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朝服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骆浩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自周公制礼作乐起,中国古代文明全面进入礼制时代,冠服制度成为礼制物化的重要形式。西周朝服为《周礼》所载,与冕服相比,朝服兼具更多的行政功能和部分礼制功能。西周朝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冠服制度都有深远影响,但其在制度构... 自周公制礼作乐起,中国古代文明全面进入礼制时代,冠服制度成为礼制物化的重要形式。西周朝服为《周礼》所载,与冕服相比,朝服兼具更多的行政功能和部分礼制功能。西周朝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冠服制度都有深远影响,但其在制度构建理念、服饰应用上与后世不同,这是由西周独特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朝服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中动物纹样的比较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依 吴志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物纹样在不同艺术上的差异及其共通性。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在选取题材的风格和寓意上相似,在色彩运用上运用五行色的配色亦遵循传统的配色口诀一色为主、巧用补色、以色助色,在纹样布局上遵循中式对称之美及天圆地方的造物思想。但两者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在造型上因器制宜、因地布纹,在工艺上因材施艺、因材敷彩,因此在纹样的呈现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样 清代 粉彩瓷器 宫廷服饰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S色彩体系的清代服饰蝙蝠纹样色彩研究
3
作者 任俣佳 王群山 《色彩》 2024年第11期88-92,共5页
蝙蝠纹样历史悠久,其造型与色彩随着时代更迭而发展,并在清代达到顶峰,清代蝙蝠纹样用色大胆、丰富,却也有迹可循。本文以清代宫廷服饰中的蝙蝠纹样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色彩体系(Natural Colour System,NCS)从清代的礼服、吉服、便服三... 蝙蝠纹样历史悠久,其造型与色彩随着时代更迭而发展,并在清代达到顶峰,清代蝙蝠纹样用色大胆、丰富,却也有迹可循。本文以清代宫廷服饰中的蝙蝠纹样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色彩体系(Natural Colour System,NCS)从清代的礼服、吉服、便服三类服饰中对其蝙蝠纹样进行色彩的提取,从色相分布情况、色彩数量构成情况、纯度、明度角度分析,并归纳其特征。NCS体系下的蝙蝠纹样色彩研究对提取色彩进行量化分析,以归纳总结出较客观的色彩规律,可为清代蝙蝠纹样的研究与创新设计提供参考与思路。研究发现,清代宫廷服饰中的蝙蝠纹样色彩数量多元,有明显的色相、纯度、明度偏好,善于运用有彩色烘托色彩意境、搭配对比色以平衡韵律美感、选取类似色以柔和自然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服饰 清代宫廷服饰 蝙蝠纹样 色彩分析 色彩特征 NCS色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杂宝纹的寓意——以清朝宫廷服饰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滕雪梅 陈敏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1,共3页
研究杂宝纹的目的是梳理出杂宝纹在清朝宫廷服装上的应用状态。研究依托历史典籍和清朝宫廷服饰文物,解读杂宝纹各自代表的寓意、文化渊源和历史,以及表现手法。杂宝纹揭示了祈求万福万寿是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核心,本土文化... 研究杂宝纹的目的是梳理出杂宝纹在清朝宫廷服装上的应用状态。研究依托历史典籍和清朝宫廷服饰文物,解读杂宝纹各自代表的寓意、文化渊源和历史,以及表现手法。杂宝纹揭示了祈求万福万寿是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核心,本土文化对宗教宽容的态度,并使之多元并存的状态。杂宝纹是清朝宫廷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纹样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宝纹 清朝 宫廷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服饰中“卐、卍”字纹的布局与审美及其设计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珊 刘荣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91,共9页
清代宫廷服饰纹样历经百年的文化积淀与工艺演进,吸收融合了汉族服饰文化精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其纹样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卐、卍"字纹作为其中一种服饰纹样符号既有着文字属性与吉祥寓意,同时还兼具几何图形... 清代宫廷服饰纹样历经百年的文化积淀与工艺演进,吸收融合了汉族服饰文化精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其纹样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卐、卍"字纹作为其中一种服饰纹样符号既有着文字属性与吉祥寓意,同时还兼具几何图形的审美特征。文章对清代宫廷服饰中的"卐、卍"字纹进行实物考察和案头资料整理,着重分析其形式特征、布局规律及其所展现出的审美特征,从而进一步将其形态提取归纳、变形再创,巧妙地将这一传统符号与当代服装、服饰设计有机结合,为传统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服饰 “卐、卍”字纹 布局形式 审美特征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菟郡的内迁与高句丽的兴起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存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9,共4页
高句丽民族及其政权兴起于玄菟郡内,考证《三国志》和《后汉书》所记相同内容的一段话,可以看出玄菟郡对高句丽的管辖,在公元2世纪初玄菟郡第二次内迁之后有所变化。内迁之前,高句丽在玄菟郡界内,高句丽直接从玄菟郡接受"朝服衣帻&... 高句丽民族及其政权兴起于玄菟郡内,考证《三国志》和《后汉书》所记相同内容的一段话,可以看出玄菟郡对高句丽的管辖,在公元2世纪初玄菟郡第二次内迁之后有所变化。内迁之前,高句丽在玄菟郡界内,高句丽直接从玄菟郡接受"朝服衣帻",高句丽县县令主管高句丽的户籍;内迁之后,高句丽不在玄菟郡界内,高句丽县县令不再主管高句丽的户籍,高句丽接受"朝服衣帻"的形式和地点也发生改变。尽管如此,高句丽对玄菟郡的隶属关系仍继续保持。魏晋之后,玄菟郡继续削弱,于是高句丽开始接受中原王朝的直接册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菟郡 高句丽 朝服衣帻 名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式朝服柜正立面造型比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婷 刘文金 周雪冰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年第5期22-23,共2页
本文以杨耀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中所载朝服柜实例为样本,通过构图分析及测量计算等方法,得出其主视图的比例分布图表,然后依据图表总结其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比例关系以及装饰构件比例的特征,为明式柜类家具造型研究以及现代柜类家... 本文以杨耀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中所载朝服柜实例为样本,通过构图分析及测量计算等方法,得出其主视图的比例分布图表,然后依据图表总结其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比例关系以及装饰构件比例的特征,为明式柜类家具造型研究以及现代柜类家具正立面分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朝服柜 比例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雍正岩窟修行图》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雪萍 《艺术探索》 2014年第3期39-42,5,共4页
《雍正岩窟修行图》创作背景与当时清政府扶持藏传佛教及雍正对佛学的热爱有着深刻联系。整体构图来自明王圻编撰《三才图会》人物卷。画风具有宫廷绘画细腻重彩的特点,同时结合西方写实技法,展现了雍正的独特审美趣味。主要表达了雍正... 《雍正岩窟修行图》创作背景与当时清政府扶持藏传佛教及雍正对佛学的热爱有着深刻联系。整体构图来自明王圻编撰《三才图会》人物卷。画风具有宫廷绘画细腻重彩的特点,同时结合西方写实技法,展现了雍正的独特审美趣味。主要表达了雍正统治万邦的王权展现、"本我"欲望的装扮实现和"超我"理想的道德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岩窟修行图》 宫廷绘画 变装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宫廷丝织品中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文广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69-74,共6页
龙纹是明代宫廷丝织品中的重要纹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明代宫廷丝织品中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文章对明代丝织品出土文物、传世帝王画像、历史文献资料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丝织品龙纹构图严谨、... 龙纹是明代宫廷丝织品中的重要纹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明代宫廷丝织品中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文章对明代丝织品出土文物、传世帝王画像、历史文献资料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丝织品龙纹构图严谨、造型威严有力、色彩明艳富丽,做工精致,龙纹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不仅体现帝王独尊的特殊意义,更有顺应天道、以德配天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丝织品 宫廷服饰 龙纹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梳妆用具设计及其审美风格成因:以照容类用具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莉丽 孙睿琦 《服饰导刊》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研究方法]文章选择清代宫廷中照容类梳妆用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相关物品进行梳理,并结合史料档案记载,对清宫中照容类梳妆用具的样式进行分析,阐述促使其审美风格形成的各类因素。[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 [研究方法]文章选择清代宫廷中照容类梳妆用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相关物品进行梳理,并结合史料档案记载,对清宫中照容类梳妆用具的样式进行分析,阐述促使其审美风格形成的各类因素。[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清代宫廷梳妆用具设计从实用需求出发,既有可照至全身的镜屏、壁镜类,又有容收纳与照容为一体的镜台与镜奁,还有形制多样、使用方便的小型容镜。促使其审美风格形成的要素主要有三点,其一为帝王主导的“恭造之式”器物审美标准;其二为西风东渐背景下的对西方器物的模仿以借鉴;其三为一般造物与经典造物互动生成环境下民间器物审美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照容类梳妆用具 设计 审美风格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清官营丝绸织造及其织物典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剑锋 《纺织报告》 2019年第5期53-60,64,共9页
明清官营丝绸织造是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特供丝绸生产,具有中央集权管理和地方官府掌管的性质。明清时期的官营织造机构规模庞大,特别是“江南三织造”地处经济发达的江南,蚕桑兴盛,丝织遍邑,成为官织丝绸生产的主要所在。由官营... 明清官营丝绸织造是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特供丝绸生产,具有中央集权管理和地方官府掌管的性质。明清时期的官营织造机构规模庞大,特别是“江南三织造”地处经济发达的江南,蚕桑兴盛,丝织遍邑,成为官织丝绸生产的主要所在。由官营织造生产的织物服饰,严格遵循明清两朝既定的衣冠典制,其颜色、纹样、形制、尺寸诸方面都表现出“贵贱有别,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官营丝绸制造 织造局 龙袍 蟒袍 朝服 官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明晚期宫廷应景丝绸纹样的解析
12
作者 雷文广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4-48,共5页
结合相关历史典籍及考古资料,运用符号学理论,从图像的能指、所指及意指三个方面,解析了晚明宫廷应景丝绸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研究表明:晚明宫廷服饰中应景纹样是节庆日所穿戴的纹样,其出现在明代晚期;应景纹样的出现,既有深厚的思想根源... 结合相关历史典籍及考古资料,运用符号学理论,从图像的能指、所指及意指三个方面,解析了晚明宫廷应景丝绸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研究表明:晚明宫廷服饰中应景纹样是节庆日所穿戴的纹样,其出现在明代晚期;应景纹样的出现,既有深厚的思想根源,又与明代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应景纹样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其符号的解读依赖于汉族共同的文化心理。该研究为传统节庆符号元素在现代礼服的传承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宫廷服饰 丝绸 应景纹样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孔府旧藏明代品官“四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孔祥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39-46,共8页
孔府旧藏文物明清服饰中,尤以明代服饰最为珍贵,其形制多样、纹样精美、色彩鲜明,极具特色。这批传世明代服饰,以其稀缺性成为传世文物珍品,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孔府旧藏明代品官服饰为例,对“四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 孔府旧藏文物明清服饰中,尤以明代服饰最为珍贵,其形制多样、纹样精美、色彩鲜明,极具特色。这批传世明代服饰,以其稀缺性成为传世文物珍品,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孔府旧藏明代品官服饰为例,对“四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服饰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将馆藏文物与历史文献、图像的相互比对考证,进一步解析品官“四服”所承载的礼仪内涵、审美观念和百工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朝服 公服 祭服 常服 孔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