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7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与KDL教学模式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晓赞 徐勤萍 +3 位作者 杨燕国 郭富强 陈美媛 金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成效,发现,其以“教育之问”重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之需”重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之要”重设多维互动的教学策略频谱,以“教育之为”重建激励增值的学习评价,不仅为解决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三不”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还促进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获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陶熔志趣品性。基于此,创新生成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KDL教学模式,以知之(Knowit)、行之(Doit)、乐之(Loveit)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新样态,在课堂上实现从单纯“教知识”到全面“育人”的转变,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 KDL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负能”到“赋能”:基于LLMs的思维链提示设计与教研AI智能体构建——以课堂教学智能分析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冬青 陈自力 +3 位作者 邵文豪 张粤芳 李赞坚 任光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7,125,共8页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的新趋势,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一线教师,但其往往包含巨大认知负荷且数据呈现复杂,使得一线教师难以把握问题关键点并用于教学改进,以数据“赋能”为出发点,却反而给教师带去了数据“负...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的新趋势,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一线教师,但其往往包含巨大认知负荷且数据呈现复杂,使得一线教师难以把握问题关键点并用于教学改进,以数据“赋能”为出发点,却反而给教师带去了数据“负能”。该文基于思维链提示逻辑,提出了教研AI智能体赋能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解读的构建框架,实现从数据解析到反馈生成的循环,并以此为导向模块化构建了基于开源大语言模型(LLMs)的智能体框架,个性化开发教研AI智能体。通过63份真实报告数据,验证了“基于思维链提示的回复”相较于“基于LLM的普通回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前者在多项评价维度上均表现出更高的评分,尤其是在准确性、逻辑性和专业性方面具有显著提升。该文通过聚焦智能体在教研中的垂直应用,探索从数据负能到赋能转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智能体 思维链提示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 循证教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价值·实践: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先亮 廖粤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究认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进而塑造教育家型体育教师,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衔接、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协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呼应的特征。研究发现,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价值在于为体育教师自我师德修养提供目标指引,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供路径支撑,为社会公众认同体育教师提供正面符号。据此,提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中国特色实践路径: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深化体育教师专业认同;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培育体育教师专业道德;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拓展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革新体育教师专业理念;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明确体育教师专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体育教师 教师队伍 教育强国 高质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四位一体”耦合机制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采丰 余小妹 罗安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38,共7页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等于身体活动一体的教育过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等于身体活动一体的教育过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构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要素—过程—效果”四位一体耦合机制理论模型,其内在蕴含着需求牵引、教学同构、循环迭代、联动反馈等耦合机理。为优化耦合效果,应当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注职场需求,合理规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职业技能,模拟创设真实的行业情境;聚焦行业特性,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育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体育教学 职业能力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5
作者 彭红超 朱凯歌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4,共11页
我国数字教育正从转化、转型阶段并行加速迈进智慧教育阶段,但学界对智能技术能否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智慧教育开局(2012年)至元年(2025年)十余年间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4... 我国数字教育正从转化、转型阶段并行加速迈进智慧教育阶段,但学界对智能技术能否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智慧教育开局(2012年)至元年(2025年)十余年间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46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发现:1)智能技术提升我国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已达中等水平(合并效应值为0.52),且在促进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发展方面无差别;2)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学科差异但没有学段差异;3)这一作用不会因技术应用时间及类型不同而不同;4)智能技术重构教学的程度与成效倒挂,且革新后的效果未明显提升。本研究还发现,学习印记、调查数据、测评数据、多模态数据等数据均能有效检验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且这种检验力没有差异。文章最后提出探索教师与智能技术协同的教学决策机制、增强学生应对技术风险的数字韧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智慧课堂 元分析 教学效果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学习的应然取向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周珂 高雨 +3 位作者 周艳丽 乔石磊 官桐 刘红跃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0,共10页
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离不开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而情境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支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从“新手”到“成熟实践专家”的转变、从“初始参与”到“充分参与”的推进须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导向,通过创设“... 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离不开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而情境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支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从“新手”到“成熟实践专家”的转变、从“初始参与”到“充分参与”的推进须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导向,通过创设“理性”的情境化、深度参与的情境化、与任务耦合的情境化,将抽象的知识与核心素养融入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合法性”身份的构建以及实践共同体中理解专项运动技能的实际价值与意义。具体路径:坚持身心一体观,创设真实情境;构建“合法性”身份,运用专家思维与知识关联的情境;融入实践共同体,创设指向高通路迁移的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大单元教学 情境学习 专项运动技能 真实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政策驱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内在逻辑、关键机制与实施路径
7
作者 杨现民 李王伟 +1 位作者 李新 姚凤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是教育生态重塑与系统革新的关键和核心所在。从多重政策视角探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是深化课堂教学转型研究的重要路径。新近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方案、“双减”政策以及教育数字化... 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是教育生态重塑与系统革新的关键和核心所在。从多重政策视角探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是深化课堂教学转型研究的重要路径。新近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方案、“双减”政策以及教育数字化战略构成的“三元政策”的叠加效应成为驱动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三元政策的驱动影响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理念、技术、方法与目标指向,构成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基本逻辑。认识与把握这种逻辑,需要设计并构建数据赋能的教学运行机制、育人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开放包容的教学创新机制等三项关键机制,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转型的顺利推进。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关键机制,则需要从实施路径入手,系统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变革。具体而言,各地可从构建政策协同发力运行闭环、推进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打造课堂教学转型典范样态、建立智能化质量评估体系、创设区校联动数字教研新模式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政策 课堂教学转型 内在逻辑 关键机制 实施路径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提升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柳鸣毅 龚海培 +4 位作者 孔年欣 蔡静洁 尹子康 杜志伟 彭李奥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别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显著提升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参与、体育课外活动频率、体育支教志愿者认可、体育技能掌握与体能水平等多个维度的表现,验证了其在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供给与激发学生体育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在少数民族与初中学段的学生中更为显著,特别是在体育技能掌握和体能水平提升方面,边际效应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主要通过资源支持、师生互动、能力提升3类机制,构建了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供给改善到促进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完整作用路径。研究建议: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并举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基础条件;二是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教学水平;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协同联动促进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 乡村教育质量 中小学体育教育 教育公平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
9
作者 白翠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是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必由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认为,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为形成数智体育教研... 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是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必由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认为,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为形成数智体育教研共同体、生成数智体育教研能力、养成数智体育教研思维、建成数智体育教研队伍。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实然困境表现为体育教研员角色认知不清晰、数智体育教研能力表征不全、数智体育教研思维尚未建立、数智体育教研队伍建设缓慢。据此提出提升路径:深化角色认知,增强数智体育教研互动;依托数智技术,创生体育教研员教研能力;革新教研思维,促进体育教研员可持续发展;优化准入标准,强化数智体育教研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研员 专业化发展 数智技术 教育数字化 基础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研究
10
作者 刘莉 廖尉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6,F0003,共9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的关联机制及数字化赋能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兴趣培养通过激发内生动机与社交互动,为体质健康提供可持续的心理动能;体质健康通过增强运动自信与拓展能力边界,反向巩固兴趣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以趣促动、以动强体、以体固趣的闭环生态。数字化技术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教学、智能监测反馈、教师数字教育能力升级、数字化社区平台等路径,重构教学场景、资源供给与评价体系,实现“兴趣-健康”目标从割裂到协同的范式转型,使学生在虚实交织的场景中实现体育素养的“具身认知-社会互动-自我迭代”三位一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高校体育 课程与教学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之殇与破解之道
11
作者 郭超华 臧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教育数字化异化、师生交往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等风险的产生。为防止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教育者应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质,回归课堂教学“育人”本质;拓展数字化应用范式,促进人数协同下的融合共生;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深化学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坚守课堂教学伦理底线,正确运用数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课堂教学 教学伦理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R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12
作者 于朝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3,共6页
为探讨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PSR)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系统开展了TPSR理论内涵解析与课程体系构建,并通过三大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进行模式验证。在集体性项目教育中深度融入TPSR理念,实现德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 为探讨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PSR)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系统开展了TPSR理论内涵解析与课程体系构建,并通过三大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进行模式验证。在集体性项目教育中深度融入TPSR理念,实现德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及社会担当精神。实践表明,该教育模式不仅有效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更显著强化其道德品质修养与健全人格塑造,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兼具理论加注与实践意义的本土化实施方案,实现了体育育人与德育目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 德育教育 课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实践路径与风险审思
13
作者 李玉顺 韩梦莹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共9页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创新性模式融合构建、变革性实践纵深探索、价值性定位系统厘清以及系统性路径前瞻规划等挑战。研究基于价值理论,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进行了学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强国建设的长期和近中期视角,描绘了“以教育理念为原点,以终身学习为趋向,以育人生态为框架,以关键场景为坐标”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进而提出立足教育痛难点突破、关注数据赋能学校变革、重视学生终身学习力培养以及加强教师变革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并强调以持续迭代为原则探索、拥抱、驾驭和适应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后,围绕智能环境、教师素养、技术依赖和伦理安全等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创新 素养成长型课堂 变革性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樊三明 董翠香 +2 位作者 李梦欣 宋雨婷 季浏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对话不畅,言行表达生硬,自主驱动薄弱。策略:系统推进,实现深度熏陶;深挖价值,强化多元思维;创新方法,注重师生对话;转变形象,升级言行表达;协同组织,促进自主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医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及实践
15
作者 李学钊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中兽医学》课堂教学中,深度挖掘与授课知识点相契合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并进行教学实践。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挖掘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与授课知识点契合度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望... 在《中兽医学》课堂教学中,深度挖掘与授课知识点相契合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并进行教学实践。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挖掘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与授课知识点契合度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望进一步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医学 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 育人元素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概念统摄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价值、现存问题及纾解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姗姗 李乐虎 王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大概念统摄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体育与健康学科大概念为单元统摄中心,以“学、练、赛、评”为单元组织核心,实现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习练与高通路迁移,旨在提升学生解决真实、复杂运动情境问题的能力及体... 大概念统摄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体育与健康学科大概念为单元统摄中心,以“学、练、赛、评”为单元组织核心,实现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习练与高通路迁移,旨在提升学生解决真实、复杂运动情境问题的能力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活动。基于新挑战、新任务、新需求,大概念统摄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并促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高通路迁移及跨学科融合。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概念层次刻画不清、概念凝练过于精细、概念地图绘制不全、概念反馈环节不足等问题,应从厘清大概念、提取大概念、落实大概念、检验大概念等环节着手,把握好单元学习目标的关联性与进阶性,处理好单元学习任务的概括性与具体性,整合好单元学习内容的结构化与整体性,确保好单元学习评价的及时性与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大概念 体育与健康学科大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型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克豹 雷猛猛 +1 位作者 贾谊 汪流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围绕为何、何为、如何“教会、勤练、常赛”,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其生成的实践、理论和价值逻辑,回答为何;基于系统论解构要素、厘清结构、聚焦功能构建教学模型,回答何为;呈现全方位的实践路径,回答如何。研... 围绕为何、何为、如何“教会、勤练、常赛”,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其生成的实践、理论和价值逻辑,回答为何;基于系统论解构要素、厘清结构、聚焦功能构建教学模型,回答何为;呈现全方位的实践路径,回答如何。研究认为“教会、勤练、常赛”源于多学科理论的科学指引、教育教学目标认识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育人价值的时代演变;初步构建以教会、勤练、常赛为要素,以“教会为基、勤练为体、常赛为枢”为结构、部分功能和整体功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型,实践路径为:强化教师意识,提升“教会、勤练、常赛”实践性;激活场域资源,构建“教会、勤练、常赛”家校社共同体;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教会、勤练、常赛”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教会、勤练、常赛” 教学模型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丽娜 杨淑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应用路径。研究认为,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体现在:重塑教学理念,重视个性需求和全面素质;重构师生关系,促进深度对话与协作互助;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尖端技术与体育学科融合;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人机协同的学习效能;优化教学评价,助力教学方案的科学改进。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路径:依托扩展现实技术的优势,丰富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优化运动技能培育策略,实现精准指导与损伤预防;强化拟真战术情境应用,提升运动决策与战术理解;开创新型心理疗愈方案,解决学生的运动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 高校体育 扩展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微观教育公平:同步课堂教学过程公平的实践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锋娟 刘清堂 张思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8,共8页
我国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关注点正转向微观教育过程,进入后均衡时代。同步课堂是推动义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具体实践,其交互环境独特、交互主体多元、城乡学生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显著,其实践效果与面临的挑战备受学... 我国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关注点正转向微观教育过程,进入后均衡时代。同步课堂是推动义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具体实践,其交互环境独特、交互主体多元、城乡学生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显著,其实践效果与面临的挑战备受学术界关注。然而,少有研究从微观教育公平视角深入剖析教学过程。因此,研究基于分配正义和承认正义理论,构建了同步课堂教学过程公平观察量表,对同步课堂进行跟踪分析。研究发现,教师眼神关注、对话机会及知识建构机会分配不均;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在与两地学生的互动中,教师的包容性和关怀性有待提升。此外,这些公平问题呈现固化趋势。为此,研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构建平等、民主且关爱的课堂环境,探索后均衡时代教学过程公平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教育公平 同步课堂 教学过程公平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国清 高利红 +2 位作者 郑国芳 许青青 赵颖俊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3,共8页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针对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针对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等方面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SPOC混合教学框架体系,实现了“线上自学+线下操作、课前预习+课中实操+课后总结”的立体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重点”的OBE教学理念。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科研创新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传统工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工科建设中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物理化学实验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