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动电机换位连续波绕组及其交流损耗分析
1
作者 边旭 景冠睿 +1 位作者 李雪 梁艳萍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针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现有技术中扁线发卡绕组焊点较多以及在高频时绕组交流损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既能完全消除焊点又能有效抑制高频时交流损耗的新型换位连续波绕组结构。首先,基于传统发卡绕组结构,分析了多股发卡股线间的环流... 针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现有技术中扁线发卡绕组焊点较多以及在高频时绕组交流损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既能完全消除焊点又能有效抑制高频时交流损耗的新型换位连续波绕组结构。首先,基于传统发卡绕组结构,分析了多股发卡股线间的环流产生机理,提出一种既能消除焊点又能有效抑制环流损耗产生的新型换位连续波绕组结构。其次,建立换位连续波绕组两端部等效三维计算模型,能够在考虑两侧端部各股线实际端部结构的情况下精确计算各股线端部漏感。最后,利用场路耦合二维有限元法,对比换位连续波绕组与发卡绕组在不同工况下各项损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相较于发卡绕组,新型换位连续波绕组结构能够完全消除焊点,且在额定与高速运行工况下均能有效抑制交流损耗,最高转速时绕组交流损耗下降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机 连续波绕组 换位绕组 交流损耗分析 场路耦合 绕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联合作用下驳船型海上浮式风机的非线性耦合模型与TMD振动控制研究
2
作者 孔凡 陈玲霜 +2 位作者 郑达成 李书进 董华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共11页
海上浮式风机是捕获深远海风能的重要装置,是风能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驳船型风机多采用二维低阶简化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识别方法,建立高阶耦合动力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其动力特性。本文关注驳船型海上浮式风机的多体系... 海上浮式风机是捕获深远海风能的重要装置,是风能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驳船型风机多采用二维低阶简化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识别方法,建立高阶耦合动力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其动力特性。本文关注驳船型海上浮式风机的多体系统,建立风浪联合作用下的16自由度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中,利用修正的叶素动量理论计算叶片气动荷载,利用线性势流理论计算波浪荷载,采用准静态法计算系泊张力。此外,为减小驳船型海上浮式风机的结构振动,在考虑发电机转矩控制和叶片集体变桨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将双向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置于机舱中,并引入限位装置控制振子行程。随后,通过穷举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控制参数优化。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可准确计算驳船型海上浮式风机的动力响应;双向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结构振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驳船型海上浮式风机 非线性耦合模型 双向TMD 风浪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耦合作用下海上浮式风机疲劳性能
3
作者 李书进 付鹏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072-8080,共9页
针对海上浮式风机复杂的受荷环境,特别是持续、周期性的海浪作用带来的疲劳损伤隐患,对其在波浪耦合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展开了研究,给出了一种浮式风机长期视角下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以Spar型海上浮式风机为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 针对海上浮式风机复杂的受荷环境,特别是持续、周期性的海浪作用带来的疲劳损伤隐患,对其在波浪耦合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展开了研究,给出了一种浮式风机长期视角下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以Spar型海上浮式风机为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其8-DOF(dgree of freedom)的波浪耦合作用非线性模型,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在所建模型基础上根据所提方法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浮式风机的疲劳损伤与波浪载荷特性关系很大,不同工况下表现出不同的损伤性能,由于海况条件的随机性,仅按传统方法对风机进行疲劳估计不足以准确了解其疲劳性能,还需进行长期视角下的疲劳分析。而且风机塔架根部疲劳损伤的峰值出现在塔架自振周期附近,而长期疲劳损伤的峰值则出现在海域高概率海况周期范围,因此应尽量使风机的自振周期避开其峰值周期,从而避免风机损伤的高位叠加,减小疲劳损伤。分析还表明了所提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浮式风机长期疲劳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精度高且耗时少,提出的改进算法能使输出结果波动变小、稳定性增强,结果也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长期疲劳分析 波浪耦合作用 蒙特卡洛方法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鸿”台风风暴潮过程波流耦合效应数值研究
4
作者 楚栋栋 李梦雨 +4 位作者 朱勇辉 元媛 何子灿 车助镁 张继才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基于FVCOM水动力模式和FVCOM-SWAVE海浪模式,构建了1509号台风“灿鸿”过境期间的波流耦合风暴潮模式;在对风暴潮增水和有效波高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开展了波流相互作用对增水的影响及风暴潮增水动力要素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近岸浅水海... 基于FVCOM水动力模式和FVCOM-SWAVE海浪模式,构建了1509号台风“灿鸿”过境期间的波流耦合风暴潮模式;在对风暴潮增水和有效波高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开展了波流相互作用对增水的影响及风暴潮增水动力要素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近岸浅水海域,波流耦合作用对水位影响显著,在风暴潮增水极值时刻,其对水位的贡献率达14%左右,并且高潮位时刻波流耦合作用倾向于引起减水,低潮位时刻波流相互作用倾向于引起增水;考虑波流耦合后,有效波高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更加吻合;风场对风暴潮增水起主导作用,影响范围集中在浙江近岸海域和杭州湾海域,最大风暴潮增水可达2 m;在开阔海域,气压对台风中心范围风暴潮增水作用显著,而在近岸海域特别是杭州湾湾顶,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波流相互作用对风暴潮增水的作用增强,最大增水分别可达1.2 m和0.5 m。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海岸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波流相互作用 耦合模式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路径及强度对马袅湾海域网箱养殖区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崔嘉明 刘长根 +4 位作者 张美玲 王选志 田雨 徐晓甫 孙健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2,共11页
台风过境产生的巨浪和强流对网箱养殖区具有严重影响。为评估台风路径和强度对海南马袅湾内大型网箱养殖区的影响程度,基于Holland风场模型和Delft3D软件构建了波流耦合模型,并利用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依据历史台风路径及登陆位... 台风过境产生的巨浪和强流对网箱养殖区具有严重影响。为评估台风路径和强度对海南马袅湾内大型网箱养殖区的影响程度,基于Holland风场模型和Delft3D软件构建了波流耦合模型,并利用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依据历史台风路径及登陆位置,将台风路径分为4种类型,分别选取“威马逊”、“圆规”、“黄蜂”和“泰德”作为代表性台风,通过平移和改变台风强度重构了72场台风过程,模拟了台风期间波流场的变化,统计分析了不同路径和强度的台风过境过程中马袅湾养殖区有效波高及流速的最大值,将其作为评估网箱养殖区受影响强弱的因素,探讨了台风路径和强度对网箱养殖区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强度台风过境时的预警路径范围。结果表明,第Ⅰ类台风路径的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大,其中“超强台风”等级时,R4路径下有效波高最大值超过5.5 m,流速最大值超过1.5 m·s^(−1),养殖区受严重影响;第Ⅱ、第Ⅲ类台风多数仅造成中等以下影响;第Ⅳ类台风路径在所有强度下对网箱养殖区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养殖网箱 预警评估 Delft3D 波流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系泊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琰 马长飞 戴青年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5,共6页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主墩采用18根?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方案施工,施工平台采用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该平台通过系泊系统(由12组1 000 t混凝土重力锚及锚缆组成)临...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主墩采用18根?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方案施工,施工平台采用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该平台通过系泊系统(由12组1 000 t混凝土重力锚及锚缆组成)临时锚固。为确保该浮式平台锚固及定位施工安全,首先对施工海域处波浪、海流等环境要素开展长期监测,分析波浪、海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采用ANSYS/AQWA软件建立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的三维波流仿真模型;最后采用Orcaflex软件计算波流耦合作用下浮式平台的结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在波浪、海流联合作用下,浮式平台锚缆张力最大值为1 894.4 kN,远小于其最大允许张力9 000 kN,锚缆安全系数远大于2.5,锚缆不会发生强度破坏;锚缆张力最小值为296.5 kN,锚缆不会发生松弛;1 000 t混凝土重力锚可提供的最大水平摩阻力为2 940 kN,不会发生滑移;锚缆初始张力及混凝土重力锚自重均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跨海桥梁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 系泊系统 环境监测 波流耦合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作用下胶州湾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模拟——以9711号台风为例
7
作者 郑冰鑫 武雅洁 曹裕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为了预报和防御胶州湾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风暴潮灾害,本文基于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和混合风场模型,以9711号台风为例,建立了青岛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在台风影响下的二维波流耦合数值模型,利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9711号台风对胶州湾影响过... 为了预报和防御胶州湾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风暴潮灾害,本文基于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和混合风场模型,以9711号台风为例,建立了青岛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在台风影响下的二维波流耦合数值模型,利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9711号台风对胶州湾影响过程中波流耦合增水极值对风暴潮以及胶州湾的影响,探究纯风生流表层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波浪增水对风暴潮增水的贡献。结果表明:9711号台风对胶州湾引起的风暴潮水位中天文潮位占主导地位,波流耦合增水极值随着叠加天文潮位的降低而增大,综合水位随着天文潮的降低而下降;当波流耦合最大增水叠加天文潮高潮位时,胶州湾西北部海域形成漫滩的风险加剧;此外,胶州湾内浅水区域的波浪增水较深水区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耦合 风暴潮 波浪增水 纯风生流 Delft3D模型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下海上风力机单桩基础水动力特性分析
8
作者 黄斐 朱仁庆 +3 位作者 刘红藏 秦雅 孙科 纪仁玮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93,共9页
针对传统的势流理论无法考虑波流耦合及其与结构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水动力学问题,建立波流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水动力数值模型,采用高精度分离涡(DES)方法对流场进行模拟,对不同波、流条件下桩柱更为精准的水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针对传统的势流理论无法考虑波流耦合及其与结构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水动力学问题,建立波流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水动力数值模型,采用高精度分离涡(DES)方法对流场进行模拟,对不同波、流条件下桩柱更为精准的水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无流速下最大水平波浪力随波陡增大呈线性增长,而无因次波浪力随波陡数增加而减小;2)波流同向时,随流速的增大,波浪力谷值增长比峰值增长更为显著,而峰值处相位差较谷值处更为明显;波流反向时,波浪力峰值减小趋势以及相位差更鲜明,压强峰值随流速的变化较小;3)波浪力随波周期的增长而减小,相比相同波高增长率,周期变化对波浪力的影响更为突出;4)桩柱绕流过程中出现破浪破碎现象,两侧产生对称旋涡,绕流导致桩柱前方的高水位堆积,进而导致波浪力曲线呈轻微锯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单桩基础 分离涡模拟 波流耦合 相位差 水动力特性 波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黑泥湾近岸水体动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凡仁福 魏皓 +1 位作者 赵亮 聂红涛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清晰地认识近岸水体动能变化规律是理解物质输运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黄海黑泥湾北侧海域冬季、夏季观测的风、波浪和海流等数据,研究近岸水体动能对风、波浪和潮等过程的响应。观测期间研究海域出现了风速大于10 m/s的大风过程。涌... 清晰地认识近岸水体动能变化规律是理解物质输运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黄海黑泥湾北侧海域冬季、夏季观测的风、波浪和海流等数据,研究近岸水体动能对风、波浪和潮等过程的响应。观测期间研究海域出现了风速大于10 m/s的大风过程。涌浪主导了该海域的波浪变化。冬季、夏季观测到的最大流速分别为0.35和0.45 m/s,流速剖面无垂向分层,EW向往复型半日潮流控制总流速变化。冬季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动能峰值基本相当,约为2.49×10^(-2)m^(2)/s^(2),夏季落潮阶段的水体动能峰值较大,约为6.09×10^(-2)m^(2)/s^(2)。潮流致水体动能呈周期性变化特征。大风过程的出现未对潮流注入明显的能量。大风能量不断用于生成风生余流使水体余动能增大了约4.3倍。海底拖曳变化与大风强迫无关,但响应强波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动能 波浪 潮流 黄海 黑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浪相关性影响的高速列车−轨道−跨海斜拉桥时变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10
作者 蔡宝锋 谌启发 +1 位作者 郭文华 段彬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8-609,共12页
为研究波浪参数及风浪相关性对跨海高铁桥梁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基于耿贝尔逻辑模型,根据实测风浪同步观测数据建立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联合概率模型,并采用谱解法随机生成可考虑相关性影响的风、浪时程曲线。以某跨海高铁双塔斜拉... 为研究波浪参数及风浪相关性对跨海高铁桥梁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基于耿贝尔逻辑模型,根据实测风浪同步观测数据建立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联合概率模型,并采用谱解法随机生成可考虑相关性影响的风、浪时程曲线。以某跨海高铁双塔斜拉桥为例,基于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建立高速列车-轨道-跨海斜拉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分别开展单独波浪、单独风、相干风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通过跨海斜拉桥时的空间振动分析,研究有效波高、桥位处水深、风速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主要影响列车与桥梁的横向响应,对竖向响应影响较小;波浪作用所致列车和桥梁动力响应随有效波高及桥位处水深增大而增大,且增幅也越来越高;当波高较大时,有效波高是影响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主要因素,当波高较低时,桥位处水深及有效波高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相当;在波浪作用下,主梁跨中横向位移时程主要包含波浪频率和主梁一阶横弯频率两个频率成分,增大有效波高可使主梁一阶横弯频率成分占比提高;与单独风作用相比,考虑风浪联合作用后,车桥系统动力响应明显增大,在选取风速与波高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应合理考虑风浪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相关性 随机风浪 跨海桥梁 斜拉桥 车-轨-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湾台风浪特征分析——以2304号台风“泰利”为例
11
作者 王煜林 张渊博 +1 位作者 陈锦康 谢玲玲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21,共14页
基于海浪浮标观测数据与ADCIRC-SWAN波流耦合模型,分析了2023年2304号台风“泰利”过境期间南海北部湾区域海浪特征,以及不同要素对有效波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泰利”过境期间测站有效波高峰值为2.73 m,波周期为6~9 s,海浪以东向... 基于海浪浮标观测数据与ADCIRC-SWAN波流耦合模型,分析了2023年2304号台风“泰利”过境期间南海北部湾区域海浪特征,以及不同要素对有效波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泰利”过境期间测站有效波高峰值为2.73 m,波周期为6~9 s,海浪以东向传播为主;北部湾内有效波高最大可达3.7 m,高值主要分布于北部湾东侧靠近雷州半岛与琼州海峡海域。过境前,北部湾东侧涌浪为主,而过境后则主要受风浪控制。近岸有效波高在水深15 m以上区域主要受白冠效应、底摩擦、涌浪与四波相互作用影响,随着水深降低至5 m,波浪破碎与三波相互作用快速增强,致使有效波高快速降低。耦合实验显示,底摩擦主要影响北部湾水深20 m以内的浅水区域,水位耦合对有效波高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北部湾北部与东部近岸区域,而流速耦合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琼州海峡与远离近岸的北部湾内水域,潮流的周期变化对海峡内有效波高的调制作用更强,能在12 h内使琼州海峡内有效波高最大减弱近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海浪 浮标观测 数值模拟 南海 北部湾 波流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UTILUS平台的10 MW漂浮式风力机动态响应研究
12
作者 范莉 岳敏楠 +3 位作者 何鸿圣 谢露 李春 贾文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8-2307,I0022,共11页
漂浮式风力机的逐渐大型化使其受环境载荷的作用显著增强,研究平台动态响应特性对漂浮式风力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基于NAUTILUS平台的DTU 10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素动量理论与势流理论分别计算其所受风载荷与波浪载荷,... 漂浮式风力机的逐渐大型化使其受环境载荷的作用显著增强,研究平台动态响应特性对漂浮式风力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基于NAUTILUS平台的DTU 10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素动量理论与势流理论分别计算其所受风载荷与波浪载荷,研究风波耦合作用下,大型漂浮式风力机浮动平台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风、波入射角均为0°时,平台在横荡、垂荡及横摇方向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平台垂荡受波浪载荷影响较大,而纵荡、横荡、横摇、纵摇及艏摇主要受风载荷影响,其中纵荡与纵摇在风载荷作用下大幅偏离初始位置。随环境载荷的增大,机舱加速度增加,但依然在安全范围内;沿风、波入射方向对称的系泊所受拉力基本相等,迎风侧系泊所受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力机 NAUTILUS平台 动态响应 风波耦合 叶素动量理论 辐射/绕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联合作用下浮式风机-TMDI系统振动控制
13
作者 畅通 彭勇波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2-1431,共10页
针对Spar式浮式风机-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MDI)全耦合系统在风浪联合作用下的参数设计与振动控制问题,建立了具有高精度的15自由度Spar式浮式风机理论模型,并与FAST做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浪联合作用下浮式风机-TMDI系统的减振效... 针对Spar式浮式风机-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MDI)全耦合系统在风浪联合作用下的参数设计与振动控制问题,建立了具有高精度的15自由度Spar式浮式风机理论模型,并与FAST做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浪联合作用下浮式风机-TMDI系统的减振效能。为了得到全局最优的系统参数,引入代理模型进行考虑时变、全耦合系统的优化设计。算例分析表明,采用此方法优化设计的TMDI具有预期的控制效果和“降质减程”作用,比TMD减振效率更高,同时能降低75%的质量和减少80%左右的冲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 风浪联合作用 耦合动力学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作用下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动力响应研究
14
作者 金仁贵 吴文兵 陈力博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探明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用会战谱模拟波浪的非线性作用,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波流力时程曲线,基于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泰和赣江特大桥3#桥墩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 为探明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用会战谱模拟波浪的非线性作用,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波流力时程曲线,基于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泰和赣江特大桥3#桥墩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并开展瞬态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桥墩基础墩顶处位移表现出累积趋势,墩身、墩底和桩顶处的位移、应力、应变呈现非线性波动特征;横桥向变形量在墩顶处最大,向下逐渐减小,最小值在桩顶处;墩身的应力、应变的最大值分别位于静水面处和墩底与承台相交处,最小值位于墩顶、桩顶处。该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桥墩基础的设计与运营维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桥墩 群桩基础 动力响应 波流耦合作用 数值计算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海水倒灌事件长江口海域风浪潮特征分析
15
作者 吴旭云 丁骏 秦涛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4,共11页
2024年我国沿海部分区域发生了两次海水倒灌,引发全国关注。基于实测资料和浪潮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两次海水倒灌事件期间长江口海域风浪潮特征,研究海水倒灌事件成因和机制。结果表明:两次事件均与强北风过境有关,但又显著不同。10月海... 2024年我国沿海部分区域发生了两次海水倒灌,引发全国关注。基于实测资料和浪潮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两次海水倒灌事件期间长江口海域风浪潮特征,研究海水倒灌事件成因和机制。结果表明:两次事件均与强北风过境有关,但又显著不同。10月海水倒灌事件前期异常北风占主导,但后期东海出现强东北偏东风,渤黄海罕见的二次增水是北风松弛阶段回荡的开尔文波和东海强东北偏东风过程诱发的陆架强迫波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贡献占比为42%和58%,受陆架波的影响,此事件期间长江口海域出现两次增水过程。11月海水倒灌事件中北风持续时间更长,空间范围更大,长江口海域出现先增水后减水的特征。今后需要重点关注冷空气松弛阶段的风场变化,特别是异常偏东风过程,为极端突发海水倒灌灾害防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倒灌 风暴潮 陆架波 浪潮耦合模型 长江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流联合作用下“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动力响应分析
16
作者 徐普 谌颖琪 +1 位作者 宋启明 刘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34,共9页
为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多能源融合的新型浮式平台发展,提出一种适应深远海域的“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基于FAST与AQWA耦合计算方法,建立风力机、光伏与网箱平台、系泊系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光伏-网箱”组合模型与... 为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多能源融合的新型浮式平台发展,提出一种适应深远海域的“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基于FAST与AQWA耦合计算方法,建立风力机、光伏与网箱平台、系泊系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光伏-网箱”组合模型与单一网箱模型的频域对比分析,探究光伏组件对综合平台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考虑海洋环境风浪流联合作用,计算得到“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光伏组件使组合模型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峰值有一定增加,对一阶波浪力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垂荡与纵摇方向的幅值响应算子(RAO)上升;风浪流联合作用下,上部风力机转子推力、叶尖挥舞偏移、塔基剪力和塔顶偏移均产生较大波动,下部光伏与网箱平台纵荡和纵摇方向响应幅值显著增加,对垂荡方向影响较小,但会引起平台迎风缆绳张力明显增大和背风缆绳张力相应减少;相比单一网箱平台,添加风力机、光伏组件同样会引起浮式综合平台迎风缆绳张力增加和背风缆绳张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动力响应 浮式发电站 养殖网箱 风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阻尼特性及变桨控制优化
17
作者 顾晓庆 梁栋炀 +2 位作者 束加庆 竺明星 石鑫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70-2784,I0004-I0006,共18页
为了探究漂浮式风机闭环变桨控制与浮体纵摇模态的耦合机理,揭示“负阻尼”产生的原因,并开发功率调节-运动抑制-载荷降低的多目标变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气弹-水动-伺服多因素作用下的半潜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单自由度运动模型,定量分析... 为了探究漂浮式风机闭环变桨控制与浮体纵摇模态的耦合机理,揭示“负阻尼”产生的原因,并开发功率调节-运动抑制-载荷降低的多目标变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气弹-水动-伺服多因素作用下的半潜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单自由度运动模型,定量分析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5 MW和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15 MW半潜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阻尼特性,揭示变桨控制作用下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可能出现负阻尼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范围,给出变桨控制策略优化方向。然后,基于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阻尼特性分析,提出改进的增益调度统一变桨控制策略,并设计独立变桨控制器。最后,在OpenFAST/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下,以NREL 5 MW和IEA 15 MW半潜漂浮式风机为参考机型,分析不同控制器参数和控制策略在大范围变工况风浪载荷环境下的多目标变桨控制性能,以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漂浮式风机变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机 负阻尼 纵摇运动 统一变桨 独立变桨 风浪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风力机若干特征动力学问题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友良 曹淑刚 万声权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86,共22页
总结浮式风力机类型及其对应的特征动力学问题,针对浮式风力机气动荷载、水动荷载的计算方法以及结构动力学、控制动力学典型问题进行论述。讨论了气动—水动—结构—伺服耦合分析的难点,重点分析了二阶波浪力、畸形波等非线性波浪荷载... 总结浮式风力机类型及其对应的特征动力学问题,针对浮式风力机气动荷载、水动荷载的计算方法以及结构动力学、控制动力学典型问题进行论述。讨论了气动—水动—结构—伺服耦合分析的难点,重点分析了二阶波浪力、畸形波等非线性波浪荷载、流荷载及涡激运动对浮式风力机特征动力响应的影响。阐述了浮式风力机动力学研究的试验方法、数值仿真方法、样机测试方法,并对模型试验技术的相似理论、气动模型的实现和难点以及数值仿真的频域方法、时域方法和分析工具进行了归纳对比。研究表明:浮式风力机多场、多体耦合动力分析机理及相关技术仍不成熟,气动荷载、高阶非线性波浪荷载耦合模型的建立是动力学问题研究的重点,数值仿真及模型试验是浮式风力机动力响应研究的主要方法,样机测试技术的积累将促进设计标准的完善及浮式风电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力机 耦合模型 非线性荷载 气动荷载 水动荷载 二阶波浪力 畸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风-浪联合传播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年春 张志豪 +2 位作者 韦承勋 余松泽 王文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41-9151,共11页
海洋风、浪往往同时传播,同步传播过程中风、浪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耦合作用。针对海洋脉动风和随机波浪同步传播的数值仿真需求,基于程序开发平台MATLAB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平台Fluent,提出了一种... 海洋风、浪往往同时传播,同步传播过程中风、浪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耦合作用。针对海洋脉动风和随机波浪同步传播的数值仿真需求,基于程序开发平台MATLAB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平台Fluent,提出了一种随机风场和随机波浪联合传播数值模拟方法,基于该数值方法构建了随机风-浪联合传播数值水槽,并对该数值水槽单独随机风、单独随机波浪以及随机风-浪联合传播的数值模拟效果进行了试算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水槽数值模拟脉动风速与对应理论计算风速相吻合,水槽数值模拟随机波浪与对应理论计算随机波浪相吻合,水槽风-浪联合数值模拟显示了风、浪之间显著耦合作用效应。建立的随机风-浪联合数值水槽在随机风和随机波浪同步传播的数值仿真上具备可靠性及可应用性。研究内容为海上风、浪环境要素耦合效应研究及海洋工程结构风-浪联合作用相关研究提供了平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风 随机波浪 风-浪联合 数值水槽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浪-流耦合作用超大浮体水弹性响应分析方法
20
作者 柯世堂 朱庭瑞 +3 位作者 李文杰 陈静 任贺贺 员亦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1241,共11页
海上机场超大浮体结构在台风等极端海洋环境下的动态响应准确预测是保障其安全性能的关键前提,其难点在于准确构建中/小尺度复杂流场与浮体结构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小尺度嵌套的海上机场超大浮体水弹性响应分析方... 海上机场超大浮体结构在台风等极端海洋环境下的动态响应准确预测是保障其安全性能的关键前提,其难点在于准确构建中/小尺度复杂流场与浮体结构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小尺度嵌套的海上机场超大浮体水弹性响应分析方法,二次开发实现了台风-浪-流耦合模拟,分析了超强台风“莫兰蒂”途经海上机场超大浮体全过程台风-浪-流时空演变规律;采用中/小尺度流场嵌套技术计算水动力和气动力,代入结构动力学方程进行双向迭代解耦求解;通过算例分析了台风-浪-流耦合作用下浮体结构水弹性响应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此类极端环境下超大浮体结构水弹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台风-浪-流耦合 中/小尺度模拟 海上机场 超大浮体 水弹性 分析方法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