把投影寻踪的思想和动态聚类方法结合起来构造投影指标,基于免疫进化算法,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新模型.新模型一方面在整个运算过程中毋需人为给定参数,聚类结果客观、明确,另一方面,它还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洪水分类的实际应用表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切实可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多因素聚类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动态聚类 免疫进化算法 洪水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在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顺久 李跃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6,共5页
以投影寻踪原理为基础,结合动态聚类方法,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动态聚类模型,并首次将其应用于气候区划分析中。首先,利用线性投影技术将多因素聚类问题转换为投影特征值的线性聚类问题;其次,利用动态聚类方法完成投影特征值序列的... 以投影寻踪原理为基础,结合动态聚类方法,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动态聚类模型,并首次将其应用于气候区划分析中。首先,利用线性投影技术将多因素聚类问题转换为投影特征值的线性聚类问题;其次,利用动态聚类方法完成投影特征值序列的聚类分析;最后,通过气候区划实例验证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动态聚类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区划 投影寻踪 动态聚类 投影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才志 曹卉 邹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51,共6页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海岸线、海岸滩涂面积、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沿海6市的上地类型变化信息,从自然、人文两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与动态层次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海岸线、海岸滩涂面积、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沿海6市的上地类型变化信息,从自然、人文两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与动态层次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辽宁省海岸带中的大连市海岸带环境脆弱性呈波动增强趋势,海岸带其他地区的环境脆弱性呈波动减弱趋势;空间上各地区海岸带环境脆弱性差异显著,其中,大连市海岸带环境脆弱性投影值最大,海岸带环境最优,而盘锦市的投影值最小,海岸带环境承受最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辽宁省海岸带 环境脆弱性 投影寻踪模型 动态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水务系统评价——以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振民 管财 +1 位作者 范秀 李延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基于投影寻踪理论,结合郑州市水务系统的运行结构特点,建立了水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线性投影,建立了最优化投影目标函数并编制计算程序。运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分析,得到郑州市的水务系统综合评价结果。最后提出... 基于投影寻踪理论,结合郑州市水务系统的运行结构特点,建立了水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线性投影,建立了最优化投影目标函数并编制计算程序。运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分析,得到郑州市的水务系统综合评价结果。最后提出了改进水务系统运行效率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水务系统运行效率属于中等水平,存在譬如一体化管理机制不健全、水环境不达标等薄弱环节,影响了郑州市水务系统效率提高。实践证明,本项研究对于提高郑州市水务系统运行水平、建立节水型社会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聚类模型 水务系统评价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遗传算法投影寻踪建模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楼文高 乔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7期63-67,107,共6页
采用多智能体遗传算法(MGA)进行投影寻踪聚类(PPC)建模,对投影向量约束条件采用两种不改变迭代进化过程的归一化处理方法,经三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别进行建模,得到了相同的建模结果,有效地解决了求解最佳投影向量的最优化问题。对评价指... 采用多智能体遗传算法(MGA)进行投影寻踪聚类(PPC)建模,对投影向量约束条件采用两种不改变迭代进化过程的归一化处理方法,经三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别进行建模,得到了相同的建模结果,有效地解决了求解最佳投影向量的最优化问题。对评价指标数据采用极大化或极小化(不同的归一化)处理方式,得到的投影向量系数互为相反数,同一样本的投影值之间只相差一个常数,说明PPC建模技术既可用于探索性研究,也可用于验证性分析。PPC技术主要用于大样本情况,稳健性和可靠性均较好;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会影响建模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遗传优化算法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投影向量 评价指标 探索性研究 验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浩 段磊 王文科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0-288,共9页
地下水是秦岭北麓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研究该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北麓的户县平原区为例,根据地下水埋深、气象、水文资料,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克里金插... 地下水是秦岭北麓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研究该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北麓的户县平原区为例,根据地下水埋深、气象、水文资料,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克里金插值方法、主成分投影-聚类耦合模型,研究1980~2019年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过程,以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划分地下水动态类型,分析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9年地下水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冲积平原和洪积平原年际变幅较大,而冲洪积扇前缘相对较小;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类型可划分为水文型、降雨入渗-开采型、径流型、降雨入渗-水文-开采型4类;研究区地下水位态变化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为降雨、河流径流、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克里金插值 主成分投影-聚类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曲线投影动态聚类指标及在洪水分类中的应用——以南京站洪水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倪长健 王顺久 王杰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聚类数和聚类方法是聚类分析研究的核心,有着及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S型曲线作为投影方式,并据此首次提出了能够同时确定最佳聚类数和对应聚类结果的最优曲线投影动态聚类指标。该动态聚类指标完... 聚类数和聚类方法是聚类分析研究的核心,有着及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S型曲线作为投影方式,并据此首次提出了能够同时确定最佳聚类数和对应聚类结果的最优曲线投影动态聚类指标。该动态聚类指标完全由数据驱动,具有计算简便并且物理意义清晰等特点。南京站洪水过程的应用结果表明:最优洪水动态分类指标在洪水聚类分析中是有效的,能提供明确、客观及合理的分类数和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投影 聚类数 动态聚类指标 洪水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在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江荣 罗资琴 赵睿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89,共3页
针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时常用的瓦斯监测数据降维方法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数据信息丢失、导致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利用投影寻踪原理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将高维样本数据转化成1维投影数据,运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箱建立了一种正弦和函数瓦斯涌... 针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时常用的瓦斯监测数据降维方法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数据信息丢失、导致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利用投影寻踪原理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将高维样本数据转化成1维投影数据,运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箱建立了一种正弦和函数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 预测模型 投影寻踪 差分进化算法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互通式立交选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秋实 任福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将投影追踪模型应用到互通式立交选型评价体系中,通过遗传算法来实现互通式立交选型方案的模型求解,描述了该方法应用的关键步骤,并指出对于数据量充分、影响因素明确的准真系统,应用实例表明,采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方... 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将投影追踪模型应用到互通式立交选型评价体系中,通过遗传算法来实现互通式立交选型方案的模型求解,描述了该方法应用的关键步骤,并指出对于数据量充分、影响因素明确的准真系统,应用实例表明,采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方案决策更具有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桥 指标体系 投影追踪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