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of Maturity Related Genes of Soybean During One Centurial Artificial Sele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1
作者 Cheng Ji-yao Wang Wan-peng +1 位作者 Li Wen-bin Jiang Zhen-fe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Maturity period is a critical trait in soybean breeding and determines the particularly ecological region of a cultivar.In present study,118 soybean varieties spanning three artificial breeding periods(1923-1970,the e... Maturity period is a critical trait in soybean breeding and determines the particularly ecological region of a cultivar.In present study,118 soybean varieties spanning three artificial breeding periods(1923-1970,the early breeding period;1971-1990,the mid-breeding period;and 1991-2010,the current breeding period)in northeast China were selected.Fourteen DNA-specified markers including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derived CAPS(d CAPS)an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LP)markers were filter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from E1 to E4.The results were as the followings:the soybean varieties with more gene frequencies showed more gene diversities.Among the E genes,E1 and E3 genes showed more allelic diversities than E2,and E4 only had diversity in the early breeding period.During the artificial process,some alleles of E genes disappeared and some new ones were generated.More gene diversities were observed in soybean germplasms,and new excellent germplasms could be explored to improve yield traits in artificial breeding programs.Furthermore,six different E gene combin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early breeding period,five in the mid-breeding period and 11 in the current breeding period.Three elite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century artificial selection,while new genotypes were also found in different breeding periods.Of them,e1-nle2e3-tr E4 was a new soybean genotype of extremely early maturity in the current breeding period,which was widely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00 and 000 maturity groups.Moreover,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2 and E3,suggesting that light length and light quality were two key factors for soybean maturity in northeast China.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 genes variation underlying soybean maturity could facilitate the procession to breed elite varieties adapted for divers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ONE centurial artificial selection GENETIC diversity MATURITY g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不同方式采伐32年后土壤种子库特征
2
作者 赵厚本 邹滨 +3 位作者 蔡继醇 周光益 王旭 李兆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6-1196,共11页
土壤种子库既是过去植被的基因记忆又是未来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探究受干扰森林恢复过程的机制和未来演替方向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森林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该文以广东天井山林场皆伐(CC)和择伐(SC)32年后自然恢复的常绿... 土壤种子库既是过去植被的基因记忆又是未来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探究受干扰森林恢复过程的机制和未来演替方向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森林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该文以广东天井山林场皆伐(CC)和择伐(SC)32年后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同地带未采伐(NC)常绿阔叶林为对照,研究不同方式采伐经32年恢复后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通过土壤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了不同方式采伐32年后林下土壤种子库的分布、密度、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等特征,结合植被调查分析了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采伐方式林下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乔木最少;乔木和灌木的种子密度在不同采伐方式中依次为NC>CC>SC,其中NC显著高于CC和SC(P<0.05),CC与SC间无显著性差异;草本种子密度在不同采伐方式间无显著性差异。(2)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43个植物物种,主要为阳生性植物物种,其中乔木7种,NC=CC>SC;灌木15种,NC>CC>SC;草本21种,CC>NC>SC。(3)乔木种子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采伐方式中依次为NC>CC>SC;灌木和草本种子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采伐方式间大多无显著性差异。(4)不同采伐方式林下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都很低,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共有乔木4种,其中NC 3种、SC 1种,共有灌木2种,SC和CC各有1种,共有草本1种,仅在NC中出现。综上认为,常绿阔叶林采伐后经32年自然恢复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密度、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仍小于未采伐森林;土壤种子库不能支持受干扰森林的快速自然恢复。该研究结果为亚热带次生林的经营管理和人工促进恢复技术开发提供了科学基础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态 地上植被 相似性 择伐 皆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巢湖兽类多样性及貉的生境选择研究
3
作者 张硕 肖能文 +4 位作者 吕绍旗 谢世林 高晓奇 张志伟 储昭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1220,共10页
为摸清巢湖流域兽类本底情况,了解城市背景下野生动物的适应机制,于2022年3月—2023年11月使用网格和样线结合的方法,在环巢湖重点生境区域布设了40个红外相机,对该区域哺乳动物进行本底调查,采用相对多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 为摸清巢湖流域兽类本底情况,了解城市背景下野生动物的适应机制,于2022年3月—2023年11月使用网格和样线结合的方法,在环巢湖重点生境区域布设了40个红外相机,对该区域哺乳动物进行本底调查,采用相对多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Pielou指数来衡量物种多样性;采用资源选择函数、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貉的生境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巢湖流域共记录到野生哺乳动物4目7科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受威胁种5种。相对多度指数及3种多样性指数表明巢湖南岸生物多样性高于北岸;貉的资源选择函数表明其生境选择概率与乔木郁闭度、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最近道路距离呈显著负相关。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显示巢湖重点哺乳动物貉偏好坡度≤20°以及灌木种数和郁闭度适中的生境,不对水源距离产生依赖。在城市化背景的行为重塑下,貉对不破坏其适生生境的轻微人为干扰不敏感。本研究明确了当前巢湖流域哺乳动物的生存现状,摸清了城市背景下貉的生境偏好及其生态适应策略,对巢湖兽类保护以及湖滨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城市化 物种多样性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方豇豆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志午 阎君 +2 位作者 孟恒宇 潘路招 朱为民 《蔬菜》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对上海市豇豆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精准鉴定,掌握其农艺特性,提高地方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8份上海地方豇豆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豇豆3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份上海地方... 为了对上海市豇豆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精准鉴定,掌握其农艺特性,提高地方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8份上海地方豇豆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豇豆3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份上海地方豇豆种质资源的3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4%~94%,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有5份为早熟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初花节位与初荚节位、花序柄长与叶柄色、叶柄长与单株分枝数、叶色与荚面、茎色与嫩荚色、嫩荚质量与成熟荚色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荚型与荚壁纤维、嫩荚厚与初荚节位、花序柄长与荚面为极显著负相关,为利用地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大于4时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15%,能够较好地反映31个表型性状;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为12处可将8个豇豆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第2类群(PC737、PC736、PC0932)综合性状较好,主要表现为每花序花朵数一致、单荚粒数多、嫩荚长较长、荚型为软荚、嫩荚色浅绿等,可以为高产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研究为豇豆优良性状的利用及不同类型的亲本选配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亲本组合选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址分集策略的风云四号卫星接收系统的实现
5
作者 裘奕 王英强 +2 位作者 周志翔 曾莎莎 张宝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5-630,共6页
以风云四号B星数据Ka频段接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站址分集策略,在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和乌兰察布气象卫星地面站同步接收卫星数据的支持下,选择信道存取数据单元(Channel Access Data Unit,CADU)数据作为两站间数据匹配的处理单元,通过... 以风云四号B星数据Ka频段接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站址分集策略,在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和乌兰察布气象卫星地面站同步接收卫星数据的支持下,选择信道存取数据单元(Channel Access Data Unit,CADU)数据作为两站间数据匹配的处理单元,通过基于数据质量信息的择优技术,实时将多路数据择优合成为一路高质量数据,实现了我国首个基于站址分集接收策略的卫星接收系统。实际验证结果证明,该策略大大降低了雨衰对Ka频段数据接收的负面影响,也为气象卫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频段数据接收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分集接收 择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科物种MC_(1)R基因的进化与分析
6
作者 吴旻鸿 武顺 +2 位作者 崔晓瀌 于璇璇 仲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723,共8页
【目的】旨在探讨MC1R基因在牛科物种中的演化历史及其调控毛色表型变化的功能,为牛科物种的遗传改良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263条牛科物种MC1R基因的CDS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连锁... 【目的】旨在探讨MC1R基因在牛科物种中的演化历史及其调控毛色表型变化的功能,为牛科物种的遗传改良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263条牛科物种MC1R基因的CDS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连锁不平衡(LD)分析、选择压力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牛科山羊属中吐根堡山羊和简州大耳羊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639,0.661),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而营山黑山羊和南江黄羊群体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Hd=0.157,0.165)。LD分析显示,山羊群体中SNP位点之间的关联性较弱,绵羊群体在c.578T>C与c.600T>G、c.735C>T与c.788T>C位点间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山羊和绵羊群体在遗传结构上形成了独特的分支,澳大利亚黑牛则沿独立的进化路径演化,各群体中的MC1R基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纯化选择。【结论】牛科物种MC1R基因在不同属种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反映了各群体在适应环境和进化过程中所承受的选择压力,为理解物种间的遗传关系、适应性演化及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进一步揭示了牛科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进化历程中的复杂性,从而为探索动物毛色与适应性演化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科物种 MC_(1)R基因 遗传多样性 连锁不平衡(LD) 选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行列式点过程的代理模型辅助多目标进化算法
7
作者 吴子聪 李金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07-2613,共7页
为了提高用于更新代理模型的解集的多样性和收敛性以提高代理模型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行列式点过程(determinantal point process,DPP)的代理模型辅助多目标进化算法(surrogate-assist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AEA)。首先,提出一种... 为了提高用于更新代理模型的解集的多样性和收敛性以提高代理模型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行列式点过程(determinantal point process,DPP)的代理模型辅助多目标进化算法(surrogate-assist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AEA)。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行列式点过程的模型管理方法,从非支配解集基于行列式点过程选取子集并用真实目标函数评估,再从所有经真实目标函数评估的解中选取子集用于更新代理模型。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行列式点过程的环境选择方法,在进化过程的早期侧重于提高种群的收敛性,在进化过程的后期侧重于提高种群的多样性。最后,基于DTLZ、WFG、MAF测试问题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将所提算法与K-RVEA、KTA2、CSEA等常用算法进行比较,使用IGD+指标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算法能得到更优的解集,从而证明了其高计算代价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辅助多目标优化 进化算法 模型管理 环境选择 行列式点过程 收敛性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
8
作者 黄云辉 喻亚奇 +3 位作者 刘泉声 邵小康 徐正陶 范先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为应对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深埋超长超大输水隧洞TBM选型与配置难题,提出了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该方法对超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围岩大变形4类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等级划分,根据不同不良地质条件的占比确定合... 为应对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深埋超长超大输水隧洞TBM选型与配置难题,提出了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该方法对超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围岩大变形4类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等级划分,根据不同不良地质条件的占比确定合理阈值,并据此进行TBM适应性评分及选型。结合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工程实例,根据相关规范对该隧洞地质条件作出TBM适宜性初步分级,利用提出的TBM选型方法进行打分,并综合施工安全、工期保障等因素确定了该标段应采用单护盾TBM。进一步地,针对该区段TBM掘进面临的突涌水(泥)、超硬岩、大变形软岩等主要不良地质,提出了装配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锻造厚板结构加强和装备具有径向扩大开挖功能的刀盘,以及提升TBM推力和扭矩等针对性配置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TBM选型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选型 输水隧洞 不良地质条件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类型对试点选择模式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两类科技创新政策试验的案例分析
9
作者 蒋林秀 李泉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96,共20页
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试点是政策试验的关键环节。既有研究尚未形成试点选择的共识性结论,反而出现正向选择抽样、代表性抽样以及多重选择逻辑三种具有争议性的观点。论文尝试从试验类型的角度对这一争议进行弥合,强调围绕试点选择的理论... 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试点是政策试验的关键环节。既有研究尚未形成试点选择的共识性结论,反而出现正向选择抽样、代表性抽样以及多重选择逻辑三种具有争议性的观点。论文尝试从试验类型的角度对这一争议进行弥合,强调围绕试点选择的理论建构应将特定政策情境作为重要变量纳入考量。论文基于条块互动模式区分出两种试验类型:以“条条”为主的中央主导模式和以“块块”为主的地方主导模式。结合科技创新领域的试验案例,研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聚类分析,揭示出试验类型对试点选择模式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在科技创新政策试验中,试点选择的正向抽样并不是单一要素的作用,而是多要素组合的结果。同时,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试验类型中,试点过程呈现出差异化的选择模式:在地方主导的政策试验中,由于中央对试验成功的追求以及地方议价能力的差异,试点选择以多因素组合的正向选择模式为主;在中央主导的政策试验中,试点选择不仅表现为多因素组合的正向选择,还兼顾了其他治理目标。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科技创新中的试验特征,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丰富了试点选择的理论解释,深入探索了政策情境变量对试点选择模式的差异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试验 试验类型 试点模式 差异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绿化树种选择的枣庄市古树资源多样性特征研究
10
作者 王荣芬 刘伟 申国胜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为探索古树资源在城乡绿化树种选择方面的应用,以2022年枣庄市古树资源为研究对象,从树种、生长状况、分布、绿化价值等方面,深入分析枣庄市古树资源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枣庄市共有古树585株,隶属于19科35属40种,其中散生古树279株,... 为探索古树资源在城乡绿化树种选择方面的应用,以2022年枣庄市古树资源为研究对象,从树种、生长状况、分布、绿化价值等方面,深入分析枣庄市古树资源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枣庄市共有古树585株,隶属于19科35属40种,其中散生古树279株,古树群3个共306株;一级、二级、三级古树分别占比6.32%、27.01%、66.67%;82.39%古树为正常株;51.62%古树分布在景区,45.13%古树分布在村庄;多数树种适合作为行道树、庭荫树或防护林。基于统计分析结果,从古树资源利用角度,建议行道树类选择国槐、青檀、银杏等树种,遮荫树类选择皂荚、杜梨、花楸树等树种,防护树类选择毛白杨、侧柏、枫杨等树种,孤赏树类可选择黄连木、合欢、榔榆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资源 多样性 树种选择 城乡绿化 枣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胁造林法”在滇池面山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茹芸 李红旭 +5 位作者 严毅 付磊 李培利 毕昱 钟华 严磊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28-36,共9页
针对昆明市西山山脉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宫胁造林法”,通过优选修复树种、复龄构成、配置组合、整地方式和密度控制等措施,对潜在自然群落的调控预期、种群动态、空间格局、景观营造效果等多项指标进行预判。结合近自然林业理论... 针对昆明市西山山脉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宫胁造林法”,通过优选修复树种、复龄构成、配置组合、整地方式和密度控制等措施,对潜在自然群落的调控预期、种群动态、空间格局、景观营造效果等多项指标进行预判。结合近自然林业理论,从近自然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入手,探索火烧迹地、生态脆弱山体植被定向恢复调控技术,将前期人工建植引导与后期自然生长相结合,形成群落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宫胁造林法 物种多样性 树种选择 群落结构 昆明市西山滇池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多特征集成的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库区湿地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峰 马娟 +3 位作者 周继涛 尧文洁 涂又 王筱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83,共15页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水源区。随着城镇化发展以及大坝二次建设,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变化显著,亟需湿地生态科学监测。以丹江库区为例,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首先采用已有土地覆盖数据集生成湿地样本集,其次整合...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水源区。随着城镇化发展以及大坝二次建设,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变化显著,亟需湿地生态科学监测。以丹江库区为例,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首先采用已有土地覆盖数据集生成湿地样本集,其次整合Landsat影像、DEM等数据构建多源特征集合,并基于Jeffries-Matusita(JM)距离进行特征优选,使用随机森林(RF)算法实现了1985~2023年丹江库区湿地制图。结果表明:①本文提出的样本采集流程可有效提高样本质量,为长时序分类样本采集提供参考;②湿地分类特征优选后特征数由37个减为27个,分类总体精度变化不大,优选后的特征应用于丹江库区湿地分类的平均总体精度(OA)以及平均数量和分配分歧指数(QADI)分别为89.53%和0.0802,说明特征优选有效减少信息冗余,提高影像分类效率;③1985~2023年,丹江库区湿地面积呈波动增加趋势,从1985年的17839.85 ha扩大到2023年的28872.48 ha,面积增长38.12%。总体来说,丹江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逐步恢复和优化的良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湿地分类 特征优选 随机森林 Landsat影像 时空特征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量角选择和指标删除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
13
作者 顾清华 骆家乐 李学现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38,共14页
针对进化算法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平衡收敛性和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向量角选择和指标删除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AS-ID)。该算法在环境选择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包含两种策略的协作机制逐一删除收敛性和多样性差的解以保留精... 针对进化算法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平衡收敛性和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向量角选择和指标删除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AS-ID)。该算法在环境选择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包含两种策略的协作机制逐一删除收敛性和多样性差的解以保留精英个体参与下一代的进化。前者基于向量角的选择策略用于选择一对在目标空间具有相似搜索方向的解,后者基于指标的删除策略采用同时兼顾个体收敛性和分布性的I_(SDE)^(+)指标比较被选择的这一对解,然后删除具有较小指标值的解,进而促使种群朝各个方向收敛到帕累托最优前沿,最终平衡解集的收敛性和多样性。在包含各种特征的3组标准测试系列问题DTLZ、SDTLZ、MaF上,MOEA/AS-ID与近年提出的6个涵盖了当前各种类型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执行了广泛的对比仿真实验和数值结果分析。仿真结果和数值分析表明所提算法MOEA/AS-ID求解各种特征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平衡收敛性和多样性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算法 高维多目标优化 向量角选择 指标删除 收敛性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向采样和自适应选择的免疫算法
14
作者 杨珍 李婉晴 张雄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64-2370,共7页
针对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无法很好保持多样性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定向采样和自适应选择的免疫算法(DSASIA)。利用在线种群信息动态选择个体;采用自适应比例克隆方式平衡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确保收敛性;采取定向采样策略识别子代个... 针对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无法很好保持多样性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定向采样和自适应选择的免疫算法(DSASIA)。利用在线种群信息动态选择个体;采用自适应比例克隆方式平衡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确保收敛性;采取定向采样策略识别子代个体,保证多样性。在13个测试函数上与其它4种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SASIA算法可以较快求出帕累托解集,且解具有更好的多样性和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定向采样 自适应选择 免疫 自适应比例克隆 收敛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射通信自适应选频分集抗干扰性能分析
15
作者 沈斌松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针对选频分集散射通信抗干扰性能评估准确性提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选频分集抗干扰性能分析方法,基于抗衰落分集接收解调算法建立了选频抗干扰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可获得选频分集准确的抗干扰性能,并根据不同的干扰特性得到了量化的... 针对选频分集散射通信抗干扰性能评估准确性提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选频分集抗干扰性能分析方法,基于抗衰落分集接收解调算法建立了选频抗干扰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可获得选频分集准确的抗干扰性能,并根据不同的干扰特性得到了量化的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自适应选频分集抗干扰分析方法优于现有的散射通信抗干扰分析方法,便捷有效,能够显著提升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通信 自适应选频 分集接收 抗衰落解调 抗干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20K液相芯片对310份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斌 丁延庆 +5 位作者 曹宁 高旭 徐建霞 罗永露 张立异 王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4-1114,共11页
为了解贵州小麦农家种与其他地方育成品种间基因组中被选择的区域,对来自中国黄淮麦区和西南麦区的310份小麦材料进行了120K液相芯片检测。结果表明,该群体可以分为中国北方、中国南方和贵州农家种3个相对独立的类群,其中四川的小麦遗... 为了解贵州小麦农家种与其他地方育成品种间基因组中被选择的区域,对来自中国黄淮麦区和西南麦区的310份小麦材料进行了120K液相芯片检测。结果表明,该群体可以分为中国北方、中国南方和贵州农家种3个相对独立的类群,其中四川的小麦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贵州农家种遗传多样性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四川小麦含有一定的阿勃血统和人工合成小麦的血缘,对小麦的增产增收具有突出作用,而贵州农家种在现代育种中使用频率很低。陕西的小麦品种在第一、第三和第五亚群中,可能是陕西当地的材料引进了其他地方的小麦种质资源,通过杂交或者回交产生了新的品种(系),血缘上更加丰富,遗传多样性更高。通过对贵州农家种/其他地方育成品种(系)之间选择性消除分析,利用π、Fst、XP-CLR等方法鉴定到与春化、株高、芒长、抗病、抗逆等相关的37个基因,包括了诸如TaVRN2-5A、TaDIR-A1、Rht12和ALI-1/B1/Tipped1/AWNS1等的重要位点。由此可见,中国部分育成小麦品种存在遗传多样性差异,建议通过开发新的育种策略,聚合优异等位基因,促进对地方农家种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遗传多样性 液相芯片 群体结构 选择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粒子群算法的测试数据生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重阳 周清雷 张文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5-1442,共8页
为有效改善粒子群算法进化后期收敛速度慢,克服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提出一种自适应免疫粒子群算法并在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生成中得到应用。本文提出自适应的惯性权重的调整方法和学习因子的调节策略,加快算法的搜索速率;引入免疫算法... 为有效改善粒子群算法进化后期收敛速度慢,克服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提出一种自适应免疫粒子群算法并在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生成中得到应用。本文提出自适应的惯性权重的调整方法和学习因子的调节策略,加快算法的搜索速率;引入免疫算法中的免疫算子,提出抗体的浓度调节机制,使得粒子群的多样性更加丰富,提升算法的寻优能力;通过免疫选择操作,避免算法的早熟收敛;以分支函数叠加法构造适应度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避免了粒子群算法早熟收敛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测试数据生成 惯性权重 学习因子 免疫算子 种群多样性 免疫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和人工选育全蓝型七彩神仙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吉钰 陈再忠 +1 位作者 温彬 高建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65-78,共14页
【目的】研究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野生型和两种人工选育蓝色群体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获得与体色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组区域及位点,同时为七彩神仙鱼分类系统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对9尾野生型(... 【目的】研究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野生型和两种人工选育蓝色群体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获得与体色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组区域及位点,同时为七彩神仙鱼分类系统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对9尾野生型(WF)、8尾全蓝型(BF)和10尾白化蓝型(ABF)七彩神仙鱼个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计算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分析群体遗传结构,进行群体间的选择消除分析。考虑SNP注释和突变率,结合PCR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SNP。【结果】在3个七彩神仙鱼群体中共鉴定出1360293个SNP,PIC、Pi、Ho、He表明,野生型、全蓝型和白化蓝型的遗传多样性递减,选育群体的杂合度很低。系统发育进化树、群体结构分析和多态性位点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之间相互独立,且群体内部聚集明显。连锁不平衡衰减分析结果表明,白化蓝型群体承受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其次是全蓝型群体。基于群体分化指数F_(ST)和Pi进行选择消除分析,结果表明,全蓝型群体的第3、12、13、18、20号染色体和白化蓝型群体的第1、16、18、19号染色体的较大区域内存在强烈的选择信号。在全蓝型群体和白化蓝型群体中分别鉴定出13个和9个候选SNP。【结论】3个七彩神仙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关系显示出与人工选育进程的一致性。USP43、FGFR2、DENND4、MLL1基因可能与七彩神仙鱼体色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神仙鱼 群体遗传学 遗传多样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选择消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SNPs标记对河南斗鸡遗传多样性及选择信号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晓玉 肖成朋 +5 位作者 高超群 张晨曦 史浚来 贾鑫涛 王克君 李文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02,共9页
【目的】对河南斗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全基因组选择信号进行分析,挖掘河南斗鸡品种重要的种质特性基因。【方法】使用AffymetrixAxiom 600K高密度鸡基因分型芯片对来自9个品种的173只鸡的群体(包括20只河南斗鸡及153只商品鸡)进行基因... 【目的】对河南斗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全基因组选择信号进行分析,挖掘河南斗鸡品种重要的种质特性基因。【方法】使用AffymetrixAxiom 600K高密度鸡基因分型芯片对来自9个品种的173只鸡的群体(包括20只河南斗鸡及153只商品鸡)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各个品种的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及核苷酸多样性评估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主成分分析、祖先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群体结构;利用斗鸡与商品鸡的成对遗传分化指数值进行选择信号分析。【结果】河南斗鸡及各商品鸡群体的观测杂合度为0.153~0.311,期望杂合度为0.158~0.315,次等位基因频率为0.111~0.234,核苷酸多样性为9.77×10^(-5)~1.56×10^(-4),且斗鸡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商品肉鸡品种,高于商品蛋鸡品种。系统发育树、主成分分析及祖先成分分析表明品种间有明显的群体分化。河南斗鸡与商品鸡群的主成分分析发现,河南斗鸡与商品肉鸡品种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将河南斗鸡和商品鸡群进行遗传选择信号后分析发现,河南斗鸡在神经,骨骼肌肉发育,免疫等性状经过高度选择。【结论】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了河南斗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筛选出候选基因,为河南斗鸡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斗鸡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选择信号 全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49
20
作者 张天时 王清印 +2 位作者 刘萍 李健 孔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80,共9页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基础群体和4个连续世代共计1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8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得到7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6到16不等,其大小在159—600bp之间,PIC(PolymorphismInformati...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基础群体和4个连续世代共计1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8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得到7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6到16不等,其大小在159—600bp之间,PIC(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值为0.6628—0.9051,基因型数为17—67。5个世代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188、0.5687、0.6188、0.6438、0.66937。从F检验的数据来看,配对比较Fst值表明5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弱。Fis值的计算结果表明,有5个群体位点杂合度处于过剩状态,但对整个群体而言,5个世代群体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通过计算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αe)、基因型数目(G)、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频率(F),以及基于基因型的P值,比较了5个群体的遗传变化。另外,5个世代群体间的相似性系数以及彼此间的遗传距离,体现出人工选育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说明5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保持遗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微卫星 遗传变异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