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纤维的神经功能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朝生 程超 +5 位作者 徐刚 刘莎莎 唐维桢 许洁 李文 许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79-188,193,共11页
目的:采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和皮肤活检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神经功能和形态进行评估。方法:120位T6节段病人和30位志愿者进行了CPT测试。对15位不同病程病人的最痛点和参考点进行皮肤活检,分别... 目的:采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和皮肤活检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痛区皮下神经功能和形态进行评估。方法:120位T6节段病人和30位志愿者进行了CPT测试。对15位不同病程病人的最痛点和参考点进行皮肤活检,分别进行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免疫组化。结果:痛区5、250和2 000 Hz三种频率CP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4,0.80和0.87。确定高于60、79和200可鉴别出异常的神经功能变化。秩和检验显示不同病程痛点与参考点CPT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N-30天较HN-15天组3个频率的CPT比有明显增高(P<0.05)。250 Hz和2 000 Hz的CPT比在不同疼痛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性感受器兴奋型或小纤维失神经支配型组病人3个频率的CPT比值与中枢整合型或无激惹型组病人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皮区有丰富(34.2IENF/mm)的PGP9.5阳性纤维(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IENF)和少量的GAP-43阳性纤维(4.2IENF/mm)表达。不同病程PGP9.5和GAP-43阳性纤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N-15天组病人PGP9.5阳性轴突肿胀明显,GAP-43阳性纤维数较正常皮区显著增高(8.5IENF/mm,P<0.05);HN-30天组GAP-43阳性IENF最高(21.7IENF/mm);HN>90天组PGP-9.5和GAP-43阳性IENF均较HN-90天组明显减少(P<0.05)。通过CPT和皮肤病理结果提示发病15~30天是HN的转换期,即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病理性疼痛演变。结论:本研究属于初步报告,表明CPT可反映痛区皮下神经纤维的功能状态。CPT比值对无髓纤维的异常敏化,即激惹型和混合型疼痛有一定的协助诊断作用。而GAP-43免疫组化结合IENFD可反映皮下神经纤维的损伤状态,结合CPT和皮肤病理可确定发病15~30天是HN的关键转换期,皮下纤维的功能和可塑性改变达到高峰,提示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从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损伤性疼痛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电流感觉阈值 皮下神经纤维 皮肤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感知电流阈值与脑电图特征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飞 张朝晖 +2 位作者 李东 王一鸣 赵旭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86-2191,共6页
在电气产品的漏电安全性能测试中,人体感知电流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传统上,人体感知电流阈值的测定完全依赖受试者的主观感受,可靠性、一致性较差。依据脑电活动机理建立了实验研究方案,获得了382组实验数据,探索了脑电特征与感知电流... 在电气产品的漏电安全性能测试中,人体感知电流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传统上,人体感知电流阈值的测定完全依赖受试者的主观感受,可靠性、一致性较差。依据脑电活动机理建立了实验研究方案,获得了382组实验数据,探索了脑电特征与感知电流阈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时域脑电图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后,频域特性与感知电流阈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绝大多数人通电前后脑电特征确有明显变化,该变化包含α波或β波幅度抑制或增强,但其明确的对应变化规律,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电气安全性能的客观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安全性能测试 脑电图 快速傅里叶变换 感知电流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感觉阈值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淑媛 王学民 +4 位作者 高延瑞 陈双瑜 刘小萍 董亚琪 樊国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方法:初步筛选60名自我感知为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再分别采用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半主观评判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分组,乳酸试验或辣椒素试验阳性为敏感性皮肤,二者均为阴...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方法:初步筛选60名自我感知为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再分别采用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半主观评判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分组,乳酸试验或辣椒素试验阳性为敏感性皮肤,二者均为阴性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辣椒素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并采用CPT检测方法评估各组神经敏感性。结果:辣椒素试验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CPT值在5Hz频率下分别为(6.67±6.37)和(11.90±8.37),250Hz频率下分别为(12.67±7.61)和(26.33±13.75),2个频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椒素试验可以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的改变,CPT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改变的程度。故辣椒素试验结合CPT测试可以评估皮肤神经敏感性。敏感性皮肤与无髓鞘C和有髓鞘Aδ两种神经纤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试验 辣椒素试验 电流感觉阈值 皮肤神经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部电流感觉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冉 于惠贤 +2 位作者 胡志伟 王建国 陈亚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探索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与正常人的差异,及CPT与主观疼痛评分、足踝部功能评分、病程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测量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n... 目的:探索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与正常人的差异,及CPT与主观疼痛评分、足踝部功能评分、病程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测量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n=30)外踝部位2000Hz、250Hz、5Hz CPT,与正常值数据库比较,同时测量患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分析CPT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外踝部位2000Hz、250Hz、5Hz CPT分别为198.60±74.19、38.66±27.32、21.28±19.28,与正常人比较CPT均降低(P<0.05)。2000Hz、250Hz、5Hz CPT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159、0.317、0.224,与AOFAS-AH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362、-0.483、-0.349,与病程的相关系数为-0.183、0.052、0.057,与BMI的相关系数为0.221、-0.076、0.242,CPT与主观疼痛评分、AOFAS-AHS评分、病程及BMI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部CPT降低,提示损伤后的踝部可能存在感觉过敏。CPT与主观疼痛评分、AOFAS-AHS评分、病程及BMI之间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电流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感觉阈值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建敏 王志勇 +1 位作者 吴頔 倪国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0-824,842,共6页
目的:评估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各类感觉纤维的阈值,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共4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成经颅磁刺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 目的:评估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各类感觉纤维的阈值,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共4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成经颅磁刺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经颅磁刺激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M1区给予rTMS。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感觉阈值检测(CPT)及上肢Fugl-Meyer量表对疼痛程度、纤维阈值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CPT、FMA-U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颅磁刺激组CPT在5Hz、250Hz、2000Hz的阈值及FMA-UE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经颅磁刺激组VAS评分为(4.2±1.8)、CPT 3个频率阈值分别为(282.3±139.6、154.5±130.2、145.4±176.2)、FMA-UE评分为(40.1±18.6),均较常规治疗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CPT与VA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PT可用于CPSP患者各类感觉纤维阈值的定量评估。rTMS可改善CPSP的疼痛程度及感觉阈值,同时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感觉阈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人体电流感觉阈值的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海锋 刘世龙 +1 位作者 李光 吴萍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主动式人体电流感觉阈值 (CurrentPerceptionThreshold简称CPT)测量是一种对人体感觉神经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的新颖手段。CPT与现有手段sNCV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说明了CPT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人体电流感觉阈值测量系统 ,... 主动式人体电流感觉阈值 (CurrentPerceptionThreshold简称CPT)测量是一种对人体感觉神经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的新颖手段。CPT与现有手段sNCV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说明了CPT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人体电流感觉阈值测量系统 ,对于同一被试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并有无创 ,方便的特点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感觉阈值 感觉神经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患者的电流感受阈值研究
7
作者 管玉青 陆兵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研究头痛患者头部位点的电流感受阈值 (currentperceptionthreshold ,CPT)变化 ,探讨电流感受阈值检测对头痛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 :头痛患者、正常对照各 15人 ,对单侧耳前位点、乳突位点分别以 2 0 0 0Hz、2 5 0Hz、5Hz三种频... 目的 :研究头痛患者头部位点的电流感受阈值 (currentperceptionthreshold ,CPT)变化 ,探讨电流感受阈值检测对头痛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 :头痛患者、正常对照各 15人 ,对单侧耳前位点、乳突位点分别以 2 0 0 0Hz、2 5 0Hz、5Hz三种频率测定电流感受阈值 ,采用自动程序进行双盲检测 ,比较两组的异常率 ,将CPT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 ,分析头痛患者中器质性病变者与功能性头痛者的CPT结果差异。结果 :头痛组与正常组CPT异常率分别为 87%、2 6 % ,差异有显著意义。 7名有器质性病变的头痛患者中有 6名CPT结果异常 ,异常位点与受累的解剖结构具有一致性。所有受检者中 4名CPT值增高者均证实有器质性病变。结论 :头部位点各频率的CPT检测对头痛的定性有诊断价值 ,异常增高的CPT值提示头颈部器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电流感受阈值 乳突位点 辅助诊断 自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感觉神经定量检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倩影 倪华栋 +6 位作者 陈雅静 姚明 周煦燕 黄冰 安康 朱春燕 和秋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总结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在三叉神经损毁射频热凝手术前后的应用,定量评估损毁射频热凝术对三叉神经切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CT引导下三叉... 目的:总结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在三叉神经损毁射频热凝手术前后的应用,定量评估损毁射频热凝术对三叉神经切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CT引导下三叉神经损毁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病人30例,比较术前术后患侧CPT值的变化,并于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30例病人在术前1天进行了患侧CPT的测试。术后1天再次对患侧进行CPT测试。根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分级标准,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若病人术后分级为优或良,纳入手术显效组,术后分级为差,纳入手术无效组。术后23人纳入手术显效组,7人纳入手术无效组。对两组内术前术后CPT数值采取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术前CPT数值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在手术显效组内,患侧术后CPT数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无效组内,部分病人术后CPT有所升高,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CPT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对评估病人的感觉功能有一定的意义,在三叉神经损毁射频热凝术的应用中可以在术前对三叉神经的病变程度起到一定的评估作用,并对预测手术效果,定量评估手术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射频热凝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感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阴涛 罗彬 +2 位作者 高强 王琰 张杰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73,共5页
目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推拿理筋手法的治疗方案,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感觉功能的变化,并评估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ET疗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 目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推拿理筋手法的治疗方案,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感觉功能的变化,并评估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ET疗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组)与对照组(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组),每周治疗6次,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峰潜伏期(peak latency,PL)、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并观察患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判定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臂丛电位N9、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CPT等级、VAS疼痛评分均有降低(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SET加推拿理筋手法可有效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感觉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运动疗法 体感诱发电位 电流感觉阈值 推拿理筋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感觉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熊英琼 胡凡 +1 位作者 潘婕 谢旭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2-585,共4页
目的利用电流感觉阈值测定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探讨电流感觉阈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目的利用电流感觉阈值测定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探讨电流感觉阈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定,比较SNCV和CPT的异常率。结果 CPT检查异常率68.33%,SNCV检查异常率36.67%;有症状组中CPT检查异常率88.46%,SNCV检查异常率53.85%;无症状组中CPT检查异常率47.06%,SNCV检查异常率17.65%;病程≤5年组中CPT检查异常率55.17%,SNCV检查异常率24.14%;病程>5年组中CPT检查异常率77.42%,SNCV检查异常率48.39%。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检查和NCV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一致性,对于早期无症状患者,CPT检查对亚临床患者更有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感觉阈值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神经传导的效果 被引量:29
11
作者 阴涛 郑遵成 高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峰潜伏期、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PT),观察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Z=2.09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加快(t>12.059,P<0.001),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t>3.266,P<0.01);两组的臂丛电位(N9)和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显著缩短(t>7.061,P<0.001),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t>8.033,P<0.001);两组CPT分级均显著降低(t>8.895,P<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8.913,P<0.001)。结论SET结合推拿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运动疗法 推拿 神经传导 上肢 体感诱发电位 电流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功能检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亚兵 郝昀博 +2 位作者 张文豪 王轶雯 陈敏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722,共6页
目的·应用电流感觉阈值检测(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牙髓电活力测试(electrical pulp test,EPT)以及两点测试(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对下牙槽神经损伤致下唇麻木患者的下牙槽神经损伤程度以及预后进行量化评... 目的·应用电流感觉阈值检测(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牙髓电活力测试(electrical pulp test,EPT)以及两点测试(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对下牙槽神经损伤致下唇麻木患者的下牙槽神经损伤程度以及预后进行量化评价,建立下牙槽神经损伤诊断检测方案,并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7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就诊因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导致的单侧下牙槽神经损伤1个月以上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判定患者感觉恢复程度。随访过程中,若患者VAS<3分,则判定患者感觉恢复,将其纳入恢复组,并且随访结束。若随访时间超过1年,且患者VAS≥3分,则判定患者感觉未恢复,将其纳入未恢复组。对不同组别的患者分别进行CPT、EPT和2PD测试,对3种测试健侧与患侧数值进行比较和对其与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46例。随访过程中有44例患者出现VAS<3,设为恢复组,平均恢复时间为(4.1±1.4)个月。其余16例患者设为未恢复组。所有患者健侧与患侧的CPT、EPT、2PD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唇感觉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患者患侧的数据,仅在CPT为5 Hz时以及EPT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PT为5 Hz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着较高的灵敏度(93.8%)和特异度(87.5%)。同样EPT也有着较高的灵敏度(93.8%)以及特异度(93.8%)。患侧CPT(5 Hz)和后牙EP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CPT、EPT、2PD均可以对下牙槽神经损伤与否进行评估。其中CPT 5 Hz时测得的数值以及后牙EPT可以对神经恢复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牙槽神经损伤 电流感觉阈值检测 电活力测试 两点辨别测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感觉阈值测定在腰椎神经根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海萍 李璇 +1 位作者 黄乐芬 张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观察电流感觉阈值(CPT)测试对腰椎神经根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病患者86例,分别对双下肢相应皮区近端和远端点采用不同频率进行CPT测试。结果患侧近端和远端CPT评分均显著高于健侧对应皮... 目的观察电流感觉阈值(CPT)测试对腰椎神经根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病患者86例,分别对双下肢相应皮区近端和远端点采用不同频率进行CPT测试。结果患侧近端和远端CPT评分均显著高于健侧对应皮区(t=1.659,P<0.001);近端和远端CPT评分均异常的占46.36%,仅远端异常的占35.45%,仅近端异常的占18.18%;所有患者均存在CPT评分异常,其中93.02%在250 Hz下测试异常,56.98%在2000 Hz下测试异常,29.07%在5 Hz下测试异常。结论 CPT对腰椎神经根病敏感,不同频率、多点测试能更全面反映神经根的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病 电流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