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油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
1
作者 吕悦晶 夏毅 +2 位作者 汤文 钟闻华 油川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594,共9页
为解决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玉米油微胶囊,通过石油醚浸泡法测定囊芯质量分数并验证稳定性;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形貌特征,设计玉米油微胶囊沥青划痕法自修复试验,并观测自修复行为;基于原子... 为解决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玉米油微胶囊,通过石油醚浸泡法测定囊芯质量分数并验证稳定性;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形貌特征,设计玉米油微胶囊沥青划痕法自修复试验,并观测自修复行为;基于原子力显微镜试验获取自修复沥青的微观特征参数,并量化分析微胶囊对沥青自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玉米油微胶囊的壁材固化稳定,囊芯质量分数为52%;玉米油微胶囊个体呈不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分布主要为0~30μm,平均粒径为23.7μm;划痕受力后的微胶囊破裂释放玉米油再生剂,再生剂通过毛细作用扩散并填充裂缝实现沥青的自修复;4%、8%微胶囊沥青样品表面的峰状结构平均面积分别减少17%、27%,均方根粗糙度修复率分别为36%、41%;玉米油微胶囊的加入降低了老化对沥青表面微观参数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老化沥青进行了修复。所制玉米油微胶囊改变老化沥青组分可以实现对老化沥青的性能再生,可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沥青自修复 玉米油微胶囊 AFM技术 峰状结构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面蓝宝石衬底上ε-Ga_(2)O_(3)的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2
作者 王子铭 张雅超 +6 位作者 冯倩 刘仕腾 刘雨虹 王垚 王龙 张进成 郝跃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5,共6页
本文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沉积ε-Ga_(2)O_(3)薄膜,研究了单步生长和两步生长方法对薄膜沉积的影响。采用单步法时,薄膜直接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使用高分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沿蓝宝石c轴方向的Ga_(2)O_... 本文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沉积ε-Ga_(2)O_(3)薄膜,研究了单步生长和两步生长方法对薄膜沉积的影响。采用单步法时,薄膜直接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使用高分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沿蓝宝石c轴方向的Ga_(2)O_(3)物相构成,在生长温度从360℃变化至425℃均能观察到β-Ga_(2)O_(3)(402)峰,而在370~410℃还能观察到ε-Ga_(2)O_(3)(004)峰。其中,380和390℃时的样品具有更强的ε-Ga_(2)O_(3)(004)峰和更低的半峰全宽,以及更低的表面粗糙度。两步生长法为以380℃生长的ε-Ga_(2)O_(3)薄膜作为缓冲层,而后在400~430℃继续生长ε-Ga_(2)O_(3)薄膜,观察到ε-Ga_(2)O_(3)(004)峰强度均高于单步生长法且半峰全宽均更低,在430℃时薄膜的(004)峰摇摆曲线半峰全宽达到0.49°。进一步改变单步生长法的压强,明确缓冲层有效促进ε-Ga_(2)O_(3)沿c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Ga_(2)O_(3)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蓝宝石衬底 晶体生长 宽禁带半导体 X射线衍射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调制原子力显微镜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子尺度力学测量方法
3
作者 姬厚淋 赵可可 +3 位作者 杨轲萌 刘春萌 张家奇 程少博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长边振动水晶振子(length extension resonator,LER)为力学传感器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杆,通过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技术与频率调制原子力显微镜(frequency modulated-a...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长边振动水晶振子(length extension resonator,LER)为力学传感器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杆,通过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技术与频率调制原子力显微镜(frequency modulated-atomic force microscope,FM-AFM)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纳米材料原子结构动态观测与力学性能同步测量。通过以典型金属(如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金刚石)以及半导体材料(如二硫化钼)为研究对象,系统验证了该样品杆在探究原子尺度力学性能方面的普适性和有效性。(1)金纳米触点在拉伸过程中展现出量子化电导阶梯效应,当触点直径由0.9 nm缩减至0.8 nm和0.6 nm时,其弹簧常数从18.4 N/m逐步降至17.1 N/m和14.2 N/m,对应电导值从9.7 G_(0)阶梯式衰减至8.8 G_(0)和5.2 G_(0);(2)亚10 nm的金刚石颗粒在压缩过程中呈现非线性弹性响应,最大压缩应变约为12.18%;(3)极限尺寸的单层二硫化钼纳米带(2 nm×1.15 nm)展现出良好的弹性性能,测得弹簧常数约为80.4 N/m,推算杨氏模量约达215 GPa。本研究建立的纳米力学测试方法为理解原子尺度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有效手段,在纳米力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频率调制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尘微观吸附机理及其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4
作者 王浩宇 任志英 +3 位作者 陈书赢 郭伟玲 马国政 赵海朝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月尘防护是未来月面探索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不同防护效果将对航天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深入开展月尘颗粒在航天器表面的微观吸附行为及其防护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主要从月尘颗粒吸附机理、吸附力测试技术及月尘防护的方法展开综述与... 月尘防护是未来月面探索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不同防护效果将对航天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深入开展月尘颗粒在航天器表面的微观吸附行为及其防护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主要从月尘颗粒吸附机理、吸附力测试技术及月尘防护的方法展开综述与展望。首先说明月尘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吸附机理,重点聚焦建立月尘颗粒与基体表面的吸附力解析模型,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力、毛细力;其次,利用原子力技术测量月尘颗粒吸附力参数。分析对比目前针对微纳米颗粒吸附问题的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对月尘吸附力测试与月尘防护技术发展等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原子力技术开展月尘颗粒吸附力,解决现有其余测试技术产生的弊端,对推进月尘颗粒吸附机理及防护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尘 原子力显微镜 吸附机理 月尘防护技术 月尘模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晶体生长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珊茸 王继扬 +1 位作者 孙大亮 许效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0-44,共5页
长期以来 ,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大多是间接的理论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具有原子、分子级分辨率且能在溶液等环境下工作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接观测研究晶体生长界面过程的全新有效的工具。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表明 :关于光滑界面生长动力学的... 长期以来 ,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大多是间接的理论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具有原子、分子级分辨率且能在溶液等环境下工作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接观测研究晶体生长界面过程的全新有效的工具。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表明 :关于光滑界面生长动力学的BCF模型、关于杂质对台阶生长阻碍作用的C V模型等已受到冲击与挑战 ;关于晶面结构各向异性对晶体生长影响的研究已有新的内容 ;生物大分子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研究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机理 原子力显微镜 BC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蛋白质晶体生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耿利强 尹大川 +5 位作者 卢慧甍 叶雅静 郭卫红 李海生 罗慧敏 商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2-518,共7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是二十几年来表面扫描和成像技术领域中重要的进展之一,由于具有原子级的分辨率,并可在液态环境中进行实时扫描,AFM已成为蛋白质晶体界面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将讨论AFM在蛋白质晶体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包括...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是二十几年来表面扫描和成像技术领域中重要的进展之一,由于具有原子级的分辨率,并可在液态环境中进行实时扫描,AFM已成为蛋白质晶体界面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将讨论AFM在蛋白质晶体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包括在晶体形核、晶体生长及晶体缺陷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蛋白质晶体 形核 生长机制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静电损伤和取向作用失效的系统观测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怀鹏 李艳龙 +1 位作者 叶文江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酰亚胺(PI)表面正常区域和静电损伤区域进行系统观测。偏光显微镜的观测基于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的关态透射原理,并确定损伤区域的线度在50~100μm。用SEM... 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酰亚胺(PI)表面正常区域和静电损伤区域进行系统观测。偏光显微镜的观测基于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的关态透射原理,并确定损伤区域的线度在50~100μm。用SEM区分静电损伤引起的“白点”与尘粒引起的“白点”,同时观测到电极被局域破坏,其线度沿电极边缘约20μm。通过AFM的直接观测发现,与正常区域比较损伤区域失去了沟槽结构,但仍然保持深度在10nm以内的二维无序凹凸结构,其原因为:损伤后PI对液晶分子取向作用失效的机制是沟槽结构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聚酰亚胺 静电损伤 偏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表面霜晶演化的微观可视化观测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栋 陈振乾 +1 位作者 王鑫 赵孝保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冷表面霜层生长过程进行了微观可视化研究,对结霜生长过程不同时期的霜晶演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同时从相变动力学的角度对冷表面霜层初始液滴成核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发现,冷表面霜层生长阶段不同位置霜晶呈现不均匀生长,局部... 对冷表面霜层生长过程进行了微观可视化研究,对结霜生长过程不同时期的霜晶演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同时从相变动力学的角度对冷表面霜层初始液滴成核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发现,冷表面霜层生长阶段不同位置霜晶呈现不均匀生长,局部存在霜枝倒伏以及霜晶消融现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冷表面不同位置霜晶逐渐趋于均匀.研究结果表明,冷表面温度越低,湿空气中水蒸气过饱和度越大,相变驱动力越大,发生气液相变形成活化液核的可能性越大.霜晶体表面温度以及局部水蒸气分压力的联合效应是发生霜晶消融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晶演化 微观可视化 相变驱动力 霜晶消融 霜枝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浆料用微米级银粉的分步还原制备及其晶体生长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超 叶红齐 +3 位作者 董虹 蒯勤 梁伟 刘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4,66,共5页
在水溶液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分步还原硝酸银制备出微米级银粉。采用SEM和XRD等表征手段,考察银粉颗粒随反应原料加入速度及硝酸银加入量的生长规律,并借助AFM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原料滴加速度为1mL... 在水溶液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分步还原硝酸银制备出微米级银粉。采用SEM和XRD等表征手段,考察银粉颗粒随反应原料加入速度及硝酸银加入量的生长规律,并借助AFM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原料滴加速度为1mL/min时,可获得粒径为1.8μm、形貌规则的单分散性球形银粉颗粒,且其粒径随硝酸银加入量呈近线性增长;银粉晶粒以层状方式生长、台阶簇方式推进,属Kossel-Stranski二维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银粉 分步还原 晶体生长规律 成核机理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新旧沥青融合机理及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关泊 张德鹏 +2 位作者 李雨 姚刚 郝培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924,共6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新旧沥青融合再生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微观形态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质,探索新旧沥青融合再生过程中微观形态结构的演变规律.利用分析软件提取新旧沥青及其融合区沥青微观结构的形态学参数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再生沥青微...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新旧沥青融合再生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微观形态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质,探索新旧沥青融合再生过程中微观形态结构的演变规律.利用分析软件提取新旧沥青及其融合区沥青微观结构的形态学参数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再生沥青微观形态学参数与其力学性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原子力显微镜 新旧沥青 融合机理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老化前后微观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震 张肖宁 虞将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5-339,共5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对比研究了SBS改性沥青与70~#沥青老化前后微观表面力学性能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室温下SBS改性沥青与70~#沥青微观表面均出现了类似蜂型的微观结构,且老化后蜂型结构聚集,70~...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对比研究了SBS改性沥青与70~#沥青老化前后微观表面力学性能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室温下SBS改性沥青与70~#沥青微观表面均出现了类似蜂型的微观结构,且老化后蜂型结构聚集,70~#沥青表现更为突出;SBS改性沥青较70~#沥青微观力学性能更加稳定,从微观层面上证明了SBS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抗老化性能,同时采用DSR试验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宏观力学行为上也得出相同结论.对沥青微观表面杨氏模量与储存弹性模量进行线性回归拟合,结果显示二者显著相关,表明沥青微观表面杨氏模量对沥青储存弹性模量具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 沥青 原子力显微镜 微观力学 老化 黏弹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STO铁电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勤勇 蒋书文 +1 位作者 李言荣 张万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系统研究了CFA与RTA两种热处理方式以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STO薄膜微结构的影响.STO薄膜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制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RD分别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粒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650~800℃范围内,相对... 系统研究了CFA与RTA两种热处理方式以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STO薄膜微结构的影响.STO薄膜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制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RD分别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粒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650~800℃范围内,相对于CFA、STO薄膜经RTA热处理后,薄膜表面晶粒大小分布均匀、致密.两种热处理方法都使薄膜的晶粒直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温度越高,薄膜的晶形越完整,同样热处理温度下,RTA与CFA相比薄膜的晶粒较小,两种热处理方法的最大晶粒尺寸都<120nm.但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热处理温度下,CFA热处理的结晶转化率较RTA热处理要高.在一定范围内,RTA热处理时间对薄膜晶粒尺寸影响不大,热处理时间越长,晶粒更加完整,表面更加均匀平整,结晶转化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 铁电薄膜 晶化 CFA R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FM研究杜仲抗真菌蛋白的晶体生长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盛 向烨 +1 位作者 蔡绍皙 王大成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蛋白质晶体生长成为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领域一个广泛关注的课题。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对杜仲抗真菌蛋白(eucommia antifungal protein,简...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蛋白质晶体生长成为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领域一个广泛关注的课题。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对杜仲抗真菌蛋白(eucommia antifungal protein,简称EAFP)的晶体在有母液存在下原位实时动态地进行了晶面生长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过饱和度对EAFP晶体生长形貌的影响较大,较高的过饱和度下生长很快,生长台阶密度高,较高的过饱和度下主要进行各向异性二维台阶的发生、发展,较低的过饱和度下主要采用螺旋位错的生长方式,当过饱和度极低时生长缓慢,且晶体表面有很多小孔存在,晶面生长很不完整;还对不同过饱和度下晶体生长速率进行了定量的测量,也反映了过饱和度对EAFP晶体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在AFM观察过程中由探针的扫描速度和方向对表面形貌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 杜仲抗真菌蛋白 原子力显微镜 生长台阶 AFM 蛋白质组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iOAsO_4晶体的铁电畴与位错的多种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牟其善 刘希玲 +5 位作者 李可 官文栎 程传福 马长勤 王绪宁 路庆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0-363,共4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术和化学腐蚀光学显微等方法深入研究了KTiOAsO4 晶体缺陷中的铁电畴和位错。首次用原子力显微镜给出了用两种腐蚀剂腐蚀过的KTA晶体表面的铁电畴和位错蚀坑的照片及定量信息 ,如发现铁电畴的明区...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术和化学腐蚀光学显微等方法深入研究了KTiOAsO4 晶体缺陷中的铁电畴和位错。首次用原子力显微镜给出了用两种腐蚀剂腐蚀过的KTA晶体表面的铁电畴和位错蚀坑的照片及定量信息 ,如发现铁电畴的明区要高于暗区 ,且两者的粗糙度明显不同。这为研究各种晶体的生长缺陷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铁电畴 位错 激光倍濒 KTA晶体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对中性粒细胞与K562细胞超微结构及机械性能的探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训 金花 +2 位作者 赵宏霞 伍时县 蔡继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5-1259,1265,共6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下对正常中性粒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表面形貌及细胞的硬度、粘附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平均粗糙度(Ra=5.31±1.52 nm),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更为复杂,细胞表面平均...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下对正常中性粒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表面形貌及细胞的硬度、粘附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平均粗糙度(Ra=5.31±1.52 nm),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更为复杂,细胞表面平均粗糙度显著升高(Ra=26.54±8.01 nm)。此外,细胞的生物机械特性也有显著差别:中性粒细胞的硬度为9.5±1.3 kPa,AFM针尖与中性粒细胞的非特异性粘附力为135±23.4 pN;K562细胞的硬度为3.0±0.8 kPa,AFM针尖与K562细胞的非特异性粘附力为95±15.6 pN。AFM在单细胞水平上的探测表明,中性粒细胞和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机械特性均有明显差异。通过对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力学特性的探测可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子力显微镜有望成为临床肿瘤诊断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K562细胞 中性粒细胞 形貌特征 机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与VEGF_(165)分子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运龙 邱思远 +4 位作者 覃莉 王存川 丁晖 程欣 杜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95-2300,共6页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分子水平、可视化角度研究纳米金(GN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分子作用。方法:GNP与VEGF165作用前后,用AFM表征粒子大小和形貌,光谱学检测GNP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变化;用VEGF165...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分子水平、可视化角度研究纳米金(GN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分子作用。方法:GNP与VEGF165作用前后,用AFM表征粒子大小和形貌,光谱学检测GNP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变化;用VEGF165刺激无血清培养液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在GNP干预前后,用AFM观察HUVECs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变化。MTT法观察纳米金对HUVECs增殖的影响。结果:GNP与VEGF165作用后,其吸收峰发生红移;粒径分析表明GNP粒径的主要分布从20 nm变成30 nm;AFM表征下,单个GNP粒径22.05 nm±1.52 nm,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加入VEGF165后,平均粒径变成33.91 nm±2.61 nm,边界模糊,形状不甚规则,表明GNP与VEGF165结合;在AFM观察到VEGF165作用的HUVECs细胞出现伪足、细胞膜孔洞、细胞膜颗粒化和细胞连接增多等表现,而GNP可以明显抑制这一现象,MTT法表明GNP抑制VEGF165介导的HUVECs增殖。结论:GNP可与VEGF165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以GNP为核、VEGF165为壳的GNP-VEGF165复合物,使VEGF165与其受体结合的位点失活或被阻断,抑制VEGF165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HUVE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子力显微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基质沥青老化前后形态变化及微观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关泊 陈俊 郝培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2-2305,共4页
采用旋转薄膜加热(RTFOT)和压力老化(PAV)制备克拉玛依90#短期和中长期老化沥青试样,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老化前后沥青试样的形态变化及微观力学性能,并与其三大指标及高温流变性能建立关系。结果表明,老化使沥青样品在纳米尺度... 采用旋转薄膜加热(RTFOT)和压力老化(PAV)制备克拉玛依90#短期和中长期老化沥青试样,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老化前后沥青试样的形态变化及微观力学性能,并与其三大指标及高温流变性能建立关系。结果表明,老化使沥青样品在纳米尺度上的空间变异性显著增大,会在探针压痕过程中使样品变形所消耗的能力与总作用功之间的比值(PI)显著增大,并会导致沥青样品的黏结强度显著增大。且由模拟老化RTFOT和PAV引起的沥青剪切刚度增大与相位角减小均与PI增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原子力显微镜 基质沥青 形貌 微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气候老化条件下沥青的微宏观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祝鸿 沈菊男 余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1-807,共7页
沥青混合料在全气候条件下老化能更加正确模拟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料实际老化规律。本研究将沥青混合料放入全气候老化加速仪中进行不同时间老化后,抽提其中的SBS改性沥青并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及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分别探索老... 沥青混合料在全气候条件下老化能更加正确模拟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料实际老化规律。本研究将沥青混合料放入全气候老化加速仪中进行不同时间老化后,抽提其中的SBS改性沥青并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及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分别探索老化后沥青的微观性能、宏观流变特性及其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沥青老化的机理与规律,建立一定的沥青老化模型及方程,科学预测老化后沥青性能的变化提供有效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全气候老化后提取的SBS改性沥青微观形貌粗糙度变小,而微观粘附力及模量粗糙度增大,三者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2)老化程度的加深,其车辙因子增大,但随试验温度的上升,车辙因子减小。老化程度和试验温度对车辙因子的大小及其变化率都有影响;(3)全气候老化后提取的沥青微观形貌和粘附力粗糙度微观特性分别与宏观流变性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微观模量特性与宏观流变性更接近于幂指数关系,其相关性程度取决于试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气候老化 原子力显微镜 微观形貌 微观力学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聚酰亚胺/纳米SiO_2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营堂 王忠 李雷权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通过均苯四甲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缩聚反应制备了聚酰胺酸(PAA)。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声波机械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纳米SiO2含量的PAA/纳米SiO2共混胶液,经高温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PI)/纳米SiO2 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 通过均苯四甲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缩聚反应制备了聚酰胺酸(PAA)。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声波机械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纳米SiO2含量的PAA/纳米SiO2共混胶液,经高温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PI)/纳米SiO2 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I/纳米SiO2复合材料与杜邦公司的KAPTON耐电晕复合材料及其电晕试验后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形貌、结构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超声波机械共混法制备的PI薄膜中的无机相是无定形的,而KAPTON薄膜中的无机相是缨束状的,具有取向的微观结构。超声波机械共混法具有很好的分散作用,而其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结合力较溶胶-凝胶法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原子力显微镜 复合材料 耐电晕 超声波机械共混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预测矿物聚合材料强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祖华 姚晓 +2 位作者 诸华军 华苏东 陈悦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0-644,共5页
基于矿物聚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激发剂和配料组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考察了影响矿物聚合材料强度的3个因素:激发剂NaOH溶液的浓度、配料中碱硅物质的量比和铝硅物质的量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地预测矿物聚合材... 基于矿物聚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激发剂和配料组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考察了影响矿物聚合材料强度的3个因素:激发剂NaOH溶液的浓度、配料中碱硅物质的量比和铝硅物质的量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地预测矿物聚合材料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误差在10-2数量级);高碱激发下(COH-=12mol/L),M2O/SiO2对抗压及抗折强度影响显著,预测M2O/SiO2=0.332,Al2O3/SiO2=0.441时制品的抗压强度达30.96MPa,抗折强度高达9.33MPa;SEM分析和MIP实验证明,提高激发剂NaOH溶液浓度和碱硅物质的量比更有利于形成内部结构完整、强度更高的矿物聚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聚合材料 煅烧高岭土 BP神经网络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