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指向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淑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实践调查与案例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体育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文化在广大农村具有强大的民众亲和力、基层渗透力、精神感召力、发展支撑力,以体育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实践调查与案例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体育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文化在广大农村具有强大的民众亲和力、基层渗透力、精神感召力、发展支撑力,以体育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顺应时代、响应国策、呼应民意,在提升农民健康素养、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文化传承创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可以从完善基础保障、打造乡村特色、推进产业融合、培育专业人才、加大文化传播等方面重点考量,规划体育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乡村振兴 价值指向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明磊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7-23,共7页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改革创新力量,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形势与新要求,弘扬科学家精神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激发创新活力。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改革和发展迈向新高度,要推动科学...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改革创新力量,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形势与新要求,弘扬科学家精神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激发创新活力。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改革和发展迈向新高度,要推动科学家精神内化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文化根基;坚持服务大局和党管人才,培育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促进交叉融合创新,推进以人为本的科研范式变革;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优良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与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创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3
作者 杨学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合创新论”“中国本位论”“全盘西化论”“中西古今论”“西体中用论”“河东河西论”“中国模式论”等。在这些方案中,“综合创新论”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文化实践上都更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综合创新”文化观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不断传承发展,经历了张申府、张岱年的“三流合一”论,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以及第三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现代化·综合创新:文化武术思想的3种路向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祖辉 戴国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7,共6页
改革开放后的文化武术思想是在寻根与现代化思想路向不断冲突与反思中,逐步走上一条综合创新之路。寻根武术努力塑造了"传统文化"的知识空间,彰显了武术"传统性"话语;现代化武术是摆脱已经规定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范... 改革开放后的文化武术思想是在寻根与现代化思想路向不断冲突与反思中,逐步走上一条综合创新之路。寻根武术努力塑造了"传统文化"的知识空间,彰显了武术"传统性"话语;现代化武术是摆脱已经规定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范式,展示属于"西方"的现代化面目;综合创新武术是全力挣脱中西、古今之分的精神束缚,在"综合创新"中凸显个性,展示"文化武术"的学术研究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武术思想 寻根 现代化 综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综合创新”发展观与我国民族体育的现代化--与学者万义、白晋湘商榷 被引量:3
5
作者 袁致远 曾玉华 许万林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19,23,共5页
对万义、白晋湘等学者的民族体育发展"全盘西化论"观点提出质疑,就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理论与民族体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民族体育"综合创新"发展观的历史梳理,并运用"综合创新"... 对万义、白晋湘等学者的民族体育发展"全盘西化论"观点提出质疑,就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理论与民族体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民族体育"综合创新"发展观的历史梳理,并运用"综合创新"文化思想和理论,研究了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问题。结果表明:"综合创新"是民族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辩证地看待中西体育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体育 综合创新 文化形态史观 中西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哲学基础、思想渊源、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问题作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不仅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性质问题,而且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问题。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及其...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哲学基础、思想渊源、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问题作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不仅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性质问题,而且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问题。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及其所蕴含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来看,其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为哲学理论基础的传统文化观,更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为思想渊源的传统文化观。如果说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实现了从以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核心的理论范式向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核心的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范式的历史性转换的话,那么,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在当前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为指导,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着力点,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梳理和阐释,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当代人类的价值重建提供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哲学基础 思想渊源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梅敬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4期82-86,共5页
从中国对西方文化学习交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的一隅。在对待中西文化上,和而不同(倡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异而求和(寻求发展文化的共通性)、和衷共济(探求异质文化的共存之道)、和合共生(探求异质文... 从中国对西方文化学习交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的一隅。在对待中西文化上,和而不同(倡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异而求和(寻求发展文化的共通性)、和衷共济(探求异质文化的共存之道)、和合共生(探求异质文化的共荣之道)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共赢的态度。对待中西异质文化的态度,一要学习先进,二要立足国情,三要综合创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启示是:善于辨别,重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立足国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放眼世界,正确分析对待异质文化;提高素质,注重对国民人文素养的培养。总之,以理性精神对待异质文化,不仅意味着治学的诚实和严谨,还意味着独立自主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碰撞 融合 国情 综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之道的哲学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显章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8,共6页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哲学自觉是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文化精英的聚合所,大学人努力提高哲学自觉,将有助于大学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促进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从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生命...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哲学自觉是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文化精英的聚合所,大学人努力提高哲学自觉,将有助于大学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促进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从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生命论哲学和文化论哲学探讨高等教育及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可以推断,当代大学之道应当倡导一种“兼和”的哲学观,努力做好文化的选择兼容和会通创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探寻出当代中国大学之道的真正内涵。基于此,试将当代中国大学之道表述为:大学之道,在明德新民,在以人为本,在和谐会通,在止于至善至真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之道 哲学自觉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 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 兼和会通 综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论方克立先生的文化哲学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3-59,共7页
作为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主帅之一 ,方克立在文化哲学研究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对现代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发展历程进行了拓荒性研究 ,通过宏观审视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阐释了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贡献... 作为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主帅之一 ,方克立在文化哲学研究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对现代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发展历程进行了拓荒性研究 ,通过宏观审视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阐释了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贡献与缺失 ,批评了“西体中用”论的文化观 ,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思考 ,从而就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方针、方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学派的“综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克立 文化哲学 综合创新 现代新儒学 自由主义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慧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 ,既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一面 ,也有不相适应从而阻滞现代化进程的一面。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是在社会已发生变迁的基础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 ,既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一面 ,也有不相适应从而阻滞现代化进程的一面。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是在社会已发生变迁的基础上的作用。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选择性继承吸收传统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对传统文化进行结构性转换 ,从而实现综合创新 ,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 综合创新 结构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
11
作者 洪晓楠 邱金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文化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其核心构成了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这种综合创新文化观,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两代领导集体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继承,又是根植于中国社... 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文化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其核心构成了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这种综合创新文化观,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两代领导集体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继承,又是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产物和思想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文化观 综合创新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时空观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创新——以湖州荻港古村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详 《广东园林》 2014年第6期38-41,共4页
地域文化的保持与延续是古村落保护的关键。将地域文化放到时空辩证维度进行研究,认为地域文化的动态连续性构成地域文脉,差异性格局构成地域地脉,两者均由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构成。提出通过对地域文脉和地脉显性要素的保护,达到保护其... 地域文化的保持与延续是古村落保护的关键。将地域文化放到时空辩证维度进行研究,认为地域文化的动态连续性构成地域文脉,差异性格局构成地域地脉,两者均由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构成。提出通过对地域文脉和地脉显性要素的保护,达到保护其隐性要素的目的,从而取得地域文化整体保护的效果。最后以湖州荻港古村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时空观指导下的古村落保护和创新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时空观 文脉 地脉 古村落保护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综合创新的应有视角
13
作者 易小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0,共4页
当今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在文化视野上既要关注到全球化中的人类整体利益与普世文化,又要关注到民族利益与民族文化;在文化资源上既要珍惜民族文化传统,又要结合实践要求合理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文化... 当今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在文化视野上既要关注到全球化中的人类整体利益与普世文化,又要关注到民族利益与民族文化;在文化资源上既要珍惜民族文化传统,又要结合实践要求合理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文化交流方式上既要立足于商谈,又要正视商谈中实际存在的不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文化 综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民间米斗设计分析
14
作者 刘晓彬 怀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43-149,共7页
目的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米斗设计及文化特点。方法介绍米斗的来源及历史演变,证明米斗是民间广泛使用器具,现存的晚清民国时期米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研究范围包括形制、材料、结构、色彩、人机、纹饰文化六方面,采... 目的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米斗设计及文化特点。方法介绍米斗的来源及历史演变,证明米斗是民间广泛使用器具,现存的晚清民国时期米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研究范围包括形制、材料、结构、色彩、人机、纹饰文化六方面,采用实例法、对比法对传统民间米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结果得出晚清民国时期米斗受地域物候的影响,其设计遵守中国传统造物观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寓道于器”的理念。结论归纳并总结晚清民国时期米斗设计特点,指出米斗设计的差异性和共性,着重分析纹饰文化特点,并用实例证明米斗在当前生活环境下继续传承使用的可能性,以期为当下设计师提供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灵感,尤其是对木作产品,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米斗 产品设计 传统造物观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校园创新文化建设
15
作者 张德玲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B06期115-117,121,共4页
阐述了创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创新文化的内涵。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创新文化 价值观念体系 高校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旧城微改造全要素评价分析及更新策略研究——以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为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唐源琦 周建威 赵红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1期74-83,共10页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城市老城区在基础设施、地域特色、人文建设等多方面呈现滞后发展现象,微改造作为新的更新方式被提出并运用实践。从总结国内主要城市更新评价工作研究及不足,引出以“全要素”为抓手对评价体系进行完...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城市老城区在基础设施、地域特色、人文建设等多方面呈现滞后发展现象,微改造作为新的更新方式被提出并运用实践。从总结国内主要城市更新评价工作研究及不足,引出以“全要素”为抓手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补充;以梳理广州更新发展阶段和特点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及相关理论研究,对恩宁路微改造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层面详细梳理,建立微改造全要素评价框架体系并作出优劣评价和经验总结。再从理念和方法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三观四性”的更新造实施建议和策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理论研究,并指导当下各城市如火如荼的旧城微改造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改造 城市更新 全要素评价 综合效益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的基本指向与学校培育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44-47,共4页
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四个自信"的基础,在与时俱进中创新和丰富了文化内涵,发挥了文化价值激活与提升的动力引擎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基本指向是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自强。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创... 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四个自信"的基础,在与时俱进中创新和丰富了文化内涵,发挥了文化价值激活与提升的动力引擎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基本指向是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自强。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与培育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应立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发展,完善课程模式,注重管理成效,践行文化自信,从而提高受教群体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受教群体的民族自信,既培养与时俱进的自信中国人,更打造与时俱进的自信中华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学校培育 文化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自强 学校综合发展 教师综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汝海 刘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前煤炭行业发展进入低速调整期,市场和环境因素在迫使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有高度的战略意识和创新意识;要规范财务制度化建设,通过流程再造来提升管理水平;要通过内部市场机制运行来促进预算执行,正确处理绩效... 目前煤炭行业发展进入低速调整期,市场和环境因素在迫使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有高度的战略意识和创新意识;要规范财务制度化建设,通过流程再造来提升管理水平;要通过内部市场机制运行来促进预算执行,正确处理绩效考核与全面预算的关系;还需要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管理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意识 流程再造 绩效考核 全面预算 管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的争锋——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大论辩(1901—1919)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0,共8页
1901年到1919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围绕这一主线,思想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对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和封建礼教的批判,这一批判又涉及对孔子的评价。其次,是对中国... 1901年到1919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围绕这一主线,思想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对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和封建礼教的批判,这一批判又涉及对孔子的评价。其次,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最早提出要树立国民意识,而要树立一种新的国民意识,又涉及科学、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以及文化革新方针的争论。再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观 无神论 封建礼教 国民性 科学 民主 文化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批判性思维”: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文化省思
20
作者 吕林海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年第4期25-39,共15页
批判性思维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素养,也是中国教育亟待关注和聚焦的重要内容。批判性思维是思维中的高阶成分,具体是指,当面对一个依凭现有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主体通过假设形成思维飞跃,通过检验进行证据确证之完整思维过程。批判... 批判性思维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素养,也是中国教育亟待关注和聚焦的重要内容。批判性思维是思维中的高阶成分,具体是指,当面对一个依凭现有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主体通过假设形成思维飞跃,通过检验进行证据确证之完整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的背后蕴含的是一种“真假的知识观”,这是西方“求真”的知识传统之体现。但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伦理涵养”,它所蕴含的是一种“伦理知识观”,表现为一种“应当的知识”。当学校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数理学科教学中)把“真假的知识”错配为“应当的知识”,就会出现批判性思维无法真正得到培养的窘境。基于此,我们要立足于知识层面审思课程与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发生,而非表层的活动是否展开;教育研究要深入课堂的肌理之中,在细微处探究并推动中国教育的自主知识之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批判性思维 文化 知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