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界水源保护区协同优化调整研究——以横跨三省的太浦河水源地为例
1
作者 朱永青 邵一平 +1 位作者 王彪 陈昊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6,共9页
针对受行政边界割裂等因素影响,各行政区域水源保护区并未实现完整衔接的问题,以太浦河跨界水源地为例,基于共同保护的原则,以风险防控为重点,对上海市和浙江省太浦河跨界水源地原保护区范围开展协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1)调整后一... 针对受行政边界割裂等因素影响,各行政区域水源保护区并未实现完整衔接的问题,以太浦河跨界水源地为例,基于共同保护的原则,以风险防控为重点,对上海市和浙江省太浦河跨界水源地原保护区范围开展协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1)调整后一级保护区包括长白荡水库、金泽水库以及太浦河取水口上下游1 km,涉及上海和浙江区域;二级保护区上游边界为取水口上游3.6 km处,下游边界为莲盛竖河,涉及上海和浙江区域;准保护区由二级保护区上游边界(西侧)向上延伸3.6 km,涉及上海、浙江和江苏区域。2)本次联合划分调整突出了保护重点从常规水质保障向风险防控转变的特点,精准地建立完整的太浦河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跨界水源的完整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水源 水源保护区 太浦河 联合划分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某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2
作者 王璐 李超 +4 位作者 昌盛 涂响 王山军 戴波阳 杨育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0,I0011,I0012,共13页
以黄河中游某省2018-2022年17个地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月度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克里金插值法、重金属污染指数(HPI)法、内梅罗指数(NI)法和污染程度(CD)法开展重金属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 以黄河中游某省2018-2022年17个地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月度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克里金插值法、重金属污染指数(HPI)法、内梅罗指数(NI)法和污染程度(CD)法开展重金属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研究重金属的来源,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法对重金属进行口服摄入健康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水源地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ρ_(Ba)>ρ_(B)>ρ_(Fe)>ρ_(Mn)>ρ_(Mo)>ρ_(Ni)>ρ_(V)>ρ_(Co)>ρ_(Pb)>ρ_(As)>ρ_(Sb)>ρ_(Be).Fe、Mn、Pb、Mo、Co、Be、B、Sb和V的数据具有较高变异性(111.66%~330.68%).Fe、Mn、Be、Mo、Co、B和Ni的平均质量浓度在该省北部的水源地(朔州市和大同市)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在中部(晋中市)的水源地最低,而Ba的平均质量浓度在晋中市的水源地较高,As的平均质量浓度在全省的17个水源地基本一致.2018-2022年重金属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小(18.64%~74.23%).HPI指数(平均值2.14)显示,该省重金属处于极低污染水平(HPI<1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与Ba,Mo与Pb、Co、B、Ni和V之间有强烈的正相关性(p<0.01,0.27~0.63),说明它们有共同或者相似的来源.PCA结果显示,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28.5%),其次是地质背景(11.7%)和矿物开采活动(11.4%).口服摄入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没有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但95%分位值显示,As对儿童有一定的致癌风险(1.09×10^(-4)).同时,在极端条件下As、Co、Mo、Sb和V对成人(0.02%~0.25%)和儿童(0.51%~5.60%)有低水平的致癌风险,需要对As、Mo、Sb、V、Co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重金属 时空分布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评估
3
作者 田野 杨爱江 +2 位作者 卯燕军 张青青 曾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为了解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饮用水源地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松柏山水库库区上下游选择9个采样点,开展12个月的采样工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Cr、Zn、Mn、Co、Cd... 为了解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饮用水源地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松柏山水库库区上下游选择9个采样点,开展12个月的采样工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Cr、Zn、Mn、Co、Cd、Cu和Pb等7种重金属进行分析测试,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同时评估人体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Cr、Mn、Co、Cu、Zn、Cd和Pb的年均浓度分别为91.2、905、66.3、109、236、0.781和33.3 mg/kg,其中Cd和Cu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风险筛选值,Cr、Mn、Co、Zn和Pb低于风险筛选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水库处于尚无污染-轻度污染,其中重金属Cd为主要污染因子;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Cd>Co>Cu>Pb>Zn>Cr>M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Co>Cu=Zn>Cr=Pb=Cr,Cd为主要污染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与Cd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来源于供水过程的输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指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HI<1),其中重金属Cr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达到3.9×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饮用水水源地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卫星遥感的长江中游饮用水源地水库水域范围及面积变化(2018-2021年):突变检测与原因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廖一彪 丁鑫 +3 位作者 项思语 陈健 曾繁轩 宋春桥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0-1444,I0040,I0041,共17页
作为长江中游关键三级子流域之一,武汉至湖口左岸流域地跨武汉市、孝感市、黄冈市、随州市等多个地级市,覆盖了庞大的人口群体。确保流域内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水域面积动态直接反映水量保障状况,水库水域面积... 作为长江中游关键三级子流域之一,武汉至湖口左岸流域地跨武汉市、孝感市、黄冈市、随州市等多个地级市,覆盖了庞大的人口群体。确保流域内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水域面积动态直接反映水量保障状况,水库水域面积变化精细监测有助于准确掌握和有效分配水资源,也关系库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灾害防患。本研究利用Sentinel-1 A/B双星的时序雷达影像数据和Edge Otsu水域信息遥感提取算法,对武汉至湖口左岸流域内饮用水源地水库20182021年期间水域面积进行时序精细提取,精度评价结果显示水库水域面积提取总体精度达0.95以上。本研究使用了PELT(pruned exact linear time)突变检测算法,探测20182021年期间该流域内饮用水源地水库水域面积时序突变(短时间内剧烈变化,超出正常季节性波动和随机变化范围)特征。结果表明:水域面积在20182019年期间整体呈现萎缩状态,流域内饮用水源地水库水域总体面积萎缩约33%;在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水域面积保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自2020年7月开始,水域面积迅速增加,并在之后数月内恢复到2018年水域面积高位状态,随后持续出现波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水源地水库水域突变背后的驱动因素。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对比分析表明,流域在经历了20182019年的轻微至严重的干旱以及2020年的湿润事件后,水域面积发生了先急剧萎缩后快速扩张的显著变化。该研究不仅证实了Sentinel-1双星组网观测对大范围水源地水库水域变化的监测能力,特别是其快速精准捕捉外部环境突变特征的有效性,同时也强调了在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频发背景下,加强水库精细化监测与管理的紧迫性。研究结果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水资源分配和水灾害防范,确保区域饮用水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突变检测 饮用水源地 水域提取 驱动力分析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参数优化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
5
作者 唐红亮 王冬 +2 位作者 董延军 谢宇宁 张金萍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5,232,共8页
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水库水源地为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指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遗传算法(GA)和蝴蝶优化算法(BOA)构建了3种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并优选最佳模型对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状态进行了预警... 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水库水源地为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指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遗传算法(GA)和蝴蝶优化算法(BOA)构建了3种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并优选最佳模型对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状态进行了预警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SVM模型和GA-SVM模型,BOA-SVM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误差、模型运行时间和均方根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R 2分别上升了5.16%和3.01%,BOA-SVM模型更适用于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警;2023—2025年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预警级别均为轻警(蓝灯),处于较低风险状态;虽然风险预警级别相同,但风险预警指数逐年降低,2025年的风险预警指数为1.61,已逼近低风险状态的临界值。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现有规划、方案及政策的实施力度,进一步降低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风险预警:支持向量机模型 蝴蝶优化算法 罗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东风水库水质和沉积物时空特征及污染评价
6
作者 肖耿锋 杜欢欢 +2 位作者 洪昌红 刘达 林文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为了揭示季风气候区水库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和沉积物时空特征及污染风险,以广东省云浮市东风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研究,分析水质特征的季节变化情况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针对水质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和改进... 为了揭示季风气候区水库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和沉积物时空特征及污染风险,以广东省云浮市东风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研究,分析水质特征的季节变化情况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针对水质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库各监测断面TLI为36.45~49.51,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TOPSIS评价结果显示水库水质季节性波动变化较大,丰水期初期水质出现恶化趋势;坝前和库尾综合污染指数为1.96和1.62,均为中度污染状态,水库内源氮磷污染风险较高;污染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林业、农业种植产生的面源污染和沉积物氮磷污染物释放导致的内源污染为水库潜在污染来源。研究成果可为季风气候区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沉积物评价 面源污染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 东风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某市水源地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高强立 任翀 +3 位作者 李景 段海静 刘德新 李旭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0,I0022,I0023,共10页
为揭示中国中东部某市饮用水源地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对2008—2023年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 为揭示中国中东部某市饮用水源地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对2008—2023年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要求,Mn呈现强变异特征;水源地重金属呈现出Fe最高、Mn次之、Hg最低的特征,且季节波动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Fe与As、Mn, Cd与Cu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余重金属相关性不显著;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年均非致癌健康风险均低于1×10^(-6),As为主要致癌污染因子,儿童综合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重金属 健康风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流域饮用水源地全氟化合物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8
作者 付成忠 唐斌 +8 位作者 许榕发 许榕钦 周东静 周依湘 彭灿 张华东 谢春 郑晶 严骁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44-2361,共18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产品中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释放并进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并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饮用水源水是人体暴露PFASs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北江流...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产品中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释放并进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并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饮用水源水是人体暴露PFASs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北江流域14个饮用水源地丰水期和枯水期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31种PFASs的污染水平,并评估水体及沉积物中PFASs的生态风险及人群通过饮水摄入PFASs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两季水体中分别检出15种PFAS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26—10.8 ng·L^(−1)(丰水期)和0.75—104 ng·L^(−1)(枯水期),主要污染物为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丁酸(PFBA);沉积物中共检出14种PFASs,总浓度范围为0.49—8.37 ng·g^(−1)(干重),主要污染物为PFOA和全氟壬烯氧苯磺酸(PFNOBS).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北江流域饮用水源地中PFASs的来源包括外源输入及点源污染,水体中PFASs的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PFASs的生态风险较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水源地中检出的PFASs健康风险商(HQ)值均<0.2,对儿童和成人健康造成的损害可忽略.本研究结果对科学评估饮用水源地PFASs的环境污染现状、有效防控其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饮用水源地 水体 沉积物 生态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9
作者 刘姜龙 张冰 +5 位作者 古文 范德玲 王蕾 付翯云 耿柠波 孙帅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0-949,共10页
为探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赋存情况及潜在风险,采用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东部地区13处饮用水源地水样中50种传统及新型PFAS的污染水平... 为探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赋存情况及潜在风险,采用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东部地区13处饮用水源地水样中50种传统及新型PFA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开展了生态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共检出26种PFAS,总含量为80.0~282 ng/L,中位值为153 ng/L。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PFAS的检出水平相对较高,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水平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饮用水源水中检出的PFAS以短链的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为主,二者分别占总PFAS含量的27.6%和20.8%;而长链PFAS(碳链长度>9)的占比低于2%。尽管检出水平较低,但在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已发现多种新型PFA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饮用水源水中的PFAS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来源。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所有点位饮用水源水中的PFAS不会导致明显的生态风险;饮用水源水中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壬酸(PFNA)、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和PFBS的水平符合美国国家主要饮用水法规对饮用水中PFAS的限量要求。鉴于传统及新型PFAS在饮用水源水中广泛检出,未来需开展持续跟踪监测活动,以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饮用水源水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酸性浅层地下水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0
作者 胡启智 王秀娟 +5 位作者 丘锦荣 康迪 曾经文 蔡倩怡 刘人涛 刘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6-918,共13页
广东省潮汕地区地下水是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偏酸性浅层地下水作为近几年突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区,... 广东省潮汕地区地下水是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偏酸性浅层地下水作为近几年突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区,采用数理统计和水化学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酸性浅层地下水的pH值时空分布特征,阐明了水化学特征及类型分布,并解析了其水化学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具有弱酸性和低矿化度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和HCO_(3)-Na·Ca型;区内降雨整体呈酸性,周边无明显与pH变化相关的污染源;pH值明显受水岩相互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和CO_(2)的溶解是HCO_(3)^(-)的主要来源,花岗岩的溶解淋滤作用是产生H^(+)的主要来源。综上认为,研究区域酸性浅层地下水主要受酸雨淋滤、含水层介质中的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 酸性地下水 水化学 影响因素 广东省潮汕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中下游水源地双酚类化合物和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11
作者 周依湘 唐斌 +4 位作者 付成忠 许榕钦 周东静 王俊丽 郑晶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7-1019,共13页
为探究北江中下游地区典型饮用水源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双酚类化合物(BPs)和溴代阻燃剂[BFRs;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和新型BFRs(NBFRs)]的污染状况和风险水平,测定了14个饮用水源地水体和沉积物中BPs和BFRs的含量,分析其沉积物-水分配系数... 为探究北江中下游地区典型饮用水源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双酚类化合物(BPs)和溴代阻燃剂[BFRs;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和新型BFRs(NBFRs)]的污染状况和风险水平,测定了14个饮用水源地水体和沉积物中BPs和BFRs的含量,分析其沉积物-水分配系数,并评价其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在丰水期,北江中下游水源水中BPs、PBDEs和NBFRs的总质量浓度分别为13.0-360 ng·L^(-1)、-1、-1;枯水期相应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1;沉积物中BPs、PBDEs和NBFRs的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0.734-12.5 ng·g^(-1)和-1。其中,水源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双酚A(BPA)、2,4,4′-三溴联苯醚(BDE28)和六氯二溴辛烷(HCDBCO),沉积物中为双酚B(BPB)、十溴联苯醚(BDE209)和HCDBCO;PBDEs在丰水期水体中的含量高于枯水期,且在河流型水源地水体中的含量高于湖库型水源地。BPs和PBDEs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lg Kd)与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lg Koc)显著相关,表明总有机碳对其分配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水源水中BPs和BFRs的生态风险、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值均小于相应的安全阈值,表明北江中下游水源水中BPs和BFRs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饮用水源中BPs和BFRs的健康风险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北江流域 双酚类化合物 溴代阻燃剂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
12
作者 杨玲 姬欣玉 +2 位作者 陈迪 刘影 牟春霞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96-100,共5页
本研究对徐州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收集徐州市饮用水源地相关数据,对徐州市地表水、地下水水源地概况以及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明确徐州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 本研究对徐州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收集徐州市饮用水源地相关数据,对徐州市地表水、地下水水源地概况以及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明确徐州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徐州市地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较好,部分地下水源地水环境存在严重污染。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化学工业园区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化肥和农药的流失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等。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加强水源地污染治理、管理体制建设、健全法律体系等保护与管理对策,以期为徐州市饮用水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水质污染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源及非点源风险定量评价
13
作者 黄智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4-116,121,共4页
运用eCognition等软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结合人工解译方法,获得长江泰州高港段水源地各类风险源面积、空间分布等信息。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非点源风险指数进行水源地非点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风险源类型主要有工业用地、耕地、林... 运用eCognition等软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结合人工解译方法,获得长江泰州高港段水源地各类风险源面积、空间分布等信息。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非点源风险指数进行水源地非点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风险源类型主要有工业用地、耕地、林草地、道路、水上运输、农村居民用地、内陆水体和未利用地,且各级保护区内均有风险源存在;水源地非点源风险源主要由耕地、农村居民用地、工业用地和林草地组成,非点源风险指数为7.1,风险隐患中等。基于卫星数据对水源地风险源的监测和评价,可为水源地风险预警和日常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饮用水水源地 非点源 风险源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潜在风险隐患评估试验研究
14
作者 吕红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基础上,结合沿海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风险源类别和地理特征,建立对应的遥感解译标志,实现非点源潜在风险源类别的识别;为突出体现人为活动因素,首次尝试采用增加机械施工的权重系数来计算... 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基础上,结合沿海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风险源类别和地理特征,建立对应的遥感解译标志,实现非点源潜在风险源类别的识别;为突出体现人为活动因素,首次尝试采用增加机械施工的权重系数来计算非点源潜在风险指数;通过结合以往经验及目前存在问题情况进行阈值划分,最终将风险源指数按5个隐患级别进行划分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于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城市 饮用水 非点源 潜在风险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某地下水水源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和年有效剂量估算研究
15
作者 黄彬丽 向辉云 +6 位作者 陈宝才 刘锦玲 林明媚 庞海敏 苏渭水 刘泽斌 颜琳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93-95,100,共4页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地下水水源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水平,并估算所致内照射年有效剂量。在2016-2024年,连续9年采集该地下水饮用水源水样,使用LB 4200型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分析其总α和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地下水水源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水平,并估算所致内照射年有效剂量。在2016-2024年,连续9年采集该地下水饮用水源水样,使用LB 4200型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分析其总α和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有效剂量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地下水水源中总α活度浓度为0.015~0.043 Bq/L,平均值为0.027 Bq/L;总β活度浓度为0.020~0.045 Bq/L,平均值为0.033 Bq/L,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使用总α与总β活度浓度数据进行估算,该地下水源地总α放射性所导致的年有效剂量为3.92~11.2μSv/a,总β放射性所导致的年有效剂量为0.07~0.16μSv/a,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参考水平。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地下水水源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水平及有效剂量变化处于正常的环境本底水平,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饮用水源 总α、总β 有效剂量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水源水库水质风险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广伟 许海 +5 位作者 朱梦圆 肖曼 国超旋 邹伟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我国城市水源中约40%为湖泊或水库,且大部分为水库,因此水源水库的水质状况对我国城市安全极其关键。本文综述了我国水源水库水质问题研究进展,分析了22个代表性水源水库的周年水质状况。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市水源水库水质风险类型主... 我国城市水源中约40%为湖泊或水库,且大部分为水库,因此水源水库的水质状况对我国城市安全极其关键。本文综述了我国水源水库水质问题研究进展,分析了22个代表性水源水库的周年水质状况。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市水源水库水质风险类型主要是异味问题、藻类水华、铁锰超标、有机质偏高、营养盐超标等。引发水源水库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流域开发强度过大、库底淤积及内源释放、生态系统结构失衡、气候与水文异常变化等。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在线水质监测预警体系、控制流域土地开发强度、构建面源拦截及流域净化系统、疏浚底泥、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实施应急曝气与控藻工程、完善流域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等多种水源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措施。鉴于水源水库水质及水生态对暴雨、高温热浪等极端气象响应敏感而复杂,在当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强度不断增加的气候背景下,还应加强水库生态学基础研究,以深入理解水源水库水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高水库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能力,满足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水库 嗅味物质 藻类水华 生物操纵 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技术对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阻控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刘婷 朱雯淅 +7 位作者 曹承进 王迪芳 都皓辰 李梦茁 黄民生 何岩 张亚婷 李心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156,共9页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在运行的两个周期(交替运行30 h,落干48 h)内,NH_(4)^(+)-N、NO_(3)^(-)-N、TN、PO_(4)^(3-)、TP和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47.0%、85.4%、56.4%、76.0%和65.5%,平均高出其余工况10.9%~18.8%,效果最优,性价比最高,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雨水径流污染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供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瑞 邓志民 +4 位作者 王孟 李斐 刘扬扬 肖洋 李亚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5,共8页
指导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三定”规定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维系流域供水安全保障的底线。通过对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现状的回顾分析,针对保护管理... 指导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三定”规定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维系流域供水安全保障的底线。通过对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现状的回顾分析,针对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水源地名录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安全评估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体系、规范水源地名录管理机制、强化水源地安全评估和保护、严格水源地保护考核等长效机制构建思路和后续工作建议。研究成果对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要求、贯彻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长江大保护建设的要求、推动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水资源保护 水源地名录管理 安全保障评估 供水安全保障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典型水源水库水华暴发成因及氮污染溯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荣富 廖文成 +5 位作者 梁培瑜 姚忠 邓觅 刘亚军 刘丽贞 吴永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1024,I0002,共12页
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水华是水源地水库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探究水源水库中水华暴发成因并开展污染物溯源研究,是预防水华暴发的重要前提。本文选择鄱阳湖流域赣江水系吉安市某典型水源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无水华期和水华暴发期... 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水华是水源地水库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探究水源水库中水华暴发成因并开展污染物溯源研究,是预防水华暴发的重要前提。本文选择鄱阳湖流域赣江水系吉安市某典型水源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无水华期和水华暴发期水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探讨了水华暴发的成因及其促发条件,并针对识别出的主要污染因子,开展了同位素溯源研究。结果表明:(1)水库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为水体总氮浓度显著升高(由0.77 mg/L升高至1.57 mg/L),超出了国际公认的水华暴发总氮阈值(0.5~1.2 mg/L),加之夏季高温(32℃)、水库库容量较低,促进了水华暴发;(2)无水华期,水库表层水总氮主要赋存形态为硝酸盐氮(占比>90%),水华暴发期,表层水总氮主要赋存形态由硝酸盐氮转变为有机氮(占比~86%),氮赋存形态转化的主要原因为藻类同化吸收作用;(3)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水库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上游稻田流失的氮肥(负荷贡献率64.45%),其次为上游山区土壤氮流失(14.08%)、大气沉降(12.35%)和农村生活污水(9.12%),因此水库总氮优先控制污染源为上游稻田流失的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暴发 氮赋存 污染溯源 同位素 水源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典型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琪 涂响 +3 位作者 王山军 王恩瑞 付青 邓雪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其中,重金属污染是该地区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的重要隐患。因此,选取长三角地区10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2017...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其中,重金属污染是该地区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的重要隐患。因此,选取长三角地区10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2017—2022年6种重金属(铜、锌、铅、砷、汞、镉)的总体污染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并开展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较低。砷、铜、锌在河流型水源地中的浓度水平均高于湖库型水源地,而镉、汞、铅在湖库型水源地则相对更高,水源地重金属浓度水平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砷、汞的生态风险较低,锌、铅、镉处于中低风险水平,铜主要处于中风险水平,但是每年均有部分水源地出现高风险。铜、锌、铅、汞、镉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健康风险,但是砷可能产生潜在的非致癌风险。砷、铅的致癌风险指数为10^(-6)~10^(-4),可能具有潜在致癌风险。镉与污水排放有一定的相关性,砷的来源可能主要与自然地质等因素有关。综上,长三角地区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铜、砷、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长三角地区 饮用水水源地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