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 on the toughness of ultrafine grain structure steel: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红献 刘波 +1 位作者 殷福星 于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4-61,共8页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low-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ultrafine grain structure ste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liding of the {001 }/{ ...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low-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ultrafine grain structure ste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liding of the {001 }/{ 110} type and { 110}/{ 111 } type grain boundary can improve the impact toughness. Then, the mechanism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 is studie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motion of dislocations along the grain boundary i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grain boundary sliding. Finally, the sliding of the grain boundary is analyz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energy. We conclude that the measure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the {001}/{110} type and {110}/{ 111} type grain boundary and elongate the free gliding distance of dislocations along these grain boundaries will improve the low-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ultrafine grain structure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grain boundary CRACK ultrafine grain structure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iew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ded Life Extension Assessment of Offshore Wind Support Structures 被引量:2
2
作者 B.Yeter Y.Garbatov C.Guedes Soar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2年第4期26-54,共29页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literature review is to provide a constructive and systematical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unsolved issues,gaps,and misconceptions 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literature review is to provide a constructive and systematical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unsolved issues,gaps,and misconceptions 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fields of study that are building block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ded life extension assessment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support structures.The present review aims to set up the needed guidelines to develop a multi-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life extension management and certification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s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 main focu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centres around the intelligent risk-based life extension management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support structures.In this regard,big data analytics,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planning,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wins.Furthermore,the present review discusses the critical failure mechanisms affecting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such as high-cycle fatigue,low-cycle fatigue,fracture,ultimate strength,and corrosion,considering deterministic and probabilistic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wind Life extens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ATIGUE Structural integrity Corrosion-related cracking Risk-based mainten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igue Reliability of Deck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Correlated Crack Growth
3
作者 G.Q.Feng Y.Garbatov C.Guedes Soar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4期413-421,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se fatigue reliability of deck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correlated crack growth.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of the correlated cracks are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ba...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se fatigue reliability of deck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correlated crack growth.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of the correlated cracks are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based on which the geometry correction functions are derived.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r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statistical descriptors of correlated cracks based on the Paris-Erdogan equation.A probabilistic model of crack growth as a function of time is used to analyse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of deck structures accounting for the crack propagation correlation.A deck structure is modelled as a series system of stiffened panels,where a stiffened panel is regarded as a parallel system composed of plates and are longitudinal.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method developed here can be conveniently applied to perform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correlated crack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 growth FATIGUE reliability DECK structureS correlation stiffened PA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old-working on corrosion induced damage in lug joints
4
作者 Ramanath M.N Chikmath L. Murthy H.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5-182,共8页
Lug joints are preferred joineries for transferring heavy loads to parent components in aerospace vehicles.They experience corrosion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improper surface finishes and rubbing displacement b... Lug joints are preferred joineries for transferring heavy loads to parent components in aerospace vehicles.They experience corrosion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improper surface finishes and rubbing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pin and lug-hole.This causes damage of different sizes and shapes near the lug-hole.Stiffness degradation due to corrosion-induced damage is modelled as a through-pit at one of the identified critical locations through stress analysis.The effect of this pit on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life is estimated.Lug-hole is pre-stressed by cold-working and the benefits of inducing plastic wake on the intended performance of the lug joint during the damages due to corrosion are brought out and compared with non-cold-worked lug-hole.Numer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is lug joint with pressfit.The results obtained highlight the benefits of cold-working and the methodology can be extended to damage growth and analyse the 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s for better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components of aerospace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g joint CORROSION Crack initiation COLD-WORKING Structural integ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kla Structures的三维仿真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俊杰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4期72-75,共4页
【目的】针对复杂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需要对三维仿真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研究。【方法】以郑州市某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为例,利用Tekla Structures内置的三维碰撞分析模块,对碰撞问题进行优化,并进行精细化... 【目的】针对复杂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需要对三维仿真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研究。【方法】以郑州市某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为例,利用Tekla Structures内置的三维碰撞分析模块,对碰撞问题进行优化,并进行精细化三维仿真模拟,对屋面工程的第一榀~第四榀主桁架、次桁架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结果】发现一处钢梁加劲肋与水平支撑的碰撞问题,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三维仿真模拟,确定了合理的屋面桁架施工方案,保证了施工质量,明显加快了工程进度。【结论】三维仿真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三维碰撞分析、三维仿真模拟,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三维仿真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钢结构 Tekla structures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4吡啶羧酸配体构筑的Cu(Ⅱ)-MOFs及其染料吸附降解性能
6
作者 巫云龙 唐鹏飞 +1 位作者 范江 燕阳天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MOFs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以硫酸铜(CuSO_(4)·5H_(2)O)和6-(吡啶-3′-基)间苯二甲酸(H_(2)L)为材料,制备了2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Cu_(2)(L)_(2)·C _(2) H _(3) N]}n(1)和{[C... 为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MOFs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以硫酸铜(CuSO_(4)·5H_(2)O)和6-(吡啶-3′-基)间苯二甲酸(H_(2)L)为材料,制备了2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Cu_(2)(L)_(2)·C _(2) H _(3) N]}n(1)和{[Cu(HL)_(2)]}n(2),并对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1和2进行了结构分析、TGA和FTIR表征以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单晶衍射数据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单斜晶系,P 21/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种基于双核轮桨次级构筑单元[Cu_(2)(COO)_(4)]构筑的三维紧密堆积化合物,配合物2由于配体部分质子化,结构中存在氢键[O_(3)—H…O_(4)],将二维层状网络结构连接成三维结构。配合物1是rtl拓扑类型的网络结构,拓扑符号为(42.610.83);配合物2是sql拓扑类型的网络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2种配合物在相同时间间隔下对不同染料降解性能表明配合物2对水溶液中的孔雀石绿具有一定的化学吸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次级构筑单元 三维紧密堆积结构 二维层状 染料吸附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网格空腹夹层板结构创新与实践最新进展
7
作者 陈红鸟 杨瑛 +4 位作者 田鹏刚 周正荣 陈靖 魏艳辉 马克俭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剪切刚度,其整体力学特性介于密肋井字楼盖与空腹网架之间。系统回顾了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结构的组成和分类,总结了该结构的几何和力学特点,归纳了现有的理论分析方法与技术规程、结构优势及工程应用案例,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工程实践进展;最后,对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大跨度灵活划分空间、节约层高、降低结构自重、节省建筑用材、空腹可穿越管线等诸多优势,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工程应用面积已达300余万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理论及实践创新体现了新时代的科技自立自强,采用多高层大跨度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可节约土地资源,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空腹夹层板 大跨度结构 多高层建筑 网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厂房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防裂措施
8
作者 孙宾 陈蕾 黄远方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裂缝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复合而成,不可能是简单的单因素,针对本流域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原材料特殊品质、施工区域温差大、空气干燥、湿度小等特点,通过对叶儿羌河干流已建电站厂房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介绍设计和施工过程采... 裂缝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复合而成,不可能是简单的单因素,针对本流域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原材料特殊品质、施工区域温差大、空气干燥、湿度小等特点,通过对叶儿羌河干流已建电站厂房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介绍设计和施工过程采取的防裂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厂房 裂缝 原因分析 防裂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
9
作者 黄天立 李群 +3 位作者 陈龙 陈华鹏 阳波 何益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85,共11页
腐蚀电流密度的测量存在误差,且物理模型预测腐蚀电流密度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量化物理模型的不确定性,准确预测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 腐蚀电流密度的测量存在误差,且物理模型预测腐蚀电流密度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量化物理模型的不确定性,准确预测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方法。首先,采用贝叶斯方法结合实测数据推断RC结构腐蚀开裂过程中的腐蚀电流密度物理模型中的参数,采用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方法中的Metropolis-Hastings算法进行采样,得到参数的后验分布;然后,利用后验分布传递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腐蚀电流密度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锈蚀产物质量相等将非均匀腐蚀的钢筋锈蚀椭圆模型转换成均匀腐蚀的厚壁圆筒模型来计算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应力,通过钢筋损失量与腐蚀电流密度预测值之间的关系,预测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间。通过2个试验试件验证所提方法预测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修正后的腐蚀电流密度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腐蚀电流密度,且能够有效地预测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开裂时间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 保护层开裂 开裂时间 非均匀锈蚀 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环形建筑物悬挑结构施工技术
10
作者 胡长明 侯旭辉 +2 位作者 田鹏刚 张丽莎 王忠宇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针对上宽下窄环形悬挑结构,提出一种创新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方案。采用下部先行、上部跟进、分步施工逻辑,通过搭设辐射型三角托架式操作平台完成下层悬挑结构施工,随后依托下层悬挑结构实现部分上层结构施工,然后通过钢丝绳拉结上层结构... 针对上宽下窄环形悬挑结构,提出一种创新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方案。采用下部先行、上部跟进、分步施工逻辑,通过搭设辐射型三角托架式操作平台完成下层悬挑结构施工,随后依托下层悬挑结构实现部分上层结构施工,然后通过钢丝绳拉结上层结构后扩展下层施工平台,最后完成上层剩余悬挑结构施工。结合西安某发射塔工程,详细阐述其悬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环形悬挑结构施工平台在钢丝绳卸荷状态下整体受力性能。结果表明,环形悬挑支撑架体受力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钢结构 悬挑结构 施工技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
11
作者 黄丽芬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取单一的方法对剪力墙安装偏差进行量化处理,易产生效果不佳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即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安装过程中,获取其安装过程的感知数据,并对感知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判断其中... 采取单一的方法对剪力墙安装偏差进行量化处理,易产生效果不佳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即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安装过程中,获取其安装过程的感知数据,并对感知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偏差.对剪力墙安装偏差进行分类处理,针对不同类别的偏差,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并计算出相应的纠正因子,得到对应的偏差纠正值.设计的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应用于工程实例,残余偏差值仅为0.88 mm,纠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预制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安装 偏差纠正 纠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结构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2
作者 孙宇坤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237-239,共3页
为顺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亟须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对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基于对传统课程教学痛点的分析,教学团队秉承“结”师生同心、“构”登攀课堂的教学理念,对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开展了... 为顺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亟须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对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基于对传统课程教学痛点的分析,教学团队秉承“结”师生同心、“构”登攀课堂的教学理念,对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从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方式、融合思政育人等多个方面着手,实现了人才能力的进阶式发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与选型 创新能力 教学痛点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既有住宅建筑的超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3
作者 相文强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避免超深基坑支护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减少支护施工完成后周边建筑沉降,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大明宫西站1号出入口附近的一个拟建工程为例,采用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基坑四周布置钻孔咬合桩,组成基坑围护结构,并采用等厚度水泥土... 为避免超深基坑支护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减少支护施工完成后周边建筑沉降,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大明宫西站1号出入口附近的一个拟建工程为例,采用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基坑四周布置钻孔咬合桩,组成基坑围护结构,并采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在超深基坑的纵向对角处设置支撑体系,进一步保护紧邻既有住宅建筑。以咬合桩为基础,通过钻孔、锚索安装、注浆、锚索张拉4个环节完成预应力锚索安装,加固基坑支护结构。依托双侧搭接套铣施工成墙模式,搭建超深基坑止水帷幕,完成基坑支护的整体施工。监测结果显示:超深基坑支护施工后五个半月,邻近建筑物最大沉降值仅为7.6 mm,满足了基坑支护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超深基坑 支护结构 钻孔咬合桩 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压力脉动及叶片裂纹生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姬中瑞 曲力涛 +2 位作者 迟福东 陈小翠 杨春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前,水轮机转轮叶片出现裂纹甚至脱落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以某水电站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扩展有限元方法对该水轮机全流道及转轮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提取不同运行工况下转轮叶片的压力脉动信息,... 目前,水轮机转轮叶片出现裂纹甚至脱落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以某水电站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扩展有限元方法对该水轮机全流道及转轮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提取不同运行工况下转轮叶片的压力脉动信息,进行其转轮结构强度及叶片疲劳裂纹扩展情况分析.研究表明转轮内部的压力脉动主要由转轮旋转、导叶出口不均匀流场以及低频尾水涡带所引起.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叶片所受应力分布大致相同,且均在叶片出水边与上冠以及下环交接处附近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当转轮出水边靠近下环连接处出现裂纹时,裂纹会从出水边逐渐向转轮下环附近扩展,并最终发展为贯穿性裂纹.且叶片出现贯穿性裂纹所经历的载荷循环次数与应力大小以及裂纹的扩展形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转轮 单向流固耦合 压力脉动 强度分析 疲劳裂纹扩展 疲劳寿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心墙堆石坝蓄水初期裂缝成因反演分析研究
15
作者 黄晓洪 焦修明 +2 位作者 王良 魏匡民 邓曌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坝体裂缝是现代土石坝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某心墙堆石坝坝体变形监测数据,采用有效应力法有限元反馈了坝体变形过程,采用倾度法预测了坝体裂缝范围和发展趋势.数值方法与实测资料相结合对坝体初期蓄水裂缝原因进行了研究分... 坝体裂缝是现代土石坝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某心墙堆石坝坝体变形监测数据,采用有效应力法有限元反馈了坝体变形过程,采用倾度法预测了坝体裂缝范围和发展趋势.数值方法与实测资料相结合对坝体初期蓄水裂缝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初期上游坝壳料的湿化、流变效应是引起坝体裂缝的主要因素,随着坝体后期变形发展,坝体裂缝有向心墙发展的趋势,并于运行3年后趋于稳定.为了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建议加强监测并采取一定的裂缝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结构裂缝 有效应力法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结构BIM模型的结构分析数据转换和软件开发
16
作者 赵诗华 刘栋 +1 位作者 余香林 石永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发了钢结构BIM模型数据转换算法,运用C#语言和Xbim工具包,实现了结构构件信息提取、构件空间位置调整和分析数据自动添加,并形成了相应的转换软件;通过钢框架结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软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将其应用于安阳市游客集散中心的BIM模型转换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算法和软件解决了生成的结构分析模型节点不连接和人工添加分析数据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了BIM中的钢结构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向ABAQUS结构分析模型数据的准确转换。与传统的在ABAQUS中直接建立结构分析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大大提高复杂钢结构的结构分析建模速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建筑信息模型(BIM) IFC标准 模型转换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作用下建筑结构高效毁伤评估方法
17
作者 吕晋贤 吴昊 +1 位作者 卢永刚 陈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50,共18页
为综合评估战后建筑结构的毁伤等级,针对爆炸作用下典型地面建筑,即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提出了损伤破坏和倒塌的高精度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并通过RC结构爆炸试验、倒塌事故和砌体墙爆炸试验进行了充分验... 为综合评估战后建筑结构的毁伤等级,针对爆炸作用下典型地面建筑,即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提出了损伤破坏和倒塌的高精度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并通过RC结构爆炸试验、倒塌事故和砌体墙爆炸试验进行了充分验证;开展了典型3层原型RC框架结构在不同爆炸当量(25~200 kg TNT)下的内爆炸数值仿真,定量分析了爆炸冲击波在建筑结构内部的传播、结构损伤破坏和墙体飞散等。爆炸作用下建筑结构的高效毁伤评估流程为:结合镜像爆源和非线性叠加原理确定内爆炸荷载,基于等效单自由度方法评估梁、板、柱及墙体构件的毁伤等级,引入构件重要性系数加权确定房间毁伤等级,考虑房间功能及位置重要性评估整体结构的毁伤等级。高精度数值仿真分析与毁伤评估方法计算的典型RC框架结构的整体毁伤等级一致,即在25、100和200 kg TNT爆炸下RC结构分别呈现轻度、中度和重度毁伤,毁伤评估方法可缩短99%以上的计算耗时,兼具可靠性与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建筑结构 毁伤评估方法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模分析
18
作者 李祯 庄卓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智慧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温室大棚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BIM技术,对Venlo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对温室大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然后,对BIM工作流做介绍和分析,并对... 智慧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温室大棚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BIM技术,对Venlo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对温室大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然后,对BIM工作流做介绍和分析,并对建筑结构和节点进行深化分析;最后,设计了一栋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并利用BIM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和分析。实例设计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模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Venlo温室大棚 BIM技术 建筑结构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行车激励下高铁桥梁顶板裂缝扩展及其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高浩 王君明 +2 位作者 勾红叶 班新林 孟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跨中顶板下缘纵向裂缝在行车荷载激励下的横向扩展及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以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扩展有限元法和子模型技术,建立车-轨-桥耦合分析模型与带裂缝的跨中顶板... 为研究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跨中顶板下缘纵向裂缝在行车荷载激励下的横向扩展及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以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扩展有限元法和子模型技术,建立车-轨-桥耦合分析模型与带裂缝的跨中顶板子模型,研究不同车速、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桥梁顶板下缘裂缝横向扩展规律;利用结构声强法探明不同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开裂顶板下缘振动能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行车速度会增大裂缝横向扩展位移曲线峰值;在350 km/h高速行车激励下,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几乎没有变化;顶板裂缝深度每增加20 mm,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增大0.0015 mm,裂缝横向扩展受裂缝深度影响显著。无裂缝时顶板下缘振动能量流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保持一致,越靠近列车荷载位置振动能量分布越多;裂缝的出现对顶板下缘一定范围内的振动能量产生两个影响,一是改变能量流动方向,二是降低能量值大小;裂缝长度增大对能量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裂缝周围单元;裂缝深度的增加会使得裂缝对能量的影响范围显著增大,且裂缝两端出现能量集中现象。研究成果可以为高铁简支梁桥养护维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梁 车-轨-桥耦合分析 裂缝扩展 振动能量 结构声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春燕 逄毓卓 《中国高新科技》 2025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前,我国主要依赖减震或隔震技术的单独使用,缺乏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文章深入研究了粘滞阻尼器减震设计的可行性及其效率,并探讨其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合理运用隔震减震技术,可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民... 目前,我国主要依赖减震或隔震技术的单独使用,缺乏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文章深入研究了粘滞阻尼器减震设计的可行性及其效率,并探讨其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合理运用隔震减震技术,可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隔震减震技术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