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学校隔震建筑开裂鉴定分析及加固措施
1
作者 皇垚华 张涛 +1 位作者 曹晓辉 刘伟 《工程质量》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论文以某学校隔震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裂缝为背景,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分析,并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加固方法的特点,对高压旋喷桩加固法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分析得出:导致该建筑产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是施工... 论文以某学校隔震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裂缝为背景,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分析,并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加固方法的特点,对高压旋喷桩加固法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分析得出:导致该建筑产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未能严格按图施工;隔震支座可以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水平位移,减轻结构构件的受损程度;根据本项目特点,最终选择高压旋喷桩加固法进行处理。研究成果对其它类似项目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建筑 不均匀沉降裂缝 鉴定分析 高压旋喷桩加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础托换开发地下空间不均匀沉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贾强 张鑫 应惠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00-3504,3511,共6页
桩基础托换法开发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可分为桩基托换前、托换后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3个工况。施工过程会使既有建筑物地基产生二次沉降变形,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影响到上部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一个3层框架结构建筑物增加... 桩基础托换法开发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可分为桩基托换前、托换后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3个工况。施工过程会使既有建筑物地基产生二次沉降变形,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影响到上部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一个3层框架结构建筑物增加一层地下室桩基础托换过程的地基沉降规律,建立了3个工况的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定义路径的方法,可以得到3个工况的沉降曲线和柱脚处地基的沉降差。从沉降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桩基托换前,地基总的沉降趋势是中间部位柱脚大于周边部位柱脚的"盆式沉降";桩基础托换后,柱脚处的沉降差进一步增大;土方开挖后,由于下层土被"卸载",中间部位柱脚处的地基明显回弹,使得中间部位柱脚与周边部位柱脚的沉降差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最大的沉降差出现在桩基托换后土方开挖前,此时由沉降差引起的上部结构的附加弯距可以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求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托换法 有限元 沉降 附加内力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港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和商业街地层沉降控制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文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介绍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地下商业街工程,综合应用拱部高压水平旋喷桩、长管棚、超前深孔预注浆作为隧道超前支护,采用洞桩法施做钻孔灌注桩和桩间咬合旋喷桩作为隧道两侧的围护结构,CRD法开挖和支护,以及施工过... 介绍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地下商业街工程,综合应用拱部高压水平旋喷桩、长管棚、超前深孔预注浆作为隧道超前支护,采用洞桩法施做钻孔灌注桩和桩间咬合旋喷桩作为隧道两侧的围护结构,CRD法开挖和支护,以及施工过程实时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通过小导洞对隧道上方地层实施加固补偿注浆,分层分部位加固土体,精确控制沉降,确保隧道上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地铁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洞桩法 CRD法 桩基托换 补偿注浆 监控量测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房墙体严重开裂事故分析与处理
4
作者 司振贵 陈希哲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54-856,共3页
清华大学的两层库房楼 ,因场地存在泥炭层厚薄悬殊 ,导致墙体发生大裂缝33条 ,成为危房。经重新勘察 ,查明系地基持力层普遍存在软弱且厚度不均的有机土、泥炭层所致。比较多种加固方案后选用树根桩托换法 ,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裂缝 树根桩 托换法 墙体 事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托换桩在某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小辉 刘海亭 +2 位作者 何淼 吴琦 魏国良 《岩土工程技术》 2019年第6期334-340,共7页
针对某试验楼沉降较大的问题,通过调查裂缝分布和分析沉降观测的变化规律,得出造成该建筑基础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即地表渗水、地下水位较明显抬升和临近建筑物的地基下沉。为解决不均匀的湿陷变形造成地基差异沉降问题,提出采用... 针对某试验楼沉降较大的问题,通过调查裂缝分布和分析沉降观测的变化规律,得出造成该建筑基础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即地表渗水、地下水位较明显抬升和临近建筑物的地基下沉。为解决不均匀的湿陷变形造成地基差异沉降问题,提出采用坑式静压托换桩方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详细介绍了加固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通过对比加固前后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坑式静压托换桩加固效果较好,可有效遏制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不均匀沉降持续发展势态,为类似加固工程积累了地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差异沉降 湿陷性黄土 静压托换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