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与KDL教学模式生成 |
汪晓赞
徐勤萍
杨燕国
郭富强
陈美媛
金燕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2
|
从“负能”到“赋能”:基于LLMs的思维链提示设计与教研AI智能体构建——以课堂教学智能分析为例 |
王冬青
陈自力
邵文豪
张粤芳
李赞坚
任光杰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3
|
认识·价值·实践: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三重向度 |
王先亮
廖粤生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4
|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四位一体”耦合机制建构 |
李采丰
余小妹
罗安元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智能技术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
彭红超
朱凯歌
祝智庭
|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学习的应然取向与实践路径 |
周珂
高雨
周艳丽
乔石磊
官桐
刘红跃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三元政策驱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内在逻辑、关键机制与实施路径 |
杨现民
李王伟
李新
姚凤君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提升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机制研究 |
柳鸣毅
龚海培
孔年欣
蔡静洁
尹子康
杜志伟
彭李奥
|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 |
白翠瑾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研究 |
刘莉
廖尉辰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之殇与破解之道 |
郭超华
臧莹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TPSR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
于朝阳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教育强国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实践路径与风险审思 |
李玉顺
韩梦莹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研究 |
樊三明
董翠香
李梦欣
宋雨婷
季浏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15
|
《中兽医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及实践 |
李学钊
|
《畜牧兽医杂志》
|
2025 |
0 |
|
16
|
大概念统摄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价值、现存问题及纾解路径 |
王姗姗
李乐虎
王健
|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7
|
“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型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 |
张克豹
雷猛猛
贾谊
汪流
|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8
|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
闫丽娜
杨淑萍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9
|
促进微观教育公平:同步课堂教学过程公平的实践观察 |
陈锋娟
刘清堂
张思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0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构建与应用 |
刘国清
高利红
郑国芳
许青青
赵颖俊
|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