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C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Shixiong FAN Guangyi LIU +2 位作者 Zhanyong YANG Weiwei MA B.W.WILLIAMS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9,共7页
关键词 直流母线电压 风能转换系统 电流源型 多终端 变频器 DC变换器 无功功率控制 电流源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海上风电送出系统的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
2
作者 姚辰昊 熊小玲 +2 位作者 冯定腾 李晓博 赵成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3-165,共13页
电流源换流器(CSC)海上风电送出系统具有功率密度高和能够给无源网络供电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现有方案存在三大问题:需要大量通信、黑启动不经济和风电机组无功功率易过载。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 电流源换流器(CSC)海上风电送出系统具有功率密度高和能够给无源网络供电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现有方案存在三大问题:需要大量通信、黑启动不经济和风电机组无功功率易过载。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首先,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出了无需通信的CSC与风电机组协同控制海上交流电压幅值和频率的方法;接着,提出利用LC滤波器作为无功负载,送端CSC与受端CSC协同建立海上交流电压的方法;之后,分析了系统启动时直流电压对风电机组无功功率过载的影响,提出了无功功率优化策略;然后,基于PSCAD对上述策略进行仿真验证;最后,从复杂度、可行性和成本3个方面对CSC方案和二极管整流单元方案展开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了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直流输电 电流源换流器 孤岛运行 黑启动 灵敏度 无功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阻尼控制技术抑制海上风电次同步振荡
3
作者 徐涛 刘泽楠 +2 位作者 鲁亚楠 王辰宇 郑坤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在风机与制氢系统侧安装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的风-氢协同阻尼抑制SSO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法得到了系统存在的振荡模态以及各状态变量的参与因子;基于风-氢耦合并网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设计了风-氢侧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并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平台进行了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在风机单侧安装SSDC,协同阻尼控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阻尼,加速了振荡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海上风电制氢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C和VSC的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及其仿真 被引量:48
4
作者 袁旭峰 程时杰 文劲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2-36,76,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其换流器可以分别由电压源换流器(VSC)和电流源换流器(CSC)构成,各个换流器之间以并联方式连接。为验证该直流输电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建立了一个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包含1个电流源整... 研究了一种新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其换流器可以分别由电压源换流器(VSC)和电流源换流器(CSC)构成,各个换流器之间以并联方式连接。为验证该直流输电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建立了一个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包含1个电流源整流器、1个电流源逆变器和1个电压源双向换流器,并分别设计了2种控制策略。当采用第1种控制策略,即电流源整流器采用定电流控制,电流源逆变器采用定电流控制,电压源双向换流器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和定交流电压控制时,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在启动、稳态运行、直流和交流故障等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直流输电模式,能够综合利用常规直流输电和轻型直流输电各自的优点,有效扩展常规直流输电系统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 电压源换流器 电流源换流器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控制优化风电-柔直并网惯性响应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珺敉 彭晓涛 +2 位作者 李旭涛 陈紫薇 杨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5-1367,共13页
为优化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接入受端电网的惯性响应动态特性,该文提出一种在风电-柔直并网系统中实现无通信协调惯量支撑的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基于风机变比例系数调速和柔直网侧换流站附加直流电压-频率下垂控制建立风电-柔直系统实现... 为优化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接入受端电网的惯性响应动态特性,该文提出一种在风电-柔直并网系统中实现无通信协调惯量支撑的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基于风机变比例系数调速和柔直网侧换流站附加直流电压-频率下垂控制建立风电-柔直系统实现无通信频率响应的传递函数,明确了下垂系数和调速系数对并网系统惯性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协同控制理论,通过选取频率和直流电压偏差、风电-柔直系统虚拟惯量构造宏变量,设计了下垂系数自适应频率变化调节、调速系数自适应直流电压和风机转速变化调节的协同控制律,实现并网系统利用电容储能和差异化转子动能协同提供惯量支撑。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风电-柔直并网模型,利用受端电网频率负荷扰动验证了协同控制律的有效性。仿真研究表明,所提策略能够优化风电场和柔直系统惯量支撑的协同配合,改善受端电网惯性响应动态特性,同时具有优化直流电容电压及风机转速恢复动态过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 惯性响应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基地柔直送出系统单极闭锁场景下交流电压序贯波动机理与抑制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韬 黄莹 +1 位作者 王国腾 徐政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4-944,I0020-I0024,共16页
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经柔直送出系统作为我国未来“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方案,其在单极闭锁故障时存在交流电压序贯波动的风险。针对新能源柔直送出系统单极闭锁故障期间稳控切机、新能源降功率以及泄能电阻退出等系列扰动引起的... 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经柔直送出系统作为我国未来“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方案,其在单极闭锁故障时存在交流电压序贯波动的风险。针对新能源柔直送出系统单极闭锁故障期间稳控切机、新能源降功率以及泄能电阻退出等系列扰动引起的交流系统电压序贯波动问题,研究了机理与抑制策略。首先,介绍了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了适用于系统交流电压序贯波动问题分析的数学模型。然后,阐述了单极闭锁故障、泄能电阻投退、新能源切机或降功率等扰动与交流电压的时序耦合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降功率与泄能电阻退出相协调的交流电压序贯波动抑制策略。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所提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基地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单极闭锁 交流电压序贯波动 抑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CR-CSC的STATCOM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宝峰 刘永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简要介绍了并联型多级注入式电流源变换器(MLCR-CSC)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建立了多级注入式电流源变换器的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的运行特点,建立了多级注入式电流源型STATCOM的工作模型,利用PSCAD/... 简要介绍了并联型多级注入式电流源变换器(MLCR-CSC)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建立了多级注入式电流源变换器的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的运行特点,建立了多级注入式电流源型STATCOM的工作模型,利用PSCAD/EMTDC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详细分析了系统电压、电流的动态和稳态波形及模型参数设置对STATCOM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结构STATCOM的良好性能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变换 谐波注入 电流源型变换器 静止无功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R控制器的CSC-DPMSG-WGS低电压穿越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榴晨 吴文晗 茆美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且适用于电流源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CSC-DPMSG-WGS)的低电压穿越运行控制方案。根据所提出的方法,电网故障时,通过机侧变换器控制来限制风力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以实现机侧和网侧的功率平... 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且适用于电流源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CSC-DPMSG-WGS)的低电压穿越运行控制方案。根据所提出的方法,电网故障时,通过机侧变换器控制来限制风力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以实现机侧和网侧的功率平衡;网侧控制器在正序旋转坐标系下采用PIR控制器同时对正负序电流进行无差控制,以消除两倍基频的功率波动,进而稳定直流电流。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在电网对称及不对称故障下均可有效降低直流电流波动,并实现电流源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型变换器 谐振控制器 功率波动 低电压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WM-C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夏冰 李耀华 +2 位作者 李子欣 马逊 王平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24,共8页
为解决传统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容易出现换相失败的问题,针对目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直流输电系统造价较高、半桥结构子模块无法穿越直流故障、损耗大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整流侧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逆变侧采用脉宽调... 为解决传统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容易出现换相失败的问题,针对目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直流输电系统造价较高、半桥结构子模块无法穿越直流故障、损耗大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整流侧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逆变侧采用脉宽调制型电流源换流器(PWM-C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推导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PWM-CSC交流输出侧的谐波特性,提出了一种最大功率因数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中搭建的基于PWM-C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在正常工况下实现系统逆变侧换流器最大功率因数运行;当交、直流侧发生短路故障时,本文提出的混合型直流输电换流器能够实现平稳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数学模型 电流源换流器 最大功率因数控制 交流电网故障穿越 直流短路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换流站中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源退化故障研究
10
作者 刘占元 牛晓晨 +3 位作者 陈硕 赵磊 赵祎 夏历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iber 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FOCT)目前在直流换流站中实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普遍存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uper luminescent diode,SLD)光源器件的输出光功率下降的问题,降...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iber 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FOCT)目前在直流换流站中实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普遍存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uper luminescent diode,SLD)光源器件的输出光功率下降的问题,降低了FOCT的运行可靠性。针对SLD光源退化问题,进行了原理上的分析并对光功率衰减严重的光源进行拆解测试,得到SLD的管芯光功率统计数据,最终得出结论:管芯区退化是引起光源输出光功率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需要对SLD光功率进行定时检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互感器 SLD光源 直流换流站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流限幅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分析与自适应限幅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宏亮 肖晃庆 张利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0,共11页
电流限幅环节的引入深刻改变了构网型变流器的暂态同步机制与动态特性。为研究大扰动故障下电流限幅环节对构网型变流器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功角特性曲线分析了传统d轴优先限幅策略在故障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在电网电压暂降且未及... 电流限幅环节的引入深刻改变了构网型变流器的暂态同步机制与动态特性。为研究大扰动故障下电流限幅环节对构网型变流器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功角特性曲线分析了传统d轴优先限幅策略在故障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在电网电压暂降且未及时切除故障的工况下,变流器将会“锁死”在限幅控制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限幅方法,引入自适应系数调整限幅状态下构网型变流器的功角特性曲线。首先,确定自适应系数的取值范围,以保证变流器在各工况下均能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然后,采用等面积法则选取自适应系数最优取值,使变流器获得最大极限切除角和极限切除时间。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自适应限幅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变流器 构网型变流器 电流限幅 暂态稳定性 功角特性曲线 等面积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侧电源特性影响的跟网型变换器控制参数设计
12
作者 闫征 赵清松 徐建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直流侧电源特性对跟网型变换器(grid-following,GFL)控制参数设计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平均理论建立变换器平均值模型,将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直流侧端口等效为恒功率源和电流源,推导相电流、锁相环和直流电压控制线性化建模方法,... 为研究不同直流侧电源特性对跟网型变换器(grid-following,GFL)控制参数设计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平均理论建立变换器平均值模型,将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直流侧端口等效为恒功率源和电流源,推导相电流、锁相环和直流电压控制线性化建模方法,对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控制器参数进行定量计算。针对恒电流源并网时直流电压控制出现右半平面(right-half plane,RHP)极点、开环不稳定导致系统存在运行失稳风险,从平衡稳定性与快速性的角度出发,确定控制环带宽和相位裕度设计指标,计算控制器参数并结合频率特性进行验证。最后搭建跟网型变换器详细开关模型,开展不同直流侧电源并网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所提参数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运行方式变化引起的控制参数不适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换流器 恒直流功率源 恒直流电流源 直流电压控制 控制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计算的CSC-PMSG-WGS控制器PI参数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茆美琴 张中洋 +1 位作者 丁勇 张榴晨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5-212,共8页
在基于电流源型变换器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CSC-PMSG-WGS)控制中,比例积分(PI)控制依然是广泛采用的基本控制方法。传统PI参数设计方法由于采用诸多近似计算而使得设计结果不准确,或是由于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参数自动寻优导致PI参... 在基于电流源型变换器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CSC-PMSG-WGS)控制中,比例积分(PI)控制依然是广泛采用的基本控制方法。传统PI参数设计方法由于采用诸多近似计算而使得设计结果不准确,或是由于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参数自动寻优导致PI参数的设计方法不通用。为了综合考虑系统中控制器PI参数设计的准确性和简便性,提出一种基于解析计算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分析考虑工程实际情况的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基础上,推导出控制器PI参数解析计算表达式;然后按照系统性能要求及系统参数确定计算式中的关键待定参数进而得到PI参数的值;最后,针对10k W CSC-PMSG-WGS系统实例,分析采用该方法的PI参数详细设计过程。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采用所提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控制器参数设计工作量,并且取得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型变换器 永磁同步发电机 直驱风力发电系统 比例积分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振荡的电流注入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翔羽 贾重霄 +2 位作者 周万迪 谭奇福 李弸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9,共15页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线路选择性快速隔离的主流技术路线,是最大程度地保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健全和持续可靠运行的关键装备。然而,当前各类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存在造价高昂的共性问题,如何提出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优化拓...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线路选择性快速隔离的主流技术路线,是最大程度地保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健全和持续可靠运行的关键装备。然而,当前各类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存在造价高昂的共性问题,如何提出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优化拓扑,有效地降低直流断路器研制成本是改进直流开断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融合反向电流注入、故障电流转移负压构建和电压幅值可控快速提升等原理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可控振荡的电流注入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通过可控振荡负压单元和反向电流注入辅助实现了故障电流的快速阻断。首先,研究了故障反向电流注入熄弧、电流转移负压构建和电压幅值可控快速提升等基本原理;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控振荡的电流注入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并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然后,研究了所提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关键元件选型方法;最后,基于PSCAD/EMTDC对所提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电流注入 可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
15
作者 赵佳琪 冯宁 王越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高压交直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HVAC/DC)系统结构复杂,元件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计算量庞大。为改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 高压交直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HVAC/DC)系统结构复杂,元件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计算量庞大。为改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分析HVAC/DC系统中各类元件的结构,用狄拉克函数将表示元件状态的离散随机变量进行连续化,使元件状态能够与系统中的负荷、风电等连续随机变量统一采用点估计法进行处理。将点估计法嵌入非线性最小切负荷量进行优化,通过有限次的优化计算可快速估计各种可靠性指标。最后,采用IEEE 14系统改进后的HVAC/DC测试系统分析论证该方法的可用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减少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计算量,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效率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直流(HVAC/DC)系统 电压源换流站可靠性模型 风电并网 可靠性评估 点估计法 狄拉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扰动观测的构网型柔直系统辅助频率控制策略
16
作者 王炜宇 易念棋 +3 位作者 蔡晔 曹一家 李泽文 全少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0-1690,I0004,共12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因其灵活的功率调控能力,能够向受端电网提供辅助频率支撑服务。该文提出一种具有功率扰动观测能力的构网型逆变站辅助频率控制策略,利用构网型逆变站对受端电网功率扰动的主动响应能力,设计受端电网功率扰动观测器,通...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因其灵活的功率调控能力,能够向受端电网提供辅助频率支撑服务。该文提出一种具有功率扰动观测能力的构网型逆变站辅助频率控制策略,利用构网型逆变站对受端电网功率扰动的主动响应能力,设计受端电网功率扰动观测器,通过有限的量测信号对系统状态和负荷扰动进行实时估计;根据状态和扰动观测结果,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反馈控制设计状态反馈和扰动补偿控制器,对受端电网的功率扰动进行灵活、精确补偿,从而平抑受端电网的频率波动;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中搭建两个仿真测试系统,通过PowerFactory-MATLAB联合仿真,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频率控制方法能够确保负荷波动情况下的受端电网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频率稳定性 功率扰动观测器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换流阀功率器件大气中子辐照效应研究
17
作者 蔡希鹏 杨柳 +7 位作者 周月宾 饶宏 赵晓斌 袁智勇 彭超 徐义良 王达名 雷志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89-3597,I0027,共10页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外送的重要载体,未来我国大量的沙漠、戈壁、荒漠大规模新能源基地海拔偏高,甚至超过4000 m,宇宙射线大气中子通量大,严重威胁柔性直流换流阀(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外送的重要载体,未来我国大量的沙漠、戈壁、荒漠大规模新能源基地海拔偏高,甚至超过4000 m,宇宙射线大气中子通量大,严重威胁柔性直流换流阀(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功率器件的安全可靠运行。但是,目前我国柔性直流工程中换流阀尚无2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应用案例,国内外也缺乏大气中子辐照功率器件的失效率数据,大气中子对功率器件的影响规律不明,难以支撑工程应用。该文首次针对柔性直流使用的4.5 kV等级主流功率器件,提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旁路转折晶闸管等功率器件高海拔大气中子辐照效应的等效加速试验方法,并开展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器件工作电压、工作温度、中子通量对器件失效率的影响规律,得出高海拔地区IGBT和旁路转折晶闸管的大气中子辐照失效率,为高海拔VSC-HVDC的安全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换流阀 功率半导体器件 大气中子 加速辐照 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换相换流系统交流故障输送功率提升策略
18
作者 王以璇 魏晓光 +4 位作者 张闻闻 王新颖 李松 杜蕙 赵志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05-4417,I0024,共14页
采用逆阻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IGCT)的混合换相换流器(hybrid commutated converter,HCC)可通过器件主动关断完成换相,不依赖电网电压,从源头解决换相失败问题。HCC现有研究基于CIGRE控制策略,增... 采用逆阻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IGCT)的混合换相换流器(hybrid commutated converter,HCC)可通过器件主动关断完成换相,不依赖电网电压,从源头解决换相失败问题。HCC现有研究基于CIGRE控制策略,增加主动关断判断。延用该控制,HCC交流故障期间会增大超前触发角加剧直流电压、有功功率跌落,未发挥IGCT优势。首先,建立HCC暂态数学模型,分析有功功率变化趋势;然后,结合GIGRE控制原理,揭示HCC交流故障响应特性及局限性;考虑超前触发角调节范围,提出交流故障输送功率提升策略,大幅减小HCC故障期间的直流电压跌落、功率缺额;最后,通过PSCAD/EMTD的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不同故障类型、不同故障深度下功率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混合换相换流器 电流源型换流器 交流故障 暂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换相电流源型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19
作者 张闻闻 魏晓光 +3 位作者 汤广福 陈龙龙 王以璇 齐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02-3119,I0021,共19页
采用全控器件构成的自换相电流源型换流器(self-commutated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SCC)具备高功率密度、功率因数可控、无换相失败的风险以及能够柔性接入电网等特点,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以工程需求为目标,... 采用全控器件构成的自换相电流源型换流器(self-commutated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SCC)具备高功率密度、功率因数可控、无换相失败的风险以及能够柔性接入电网等特点,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以工程需求为目标,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要求从拓扑结构、调制方法、控制策略、功率器件的筛选以及器件均压一致性等5个方面分析概括了自换相电流源型高压直流输电应解决的关键技术,指出上述5个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及与工程的契合性。最后对SCC后续研究的重点、应用的前景以及仍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型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控制策略 全控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编程非线性补偿的斜坡电压发生器
20
作者 刘志存 富雅琼 +1 位作者 钱璐帅 陈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1,共7页
恒定斜率的线性斜坡电压经过电容后,可以生成小于1 nA的校准电流,而电流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斜坡电压发生器的性能。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非线性补偿的斜坡电压发生器,采用可控电流源对电容进行充电,获取非线性补偿信号,并结合... 恒定斜率的线性斜坡电压经过电容后,可以生成小于1 nA的校准电流,而电流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斜坡电压发生器的性能。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非线性补偿的斜坡电压发生器,采用可控电流源对电容进行充电,获取非线性补偿信号,并结合多个模拟开关实现两个相同通道的交替补偿,从而生成更加平滑的斜坡电压。与过去基于两个数模转换器的斜坡电压发生器相比,所提发生器大大缩短了补偿时间,扩展了斜率的可调范围;同时,通过电容充电生成的线性斜坡克服了数模转换器补偿信号非线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基于电容充电非线性补偿方法的斜坡电压发生器在斜率控制和斜坡平滑性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数模转换器的补偿方法,并且经过电容充电非线性补偿后的斜坡电压平滑性相对提升了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电压发生器 非线性补偿 模拟开关 可控电流源 数模转换器 电容充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