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付国华 张浩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未来,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程设计、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素养、健全评价机制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2
作者 王启立 吴祝武 +2 位作者 张然 袁玲 辛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250,共6页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现状,着力解决“教什么、如何教、评什么、如何改”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安全教育的“态度、知识、能力和品格”等关键要素,融入课程思政,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与...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现状,着力解决“教什么、如何教、评什么、如何改”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安全教育的“态度、知识、能力和品格”等关键要素,融入课程思政,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置”课程为例详细阐述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达成评价及持续改进的全过程改革和实践。结果表明,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建设更加合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初步形成了优秀的安全品格和积极的安全价值观,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安全实践创新活动成效显著。相关的改革实践可为国内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安全教育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3
作者 韩震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0,共7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在本质上也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有利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学理论,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等。该学科的研究学习内容,值得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及未来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终身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高职思政引领力的本质、功能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晓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32,共6页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保障教育强国建设。高职思政引领力在本质上体现为以为党育人为导向的政治引领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思想引领力、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教育引领力,在功能定位上凸显了保障教育强国建设正确方向的强基固本功能、凝聚培育时代新人思想共识的凝心聚力功能、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铸魂育人功能。提升高职思政引领力,应从党建引领、话语创新、课程融合、数字赋能与队伍锻造等方面着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思想保障与力量支撑,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职教育 思政引领力 立德树人 产教融合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德育理论视域下高校以体育德的现实审视与纾困之策 被引量:15
5
作者 崔伟 李德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具身德育理论为高校开展以体育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具身德育理论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中体育与德育融合不够深入,内涵挖掘不透彻;课程教学过程重技能教授,轻道德认知培养;实践中缺少道... 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具身德育理论为高校开展以体育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具身德育理论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中体育与德育融合不够深入,内涵挖掘不透彻;课程教学过程重技能教授,轻道德认知培养;实践中缺少道德冲突情境,弱化了道德行为;校园体育文化育德不突出,缺乏道德情感渗入。建议高校要深化体育课程思政,以体育具身加强道德认知;深挖体育实践赋能,以体育活动规范道德行为;强化体育文化归属,以体育文化培育道德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体育德 立德树人 具身德育 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维度表征、主要问题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志华 刘皓晖 +2 位作者 万雪 郭振 刘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9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为教师铸魂育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在落实学校体育目标过程中又发挥着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为教师铸魂育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在落实学校体育目标过程中又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新时代推进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以德立身——体育教师应先正己;以德施教——体育教师应注重“以体育德”;以德立学——体育教师应严谨治学;以德育德——体育教师应积极化人。当前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要存在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失范行为红线有待廓清、落实载体虚化、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未来推进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做好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顶层设计;开发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研修课程;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的底线思维与高标引领;以“课程思政”为重要载体落实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健全科学的体育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学校体育 师德师风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尊师重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视域下的课程德育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2,共9页
课程德育、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是指利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进行德育,其内涵具有一致性。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角度看,课程德育更适合用在小学阶段,学科德育适合用在中学阶段,课程思政适合用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德育具有更大... 课程德育、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是指利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进行德育,其内涵具有一致性。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角度看,课程德育更适合用在小学阶段,学科德育适合用在中学阶段,课程思政适合用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德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以涵盖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课程德育具有内在的逻辑,突出表现在德育与智育的一体,课程是法定的权力,知识具有真善美的价值,教学具有教育性。课程德育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德育内在于课程,是课程的本性使然。但课程德育实施中存在着课程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德育脱离课程的本质,变得狭隘化、形式化。有效实施课程德育需要转变观念,加强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全要素的课程德育体系,增强教师的课程德育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德育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德育 学科德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硕士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红朝 刘彩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63-265,269,共4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新理念。新农科背景下,推进农业硕士课程思政建设必然要求涉农高校找准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出知农重农爱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完善高校课程思政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 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新理念。新农科背景下,推进农业硕士课程思政建设必然要求涉农高校找准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出知农重农爱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完善高校课程思政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研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方法4个方面对农业硕士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出建议,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建设路径 农业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性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邹太龙 易连云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从概念上辨析和廓清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要旨,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间的关系,既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观念前提和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整体成效的必然诉求。二者的内在关联主要表现在终极旨归... 从概念上辨析和廓清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要旨,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间的关系,既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观念前提和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整体成效的必然诉求。二者的内在关联主要表现在终极旨归上的同一性、理论基础上的相通性和育人优势上的共同性等方面,二者的分殊边界集中反映在学科归属、适用学段、内容侧重和政治要求等维度。在构建合力育人机制的新形势下,实现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的纵向衔接和一体化建设,需要遵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及主导性与反复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课程思政 思政课一体化 纵向衔接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51
10
作者 郑继超 董翠香 朱春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5,共9页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引领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主要研究内容与不足并提出展望,旨为深化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基本循着“为什么—是...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引领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主要研究内容与不足并提出展望,旨为深化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基本循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逻辑主线展开,在“高校体育课程和课程思政理念为什么融合(Why)”上,主要从二元融合视角对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是什么(What)”上,主要从本体出发对其内涵、依据、价值、路径等本原性问题进行理论考察;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如何建设(How)”上,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级视角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思路、实践方略、具体方案等展开初步探索。研究中尚存在诸如研究视角单一、研究内容存在同质化、深度学理阐释不足、实证研究缺乏、研究广度不足等局限。今后研究应:(1)注重探寻多元理论支持和深化学理阐释,进一步厚植主题研究的理论根基;(2)深入开展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与素养的培育提升研究;(3)注重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丰富与优化研究;(4)注重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与评价研究;(5)注重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场域拓展和一体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校体育 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 被引量:54
11
作者 易鹏 王永友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8,66,共6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必须牢牢抓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这两个着力点,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协同。推进这项工作,需要把握课程思政的中心命题和思政课程的本体要求,在知识属性层面确认“个体性-社会性”互动是...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必须牢牢抓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这两个着力点,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协同。推进这项工作,需要把握课程思政的中心命题和思政课程的本体要求,在知识属性层面确认“个体性-社会性”互动是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基本前提在于建立起知识与发展的联系,主要方式为个体与社会双向循环互动,最终目标是帮助个体理解社会并进入社会。当前,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还有一些列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以“三爱”构筑高校课程体系、以“三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三变”优化思政课程教学,促进二者之间形成“个体性-社会性”的生动联系,这是当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个体性-社会性”互动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41
12
作者 张洋 魏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难点及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认为: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要、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完善体育育人价值的人文需要、优...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难点及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认为: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要、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完善体育育人价值的人文需要、优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内涵需要;但却面临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的课程思政理论基础和认识水平不足、元素资源挖掘和实践路径创新不足、量化考核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不足等难点,据此提出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注重提升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深入挖掘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科学设计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体育院校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库建设的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 被引量:46
13
作者 顾润国 刘艳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75,共5页
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践中,通过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建设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构建基于资源库的"分层、分类、分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提高... 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践中,通过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建设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构建基于资源库的"分层、分类、分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等途径,构建"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医学专业 协同育人 资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丽群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德育内容分析和研究发现,安大略省的德育深深地渗透在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其特点主要包括:其一,安大略省的健康与体育课程中德育内容要求是发展性的,即不同年级阶段,德育内容的要求重点不一样... 通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德育内容分析和研究发现,安大略省的德育深深地渗透在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其特点主要包括:其一,安大略省的健康与体育课程中德育内容要求是发展性的,即不同年级阶段,德育内容的要求重点不一样。其二,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紧密,且紧紧融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其三,安大略省健康和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内容要求主要是通过学生"doing"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道德品质。其四,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内容要求从学校拓展到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不只是禁锢在班级内。其五,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安大略省的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德育渗透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健康与体育 课程标准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图制图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被引量:8
15
作者 温伯威 孙群 +1 位作者 马京振 徐青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7-39,87,共4页
以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数字地图制图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提炼了辩证思维方法、爱国情怀、使命担当、版图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思政典型案例库。教学实践表明,在知识传授... 以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数字地图制图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提炼了辩证思维方法、爱国情怀、使命担当、版图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思政典型案例库。教学实践表明,在知识传授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向(笔谈) 被引量:23
16
作者 冯建军 刘铁芳 +3 位作者 万永奇 朱桂琴 胡金木 张铭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上如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认识,也是进一步求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指引。如何破解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上如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认识,也是进一步求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指引。如何破解好这一命题,关系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品性,也影响教育作为育人活动价值的实现。为此,我们邀约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这一命题展开多方面探讨,以笔谈的形式刊发,期待引发对新时代育人工作更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在这组笔谈中,有文章总体上阐释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构成问题,也有文章从大德公德私德的角度探讨了如何立德树人的问题,亦有文章着眼师德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探讨了如何推进数字化时代的师德建设、如何进行教育家精神培育从而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问题,还有文章聚焦立德与课程的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更好实现育人立德的旨趣。诚然,如何持续推进新征程上育人工作深化,如何有效提升立德实践效能,这都还需要来自各方的真知灼见和切实行动。本组笔谈的刊发,希望能引起更多理论探讨,也希望有更多躬耕实践,唯其如此,时代新人的培育才可能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立德树人 师德建设 教育家精神 课程立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 被引量:35
17
作者 沈建华 王自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共4页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将体育品德列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维度,从而有效促进体育学科将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为凸显学校体育的育德价值,将"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两个...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将体育品德列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维度,从而有效促进体育学科将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为凸显学校体育的育德价值,将"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两个课程理念有机统一,实现体育育德目标的体系化、体育教材内容德育价值蕴含的整体规划,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标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变革,将有效促进学校体育的德育,从而充分发挥中小学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育德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德育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慧珠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61,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的课程设置源于老解放区的教育。1951年学制改革后,小学没有单独设立德育课程。1957年以后,为了突出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开设小学政治课,从教材到教法,运动式、成人化和形式主义现象日益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的课程设置源于老解放区的教育。1951年学制改革后,小学没有单独设立德育课程。1957年以后,为了突出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开设小学政治课,从教材到教法,运动式、成人化和形式主义现象日益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为克服小学德育的成人化和形式主义,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并不断修改与完善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应的教材、教法,历时二十余年。回顾这一变化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时今后这门课程的建设将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课程 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品德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6
19
作者 王树明 谢四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9,共8页
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背景下,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倍受重视和期待。虽然德育培养历来都是我国体育学科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但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始终没有得到科学而有效体现。深入分析我国... 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背景下,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倍受重视和期待。虽然德育培养历来都是我国体育学科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但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始终没有得到科学而有效体现。深入分析我国体育品德评价的困境,提出评价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希望作为课程重要目标的体育品德真正纳入到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彰显体育的德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品德 立德树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精神的新德育目标分析及其教学实现——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公共精神”的解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敏 张志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3,共7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入了"公共精神"的概念,成为此次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与过去相比,公共精神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所指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转向关涉公共素养、政治素养以及法律素养三个方面。这些变化...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入了"公共精神"的概念,成为此次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与过去相比,公共精神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所指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转向关涉公共素养、政治素养以及法律素养三个方面。这些变化激发了人们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从思维训练到实践行动的更多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公共精神 现代课程观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