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F的管制员疲劳评估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瑞山 陈毅 孙立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197,共6页
为了监测管制员在执勤期间的疲劳风险,首先将管制员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作为评估管制员疲劳程度的指标,并结合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KSS)评分,建立人的疲劳程度与CFF值之间的关系方程;然后定义疲劳指数,用以反映管制员的疲劳状态,进... 为了监测管制员在执勤期间的疲劳风险,首先将管制员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作为评估管制员疲劳程度的指标,并结合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KSS)评分,建立人的疲劳程度与CFF值之间的关系方程;然后定义疲劳指数,用以反映管制员的疲劳状态,进而提出基于CFF的管制员疲劳评估方法;最后通过36 h睡眠剥夺状态下的模拟管制试验,采集5名被试CFF和模拟管制成绩,分析疲劳指数与模拟管制成绩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4名被试的疲劳指数呈周期性变化,一名被试的疲劳指数先下降然后一直上升,每名被试的疲劳指数与其模拟管制成绩呈负相关性;随着睡眠剥夺试验的进行,5名被试的疲劳指数均值呈上升趋势,模拟管制成绩均值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管制员疲劳 管制模拟成绩 睡眠剥夺 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K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驾驶过程中精神疲劳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焦昆 李增勇 王成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监视操作程序作为实现驾驶精神疲劳的替代工具 .实验中 ,1 0名处于某一年龄段的男性样本在 90 min内执行同一监视操作程序 ,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实验样本的血压值、临界融合频率等客观指标 ,并与操作判断正确率相结合分... 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监视操作程序作为实现驾驶精神疲劳的替代工具 .实验中 ,1 0名处于某一年龄段的男性样本在 90 min内执行同一监视操作程序 ,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实验样本的血压值、临界融合频率等客观指标 ,并与操作判断正确率相结合分析疲劳实验的替代可行性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驾驶过程 精神疲劳 驾驶疲劳 交通事故 血压 闪频 临界融合频率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光干预技术的爽目电脑护眼仪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守荣 胡向明 周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43,共5页
针对长时间使用电脑造成的视疲劳问题,研制出了爽目电脑护眼仪.该护眼仪采用双向光干预技术,其中,纵向光采用8 000K色温的仿自然光光源,横向光通过特殊设计的护眼色谱卡后变为波段为550~700nm的组合光谱.对比爽目电脑护眼仪使用前后的效... 针对长时间使用电脑造成的视疲劳问题,研制出了爽目电脑护眼仪.该护眼仪采用双向光干预技术,其中,纵向光采用8 000K色温的仿自然光光源,横向光通过特殊设计的护眼色谱卡后变为波段为550~700nm的组合光谱.对比爽目电脑护眼仪使用前后的效果,使用后被试者的主观评价更好、满意程度更高,客观试验结果表明,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和眨眼次数在使用该护眼仪后得到了明显增加,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由此可知该爽目电脑护眼仪通过调整外部视觉光环境有效缓解了电脑视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光学技术与仪器 爽目电脑护眼仪 双向光干预技术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眨眼次数 电脑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慈五行针对改善驾驶精神疲劳的实验
4
作者 焦昆 李增勇 +2 位作者 杨渝书 陈铭 王成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8-800,804,共4页
研究了基于中医磁疗理论的两组监视操作实验并分析其结果 .A组实验从开始到结束共90 min,中间无干扰 ,不间断 ;B组实验同为 90 min不间断 ,但在 60~ 90 min时段内 ,对实验样本的若干穴位进行加磁 .实验结束后 ,对比两组实验测试指标的... 研究了基于中医磁疗理论的两组监视操作实验并分析其结果 .A组实验从开始到结束共90 min,中间无干扰 ,不间断 ;B组实验同为 90 min不间断 ,但在 60~ 90 min时段内 ,对实验样本的若干穴位进行加磁 .实验结束后 ,对比两组实验测试指标的变化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判断正确率、闪频以及主观评价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疲劳 判断正确率 闪频 主观评价 哈慈五行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环境下3D显示亮度对视觉疲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贵磊 杨雨昕 +2 位作者 冉令华 张少君 刘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9-1405,共7页
为研究不同亮度下3D显示方式对视觉疲劳的影响规律,在固定视距下,以58.24 cd/m^(2)、101.15 cd/m^(2)和119.17 cd/m^(2)作为低、中、高3种试验亮度,邀请30名被试者在暗环境下观看3D视频90 min,每15 min采用问卷调查及校对作业对被试者... 为研究不同亮度下3D显示方式对视觉疲劳的影响规律,在固定视距下,以58.24 cd/m^(2)、101.15 cd/m^(2)和119.17 cd/m^(2)作为低、中、高3种试验亮度,邀请30名被试者在暗环境下观看3D视频90 min,每15 min采用问卷调查及校对作业对被试者进行主观疲劳测试,同时,采用闪光融合频率计及Tobii Glasses眼动仪分别测量被试人员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与瞳孔直径两个指标,对被试者疲劳状态进行表征,通过SPSS 25.0分析不同亮度下视觉疲劳之间的差异性及随时间增长视觉疲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被试人员的基线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当观看时间在45 min以内时,101.15 cd/m^(2)的中亮度所致疲劳程度最低,为3种亮度中的最适亮度;若观看时间超过45 min,中亮度所致的疲劳程度逐渐上升,低亮度所致的疲劳程度会逐渐下降,60 min时,被试者在低亮度下的累积疲劳程度最低,而且随时间延长,亮度越高,视觉疲劳程度越严重;视觉疲劳的主观感受滞后于CFF的客观测试数据。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瞳孔直径和CFF可用于快速评估受试者的视觉疲劳,准确率为94.0%,由此可以通过客观指标测试对视觉疲劳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3D显示 视觉疲劳 亮度差异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瞳孔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