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亚军 贠彪 +1 位作者 韩冬 王磊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0-96,共7页
近年来,随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及养殖产量逐步提高,与之匹配的饲料产销量也在大幅度增长,其营养学研究也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就克氏原螯虾对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近年来,随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及养殖产量逐步提高,与之匹配的饲料产销量也在大幅度增长,其营养学研究也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就克氏原螯虾对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各类营养素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代谢的影响,为提升克氏原螯虾营养学研究及研制高效、环保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矿物质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内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2
作者 王芬 宋光同 +7 位作者 徐笑娜 张文文 崔峰 朱士明 殷俊峰 陈祝 周翔 付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游离氨基酸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鹏鹏 温丽敏 +7 位作者 吕经秀 卞欢 诸永志 王道营 耿志明 徐为民 张凤翔 姚田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84-291,共8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肉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的综合品质差异,以江苏兴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大类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尾肉为研究对象,测定FAA并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肉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的综合品质差异,以江苏兴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大类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尾肉为研究对象,测定FAA并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分析各氨基酸在克氏原螯虾肉中的呈味特性,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定克氏原螯虾肉的FAA品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肉中均含有17种FAAs,总量在21.80~27.11 mg/g之间。精氨酸(Arg)在所有克氏原螯虾肉中均为含量最高的FAA,远高于其他氨基酸,占总FAA含量的55.64%~67.76%,其对虾肉呈味贡献也最大。此外,还有丙氨酸(Ala)和组氨酸(His)在所有克氏原螯虾肉中的TAV都大于1,对呈味有贡献。谷氨酸(Glu)作为鲜味最强的氨基酸,只在稻虾一稻两虾模式(RC2)的克氏原螯虾肉中TAV大于1。17种氨基酸利用PCA提取到3个PC,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937%,可以代表氨基酸的综合信息。根据综合分析,排名最高的是一稻两虾养殖模式RC2,排名最低的是虾蟹混养模式CC1。聚类分析将所采集的克氏原螯虾虾肉分为3类,该结果与PCA的结果相似,表明稻虾模式养殖的克氏原螯虾肉的FAA综合品质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游离氨基酸 呈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戈辉 黄琪 +7 位作者 胡传峰 谌玲薇 吴文锦 熊光权 于巍 乔宇 涂子仪 汪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出相对滋味贡献较大的组分。结果表明:虾壳粉添加量为0%和20%时,发酵时间对虾酱中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s)含量影响不大。虾壳粉添加量为20%时,虾酱鲜味更加明显。当虾壳粉添加量为40%时,TFAAs含量变化集中在发酵前期,TFAAs含量显著下降,对虾酱的苦味抑制更加显著。呈味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40%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呈鲜味和酸味具有促进作用。利用RTAV、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影响滋味的潜在差异化合物,Ile、GMP、Ala、Val、Leu、IMP、Glu、Asp、Cys、His等呈味物质对虾酱滋味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结合感官分析,总体来看,不同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以为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的滋味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虾壳粉 虾酱 滋味特性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养模式稻田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变化
5
作者 王丹 许荟 +4 位作者 徐宇 张婷 高迎莉 李旭光 许志强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3-743,共11页
为了解稻麦轮作(RW)、稻虾轮作(RC1)和稻虾共作(RC2)等模式稻田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本研究针对不同种养模式稻田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不同种养模式与稻田水体理化因子及水体中浮游生物... 为了解稻麦轮作(RW)、稻虾轮作(RC1)和稻虾共作(RC2)等模式稻田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本研究针对不同种养模式稻田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不同种养模式与稻田水体理化因子及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麦轮作模式在灌浆期总氮(TN)含量显著高于稻虾轮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P<0.05)。3种模式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相似,浮游动物优势种以轮虫为主,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绿藻门浮游植物和硅藻门浮游植物为主。灌浆期稻麦轮作模式水体中的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密度显著低于稻虾轮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水体中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也显著低于稻虾轮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分蘖期稻虾共作模式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稻虾轮作模式(P<0.05);灌浆期稻虾轮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稻麦轮作模式(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体亚硝酸盐氮(NO_(2)^(-)-N)、氨氮(NH_(3)-N)、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总磷(TP)是对浮游生物影响大的环境因子。总体而言,稻虾种养模式水体质量更好,水体中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虾种养 浮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穆红城 成永旭 +4 位作者 徐旭 孙梦芹 李京昊 李娅 李嘉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面浓度规律为CK>D1>D2>D3。CK组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4.36 mg·m^(-2)·h^(-1)和0.19 mg·m^(-2)·h^(-1),D1、D2和D3处理CH_(4)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9.0%、19.0%和27.4%,N_(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13.4%、21.6%和27.2%。CK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10.14 tCO_(2)e·hm^(-2),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剖面气体、总氮、地温、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环境因子会受到小龙虾密度的调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与GWP的关联度。D1、D2和D3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3.65%、69.26%和67.4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虾净产值最高的是D2组为3.15×10^(4)元·hm^(-2),显著高于D1组和D3组(P<0.05)。不同养殖密度组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为D2<D1≈D3(P<0.05)。研究表明,田块淹水情况下引入小龙虾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随小龙虾放养密度增加而升高,但从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来看,小龙虾放养密度为6.5尾·m^(-2)时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规格,同时具有较低的GWP和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前虾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克氏原螯虾-再生稻”轮作的生产性试验
7
作者 周旋 张冬冬 +5 位作者 潘志辉 沈蓓杰 奚业文 周文宗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2-90,共9页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再生稻”轮作模式在皖南地区应用的可行性,2021年3月14日—5月1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上海海洋大学稻渔科研基地3口面积分别为3068.00 m^(2)(B1)、3268.00 m^(2)(B2)和2935.00 m^(2)(B3),具有宽2.50~3.00 ...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再生稻”轮作模式在皖南地区应用的可行性,2021年3月14日—5月1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上海海洋大学稻渔科研基地3口面积分别为3068.00 m^(2)(B1)、3268.00 m^(2)(B2)和2935.00 m^(2)(B3),具有宽2.50~3.00 m、深0.30~0.40 m的“回”字型环沟的池塘中,放养平均体质量为(3.65±0.23)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密度为(7316.27±81.70)ind.·667 m^(-2),种植“甬优4901”再生稻。环沟提前种植直径约为0.50 m的大颗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每天16:30左右,投喂3%~5%的螯虾配合饲料,评估该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殖性能、两季水稻的生长、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显示:(1)收获时克氏原螯虾规格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主要集中于20.00~34.99 g,占(61.51±5.05)%。最终平均规格为(28.13±2.62)g,平均产量为(138.66±6.93)kg·667 m^(-2),饲料系数为1.23±0.12,最终成活率为(75.10±2.62)%;(2)第一季稻的有效分蘖、穗粒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第二季(P<0.05),但两季水稻的千粒重无显著差异;(3)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净利润为(1971.06±262.99)CNY·667 m^(-2),再生稻种植的净利润为(265.71±60.40)CNY·667 m^(-2),其中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投资回报率为(63.48±9.47)%,而水稻种植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0.93±4.78)%;(4)本试验的产值为(6618.19±289.40)CNY·667 m^(-2),净利润为(2236.77±323.05)CNY·667m^(-2),投资回报率为(51.12±9.08)%。本研究结果可为皖南地区推广“克氏原螯虾-再生稻轮作”模式提供生产性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 再生稻 克氏原螯虾 养殖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品种鸭稻田控草、除虫及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效率的比较
8
作者 徐智威 胡鉴轩 +2 位作者 顾泽茂 禹淞深 杨正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筛选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的鸭品种,以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为对照,比较肉鸭武禽10号(meat duck group,MG)和农湖2号(laying duck group,LG)的稻田控草、除虫及清除残余克氏原螯虾的能力。结... 为筛选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的鸭品种,以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为对照,比较肉鸭武禽10号(meat duck group,MG)和农湖2号(laying duck group,LG)的稻田控草、除虫及清除残余克氏原螯虾的能力。结果显示:(1)控草方面,MG组对喜旱莲子草的防效为50.40%,显著高于LG组的-198.34%;对异型莎草的防效为56.82%,高于LG组的37.88%;对稗草的防效为79.31%,略低于LG组的81.03%。(2)除虫方面,放鸭30 d后,MG组和LG组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为100%,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MG组为74.93%,高于LG组的45.00%;收鸭1 d后,MG组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9.20%,高于LG组的94.60%,二者的二化螟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3)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方面,MG组的捕食能力为1.67尾/d,高于LG组的1.33尾/d。MG组的次年虾苗产量为60.00 kg/hm2,低于LG组75.5 kg/hm2,但二者显著低于RCCC组的670.91 kg/hm2。综合控草、除虫效果及捕食残余crayfish能力,相比农湖2号,武禽10号更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稻-虾连作模式 控草 除虫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致病力及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桦 许永刚 +1 位作者 沈全华 张建军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以投喂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的南美白对虾组织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利用PCR检测实验克氏原螯虾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ATPase活性。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可以感染克氏原螯虾... 以投喂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的南美白对虾组织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利用PCR检测实验克氏原螯虾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ATPase活性。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可以感染克氏原螯虾,受感染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病毒含量与其死亡呈正相关;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的ATPase活性分别为7.337 U/mgprot和4.212 U/mgprot,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PCR ATPASE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虾壳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钱文琪 程龙 +4 位作者 李瑞春 谷龙 姚博轩 高磊 覃东立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557-564,共8页
当前,中国属于克氏原螯虾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在食用和加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虾壳等。长期以来,这些废弃物都未能被合理地应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利用克氏原螯虾废弃虾壳,对减少环境污染... 当前,中国属于克氏原螯虾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在食用和加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虾壳等。长期以来,这些废弃物都未能被合理地应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利用克氏原螯虾废弃虾壳,对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克氏原螯虾虾壳的成分及其结构,探讨了虾壳在不同领域、不同成分的应用,旨在充分挖掘废弃虾壳的潜在价值,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虾壳 资源利用 废弃物价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东缘养殖小龙虾硒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安全性评价
11
作者 毛雄 李聪 +4 位作者 卢欣 陈创 廖琦 汤恒佳 董好刚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背景】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大量重金属污染物被排入江河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现象严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进入食物链,进而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小龙虾(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近年来蓬... 【背景】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大量重金属污染物被排入江河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现象严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进入食物链,进而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小龙虾(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种水产品,养殖规模和消费量日益扩大,食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查明洞庭湖区养殖小龙虾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特征,并评估其食用安全性与富硒开发潜力。【方法】通过收集研究区60个养殖基地的小龙虾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其虾头(头部内脏及虾螯)、虾体(腹部肌肉去壳)分别进行检测,分析小龙虾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和食用安全性,并对其富硒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洞庭湖东缘养殖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含量呈现Zn>Cu>其他元素特征,As、Cr、Cd、Pb等有害重金属主要富集于虾头,Se、Cu、Zn等有益重金属在虾体部位较为丰富。虾体中Se元素的含量范围为0.130~0.950 mg·kg^(-1),已符合富硒食品标准,富硒率为100%,超标元素为Pb(16.67%)和As(3.33%);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养殖小龙虾虾体已受到Pb中等程度的污染,受到As、Hg、Cd轻微程度的污染,但重金属可耐受摄入量评价显示,成人每周通过小龙虾摄入重金属的量尚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洞庭湖东缘养殖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Cd和As的残留可能与养殖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有关。【结论】洞庭湖东缘养殖小龙虾的食用风险尚在安全范围内,其虾体中的Se含量达到100%的富硒程度,这为其提供更高的经济价值。【意义】上述结论阐明了洞庭湖东缘养殖小龙虾的食用安全性与富硒特色潜力,可为该地区养殖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与特色富硒小龙虾品牌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重金属 安全性评价 洞庭湖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选育及大规格精品虾养殖试验
12
作者 孔令平 王永杰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10期28-31,共4页
[目的]研发克氏原螯虾良种高效育苗技术,提高早繁秋苗供给能力。[方法]选择不同水系克氏原螯虾为亲本,构建不同水系克氏原螯虾后备育种群体,以未经选育的克氏原螯虾为对照组,以养殖生长速度和腹宽为选育目标,开展克氏原螯虾良种选育及... [目的]研发克氏原螯虾良种高效育苗技术,提高早繁秋苗供给能力。[方法]选择不同水系克氏原螯虾为亲本,构建不同水系克氏原螯虾后备育种群体,以未经选育的克氏原螯虾为对照组,以养殖生长速度和腹宽为选育目标,开展克氏原螯虾良种选育及秋苗早繁技术试验,采用养殖水体精准调控进行大规格精品虾养殖,统计收获时体重、整齐度和成活率等指标。[结果]筛选出生长速度较未对照组快12.26%的优质品种,每667 m^(2)均培育体长3~5 cm虾苗65.67 kg;每667 m^(2)均生产商品虾产量115 kg,其中大规格(35 g以上)精品克氏原螯虾比例占71.52%。虾稻共生示范区基本利润率较实施前提高17.34百分点。[结论]通过生态环境营造、科学投喂等,解决了克氏原螯虾养殖密度高造成水质恶化、克氏原螯虾生长慢、规格小、易暴发疫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小龙虾 良种选育 秋苗早繁 大规格精品虾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循环养殖池塘微生物组成的研究
13
作者 鲁欣然 丁振源 +2 位作者 李富豪 万昌监 管卫兵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55,共15页
为探究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循环养殖虾塘养殖模式下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将循环养殖虾塘、传统养殖虾塘和稻虾共作模式微生物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相... 为探究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循环养殖虾塘养殖模式下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将循环养殖虾塘、传统养殖虾塘和稻虾共作模式微生物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相似,优势属存在差异,但优势属均为对水体碳、氮、磷循环起作用的有益菌落,3种模式微生物组成均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促进作用。对循环养殖虾塘中后期水体3个时期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gcI_clade是其中的核心优势菌属,3个时期相对丰度均超过20%。养殖水体中的鱼类会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8月水体清除杂鱼并进行新一轮换水导致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7月差异显著。随循环养殖模式进行,9月水体微生物结构与7月水体微生物结构分布较近,循环养殖虾塘水体最优势的菌为变形菌门,变形菌门会对水体营养物质循环起到重要作用,这可能与养殖池塘循环模式有关。溶解氧、磷酸盐和氨氮是影响循环养殖虾塘水体微生物结构最大的环境因子,C39是循环养殖虾塘水体的优势菌属,对水体氮磷循环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精养虾塘 循环养殖模式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加工前后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灵 赵康 +3 位作者 夏开 圣莎丽 解华东 毕旺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以原料小龙虾和卤制加工后的即食小龙虾为对象研究其优势腐败菌种类,为后续研发适宜的杀菌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原料小龙虾与开始腐败的即食小龙虾中分别分离出优势腐败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微生... 以原料小龙虾和卤制加工后的即食小龙虾为对象研究其优势腐败菌种类,为后续研发适宜的杀菌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原料小龙虾与开始腐败的即食小龙虾中分别分离出优势腐败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微生物种类进行初步分类。采用16S rDNA 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以及测序的方法,进行了菌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原料小龙虾优势腐败菌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溶酪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indicum)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即食小龙虾优势腐败菌仅检测到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为代表的芽孢杆菌,而其他类型的细菌在卤制加工过程中已被灭活。小龙虾加工前后优势腐败菌鉴定结果对比分析可知,高温卤制工艺难以除灭原料小龙虾中的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仍存活导致即食小龙虾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优势腐败菌 菌种鉴定 16S rDNA测序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虾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估
15
作者 杨秋红 皇甫鑫 +2 位作者 郑瑜 董靖 艾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7-306,共10页
为了摸清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农药残留情况,调查了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区19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并根据残留结果分析小龙虾农药来源,对稻田小龙虾的生态风险和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选取的22个稻虾养殖采样点中,水体... 为了摸清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农药残留情况,调查了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区19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并根据残留结果分析小龙虾农药来源,对稻田小龙虾的生态风险和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选取的22个稻虾养殖采样点中,水体中共检出3种农药,分别是β-六六六,δ-六六六和异狄氏剂,其中7个采样点为生态高风险,但多是由早期环境残留所致。小龙虾样品中共检出4种农药,其来源与水稻施药有关,其次与小龙虾投入品饲料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小龙虾膳食风险值排序,依次为六氯苯>HCHs>滴滴涕s>二甲戊灵,膳食摄入风险在0.002%~0.206%,因此调查的湖北省稻田养殖中小龙虾农药残留水平在安全范围内,但仍要持续关注农药的多途径暴露和长期暴露对小龙虾的潜在膳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养殖 小龙虾 农药 风险评估 膳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元钊 宋庆洋 +4 位作者 王辉 易建华 毕永红 米武娟 宋高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8-2028,共11页
为探究稻虾综合种养[Integrated rice–crayfish(Procambarus clarkii)culture,IRCC]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群落的具体影响,研究比较了水稻单作(Traditional rice field,TRF)及综合种养年限分别为2、4、6和10年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 为探究稻虾综合种养[Integrated rice–crayfish(Procambarus clarkii)culture,IRCC]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群落的具体影响,研究比较了水稻单作(Traditional rice field,TRF)及综合种养年限分别为2、4、6和10年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碳代谢能力。结果表明:在IRCC模式下,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提升,土壤中总碳、总氮、硝态氮、氨态氮、亚硝态氮及速效磷含量高于TRF模式,且土壤肥力存在空间差异,表现为养殖环沟(Trench of rice-crayfish field,TRC)大于耕作区(Paddy of rice-crayfish field,PRC);其中总碳、有机碳、总氮、氨态氮、亚硝态氮和总磷含量随着综合种养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随种养年限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不同种养年限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但其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种养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土壤中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空间和时间差异性,表现为PRC大于TRC,PRC中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排序为AWCD_(PRC-2)>AWCDTRF>AWCDPRC-4>AWCD_(PRC-6)>AWCD_(PRC-10),TRC中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排序为AWCD_(TRC-4)>AWCD_(TRC-2)>AWCD_(TRC-6)>AWCD_(TRC-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短期(<4年)持续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提升稻田土壤肥力、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能力,但长期的稻虾综合种养会降低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碳利用活性。研究结果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 种养年限 土壤肥力 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能力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方式对小龙虾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曜昆 李强 +3 位作者 朱雅情 王弘毅 林琳 陆剑锋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研究冷冻方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分别利用空气冷冻、浸渍冷冻、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及液氮冷冻处理小龙虾并探究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空气冷冻,浸渍冷冻或液氮冷冻能够不同程度提升小龙虾肌原纤维蛋白的Zet... 为研究冷冻方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分别利用空气冷冻、浸渍冷冻、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及液氮冷冻处理小龙虾并探究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空气冷冻,浸渍冷冻或液氮冷冻能够不同程度提升小龙虾肌原纤维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抑制总巯基含量的降低,保留蛋白原始结构特征并提升其稳定性;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对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性的提升更加显著(P<0.05),具体表现为相对其他处理组更低的浊度和粒径,以及更高的Zeta电位绝对值和总巯基含量,更加保守的蛋白质结构特征,更低的表面疏水性,肌球蛋白重链也更多地被保留。总之,冷冻小龙虾品质受不同冷冻介质的影响,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能够更好地稳定其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肌原纤维蛋白 冷冻方式 静磁场 蛋白质稳定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食性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河庭 郑尧 +1 位作者 刘祝萍 陈家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0,共7页
为研究藕虾共作模式和精养模式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食物组成和食性差异,在养殖期间通过测定克氏原螯虾、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并利用SIAR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表... 为研究藕虾共作模式和精养模式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食物组成和食性差异,在养殖期间通过测定克氏原螯虾、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并利用SIAR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藕虾共作模式中饲料和天然饵料的δ^(13)C值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30.81‰~-20.54‰,0.46‰~4.04‰,精养模式饲料和天然饵料的δ^(13)C值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31.91‰~-20.73‰,2.33‰~8.05‰;藕虾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食物来源主要为水花生(34.31%)和莲(20.32%),精养模式食物来源主要为饲料(30.08%)和伊乐藻(18.69%)。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在藕虾共作模式中偏向于摄食水生植物,在精养模式中主要摄食饲料,藕虾共作模式的食物来源分布较精养模式更均匀,且植物性饵料贡献率较精养模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食性 稳定同位素 藕虾共作 精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与繁育的影响
19
作者 苏禹 王力玄 +8 位作者 孟泳岐 马源潮 鲁耀鹏 张泽龙 郑佩华 李军涛 冼健安 刘存歧 王冬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4-82,共9页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养殖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繁殖与养殖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不适宜的环境及变化会影响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繁殖及胚胎发育等活动。本文对养殖中涉及的环境...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养殖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繁殖与养殖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不适宜的环境及变化会影响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繁殖及胚胎发育等活动。本文对养殖中涉及的环境因素(温度、光周期、放养密度、盐度和干旱等)及其变化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分析,了解环境因素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繁殖等影响的趋势,以期为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环境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对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和抗菌相关基因的影响
20
作者 王思如 矣林圆 +2 位作者 杨慧君 许乾 袁勇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0-1314,共15页
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大豆球蛋白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菌群和抗菌相关基因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0 (G0组,作为对照组)、1.82%(GL组)、3.64%(GH1组)、5.46%(GH2组)和7.28%(GH3组)五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球蛋白饲喂克氏原螯... 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大豆球蛋白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菌群和抗菌相关基因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0 (G0组,作为对照组)、1.82%(GL组)、3.64%(GH1组)、5.46%(GH2组)和7.28%(GH3组)五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球蛋白饲喂克氏原螯虾(平均体重约为4.3 g) 4周。养殖实验结束后测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饲料中的大豆球蛋白对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改变了其肠道菌群组成。GL组Cloacibacterium、沙曼气单胞菌(Aeromonas sharmana)等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与G0组相比,红杆菌属(Rhodobacter)、副球菌属(Paracocc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cimonas)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等益生菌及亨氏柄杆菌(Caulobacter henricii)的相对丰度在GH2或GH3组中显著下降;而GH3组壤霉菌属(Agromyces)、巴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barkeri)、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军团杆菌属(Legionella)等潜在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G0组。(2)随着大豆球蛋白水平的升高,各组肠道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响应的变化趋势。与G0组相比,GL组抗脂多糖因子(alf)、甲壳素(cru)和血蓝蛋白(hem)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除组织蛋白酶-B (cst-b)外,GH1、GH2和GH3组其他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饲料中大豆球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GH2组cst-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4组。(3)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和抗菌相关基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cru、alf、C型凝集素(lec-c)、溶菌酶(lys)、白细胞介素增强因子结合子-2 (iebf-2)、hem、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cst-b的表达水平与亨氏柄杆菌、副球菌属、红杆菌属、丙酸杆菌属、Desulfovibrio putealis、Thermomonas dokdonensis、沙曼气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属、Chitinilyticum aquatile、台湾几丁质杆菌、Cloacibacterium和生丝微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壤霉菌属、产气荚膜梭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巴氏微杆菌、乳球菌(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和Peredibacter starrii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饲料中低水平的大豆球蛋白(1.8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肠道中益生菌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健康,同时下调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而高水平的大豆球蛋白(≥3.64%)可能抑制了益生菌的生长,导致病原菌的增殖,从而破坏了肠道菌群稳态,并且上调了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菌相关基因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肠道菌群 抗菌相关基因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