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高含蜡原油常温输送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颖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2025年第3期44-49,55,共7页
目前,粘壁温度已作为油井常温集输边界条件大面积推广,但仍存在部分油井低于粘壁温度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分析了高含水高含蜡原油基础物性、粘壁温度和凝油层的屈服应力,通过现场降温实验研究了低温流动特性,核算了不同温度下冲刷凝油层... 目前,粘壁温度已作为油井常温集输边界条件大面积推广,但仍存在部分油井低于粘壁温度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分析了高含水高含蜡原油基础物性、粘壁温度和凝油层的屈服应力,通过现场降温实验研究了低温流动特性,核算了不同温度下冲刷凝油层对应的临界流速和临界井口回压,确定了不同工况的集输温度下限。结果表明,含水率对屈服突变温度不构成影响,屈服突变温度普遍低于粘壁温度;集输下限温度可低于粘壁温度2.1~9.5℃,之前未停掺的油井可实现全部停掺,停掺后井口回压未超过安全阈值,可以实现安全输送,62口油井应用了集输温度下限判断方法,优化后单井月可节约燃料气500~2000 m^(3),节约电量300~800 kWh,可节约热力成本1500~6000元,水力成本240~640元。进一步扩大了常温集输的技术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高含蜡 原油 常温输送 界限 屈服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nics型静态混合器对含水原油均质化效果影响数值模拟
2
作者 万捷 林睿 +5 位作者 葛芸芸 戴波 陈贤 黄申 王礼东 刘恩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针对含水原油在输送过程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或大量聚集的现象,将Kenics静态混合器引入到含水原油输送过程中,并对其均质化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FLUENT软件对管道内流场进行模拟,并用变异系数和液滴平均粒径对均质化效果进行评价,分... 目的针对含水原油在输送过程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或大量聚集的现象,将Kenics静态混合器引入到含水原油输送过程中,并对其均质化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FLUENT软件对管道内流场进行模拟,并用变异系数和液滴平均粒径对均质化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混合单元排列方式、扭角、长径比和数量对均质化效果的影响。结果使用排列方式为异向叉排、扭角为240°、长径比为0.5、数量为10个的Kenics静态混合器不仅能使油水两相分布均匀,还能获得更小的液滴平均粒径,从而实现更好的均质化效果。结论排列方式为异向叉排时均质化效果最好;随着扭角的增大,管线出口的变异系数和液滴平均粒径呈下降趋势;随着长径比的减小和数量的增多,出口的变异系数值趋于相同,但能获得更小的液滴平均粒径。通过均质化处理后,可以使取样样本更加准确地体现储罐原油的含水率,避免造成油品交接纠纷,保证油品外输任务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ics 静态混合器 均质化 数值模拟 含水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对原油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史长林 纪友亮 +1 位作者 李清山 谭振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对储层孔隙中的原油物性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原油密度、黏度、含蜡量、凝固点逐渐增大;原油黏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含水率在20%以下,原油黏度上升幅度较大,含水率为20%~... 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对储层孔隙中的原油物性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原油密度、黏度、含蜡量、凝固点逐渐增大;原油黏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含水率在20%以下,原油黏度上升幅度较大,含水率为20%~85%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比较平稳,含水率90%以上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又变大;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原油性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水洗前后原油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变化,水洗后相同密度原油所对应的黏度明显增加,相同密度、黏度的原油所对应的凝固点明显升高。原油性质变化机理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变化、原油轻质组分分离、脱气和注水水质是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原油性质 含水率 注水水质 油藏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聚合物驱原油破乳研究 Ⅰ破乳剂研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健 韩明 +1 位作者 向问陶 李怀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以渤海某稠油油田原油、采出水和驱油用聚合物为基础,借鉴陆地类似油田产出聚合物的变化情况,结合油田实际产出物,配制了模拟产出物。制备了一种破乳剂,考察了破乳剂、聚合物、水相体积比例、温度、矿化度、pH值、剪切强度、粒子含量、... 以渤海某稠油油田原油、采出水和驱油用聚合物为基础,借鉴陆地类似油田产出聚合物的变化情况,结合油田实际产出物,配制了模拟产出物。制备了一种破乳剂,考察了破乳剂、聚合物、水相体积比例、温度、矿化度、pH值、剪切强度、粒子含量、溶剂和其它药剂等因素对破乳性能的影响和电脱水,并进行了现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聚合物驱油 破乳 脱水 原油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界面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闵海年 张兆青 +1 位作者 党从军 夏俊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7-480,共4页
以7.4×108Bq(137)Cs为辐射源,研制了一台用于检测贮油罐中的油水分界面的油水界面仪,从而实现自动切水,消除了由于人工切水所产生的跑油和由此而引起的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同位素界面仪 自动切水 贮油罐 油水界面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产出剖面测井技术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崔庆保 高臣 郭忠懿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总结了在大庆油田已工业化应用的主要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和仪器,对一些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适用于低产液量测量的、经优化设计和低流量区间分段刻度的涡轮流量计,电容法过流式含水率计,以及流量测量下限很低、油水分辨率较高的多电极分... 总结了在大庆油田已工业化应用的主要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和仪器,对一些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适用于低产液量测量的、经优化设计和低流量区间分段刻度的涡轮流量计,电容法过流式含水率计,以及流量测量下限很低、油水分辨率较高的多电极分离式低产液测井仪;适于高含水产出剖面测量的阻抗/电导式含水率计;对特低和特高含水率测量性能良好的同轴电磁波相位含水率计;以低能光子吸收法测量三相流持率和平均密度为核心的三相流测井技术;五参数组合测井技术;产出剖面连续测井技术;针对聚合物驱特点的流体取样技术;建立了误差传递函数的产出剖面两相流测井资料优化解释技术等。简要介绍了新技术研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测井 生产测井 产出剖面测井 流量计 含水率计 密度计 流体取样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破乳剂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妹 杨小龙 万浥尘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将 3种嵌段聚醚型破乳剂的混合物用丙烯酸和马来酸酐酯化 ,酯化产物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 ,制成了高分子量的水溶性原油破乳剂 ,考察了所得改性破乳剂对大庆原油水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性能。 3种破乳剂单体的选择基于性能互补和相容性原理 ,... 将 3种嵌段聚醚型破乳剂的混合物用丙烯酸和马来酸酐酯化 ,酯化产物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 ,制成了高分子量的水溶性原油破乳剂 ,考察了所得改性破乳剂对大庆原油水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性能。 3种破乳剂单体的选择基于性能互补和相容性原理 ,确定的最佳合成配方如下 :3种破乳剂单体的摩尔比 1∶1.2∶1;丙烯酸、马来酸酐摩尔比2∶1,酸 (以羧基计 )、破乳剂单体 (以羟基计 )摩尔比 1.3∶1;引发剂BPO用量为混合酸质量的 10 %。按此法合成的破乳剂 (商品名GD990 9)在加量为 2 0 0mg/kg的条件下 ,对大庆原油、胜利孤岛原油、安哥拉卡宾达原油水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均显著优于对比破乳剂 (共 7种 ) ,5 0℃下 90min的脱水率高达 95 %~ 10 0 % ,特别是对于辽河稠油水乳状液的破乳脱水 ,所有对比破乳剂均无效或低效 ,使用GD990 9时 6 0℃、90min脱水率仍高达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改性 破乳剂 合成 性能 含水原油 水溶性 高相对分子质量 改性嵌段聚醚 不饱和酸酯化 聚合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热化学破乳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迪 王世昌 +4 位作者 孟祥春 孙福祥 赵凤玲 王庆生 梁辉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为介质研制了大庆油田表面活性剂ORS 4 1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热化学脱水的破乳剂 ,用模拟采出液和实际采出液评价了其破乳性能并通过测试模拟含油污水的油珠聚并、水相粘度、油水界面张力、油珠Zeta电位和油水... 以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为介质研制了大庆油田表面活性剂ORS 4 1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热化学脱水的破乳剂 ,用模拟采出液和实际采出液评价了其破乳性能并通过测试模拟含油污水的油珠聚并、水相粘度、油水界面张力、油珠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流变性的方法研究了大庆油田表面活性剂ORS 4 1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的热 化学破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ORS 4 1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在破乳剂加药量为 15 0mg/L、脱水温度为 45℃和沉降时间为 3h的条件下 ,可经热 化学脱水达到外输原油含水率指标 ;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的热 化学破乳机理为 :破乳剂ASPD 1吸附到油水界面上顶替原油中的天然界面活性物质、碱与原油中天然物质反应生成的界面活性物质和驱油表面活性剂 ,降低油珠表面的负电性和油珠之间的电排斥力 ,促进油珠之间的聚并 ,使油珠上浮速率加大并使O/W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分层后所形成的油珠浓缩层内的油珠粒径增大 ,使得油珠聚并过程中被束缚在油相中的水滴直径增大 ,使所形成的W /O型乳化原油的稳定性下降 ,容易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油 O/W型乳状液 破乳剂 破乳脱水 机理 三元复合驱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原油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立伟 向问陶 张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46,共4页
实验考察了温度、含水率、剪切速率和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渤海油田原油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黏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随含水率上升而上升,随剪切速率上升而下降,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在0~55℃含水率高于40%时,乳状液体... 实验考察了温度、含水率、剪切速率和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渤海油田原油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黏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随含水率上升而上升,随剪切速率上升而下降,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在0~55℃含水率高于40%时,乳状液体系呈现非牛顿流体特性,在55~70℃含水率低于40%时,乳状液体系呈现牛顿流体特性,渤海油田一号平台原油的转相点为含水率70%左右,二号平台原油的转相点为含水率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黏度 含水率 温度 剪切速率 流变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流式流量含水率组合测井仪生产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立新 陈汉林 +2 位作者 侯文静 张海军 张守龙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9,共2页
介绍了集流式流量含水率组合测井仪测井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根据实验室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 ,研制了解释图版 ,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实例表明 ,使用该测井仪对低产液高含水井进行生产测井 ,可以录取到更加真实的井下动态... 介绍了集流式流量含水率组合测井仪测井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根据实验室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 ,研制了解释图版 ,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实例表明 ,使用该测井仪对低产液高含水井进行生产测井 ,可以录取到更加真实的井下动态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式 流量含水率组合测井仪 生产测井资料解释方法 研究 生产测井 油田 流量计 含水率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稠油粘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耿宏章 秦积舜 +1 位作者 周开学 郭文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3年第8期75-77,共3页
应用高温高压流变仪 ,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 ,对塔河油田TK42 7井产原油进行了试验研究 ,测量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气油比下的原油粘度 ,用曲线拟合法探讨了原油及油气水多相流粘度与温度、压力不同的关系 ,结果表明原油及油气水多相流的粘... 应用高温高压流变仪 ,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 ,对塔河油田TK42 7井产原油进行了试验研究 ,测量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气油比下的原油粘度 ,用曲线拟合法探讨了原油及油气水多相流粘度与温度、压力不同的关系 ,结果表明原油及油气水多相流的粘温特性符合指数规律 ,原油粘度与压力呈线形关系 ,原油的粘度随气油比不同而变化巨大 ,含气原油粘度随压力变化存在极小值 (泡点压力 ) ,含水原油粘度随含水量变化存在极大值 (非乳化拐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粘度 含水率 含气率 压力 温度 粘温特性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液井产液剖面解释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海敏 戴家才 +1 位作者 方战杰 王金钟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 ,共3页
针对低产液井中常规涡轮流量计和电容含水率计存在非一致性响应这一问题,对低流量状态下仪器的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低产条件下影响流量计、持水率计响应的主要因素是仪器的结构和流体速度的不均匀分布。提出了校正改进方案及资... 针对低产液井中常规涡轮流量计和电容含水率计存在非一致性响应这一问题,对低流量状态下仪器的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低产条件下影响流量计、持水率计响应的主要因素是仪器的结构和流体速度的不均匀分布。提出了校正改进方案及资料处理改进方法。实际应用表明, 改进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低产井 流量计 含水率计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均匀设计法研究原油的微波破乳脱水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华义 魏爱军 黄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原油含水不仅给油田生产带来一系列困难,还给原油的储存、输送以及炼油厂的加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原油脱水成为油田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研究高效、低耗、便捷的破乳脱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波辐射处理油包水型乳化液具有常... 原油含水不仅给油田生产带来一系列困难,还给原油的储存、输送以及炼油厂的加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原油脱水成为油田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研究高效、低耗、便捷的破乳脱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波辐射处理油包水型乳化液具有常规破乳脱水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应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和乳化液含水率与微波处理后原油脱水率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出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分析了微波对含水原油的破乳脱水规律.研究表明,乳化液含水率对微波破乳的效果影响最大,含水率越高,脱水率越高;微波功率与辐射时间的乘积越大,即微波辐射能量越大,破乳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原油 微波 破乳 脱水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含水注聚采出液的KYYC系列破乳剂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伟福 史爱娜 +3 位作者 王海军 朱建华 刘显武 赵成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37,257,共4页
大港油田各注聚合物区采出液含水 >90 % ,游离水含油 >1.0× 10 4mg/L ,含水原油乳化严重 ,难破乳脱水。采用常规破乳剂处理羊三木采出液时 ,原油含水降至 0 .8%~ 1.2 % ,但脱出水含油高达 1.0× 10 4mg/L左右。通过对A... 大港油田各注聚合物区采出液含水 >90 % ,游离水含油 >1.0× 10 4mg/L ,含水原油乳化严重 ,难破乳脱水。采用常规破乳剂处理羊三木采出液时 ,原油含水降至 0 .8%~ 1.2 % ,但脱出水含油高达 1.0× 10 4mg/L左右。通过对AE型三嵌段聚醚的改进 ,在末端EO链段上接—OH基团 ,增加EO链段长度 ,增大聚醚分子量 ,得到了适用于羊三木采出液的水溶性破乳剂KYYC 4 ,通过类似改进得到了适用于西二联采出液的水溶性破乳剂KYYC 2。在羊三木中心站用KYYC 4替换原用破乳剂JN 0 1H ,在来液中加入 2 5mg/L ,使沿流程各处污水含油大幅度下降 ,压滤、沉降后外排污水含油由 >4 0 0mg/L降至 <5 0mg/L ,一般为 2 0~ 35mg/L ;经热化学脱水、两次沉降的外输净化原油含水 <2 .0 %。在西二联 ,来液经脱气、沉降 ,分离出的污水经旋流器、过滤器处理后外排 ,含油高达 2 0 0mg/L ;在来液中加入KYYC 2 5 0mg/L后 ,沿流程各处污水含油均显著下降 ,沉降罐出口略高于 2 0 0mg/L ,旋流器出口~ 85mg/L ,过滤后外排水含油 2 0~ 30mg/L。图 2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破乳剂 污水除油剂 水溶性破乳剂 三嵌段聚醚 高含水采出液 聚合物驱油藏 原油脱水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ICD控水性能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春明 刘刚芝 +4 位作者 李效波 董社霞 王圣虹 周波 张伦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86,共8页
海上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很快,严重制约了油田的高效开发。鉴于传统的自动流入控制装置(AICD)控水工具的局限性,以及海上油田水平井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现实问题,研发出两种新型自动流入控制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软件... 海上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很快,严重制约了油田的高效开发。鉴于传统的自动流入控制装置(AICD)控水工具的局限性,以及海上油田水平井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现实问题,研发出两种新型自动流入控制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其内部流动规律,分析了流体黏度和含水体积分数等主要因素对控水效果的影响规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AICD对水产生的过阀阻力大于油的过阀阻力,其控水能力表现为含水体积分数越高,流过控水阀的压降越大。通过地面试验模拟井下生产状况,对比研究了新型AICD对不同黏度及不同含水体积分数流体的过流性能。AICD防砂控水方案实施后,解决了海上油田含水上升过快的问题,现场应用效果表明,AICD完井工艺能均衡水平井产液剖面,降低水平井的含水体积分数,具有控水稳油甚至增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CD 稳油控水 数模试验 原油黏度 CF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含水率计安装方式与测量误差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强 康宜华 王培烈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3,共3页
针对电容式含水率计在油井高含水段 (6 0 %~ 10 0 % )的分辨率低的问题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由理论分析知 ,电容式含水率计在高含水段分辨率低的原因是含量较低的油相被含量较高且导电良好的水相屏蔽所致 ,因此 ,通过水平安... 针对电容式含水率计在油井高含水段 (6 0 %~ 10 0 % )的分辨率低的问题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由理论分析知 ,电容式含水率计在高含水段分辨率低的原因是含量较低的油相被含量较高且导电良好的水相屏蔽所致 ,因此 ,通过水平安装电容式含水率计 ,使高含水原油水平流过含水电极 ,油水两相中含量较低的油相在重力作用下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连续相 ,从而提高含水率计高含水段的分辨率。试验结果对于提高原油含水测量精度 ,降低油井计量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 含水率计 安装方式 测量误差 研究 油井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晶 曾红霞 +2 位作者 李之平 文中新 赵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2-275,共4页
实验发现聚丙烯酰胺的存在有利于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及其破乳过程中聚丙烯酰胺所起的作用。三元复合驱中由于碱、高聚物的加入 ,影响破乳过程的因素十分复... 实验发现聚丙烯酰胺的存在有利于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及其破乳过程中聚丙烯酰胺所起的作用。三元复合驱中由于碱、高聚物的加入 ,影响破乳过程的因素十分复杂 ,本文尝试从不同剂对乳状液界面性质影响的角度出发 ,通过微量量热法及界面张力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高含水原油 脱水 复合驱油藏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率的计算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道品 罗迪强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3期34-38,共5页
我国不少注水开发油田都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水油比急剧增大,经济效益显著变差,因而迫切需要研究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界限问题。文中提出了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率的概念,超过这个界限,油井生产即没有经济效益。通过对几个油田的实际调查... 我国不少注水开发油田都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水油比急剧增大,经济效益显著变差,因而迫切需要研究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界限问题。文中提出了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率的概念,超过这个界限,油井生产即没有经济效益。通过对几个油田的实际调查研究,得出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率的计算方法和实例计算结果,并提出了对特高-超高含水井进行治理的措施建议,从而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含水率 油井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集输系统油气水多相取样计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法春 陈婧 +1 位作者 刘德绪 龚金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49,70,共4页
传统的油气计量分离器存在体积大、精度低等缺点,已很难适应当前高含水期生产需要.提出了通过管壁取样测量油气水三相流流量的新方法.管壁四周均匀布置4个直径为2.5 mm的圆形取样孔,并在上游采用旋流叶片将来流整改成液膜厚度均匀分布... 传统的油气计量分离器存在体积大、精度低等缺点,已很难适应当前高含水期生产需要.提出了通过管壁取样测量油气水三相流流量的新方法.管壁四周均匀布置4个直径为2.5 mm的圆形取样孔,并在上游采用旋流叶片将来流整改成液膜厚度均匀分布的环状流型,以增强取样的代表性.在管径为0.04 m的多相流实验环道上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取样比基本不受主管气、液相流量波动的影响,能够在宽广的流动范围内维持恒定,液相分流系数稳定值为0.05,液相流量平均误差为2.8%,气相流量平均误差为4.2%.该装置特点是体积小、成本低、计量稳定.其成功应用有望撤销计量站,实现集输工艺流程的简化优化,降低油田高含水期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计量 取样元件 油气集输系统 高含水率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井下原油含水率软测量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鹏 龚盼 +1 位作者 冯定 涂忆柳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5-841,共7页
井筒产出液实时测量是获得井下产液信息的关键步骤,是实现智能井的重要前提,但由于井下环境的复杂性,油水混合物状态本身的不确定性,缺少较好的方法能在井下较好地完成产出液各成分含量的计量。针对井下油、水两相混合计量的问题,提出... 井筒产出液实时测量是获得井下产液信息的关键步骤,是实现智能井的重要前提,但由于井下环境的复杂性,油水混合物状态本身的不确定性,缺少较好的方法能在井下较好地完成产出液各成分含量的计量。针对井下油、水两相混合计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井下原油含水率软测量方法。结合采油工程需要,可将原油含水率以10%的间隔划分成11个类别,将不同原油含水率对应的物理属性作为测量对象,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已知样本进行学习分类,得到原油物理属性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最后,通过设计的室内实验,对提出的软测量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预测原油含水率,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一致,可以初步满足工程对井下原油含水率测量的需求,为井下测量提供一了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原油含水率 井下测量 软测量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