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From Fresh Pigskin 被引量:3
1
作者 ZHAO Yuhong HAN Linl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3期44-49,共6页
Hyaluronic acid (HA) had been prepared from pigskin residues with neutral proteinase. The preparing results and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fter extracting and purification, HA was detected through ultraviolet spectra... Hyaluronic acid (HA) had been prepared from pigskin residues with neutral proteinase. The preparing results and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fter extracting and purification, HA was detected through ultraviolet spectra and infraction spectrum, and its content and purity were tested by carbazole and Elason-Morgan,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HA could be prepared in fresh pigskin with biologic enzyme, and the pure HA was cosmetic grade and food g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pigskin neutral proteinase hyaluronic acid PR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分子量透明质酸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森 胡立涛 +5 位作者 石智诚 王发银 余思婷 堵国成 陈坚 康振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60,共16页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在化妆品、食品和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天然直链酸性黏多糖。根据分子量大小,HA可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分子量的HA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取代传统动物组织提取法,HA工业化...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在化妆品、食品和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天然直链酸性黏多糖。根据分子量大小,HA可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分子量的HA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取代传统动物组织提取法,HA工业化生产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天然HA合成菌株兽疫链球菌的缺点(如潜在致病性以及难以分子改造),限制了不同分子量HA的生物合成研究。近年来,随着特定分子量HA需求的不断增长,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A生物合成与分子量调控。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高分子量HA合成的限制性因素,重点讨论了HA前体合成途径的基因调控及竞争支路的弱化。其次,探讨了HA合酶、前体供应和发酵条件对超高分子量HA合成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低分子量HA的制备策略,包括物理化学法、酶法和微生物直接发酵法。还针对HA的生物合成与分子量调控面临的挑战——高分子量HA分子量不够高、中高分子量HA合成能力弱和低分子量HA分子量可控性差三方面展开系统性综述,加强对HA生物合成与分子量调控策略的理解,助力实现可控分子量HA的高效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分子量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助力化妆品走进生物制造新时代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璐鸥 徐丽 +1 位作者 胡晓旭 杨滢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91,共13页
基因工程、生物计算、发酵工程等生物科技在过去20年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推动诸多行业进入合成生物驱动的新纪元,而化妆品行业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历史规律,护肤方式的变革都源自“原材料”的迭代:远古人类已经会用植物制造最原... 基因工程、生物计算、发酵工程等生物科技在过去20年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推动诸多行业进入合成生物驱动的新纪元,而化妆品行业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历史规律,护肤方式的变革都源自“原材料”的迭代:远古人类已经会用植物制造最原始的护肤品,当农业社会发展到能对植物成分进行复配的时候,就产生了护肤驻颜的复方。工业革命之后,化工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多种新型原材料,进而推动了化妆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20世纪末,随着欧美制药的大发展,很多药用分子成为了护肤的原材料,催生了“药妆品”行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抗衰、美白等更多护肤功效的需求。如今,不断升级的护肤抗衰需求,需要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新型“原材料”。生物科技使我们能够合成比传统化工材料更安全、更具成本效益的材料,人工合成透明质酸、角鲨烷、神经酰胺、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等均是护肤领域的明星功效成分。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实现了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蛋白质设计等新技术使更加复杂的生物材料实现了工业化量产。以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例,这一解决了医学领域重要问题的生物制剂,已经被用作护肤品原料。由此可见,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外溢,正在缩小医学级治疗和消费级抗衰之间的差距,为护肤行业带来快速的升级。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护肤产品正在逐步摆脱传统化工产业,向生物科技进发,从“化妆品”逐渐向“生妆品”进化。“生妆品”的出现,标志着合成生物技术为护肤行业插上了翅膀,从此开启功效更强、更安全、更环保的护肤品行业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化妆品 药妆品 生妆品 护肤 抗衰 胶原蛋白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疏水自组装纳米粒制备及其负载淫羊藿苷抗神经炎症研究
4
作者 杨月蕙 杨晨 +3 位作者 杨思敏 彭效明 管洁 居瑞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8-123,133,共7页
利用透明质酸与全反式维甲酸的酯化反应合成透明质酸维甲酸酯(HARA)。HARA接枝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计算,由响应面实验优化接枝度,得到的HARA接枝度为0.905μg/mg。淫羊藿苷(ICA)冰片(BO)芳香纳米粒(HARA/ICA-BO)采用薄膜分散法制... 利用透明质酸与全反式维甲酸的酯化反应合成透明质酸维甲酸酯(HARA)。HARA接枝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计算,由响应面实验优化接枝度,得到的HARA接枝度为0.905μg/mg。淫羊藿苷(ICA)冰片(BO)芳香纳米粒(HARA/ICA-BO)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通过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检测,粒径为296.52±4.56 nm, PDI为0.255±0.021;表面带负电荷,电位为(-15.07±0.04)mV。HPLC检测ICA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9.61%±0.95%和4.09%±0.04%。利用小胶质细胞考察纳米粒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μmol/L浓度下无细胞毒性。脂多糖(LPS)干预构建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在同浓度HARA/ICA-BO处理后显著抑制了炎症因子IL-6、COX-2、TNF-α和iNOS-2的mRNA表达。因此HARA/ICA-BO对体外神经炎症有显著治疗效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淫羊藿苷 纳米载体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矿粉和玻尿酸废液对紫花苜蓿减肥和耐旱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王涛 梁红怡 +6 位作者 王显 许钊 商建英 李彦明 陈清 崔建宇 常瑞雪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8-629,共12页
为解决肥料过量以及草地干旱问题,本文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苜一号’)为供试作物,在常规和缺水条件下通过比较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检测土壤基本养分、土壤酶活以及紫花苜蓿酶活的变化,探究了硅藻... 为解决肥料过量以及草地干旱问题,本文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苜一号’)为供试作物,在常规和缺水条件下通过比较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检测土壤基本养分、土壤酶活以及紫花苜蓿酶活的变化,探究了硅藻矿粉替代有机肥的可能比例及其对土壤及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同时设置叶面喷施稀释后的玻尿酸废液处理组,在生长过程中测量分析硅藻矿粉以及玻尿酸废液对土壤施肥效果和紫花苜蓿耐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硅藻矿粉最多可以减少羊粪有机肥10%的使用,其中碱解氮含量高于只施加羊粪有机肥组(90.91 mg·kg^(-1));在干旱条件下,20%硅藻矿粉替代有机肥在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都显现出优势,其中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以及耐旱性与只施用羊粪有机肥的处理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或更为优越。因此,干旱条件下推荐硅藻矿粉替代比例为20%。玻尿酸废液的施用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养分利用效率,但是对于生长状况和耐旱性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旱胁迫 土壤调理剂 硅藻矿粉 玻尿酸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疏水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负载虎杖苷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杨晨 杨月蕙 +3 位作者 杨思敏 彭效明 管洁 居瑞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68,共5页
通过透明质酸与硬脂酸的酯化反应合成透明质酸硬脂酸酯(HASA)。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HASA空白与载药纳米粒,将虎杖苷包入纳米粒中,通过引入薄荷醇提高纳米粒跨越血脑屏障能力,最终制备出HASA/PD-Men。利用透射电镜(TEM)、粒度仪对空白纳... 通过透明质酸与硬脂酸的酯化反应合成透明质酸硬脂酸酯(HASA)。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HASA空白与载药纳米粒,将虎杖苷包入纳米粒中,通过引入薄荷醇提高纳米粒跨越血脑屏障能力,最终制备出HASA/PD-Men。利用透射电镜(TEM)、粒度仪对空白纳米粒和HASA/PD-Men的形态及粒径进行分析,并利用HT22细胞模型考察了纳米粒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ASA/PD-Men在1μmol/L浓度下不具有细胞毒性,且在相同浓度下显著上调了抗氧化基因Nrf2、SOD和HO-1的表达,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潜力。HASA/PD-Men在保护神经细胞以及治疗脑部疾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虎杖苷 抗氧化活性 纳米载体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填充注射新进展
7
作者 王洁仪 简杏玲 +2 位作者 吴琳 邹彦芬 于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7,共5页
近10余年,填充注射美容市场迅猛发展,在诸多新材料及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透明质酸仍在注射美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并因其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高和良好的可逆性,被广泛视为最安全的填充材料之一。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快速进步,透... 近10余年,填充注射美容市场迅猛发展,在诸多新材料及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透明质酸仍在注射美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并因其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高和良好的可逆性,被广泛视为最安全的填充材料之一。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快速进步,透明质酸在制备工艺、产品配方、联合技术及安全性等多方面持续改进。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概括透明质酸的新进展,为临床精准应用、降低并发症风险及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填充剂 注射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IL-13的巯基化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
8
作者 余岚沁 卢艺桓 +1 位作者 张一凡 李立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7-555,566,共10页
目的:制备一种负载IL-13的巯基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凝胶,旨在通过介导巨噬细胞的极化来调控伤口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和增殖阶段。方法:应用巯基改性HA制得巯基化透明质酸水凝胶(thiolated hyaluronic acid hydrogel,HA-SH),... 目的:制备一种负载IL-13的巯基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凝胶,旨在通过介导巨噬细胞的极化来调控伤口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和增殖阶段。方法:应用巯基改性HA制得巯基化透明质酸水凝胶(thiolated hyaluronic acid hydrogel,HA-SH),并对凝胶的可注射性、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进行表征。通过加入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制备得到IL-13/HA-SH水凝胶,对IL-13/HA-SH水凝胶介导巨噬细胞极化进行探究。结果:理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6%的HA-SH性能最好,成胶时间短,孔隙分布均匀紧密,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吸水能力。IL-13/HA-SH水凝胶培养的巨噬细胞M2∶M1比例最高,促进了抑炎因子IL-10和TGF-β的分泌,上调Arg-1和TGF-β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了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下调TNF-α和CD80的基因表达水平。结论:IL-13/HA-SH水凝胶能够介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降低炎症反应,在伤口敷料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化透明质酸 巨噬细胞 炎症 白介素-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靶向的替尼泊苷纳米递送系统的体外抗B细胞淋巴瘤作用
9
作者 张传敏 梅思静 +4 位作者 韩磊 石远维 肖伯莲 谢晓丽 苏全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5-825,共11页
尽管替尼泊苷(VM26)被广泛用于淋巴瘤的治疗,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和全身毒副作用等问题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递送系统能有效提高VM26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副作用,但亟需克服其非特异性靶向问题。因此,本文设计构建了一种透... 尽管替尼泊苷(VM26)被广泛用于淋巴瘤的治疗,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和全身毒副作用等问题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递送系统能有效提高VM26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副作用,但亟需克服其非特异性靶向问题。因此,本文设计构建了一种透明质酸修饰的替尼泊苷靶向纳米递送系统(VM26-TNDS),对其药物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了表征,从细胞靶向、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坏死这几方面研究了其对CD44受体表达不同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VM26-TNDS对VM26包封率大于85%,其液体制剂在4℃下能稳定储存6个月以上,无沉淀析出。根据CD44受体表达筛选出Granta-519(高表达)、Raji(中低度表达)和SU-DHL-4(几乎不表达)用于细胞实验。与VM26-NDS相比,靶向修饰既可有效减少RAW264.7对VM26-TNDS的摄入,又能增加表达CD44受体的淋巴瘤细胞对VM26-TNDS的摄入,且VM26-TNDS对Granta-519和Raji的抑制增殖作用和诱导凋亡坏死能力均强于VM26-NDS,而在SU-DHL-4中VM26-NDS与VM26-TNDS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坏死的能力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体现了VM26-TNDS的特异性靶向优势,结果符合预期。但其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仅在部分浓度(0.25μmol/L和0.5μmol/L)体现靶向优势,达到预期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替尼泊苷靶向纳米递送系统VM26-TNDS,通过靶向表达CD44受体的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提高对VM26的递送效率,从而更有效的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利于克服药物递送中的非特异靶向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但其生物学治疗效应及机制有待更多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泊苷 CD44 透明质酸 纳米递送系统 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MA水凝胶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组织局部微环境特征
10
作者 姜芊羽 姚程程 +1 位作者 季萍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9-980,共12页
目的·探索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methacryloyl,HAMA)水凝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解析创面局部微环境特征。方法·构建小鼠全皮层切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HAMA组(n=3);HAMA组在创面覆盖100μL HAMA... 目的·探索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methacryloyl,HAMA)水凝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解析创面局部微环境特征。方法·构建小鼠全皮层切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HAMA组(n=3);HAMA组在创面覆盖100μL HAMA水凝胶,对照组在创面覆盖100μL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次膦酸锂(LAP),均用紫外灯照射20 s,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对剩余创面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剩余创面面积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分析HAMA水凝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第14天创面局部皮肤的细胞特征谱,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技术检测创面局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F4/80、CD206和CD86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与HAMA水凝胶共孵育24 h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Arg1、Nos2、Itgam和Itgb2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Seurat软件包对小鼠第14天创面局部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CellChat软件包分析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互通信状况。结果·HAMA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第14天HMAM组小鼠创面已经愈合,而对照组的创面尚未完全愈合。单细胞测序分析显示,HAMA组中Col3a1高表达的成纤维细胞亚群比例(90.2%)高于对照组(79.8%),而Col1a1高表达的成纤维细胞亚群比例(5.7%)低于对照组(15.9%)。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证实HAMA组创面局部Ⅲ型胶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35),而Ⅰ型胶原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44)。HAMA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创面局部巨噬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和HAMA水凝胶体外处理巨噬细胞Raw264.7后均显示Arg1表达水平升高(P<0.001),Nos2表达水平降低(P<0.001),同时HAMA组小鼠创面部位巨噬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CD206(P=0.042),表达较低水平的CD86(P=0.011)。CellChat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HAMA组小鼠创面部位巨噬细胞和特定成纤维细胞亚群间相互通信的强度增大。结论·HAMA水凝胶处理后的微环境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创面愈合组织局部汇聚更多的抑炎性巨噬细胞和分泌Ⅲ型胶原的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 单细胞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改性对透明质酸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悦 张恒川 +2 位作者 赵媛媛 尹少平 殷婷婕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非免疫原性,且对CD44等受体具有主动靶向性。因此,近年来HA已成为设计和制备药物递送载体的重要材料。HA富含可供化学改性的功能团,但不同修饰方法和修饰位点可影响其...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非免疫原性,且对CD44等受体具有主动靶向性。因此,近年来HA已成为设计和制备药物递送载体的重要材料。HA富含可供化学改性的功能团,但不同修饰方法和修饰位点可影响其生物学特性。本文结合HA生物学性质的产生机制、以及其衍生化方法和表征手段深入总结和讨论化学改性对HA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为合理的HA化学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化学改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韩文英 阮海华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6,共8页
系统介绍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对炎症通路的影响,以及透明质酸与不同受体特异性结合后的细胞活动。回顾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及其临床研究,主要分析透明质酸在治疗骨关节炎中维持关节内理化性质、调节炎症信号通... 系统介绍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对炎症通路的影响,以及透明质酸与不同受体特异性结合后的细胞活动。回顾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及其临床研究,主要分析透明质酸在治疗骨关节炎中维持关节内理化性质、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和保护关节软骨等作用,并指出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的不足。从治疗骨关节炎的角度介绍透明质酸的抗炎作用、促炎作用和软骨保护作用,以期为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骨关节炎 抗炎 免疫调节 软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挖掘兽疫链球菌透明质酸分子量调控元件
13
作者 裴旭娟 狄靖宜 +1 位作者 刘浩 高伟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56,共10页
【目的】挖掘透明质酸分子量的影响元件,构建生产不同分子量大小的透明质酸兽疫链球菌工程菌。【方法】在利用不同碳源培养兽疫链球菌S12生产透明质酸时,发现10 g/L果糖为碳源发酵的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48×10^(6) Da,比原始发酵培养... 【目的】挖掘透明质酸分子量的影响元件,构建生产不同分子量大小的透明质酸兽疫链球菌工程菌。【方法】在利用不同碳源培养兽疫链球菌S12生产透明质酸时,发现10 g/L果糖为碳源发酵的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48×10^(6) Da,比原始发酵培养基(50 g/L蔗糖为碳源)获得的透明质酸分子量2.10×10^(6) Da降低了29.52%。随后将50 g/L的蔗糖和10 g/L的果糖为碳源的S12发酵液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除果糖代谢相关基因外,精氨酸脱亚胺酶途径的两个关键基因arcA(编码精氨酸脱亚胺酶)和argF(编码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转录水平分别提升了16.29倍和11.27倍。为了探究这两个基因对HA合成的影响,在S12中分别敲除和过表达基因arcA、argF。【结果】arcA过表达菌株在CDM培养基中合成HA分子量2.96×10^(6) Da,比出发菌1.97×10^(6)Da提高50.25%,另外3个菌株HA分子量变化不大。进一步通过RT-qPCR发现arcA过表达菌株中谷氨酰胺(HA合成中的氨基供体)合成酶编码基因glnA转录水平上调2.0倍,这可能是导致arcA基因过表达HA分子量上升的原因之一。【结论】挖掘到精氨酸代谢相关两个基因对HA分子量具有调控作用,为其他菌株调控HA分子量提供了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疫链球菌 透明质酸 转录组 分子量 精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接枝双氯芬酸的制备、表征和体外释放
14
作者 宋琳琪 郑枫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参照原研药双氯芬酸透明质酸钠(DF-HA)采用共价键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DF-HA接枝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DF-HA成功合成,同时1H NMR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其接枝率约为17... 参照原研药双氯芬酸透明质酸钠(DF-HA)采用共价键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DF-HA接枝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DF-HA成功合成,同时1H NMR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其接枝率约为17%。利用HPLC对DF-HA接枝共聚物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考察其在磷酸缓冲盐溶液(pH 7.4)中对双氯芬酸(DF)的释放情况。游离DF在6h后药物释放率达到83.6%,DF-HA在1d内的释放率为4.8%,在21d内的释放率为17.7%,与参比制剂释放行为基本一致,DF-HA能显著实现对DF的缓释效果,且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本身具有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DF-HA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双氯芬酸钠 接枝共聚物 表征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HA/DTAB复合物对CA-HA在磷脂膜表面渗透作用的影响
15
作者 冯海飞 井艺霏 王小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6-452,共7页
随着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浓度的增加,肉桂酸疏水改性透明质酸(CA-HA)与DTAB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生成4种CA-HA/DTAB复合物(分别表示为CA-HA/DTAB(Ⅰ)、CA-HA/DTAB(Ⅱ)、CA-HA/DTAB(Ⅲ)、CA-HA/DTAB(Ⅳ))。使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 随着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浓度的增加,肉桂酸疏水改性透明质酸(CA-HA)与DTAB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生成4种CA-HA/DTAB复合物(分别表示为CA-HA/DTAB(Ⅰ)、CA-HA/DTAB(Ⅱ)、CA-HA/DTAB(Ⅲ)、CA-HA/DTAB(Ⅳ))。使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Zeta电位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CA-HA/DTAB复合物的生成及转变机理。在CA-HA/DTAB(Ⅰ)中,CA-HA在磷脂膜表面的渗透速率和平衡累积渗透量分别为游离CA-HA对应值的2.0倍和1.5倍;然而,在CA-HA/DTAB(Ⅱ)、CA-HA/DTAB(Ⅲ)和CA-HA/DTAB(Ⅳ)中,CA-HA在磷脂膜表面基本没有渗透作用。讨论了4种CA-HA/DTAB复合物对CA-HA在磷脂膜表面产生不同渗透作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疏水改性 表面活性剂 静电吸引 累积渗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光固化技术制备丝素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微球水凝胶
16
作者 王如月 陈韫陆 +3 位作者 吴琛琦 李舒婧 刘震杰 陈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5,共12页
目的:以透明质酸和丝素蛋白为原料开发兼具强韧性和可注射性的复合微球水凝胶生物材料。方法:对透明质酸进行双键化改性、丝素蛋白进行巯基化改性构建前驱体溶液;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尺寸均一微液滴,通过420 nm紫外光诱导巯基-烯点击聚... 目的:以透明质酸和丝素蛋白为原料开发兼具强韧性和可注射性的复合微球水凝胶生物材料。方法:对透明质酸进行双键化改性、丝素蛋白进行巯基化改性构建前驱体溶液;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尺寸均一微液滴,通过420 nm紫外光诱导巯基-烯点击聚合固化微球;将固化微球与水凝胶预聚液复合形成可注射的巯基化丝素蛋白(TSF)/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复合微球水凝胶。使用氢-1核磁共振波谱法表征TSF和HAMA的接枝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水凝胶在大豆油中的粒径分布;高级拓展流变仪测定复合微球水凝胶的凝胶点;扫描电镜观察微球水凝胶的微观形貌;X射线能谱仪检测微球水凝胶的元素分布;倒置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复合微球水凝胶体系的可协调性;压缩测试评估复合微球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称重法测定复合微球水凝胶的溶胀率、降解率和保水率。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双染色法和CCK-8法评估细胞毒性、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HAMA和TSF的接枝率分别为48.03%和17.99%,并制备了粒径分别为(43.3±1.2)、(78.1±3.0)和(130.8±1.9)μm的微球水凝胶。复合微球水凝胶的凝胶点时间为48~115 s,具有动态调控特性,压缩强度可达22.7 kPa,且在40%压缩应变下循环20次无破损;在模拟生理环境中呈现差异化脱溶胀行为,减小微球粒径可明显提升其在湿润环境中的稳定性,经200 h降解后,复合微球水凝胶降解率为(49.1±0.9)%,96 h保水率维持在40%~60%。复合微球水凝胶组对细胞生长不产生明显影响。结论:TSF/HAMA复合微球水凝胶具有快速光固化特性、可调力学性能、稳定性以及良好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的新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水凝胶 硫基-烯点击化学反应 微流控 光固化 丝素蛋白 透明质酸 理化特征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提取皮肤间质液的水凝胶微针及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用于体外葡萄糖检测
17
作者 王星皓 王子峰 +3 位作者 肖民 程书怡 李崭虹 朱志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3,共12页
利用微针对皮肤间质液(Interstitial Fluid,ISF)中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提取和检测有望实现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实时监控,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基于可溶胀水凝胶的微针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便操作的特性备受微针给药和传感研究的关... 利用微针对皮肤间质液(Interstitial Fluid,ISF)中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提取和检测有望实现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实时监控,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基于可溶胀水凝胶的微针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便操作的特性备受微针给药和传感研究的关注。制备了一种基于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掺杂渗透质的微针贴片,1 min内可从离体猪皮中提取约10.2μL的ISF。进一步制备了基于印刷电极的PB/CS/MWCNT-COOH/GOx葡萄糖传感器,与微针结合,实现了在3 min内检测离体猪皮中0.5 mmol/L~10 mol/L的葡萄糖浓度。因此,所制备的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以用作皮肤ISF中葡萄糖的提取和传感。微针贴片与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提取-恢复-检测过程的结合使用方式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微针 葡萄糖传感器 水凝胶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定植感染相关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钦涵 梅雯捷 纪巧荣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330,共7页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常驻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共生菌,其致病菌株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鉴于腹泻治疗的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抗生素疗法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寻找新型的治疗策略已成为迫切需求。大肠...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常驻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共生菌,其致病菌株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鉴于腹泻治疗的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抗生素疗法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寻找新型的治疗策略已成为迫切需求。大肠杆菌致病性主要由毒力因子介导,在感染早期对其肠道定植粘附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大肠杆菌定植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大肠杆菌的分类及感染现状、大肠杆菌定植感染的分子机制等展开综述,重点分析了相关毒力因子以及DcuSR双组份系统对大肠杆菌粘附定植的影响。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为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毒力因子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_(2)S量子点的光热治疗协同药物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19
作者 梁惠闲 王淼 +5 位作者 张雨璨 白丽 李雪妹 于法标 程子译 赵琳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靶向和光热治疗协同药物治疗的纳米药物,可通过降脂和抗炎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以透明质酸为骨架,靶向结合炎性巨噬细胞中过表达的CD44受体,通过共价结合Ag_(2)S量子点,发挥出光热治疗效果,同时包载洛伐他汀,... 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靶向和光热治疗协同药物治疗的纳米药物,可通过降脂和抗炎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以透明质酸为骨架,靶向结合炎性巨噬细胞中过表达的CD44受体,通过共价结合Ag_(2)S量子点,发挥出光热治疗效果,同时包载洛伐他汀,实现了药物治疗作用.对该纳米药物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尺寸适宜,可在透明质酸酶存在的条件下发挥出较好的药物释放效果和光热作用.此外,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为开发安全有效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量子点 光热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研究
20
作者 秦傲霜 杨晨 +4 位作者 崔鑫 马戈甲 郭小伟 周煦川 刘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1-996,共6页
目的旨在评估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 目的旨在评估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5例。研究组将HA与ADSCs按1∶1比例混合,将0.1 mL/cm^(3)HA-ADSCs复合物均匀注射于创面基底及创周皮下组织;对照组仅采用ADSCs注射于创面基底及创周皮下组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率、治疗满意度,第7、14、28天的的创面愈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创面量化评分。结果研究组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在治疗后第14、28天,研究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7、14、28天,VAS得分和创面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92%)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HA支架联合ADSCs可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并减轻创面疼痛,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脂肪干细胞 创面愈合 感染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