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冲刷期内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璐 徐向舟 张红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展宽又有冲深下切或淤高态势;河床平面摆动促进了断面主槽形态调整,河相系数变化率与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摆动强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来水来沙条件是主槽形态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且可引起局部河段深泓线摆动强度增大。通过调整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模式及布设控导工程可进一步塑造并维持稳定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床冲刷 主槽断面形态 平面形态 水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长江河口主槽冲淤过程与沉积物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帅虎 程和琴 +1 位作者 李九发 计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8,共7页
利用长江口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探讨近期长江河口主槽冲淤变化与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量变化不明显,来沙量锐减的情况下,长江河口段中上游主槽整体上处于微冲刷环境。而又受深水航... 利用长江口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探讨近期长江河口主槽冲淤变化与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量变化不明显,来沙量锐减的情况下,长江河口段中上游主槽整体上处于微冲刷环境。而又受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影响,局部河段主槽出现淤积,沉积物粒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南支下段宝山水道总体上受到冲刷,沉积物枯季变细,洪季变粗;南槽航道上段、北港航道和横沙通道均受到冲刷,沉积物均逐渐变粗;南港航道、与北槽过渡河段的圆圆沙航槽和北槽航道主槽淤积,沉积物均逐渐变细,且三者的淤积均由航道回淤造成,南港航道回淤的沉积物粒径最粗(0.12mm左右),圆圆沙次之(0.07mm左右),北槽最小(0.02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主槽 冲淤变化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主槽演变特征研究
3
作者 窦明 乔若辉 +3 位作者 郑钊 李涛 霍光杰 李桂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7,共8页
黄河河南段以游荡型河段为主,其水沙变化剧烈、主槽摆动频繁、河床变形严重,对河道生境产生了严重影响。采用Landsat卫星影像,并基于MNDVI水体指数对黄河游荡段30 a水体的河道边界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划分不同河段和区域计算不同时期河道... 黄河河南段以游荡型河段为主,其水沙变化剧烈、主槽摆动频繁、河床变形严重,对河道生境产生了严重影响。采用Landsat卫星影像,并基于MNDVI水体指数对黄河游荡段30 a水体的河道边界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划分不同河段和区域计算不同时期河道主槽形态参数、河道摆动面积、摆动方向、迁移距离等指标,分析游荡段河道摆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游荡段主槽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并向弯曲河流转变;R2区域是摆动面积最大及平均摆动面积最大的区域;1986-2019年游荡段左岸摆动的总面积为59.9 km^(2),向右岸摆动的总面积为53.3 km^(2),R1和R4段向左岸右岸摆动的面积大致相等,R2段主要向左岸摆动,R3段主要向右岸摆动,游荡段整体有略微向左岸摆动的趋势;R1区域整体略微向南迁移,R2区域整体向北迁移显著,R3整体向南迁移,R4整体略微向西迁移。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进入游荡段水量与水库运用前基本相当,而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输送;游荡段河道主槽变化与水流对滩岸土体的冲刷和洪水后的崩坍有关;控导工程对河流有明显的约束作用,R3区域中的部分河段S11、S12缺乏控导工程,河道主槽摆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型河段 河道主槽形态参数 摆动面积 迁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