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类偶联剂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宁 李先铭 +3 位作者 李改花 张红霞 杨笑春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3,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热重分析法、力学谱仪等测定改性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偶联剂仅对水滑石表面进行了有机改性,未改变其晶体层状结构,减少了晶粒间的团聚,能够更好地延缓PVC热降解,提高材料的弹性和韧性。其中铝钛复合偶联剂的用量最少但改性效果最佳,使PVC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44℃,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前分别提高了3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偶联剂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晓敏 陈圆 +1 位作者 王欣 胡建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3,共7页
为提升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钛酸酯偶联剂201、马来酸酐偶联剂对沙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聚乳酸为基体,改性沙柳纤维为增强相,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环境友好型沙柳/聚乳酸... 为提升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钛酸酯偶联剂201、马来酸酐偶联剂对沙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聚乳酸为基体,改性沙柳纤维为增强相,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环境友好型沙柳/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类型及含量对沙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4种偶联剂改性的沙柳/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均得到改善,力学强度得到提升,偶联剂适宜质量分数均为2%,其中马来酸酐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好,其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为28.79MPa、弹性模量为3326.5MPa、冲击强度为4.351kJ/m^(2),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13.8%、127.9%、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聚乳酸 沙柳纤维 界面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双暂堵压裂实验装置研发与应用
3
作者 郭天魁 郝彤 +6 位作者 张跃龙 陈铭 曲占庆 王文宇 吕明锟 杨仁杰 戴海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展非常规储层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并通过进出口流量监测、多点测压、可视化图像处理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细化表征,对段内暂堵与缝内暂堵两种压裂辅助工艺进行评价优化。该实验装置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安全、功能丰富,是储层改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实验装置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 暂堵压裂 暂堵材料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促解吸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4
作者 鲁红升 杨阳 +2 位作者 吴洋 严向阳 林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699,共13页
煤层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高效开发对改善能源结构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综述了促解吸剂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的研究进展与挑战,重点探讨了物理置换、化学竞争吸附、润湿性调控及热力学协同等多种作用机理... 煤层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高效开发对改善能源结构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综述了促解吸剂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的研究进展与挑战,重点探讨了物理置换、化学竞争吸附、润湿性调控及热力学协同等多种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物理置换类促解吸剂通过竞争吸附占据煤基质活性位点,增强甲烷解吸效率;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药剂通过重构气-液-固界面作用,降低毛细管阻力并优化孔隙流体分布;润湿性调控技术则通过改变煤岩表面亲疏水性,削弱甲烷与煤基质的结合强度。此外,热力学协同机制通过温度、压力与孔隙结构的动态演变,系统提升解吸动力学效率。然而,煤层非均质性、化学剂长期滞留风险及储层条件下工作液对煤岩作用机制不明等问题仍制约促解吸技术发展。未来研究需聚焦多因素耦合模型的构建、智能响应材料的开发及CO_(2)封存与甲烷增采的一体化技术,推动煤层气开发向绿色化、精准化方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解吸机理 促解吸剂 物理置换 竞争吸附 润湿性调控 多因素耦合 绿色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接枝活化废胶粉与沥青相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5
作者 田小革 李光耀 +3 位作者 高凯 吴清浩 黄思丹 谢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9-88,共10页
为了揭示硅烷偶联剂接枝活化废胶粉的微观机理,研究其与沥青基体的相容性与相互作用行为,在实验室对废胶粉进行了硅烷偶联剂KH550的接枝活化处理,并对其活化效果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其次,基于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构建... 为了揭示硅烷偶联剂接枝活化废胶粉的微观机理,研究其与沥青基体的相容性与相互作用行为,在实验室对废胶粉进行了硅烷偶联剂KH550的接枝活化处理,并对其活化效果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其次,基于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构建了沥青与胶粉单体及共混体系模型,通过电偶极矩、溶解度参数以及结合能指标对接枝前后胶粉与沥青的相容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借助离析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废胶粉经KH550接枝活化处理后,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硅烷偶联薄膜。C-H键及O-H键官能团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KH550成功接枝到胶粉表面。与普通胶粉相比,KH550接枝活化胶粉的极性更强,且其与沥青间的溶解度参数差值更小,结合能更大,说明接枝胶粉与沥青的相容性更好。从分子相互作用机理分析,KH550水解产物分子一端的羟基与胶粉表面的羟基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而另一端的3-氨丙基基团与沥青产生了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从而有效增强了体系结构的相容性。此外,工艺相容性的离析试验结果与热力学相容性的分子模拟结果一致,进一步为评价活化胶粉与沥青相容性的有效方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胶粉 硅烷偶联剂 接枝活化 相容性 相互作用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电缆绝缘性能强化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忠磊 赵帅 +1 位作者 殷一凡 杜伯学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聚丙烯(PP)绝缘是环境友好型可回收电缆绝缘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等规PP绝缘存在低温模量高、韧性差、断裂伸长率低的问题,通过共混或共聚方法在PP绝缘中引入弹性体虽可实现其力学性能的优化,但也导致其绝缘性能的严重下降。为此,本... 聚丙烯(PP)绝缘是环境友好型可回收电缆绝缘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等规PP绝缘存在低温模量高、韧性差、断裂伸长率低的问题,通过共混或共聚方法在PP绝缘中引入弹性体虽可实现其力学性能的优化,但也导致其绝缘性能的严重下降。为此,本文综述了基于化学接枝改性的电缆绝缘性能强化方法的研究进展。首先对比分析了极性小分子、高能电子/光子捕获型小分子、自由基清除型小分子三类接枝单体对电缆绝缘空间电荷积聚、击穿、电树枝劣化等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并提出了化学接枝单体的优选方法。然后对溶液接枝、熔融接枝、固相接枝、悬浮接枝、辐射接枝等不同接枝改性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聚丙烯电缆绝缘化学接枝改性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化学接枝改性PP电缆绝缘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电缆绝缘 接枝改性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可膨胀石墨及其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鹏程 李瑞龙 +5 位作者 练洪淋 郭建兵 陈晓浪 宋程鹏 孟永智 吴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可膨胀石墨(EG)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膨胀型阻燃剂,受热膨胀后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能够有效隔绝聚合物与氧气和热源,同时膨胀过程吸收热量。然而,EG与有机高分子的相容性较差,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文中从EG的表面偶联处理、共混协同... 可膨胀石墨(EG)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膨胀型阻燃剂,受热膨胀后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能够有效隔绝聚合物与氧气和热源,同时膨胀过程吸收热量。然而,EG与有机高分子的相容性较差,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文中从EG的表面偶联处理、共混协同和杂化改性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针对EG的改性方法及其在阻燃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对未来EG阻燃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与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石墨 表面处理 协同阻燃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酶耦合修饰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梦丽 陈雨 +1 位作者 林凤岩 陈复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1-360,共10页
大豆蛋白作为优质的天然植物蛋白资源,除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其中凝胶性作为大豆蛋白重要的功能特性备受关注,但大豆蛋白天然凝胶制品存在稳定性较差、机械强度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凝胶制品中的应用与发展... 大豆蛋白作为优质的天然植物蛋白资源,除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其中凝胶性作为大豆蛋白重要的功能特性备受关注,但大豆蛋白天然凝胶制品存在稳定性较差、机械强度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凝胶制品中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改善其凝胶特性至关重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该文综述了物理修饰、酶修饰以及物理-酶耦合修饰处理对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总结了不同修饰方法与大豆蛋白凝胶“加工参数-蛋白结构-产品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物理-酶耦合修饰对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高品质大豆蛋白凝胶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物理修饰 酶修饰 凝胶特性 物理-酶耦合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对拉挤用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荆素航 张京旺 +4 位作者 刘千立 李成良 刘卫生 黄辉秀 张辉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2,共7页
拉挤用环氧树脂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短成型周期和低固化收缩率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然而,其固化后的韧性较差,在外力冲击下容易受损开裂。为实现拉挤用环氧树脂工艺适配性与力学性能的协同调控,采用KH550型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_(2... 拉挤用环氧树脂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短成型周期和低固化收缩率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然而,其固化后的韧性较差,在外力冲击下容易受损开裂。为实现拉挤用环氧树脂工艺适配性与力学性能的协同调控,采用KH550型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纳米SiO_(2)(标记为KH550-SiO_(2)),并将KH550-SiO_(2)与拉挤用环氧树脂共混,研究了不同含量KH550-SiO_(2)对拉挤用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流变测试等手段,对复合体系的结构特征、热性能和流变行为进行了系统表征。SEM结果显示,KH550-SiO_(2)在树脂基体中分散均匀。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KH550-SiO_(2)质量分数为2%时,拉挤用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韧性分别提升了8.43%、7.80%、46.05%和25.00%。此外,TGA和流变测试结果表明,KH550-SiO_(2)的加入并未对拉挤用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和流变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说明KH550-SiO_(2)是一种有效的增韧剂,可在保持拉挤用环氧树脂原有耐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挤用环氧树脂 硅烷偶联剂 纳米SiO_(2) 增韧改性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接枝改性-增塑剂协同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永振 易夕剑 +1 位作者 程娟 于文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34,共8页
目的旨在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聚氯乙烯(PVC)接枝改性与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共混的协同效应,为开发兼具优异增塑性和安全性的PVC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方法构建接枝改性的PVC元胞模型,计算模型体系的溶解度参数... 目的旨在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聚氯乙烯(PVC)接枝改性与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共混的协同效应,为开发兼具优异增塑性和安全性的PVC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方法构建接枝改性的PVC元胞模型,计算模型体系的溶解度参数、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力学性能、相互作用能(E_(inter))、均方位移(MSD)以及径向分布函数(RDF)等关键参数,揭示接枝改性与DOP对PVC性能的协同影响机制。结果接枝改性可有效降低PVC的T_(g),其与DOP共混体系的Tg会进一步降低;接枝改性导致PVC主链间E_(inter)降低,而接枝物的引入能显著提升PVC链间的E_(inter),保障材料力学性能的稳定性;接枝改性与DOP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PVC的MSD,表明体系可塑性增强;RDF分析进一步证实,接枝改性和DOP共混削弱了PVC链间Cl与H的相互作用。结论接枝改性与DOP的协同作用可有效调控PVC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氯乙烯 接枝改性 增塑剂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田钻井污水钙离子处理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11
作者 谭文峰 贾潇 +4 位作者 杨迅 李鑫 郭一樊 程远鹏 唐善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为提高壳聚糖水溶性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用高脱乙酰度(98%)壳聚糖(KJT-1)接枝丙烯酸合成了一种页岩气田钻井污水钙离子处理剂.以水中Ca^(2+)去除效果为优化目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合成条件(温度、反应时... 为提高壳聚糖水溶性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用高脱乙酰度(98%)壳聚糖(KJT-1)接枝丙烯酸合成了一种页岩气田钻井污水钙离子处理剂.以水中Ca^(2+)去除效果为优化目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合成条件(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及丙烯酸用量),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最优合成条件下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评价了其对钻井污水模拟液中多价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丙烯酸接枝改性水溶性壳聚糖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壳聚糖∶过硫酸钾=1∶1.2(质量比),壳聚糖∶丙烯酸=1∶25(质量比),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70℃,该条件下产物(HCCLJ)与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设计相吻合.HCCLJ添加量为600 mg/L时,可将模拟水中Ca^(2+)含量从1101 mg/L降至194 mg/L,Ca^(2+)去除率为82.4%.不同HCCLJ加量对其他多价离子的去除效果优劣顺序为总铁(Fe^(2+)/Fe^(3+))>Ba^(2+)>Mg^(2+)>Al^(3+).HCCLJ不仅可以去除Ca^(2+),对其他多价离子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剂多效的功能,为页岩气田钻井污水的多价离子去除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接枝改性 钙离子处理剂 多价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不饱和丙烯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黄石林 王正祥 +1 位作者 范淑红 卓远航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6,共7页
【目的】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树脂的交联密度,优化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方法】以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随后以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AA)为原... 【目的】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树脂的交联密度,优化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方法】以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随后以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AA)为原料,成功制备可UV固化不饱和丙烯酸酯预聚物(UEA1~UEA3),并制备了相应的固化膜。通过FT-IR、^(1)H MNR、DTG、DSC、DMA对固化膜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固化膜的吸水率、水接触角、拉伸性能等。【结果】成功制备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及不饱和丙烯酸酯预聚物;GMA用量的增加及不饱和键的引入显著提高了UEA的交联密度,增强了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同时没有导致过低的断裂伸长率;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升高;且固化膜的热分解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固化膜的交联密度增大显著增强了其表面疏水性。当GMA质量分数为29.29%时,UEA2展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避免了过度交联和内部缺陷导致的低温分解,具有稳定的交联结构,水接触角为82°,吸水率为1.04%,断裂伸长率为6.36%,T_(5%)为265.83℃,拉伸强度达到17.37 MPa。【结论】固化膜的交联密度作为影响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这一合成路径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接枝改性 丙烯酸酯 环氧基团改性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用皱纹纸理化特性分析及模拟改性研究
13
作者 周海滨 谢志成 +3 位作者 潘志城 池明赫 关毅 邓军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7,共9页
绝缘皱纹纸是变压器和互感器及高压电缆等电力设备必须的绝缘材料,目前超(特)高压电力设备用高性能皱纹纸全部依赖进口,为实现高端电力设备用皱纹纸国产化以及提升皱纹纸长期可靠性,亟需开展皱纹纸理化特性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本文开... 绝缘皱纹纸是变压器和互感器及高压电缆等电力设备必须的绝缘材料,目前超(特)高压电力设备用高性能皱纹纸全部依赖进口,为实现高端电力设备用皱纹纸国产化以及提升皱纹纸长期可靠性,亟需开展皱纹纸理化特性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本文开展了不同厂家皱纹纸理化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提炼出影响皱纹纸性能的关键理化参数。通过接枝改性技术向皱纹纸纤维素体系中引入3种官能团,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改性前后纤维素体系的电、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官能团对纤维素体系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环对纤维素体系热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亚甲基长链能提高纤维素体系的绝缘性能,苯环能够提高纤维素体系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纸 理化特性 枝接改性 官能团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环氧树脂涂覆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性能
14
作者 刘旭东 宋政吉 +1 位作者 陈世昌 陈文兴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7,共10页
为提高聚酰亚胺(PI)纤维材料表面耐磨性能,提升PI纤维在特殊环境下的服役寿命,采用接枝有硅烷偶联剂的环氧树脂对PI纤维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碱处理和改性剂含量对PI纤维性能的影响,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 为提高聚酰亚胺(PI)纤维材料表面耐磨性能,提升PI纤维在特殊环境下的服役寿命,采用接枝有硅烷偶联剂的环氧树脂对PI纤维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碱处理和改性剂含量对PI纤维性能的影响,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PI纤维改性前后的化学结构、表观形貌、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磨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4 mol/L碱处理5 min时纤维表面活性明显增强,3-异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IPTMS)的浓度升高,改性PI纤维的粗糙程度明显增加;制备的新型超支化改性环氧树脂PI纤维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等性能几乎无损,表面粗糙度增加了104%,同时耐磨性能也提高了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环氧树脂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硅烷偶联剂改性BF/PP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及性能优化
15
作者 赵广兴 刘袁媛 +3 位作者 何亚东 信春玲 潘益鹏 任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137,共9页
基于自主搭建的纤维在线喷淋装置设备,使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分散液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在线喷淋改性,通过设计DOE实验,研究了处理距离、喷淋气压、牵引速度等工艺参数对BF/聚丙烯(PP)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改变硅烷偶联... 基于自主搭建的纤维在线喷淋装置设备,使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分散液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在线喷淋改性,通过设计DOE实验,研究了处理距离、喷淋气压、牵引速度等工艺参数对BF/聚丙烯(PP)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改变硅烷偶联剂的浓度和种类,探究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_(2)改性的机理与改性效果,并结合B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进行综合讨论。BF/PP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参数优化过程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多种手段对材料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_(2)均匀喷淋在BF表面,可有效提高BF的表面粗糙度,增强BF与PP的机械锁合作用;硅烷偶联剂协同作用下,可有效提高BF与纳米SiO_(2)的表面化学活性,使BF与PP通过化学键紧密结合。工艺优化结果显示,处理距离为100 mm、喷淋气压为0.6 MPa、牵引速度为3 m/min时,改性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升83.2%。硅烷偶联剂KH550在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效果最佳,注塑后复合材料相较于对照组,拉伸强度提升19.75%,弯曲强度提升30.22%,冲击强度提升2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喷淋装置 纳米SiO_(2) 界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玄武岩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
16
作者 慕佳琪 方震华 +1 位作者 刘晓华 冯秀娟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1-779,共9页
采用尿素对酸枣木屑进行改性得到了氮改性酸枣木基生物炭,然后通过KOH活化得到了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KOH质量分数对耦合改性生物炭综合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模拟电厂烟气环境下(CO_(2)体积分... 采用尿素对酸枣木屑进行改性得到了氮改性酸枣木基生物炭,然后通过KOH活化得到了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KOH质量分数对耦合改性生物炭综合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模拟电厂烟气环境下(CO_(2)体积分数15%、吸附压力0.1 MPa、吸附温度25℃、进气流速2.1 m/min)筛选出综合吸附性能最优的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对其进行了SEM、XRD、FTIR和BET表征,探究了其在不同吸附工况条件下(烟气温度、进气流速、CO_(2)体积分数)的CO_(2)动态吸附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1073 K、活化时间1.5 h、浸渍KOH质量分数30%条件下制备的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SAC-1073-1.5-K30)综合吸附性能最优,其CO_(2)动态吸附容量(4.17 mmol/g)、再生特性(96.6%)和耐水性(95.4%)均表现良好;SAC-1073-1.5-K30的CO_(2)动态吸附容量与吸附温度、进气流速呈负相关,与CO_(2)体积分数呈正相关。SAC-1073-1.5-K30在吸附温度25℃、进气流速8.40 m/min、CO_(2)体积分数15%的最佳吸附工况下的CO_(2)动态吸附容量为3.59 mmol/g,穿透时间33.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改性 生物炭 动态吸附 再生特性 耐水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COS红外光谱的复合偶联剂对有压热闷渣改性机理分析
17
作者 于先坤 赵令 +2 位作者 苏畅 龙红明 张浩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2-666,675,共6页
针对常用改性剂硅烷偶联剂(SC)改性钢渣效果不佳的情况,引入硬脂酸偶联剂(SA)对其进行复配,制备了不同配比的SC/SA复合改性剂并用于有压热闷渣的改性。当复合偶联剂配方为SC和SA均为3%(质量分数)时,有压热闷渣的改性效果最佳,活化指数为... 针对常用改性剂硅烷偶联剂(SC)改性钢渣效果不佳的情况,引入硬脂酸偶联剂(SA)对其进行复配,制备了不同配比的SC/SA复合改性剂并用于有压热闷渣的改性。当复合偶联剂配方为SC和SA均为3%(质量分数)时,有压热闷渣的改性效果最佳,活化指数为26.56%,吸油值为15.23 g/100 g。SC与SA复合改性有压热闷渣后,动态过程谱峰响应次序是2915 cm^(-1)>1412 cm^(-1)>1480 cm^(-1)>1700 cm^(-1)>2882 cm^(-1),从整体上来看,2972cm^(-1)与2915 cm^(-1)(CH_(2)的C—H键)最先响应,2882 cm^(-1)(CH_(3)的C—H键)响应迟钝,说明适当提高CH_(2)数量对于有压热闷渣的改性有利。SEM结果表明,3%SC与3%SA复合改性后的有压热闷渣,SA腐蚀其表面,为SC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形成了更致密的包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改性 有压热闷钢渣 二维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接枝改性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对Cu(Ⅱ)、Pb(Ⅱ)的吸附
18
作者 叶瑞申 赖金龙 罗学刚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1-2762,共12页
工业废水中高浓度的铜离子(Cu^(2+))和铅离子(Pb^(2+))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生物质材料去除重金属具有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究改性生物质材料对工业废水中Cu^(2+)和Pb^(2+)... 工业废水中高浓度的铜离子(Cu^(2+))和铅离子(Pb^(2+))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生物质材料去除重金属具有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究改性生物质材料对工业废水中Cu^(2+)和Pb^(2+)的吸附性能.本研究利用魔芋葡甘聚糖(KGM)制备了一种经单宁接枝改性的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KGM-TA)环境友好型生物质吸附材料,可有效去除溶液中的Cu^(2+)和Pb^(2+).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单宁(Tannic acid,TA)成功接枝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KGM)上.对DKGM和DKGM-TA的吸附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DKGM和DKGM-TA对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7.27 mg·g^(−1)和37.97 mg·g^(−1),接枝改性后吸附容量为原来的约5倍;对Pb^(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66 mg·g^(−1)和109.77 mg·g^(−1),接枝改性后吸附容量为原来的约9.5倍,与DKGM相比,DKGM-TA的吸附容量提升的驱动力源于单宁中邻苯三酚基团与重金属的强螯合作用.此外,DKGM-TA在5次循环使用后,对Cu^(2+)、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3.77 mg·g^(−1)、96.50 mg·g^(−1),分别仅下降了3.4%、2.7%;对Cu^(2+)、Pb^(2+)脱附效率分别为89.2%,87.7%,分别仅下降了2.1%、2.8%.结果表明,DKGM-TA对Cu^(2+)与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以及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接枝改性 重金属 吸附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膜接枝改性的活化反应机制
19
作者 田心语 林亚凯 +3 位作者 唐元晖 吴欢欢 王晓琳 余立新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6-216,共11页
膜材料的接枝改性是近年来提升膜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在材料分子上以化学键连接特定基团,实现膜性能的优化,相比其他方法改性效果更持久。本文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综述了几类可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的高分子膜材料在接枝改性中的活化反应... 膜材料的接枝改性是近年来提升膜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在材料分子上以化学键连接特定基团,实现膜性能的优化,相比其他方法改性效果更持久。本文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综述了几类可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的高分子膜材料在接枝改性中的活化反应机制,分析了自由基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消去反应在聚烯烃、聚砜、聚偏氟乙烯及聚丙烯腈中的应用。通过梳理这些反应机制,为膜接枝改性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料 接枝改性 活化反应机制 自由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处理(Zn_(0.2)Ni_(0.8))(OH)_(2)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储建军 梁吉轲 +3 位作者 李可可 孟旭 杨永博 方世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28,共6页
通过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合成了(Zn_(0.2)Ni_(0.8))(OH)_(2)电极材料,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为1112 F/g。为提高(Zn_(0.2)Ni_(0.8))(OH)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进行表面处理。结果显示,处理后的(Zn_(0.2)Ni_(0.8... 通过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合成了(Zn_(0.2)Ni_(0.8))(OH)_(2)电极材料,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为1112 F/g。为提高(Zn_(0.2)Ni_(0.8))(OH)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进行表面处理。结果显示,处理后的(Zn_(0.2)Ni_(0.8))(OH)_(2)微观形态由光滑的片状结构变为粗糙的蜂窝状球形,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842 F/g,提升了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