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微喷灌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3 位作者 王智琦 薛亮 唐文雪 罗双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kg/hm^(2)),分析了膜下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喷灌溉条件下,增加灌水量和施N量均能有效提高制种玉米籽粒产量,但当水氮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产效应减弱。不同的灌水量下,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较其余施氮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及光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时较0、120、360 kg/hm^(2)施氮处理分别高16.69%~21.12%、1.33%~2.00%、-3.79%~13.73%。在灌水量为45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7.84 t/hm^(2),但与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7.80 t/hm^(2))差异不显著,仅增产0.5%;且后者与前者相比,灌水量减少了20%,水分利用效率则增加了13.50%,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提高了60.91%。综上认为,在膜下微喷灌条件下,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是试验区乃至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生产的最适宜水氮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水氮耦合 产量 水肥效应 膜下微喷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河西灌区滴灌西瓜NH_(3)和N_(2)O排放的影响
2
作者 薛亮 马忠明 +3 位作者 赵安宇 罗双龙 薛莲 Muhammad Ali RAZA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11,共11页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3个灌水下限,灌水上限设为田间持水量的95%,副处理设0(N0)、100 kg·hm^(-2)(N100)、200 kg·hm^(-2)(N200)和300 kg·hm^(-2)(N300)4个施氮水平。试验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NH_(3)和N_(2)O排放动态变化以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1)土壤氮素气态排放受水氮共同影响,NH_(3)、N_(2)O排放在施用基肥后1~2 d达到高峰,持续5~7 d,累积排放量在苗期最大,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3.33%和47.22%;全生育期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05~15.39 kg·hm^(-2)和0.51~2.00 kg·hm^(-2)。(2)提高水氮供应量均会促使NH_(3)、N_(2)O排放,氮素的作用大于灌水,I80条件下增施氮肥,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63.86%~285.48%和120.41%~308.82%。(3)处理I65N200的氮素利用率达到32.62%,显著高于处理I80N300,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70159 kg·hm^(-2)和11.39%,与处理I80N300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在河西灌区西瓜膜下滴灌种植中,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95%之间,施氮量优化至200 kg·hm^(-2)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并有利于控制NH_(3)和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滴灌 水氮耦合 NH_(3)排放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光合、氮代谢及产量对水氮运筹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易紫凤 段绍光 +4 位作者 卞春松 陆小静 李森 秦军红 李广存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3,共12页
干旱缺水及氮肥不合理施用是影响马铃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以费乌瑞它和中薯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盆栽,分析不同水氮运筹方式对马铃薯光合、氮代谢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 干旱缺水及氮肥不合理施用是影响马铃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以费乌瑞它和中薯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盆栽,分析不同水氮运筹方式对马铃薯光合、氮代谢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各光合指标、全株干物质、产量和水氮利用率均受水分、氮素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且施氮量对中薯18号的影响大于费乌瑞它。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除水分利用率外,其他各指标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全株干物质量随水分和施氮量的升高而升高,但干物质向块茎中的分配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分别受水分和氮素的影响显著,且NR活性在中水下较高,GS活性在高氮下较高。两品种各器官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块茎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方程拟合得出,费乌瑞它和中薯18号在低、中、高各水分下获得最佳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7.55、9.95、11.66 g·株^(-1)和8.67、10.09、12.83 g·株^(-1)。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灌溉区马铃薯氮素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马铃薯 生理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淋洗下盐碱地棉田生育时期水氮耦合方案研究
4
作者 任志文 曹红霞 +2 位作者 胡清阳 祁辰 李志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0,共11页
为改善盐碱棉田土壤水盐环境、提高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于2023年开展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棉花生育时期淋洗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1.0 ET_(c),W2:1.25 ET_(c),W3:1.5 ET_(c))和4个施肥量(N1:0 kg·hm^(-2),N2:100 kg·h... 为改善盐碱棉田土壤水盐环境、提高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于2023年开展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棉花生育时期淋洗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1.0 ET_(c),W2:1.25 ET_(c),W3:1.5 ET_(c))和4个施肥量(N1:0 kg·hm^(-2),N2:100 kg·hm^(-2),N3:200 kg·hm^(-2),N4:300 kg·hm^(-2))进行完全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灌水淋洗量虽然可降低膜内土壤含盐量,但会增加膜间土壤含盐量;高水高肥(W3N4处理)使得棉花冗余生长、贪青晚熟,增加了叶片和棉铃间的营养竞争,降低了籽棉产量。适当的淋洗施肥(W2N4处理)能够降低棉花根区含盐量,通过增加蕾期与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和有效铃数,提高了干物质的积累和籽棉产量。此外,建立了灌水量和施氮量与籽棉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籽棉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农学利用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通过两因素交互分析发现,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籽棉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灌水量和施氮量存在耦合效应,且灌水的影响效应大于施氮。基于回归模型对籽棉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进行方案优化,推荐灌溉水平为1.14~1.30 ET_(c)、施氮量为171~228 kg·hm^(-2)的灌水施肥控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分淋洗 水氮耦合 灌水量 氮素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盐耦合对芦竹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段志文 贾亚敏 刘淑慧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为探究水氮盐耦合对能源植物芦竹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明确不同盐化程度土壤适宜芦竹生长的水氮条件,基于盆栽试验,设置土壤盐分(S0:非盐化土、S1:轻度盐化土、S2:中度盐化土和S3:重度盐化土)、施纯氮量(N0:0、N1:60、N2:120和N3:1... 为探究水氮盐耦合对能源植物芦竹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明确不同盐化程度土壤适宜芦竹生长的水氮条件,基于盆栽试验,设置土壤盐分(S0:非盐化土、S1:轻度盐化土、S2:中度盐化土和S3:重度盐化土)、施纯氮量(N0:0、N1:60、N2:120和N3:180 kg/hm2)、灌溉定额(W0:2850、W1:4275、W2:5700和W3:7125 m^(3)/hm^(2))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氮、盐单因素对芦竹株高、茎粗、叶宽、单丛鲜重和干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水盐及水氮耦合对芦竹株高、茎粗、叶宽、单丛鲜重和干重有显著影响(P<0.05);水、盐单因素对芦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量和灌水量一定时,与对照相比,轻度盐化土壤芦竹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单丛鲜干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特征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中度和重度盐化土壤以上特征产生显著差异(P<0.05);随着施氮量或灌水量的增加,芦竹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单丛鲜干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盐化土壤中氮中水耦合处理的芦竹单丛鲜重和干重达到各处理中最大,分别为148.45 g和45.90 g;轻度盐化土,中氮低水处理的芦竹可以同时有着较高的生物量积累和水氮利用效率;中度盐化土,中氮中水处理的芦竹可以在水氮利用效率较高的同时达到最优产量;重度盐化土,芦竹生长发育明显受限,水氮利用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采取更加综合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促进芦竹的生长发育。综上所述,水氮调控能提升芦竹在高盐土壤中的生物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盐耦合 生长 光合作用 盐化土壤 芦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斜坡滴灌春小麦冠层结构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6
作者 王子健 李刘龙 +7 位作者 赵焰辉 徐林峰 邱治中 李召锋 雷钧杰 王笑 万文亮 姜东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6,共12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春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斜坡种植模式的节本高效生产提供水氮管理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R6H和TR8H(一条滴灌带位于坡顶,分别供应6行和8行小麦水分,斜坡坡面斜度...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春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斜坡种植模式的节本高效生产提供水氮管理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R6H和TR8H(一条滴灌带位于坡顶,分别供应6行和8行小麦水分,斜坡坡面斜度为15度)2种模式;设置W_(3)、W_(2)和W_(1)(4500、4050和3600 m^(3)/hm^(2))3个灌水额度和N_(3)、N_(2)、N_(1)和N_(0)(300、270、240和0 kg/(N·hm^(2)))4个施氮量水平,其中W_(3)N_(3)为对照(常规水氮处理)。【结果】TR6H开花期的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均高于TR8H。株高和冠层光辐射截获的总体趋势表现为(W_(3)和W_(2))>W_(1),(N_(3)和N_(2))>N_(1)>N_(0)的趋势,而叶角则呈相反的趋势,低水低氮处理叶角越大。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总体趋势表现为W_(3)>W_(2)>W_(1)、N_(2)>N_(3)>N_(1)>N_(0)。相较于常规水氮处理(W_(3)N_(3)),TR6H和TR8H 2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3.6%~4.9%和3.9%~10.2%。【结论】斜坡模式下合理的水氮耦合会优化冠层结构,通过保持较高的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获得较高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株高和紧凑的株型保持了一定的漏光损失量。筛选出模式为TR6H,水氮处理为W_(3)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斜坡滴灌 水氮耦合 冠层结构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地区葡萄生理生长特性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7
作者 许宇双 叶含春 +6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文昊 陈朋朋 李海强 王东旺 谢忠 郑继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52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新疆吐哈地区滴灌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以“无核白”为供试材料,设定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充分灌溉(D0)、新稍期轻度调亏灌溉(D1)和中度调亏灌溉(D2);常规施氮(N0)、减10%施氮量(N1)和减20%施氮量(N2),共9个... 为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新疆吐哈地区滴灌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以“无核白”为供试材料,设定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充分灌溉(D0)、新稍期轻度调亏灌溉(D1)和中度调亏灌溉(D2);常规施氮(N0)、减10%施氮量(N1)和减20%施氮量(N2),共9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CK处理为园区常规管理(D0N0),进行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水氮(CK)处理,轻度调亏灌溉耦合270 kg/hm^(2)施氮量(D1N1)的处理降低了葡萄叶片的和胞间CO_(2)浓度,但增大了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D1N1处理葡萄的产量为31132 kg/hm^(2),较CK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灌溉水利用效率较CK处理提高了10.25%,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0.78%;通径分析可知,葡萄的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是影响产量的直接因素,叶片的相对质量含水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是影响产量的间接因素.综上,轻度调亏灌溉耦合270 kg/hm^(2)施氮量的灌溉施肥模式是文中试验条件的最佳组合,稳定产量的同时节约了10%的水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葡萄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处理对林下鸭茅草产量与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刘晓宇 毛培春 +3 位作者 郑明利 田小霞 郭玉霞 孟林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2-161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林下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产量与营养品质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种林地郁闭度(C_(1)=0.3和C_(2)=0.6)的林下鸭茅草地,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处理,分别为150 m^(3)·hm^(-2)(W_(1))、3... 为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林下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产量与营养品质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种林地郁闭度(C_(1)=0.3和C_(2)=0.6)的林下鸭茅草地,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处理,分别为150 m^(3)·hm^(-2)(W_(1))、300 m^(3)·hm^(-2)(W_(2))和450 m^(3)·hm^(-2)(W_(3)),副区为施氮肥处理,分别为0 kg·hm^(-2)(F_(1))、30 kg·hm^(-2)(F_(2))、60 kg·hm^(-2)(F_(3))、90 kg·hm^(-2)(F_(4))和120 kg·hm^(-2)(F_(5))。结果表明:0.3和0.6林地郁闭度下,灌水量450 m^(3)·hm^(-2)和施氮肥量90 kg·hm^(-2)(W_(3)F_(4))耦合处理鸭茅全年鲜草和干草产量均为最高,其中全年干草产量分别较W_(1)F_(1)提高50.55%和112.44%(P<0.05);第一茬和第二茬干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均较高,其中RFV值为88.17~121.47。而且W_(3)F_(4)处理下0~20 cm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较W_(1)F_(1)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W_(3)F_(4)耦合处理可提升林下鸭茅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改善0~20 cm土壤理化特性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 鸭茅 水氮耦合 草产量 营养品质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处理对毛白杨纸浆林生长及土壤水养特征影响
9
作者 王亚飞 刘洋 +4 位作者 王凯 丁晓菲 续可心 贾黎明 席本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7,共13页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设置3种灌水处理(W20、W33、W45)和4种施氮水平(N0、NL、NM、NH),研究第5个生长季内(4—10月)各水氮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土壤体积含水率(SVWC)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生长季末林木生长、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1)培育末期,经过4年滴灌水氮耦合培育,不同水氮条件下林木生长、林地蓄积和林地生产力无显著差异。2)滴灌水氮耦合并未改变整个生长季LAI的变化趋势,受风灾(6月1日发生)影响,LAI总体呈双峰状,分别在5月30日和7月15日前后达到峰值。3)春季(5月)W20处理主要增加根区土壤表层(0~50 cm)水分,W33和W45处理则主要增加100~180 cm深度土壤水分;夏季(7月)灌溉能够增加0~18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且W20处理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优于W33和W45处理;秋季(10月)停灌后,在W20和W33处理下深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而秋季的表层土壤相比春、夏季变得更为干燥。4)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主要积累在浅土层(0~40 cm土层),浅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水氮耦合的响应弱于有效磷,其中灌溉对有效磷的积累作用大于施肥;且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W20和W33灌溉下),施氮量的增加将抑制土壤磷含量的积累。5)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林木胸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可调控土壤磷含量,进而影响林木生长。【结论】连续4年滴灌水氮耦合对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林木生长及林地生产力无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灌水较多的水平下(W20和W33),高水平施氮(NM和NH)可能降低土壤有效磷积累,抑制林木生长。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生态安全,在相近立地条件下,短轮伐期毛白杨纸浆材培育第5年停止施肥,保持充分灌溉(土壤水势-20 kPa时灌溉),土壤水分和养分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地力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毛白杨 纸浆材培育末期 林木生长 土壤水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水-氮-盐耦合模式研究
10
作者 吴聚成 李文昊 +3 位作者 马占利 裴冬杰 刘梦洁 温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为确定北疆地区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最佳的水氮盐耦合模式,以加工番茄‘金番3166’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5 200(W1)、4 500(W2)、3 800(W3) m^(3)·hm^(-2),3个施氮量水平:300(N1)、240(N2)、180(N3) kg·hm^(-2),以及3个... 为确定北疆地区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最佳的水氮盐耦合模式,以加工番茄‘金番3166’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5 200(W1)、4 500(W2)、3 800(W3) m^(3)·hm^(-2),3个施氮量水平:300(N1)、240(N2)、180(N3) kg·hm^(-2),以及3个灌溉水矿化度水平:1(S1)、3(S2)、5(S3) g·L^(-1),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水氮盐处理对加工番茄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并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提高灌水量和施氮量、减少灌溉水矿化度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产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P<0.05);而提高灌水量和矿化度同时减小施氮量可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P<0.05)。W1N1S1处理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188 t·hm^(-2)和36.15 kg·m^(-3);W1N3S3处理下氮肥偏生产力最大,为760.50 kg·kg^(-1)。通过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得出,W1N1S1处理综合评价指数最大(0.859),为最优处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与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得出不同灌溉水矿化度(S)下水(W)、氮(N)调控的最佳方案如下:当S=1 g·L^(-1)时,W=5 200 m^(3)·hm^(-2),N=300 kg·hm^(-2),最佳目标产量Y_(1)、灌溉水利用效率Y_(2)、氮肥偏生产力Y_(3)分别为189.88 t·hm^(-2)、36.07 kg·m^(-3)、593.44 kg·kg^(-1);当S=3 g·L^(-1)时,W=5 200 m^(3)·hm^(-2),N=180 kg·hm^(-2),Y_(1)=129.06 t·hm^(-2),Y_(2)=17.75 kg·m^(-3),Y_(3)=679.04 kg·kg^(-1);当S=5 g·L^(-1)时,W=3 800 m^(3)·hm^(-2),N=180 kg·hm^(-2),Y_(1)=134.06 t·hm^(-2),Y_(2)=24.87 kg·m^(-3),Y_(3)=582.25 k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水氮盐耦合 膜下滴灌 多目标优化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水氮耦合下棉花LAI与SPAD值模型的精度估测
11
作者 赵宇航 颜安 +3 位作者 马梦倩 肖淑婷 孙哲 李靖言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目的】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通过无人机精度估测棉花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为预测产量及精准田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阿拉尔市棉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棉花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叶绿素相对含量(Chlorophyll rel... 【目的】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通过无人机精度估测棉花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为预测产量及精准田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阿拉尔市棉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棉花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叶绿素相对含量(Chlorophyll relative content,SPAD)的因素,设置不同灌溉水平与不同氮素水平营造差异化的冠层结构。利用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获取主要生育时期棉花的冠层图像得到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s,VIs),基于二阶概率统计滤波(CO-occurrence measures)方法获取均值(MEA)方差(VAR)、协同性(HOM)、对比度(CON)、相异性(DIS)、信息(ENT)、二阶矩(SEM)、相关性(COR)等8个纹理特征(Texture features,TFs)。分别建立基于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二者结合的棉花LAI与SPAD值的估算模型,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1)棉花LAI和SPAD值在整个生育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棉花LAI和SPAD值最大值均在花期。(2)筛选出相关系数绝对值高的4种VIs(NDVI、OSAVI、NDCI、RVI)与3种TFs(CON、ENT、SEM),基于SVR、BPNN、RF构建棉花LAI和SPAD值估测模型,估测模型精度最高为RF模型。(3)3种输入变量对棉花LAI和SPAD值的估测效果按照精度高低排序依次为VIs+TFs、VIs、TFs。融合后的变量对棉花LAI和SPAD值估算模型精度最高(R^(2)=0.97,RMSE=0.07、R^(2)=0.91,RMSE=1.63)。【结论】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VIs与TFs构建的RF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对高精度估测棉花LAI和SPA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相对含量 水氮耦合 无人机 多光谱 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春茬设施黄瓜光合特征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李海杰 杜亚茹 +2 位作者 康艺凡 于景鑫 黄媛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5-72,108,共9页
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春茬设施黄瓜光合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以为华北地区设施黄瓜科学进行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春茬设施黄瓜为试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灌水上限设田间持水量(FC)的78.00%、87.55%、93.35%和100%计... 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春茬设施黄瓜光合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以为华北地区设施黄瓜科学进行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春茬设施黄瓜为试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灌水上限设田间持水量(FC)的78.00%、87.55%、93.35%和100%计4个水平,施氮量设0、434.21、697.43和999.90kg/hm^(2)计4个水平,在T_(1)-T_(8)处理间开展交叉试验,测定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黄瓜光合特征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_(7)处理(灌溉上限水平为100%FC,施氮量为999.9kg/hm^(2))的光合特征综合表现最优;T_(6)处理(灌溉上限水平为93.35%FC,施氮量为0kg/hm^(2))的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T_(2)处理(灌溉上限水平为78.00%FC,施氮量为434.21kg/hm^(2))的氮肥偏生产力最高,理论最高值为14.21kg/kg。使用模糊Borda方法对不同水氮耦合处理黄瓜一级指标的评价值和排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_(6)处理综合评分最高,为本试验最优处理。在T_(6)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施用底肥,适度降低追施氮肥用量和灌水量,可在生产过程中使黄瓜达到品质、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水氮耦合 设施栽培 模糊Borda方法 光合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间作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陈茜 郑彩霞 +4 位作者 闫敏 余文俊 周德生 万翰煜 张志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为了明确玉米‖大豆下不同水氮耦合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南豆12’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包括3个灌水水平(W1:正常灌水,灌水上限为85%FC;W2:中量灌水即85%W1;W3:低量灌水即70%W1;F... 为了明确玉米‖大豆下不同水氮耦合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南豆12’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包括3个灌水水平(W1:正常灌水,灌水上限为85%FC;W2:中量灌水即85%W1;W3:低量灌水即70%W1;FC为田间最大持水量)和3个施氮水平(N1:正常施氮66 kg·hm^(-2);N2:中量施氮即85%N1;N3:低量施氮即70%N1),共9个处理。分析了玉米‖大豆下施氮、灌水及其耦合处理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的影响,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及熵值法对各个处理下的指标分析处理,最后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N2W2处理大豆根系性状表现最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N1W1处理分别提高了116.74%、102.32%、90.15%;水氮处理与大豆根系形态及根瘤质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且施氮对大豆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高于灌水;N2处理籽粒产量最大,分别比N1、N3提高5.53%~227.64%、6.80%~24.63%。N2W2处理可以获得大豆高产,达到3.34 t·hm^(-2),而N1W1处理大豆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最低,分别为产量2.46 t·hm^(-2)、水分利用效率0.49 kg·m^(-3)、氮肥偏生产力37.23 kg·kg^(-1)。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结荚期大豆比表面积、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氮肥偏生产力仅与结荚期大豆根体积、根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根表面积对籽粒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熵值法综合评价表明间作下N2W1水氮处理方案在大豆的产量、根系生长和水氮利用效率方面综合得分0.253,为综合最佳的水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水氮耦合 大豆根系生长 大豆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马铃薯氮素吸收效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14
作者 孙青慧 周横伟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0-28,共9页
【目的】探明水氮耦合对马铃薯氮素吸收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优化马铃薯灌水与施氮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灌水量(W_(1):1500 m^(3)/hm^(2)、W_(2):2000 m^(3)/hm^(2)、W_(3):2500 m^(3)/hm^(2))与4个氮素水平(N_(0):0 kg... 【目的】探明水氮耦合对马铃薯氮素吸收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优化马铃薯灌水与施氮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灌水量(W_(1):1500 m^(3)/hm^(2)、W_(2):2000 m^(3)/hm^(2)、W_(3):2500 m^(3)/hm^(2))与4个氮素水平(N_(0):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的组合处理,测定并分析马铃薯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农艺性状、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在相同灌水量下,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单株产量和单块茎重均有所增加,以高水高氮处理(灌水量2500 m^(3)/hm^(2)、氮肥225 kg/hm^(2))表现最佳,分别为47101.00 kg/hm^(2)、0.853 kg和0.199 kg。此外,在马铃薯幼苗期、结薯期和成熟期,水氮耦合处理对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且随水分和氮素用量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氮肥225 kg/hm^(2)、灌水量2500 m^(3)/hm^(2)处理的效果尤为突出。不同灌水量和施氮处理显著影响马铃薯各生育期内植株的氮素积累,灌水量2500 m^(3)/hm^(2)、氮肥225 kg/hm^(2)处理下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明显增加。水氮耦合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且随灌水量的增加效果更好。【结论】水氮耦合对马铃薯的氮素吸收效率及产量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以氮肥225 kg/hm^(2)、灌水量2500 m^(3)/hm^(2)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氮耦合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效率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献飞 宋贤明 +5 位作者 李强 顾元国 苗昊翠 曾幼玲 郭美丽 贾东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1-803,共13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水平为主区。播前施基肥磷酸二铵(总养分64%,N-P_(2)O_(5)=18-46)150 kg/hm^(2),氧化钾(30%)75 kg/hm^(2)。设灌水量(W)和...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水平为主区。播前施基肥磷酸二铵(总养分64%,N-P_(2)O_(5)=18-46)150 kg/hm^(2),氧化钾(30%)75 kg/hm^(2)。设灌水量(W)和施氮量(N)2个因素,3个灌水量水平:W_(1):1200 m^(3)/hm^(2)(低灌量)、W_(2):1500 m^(3)/hm^(2)(中灌量)和W_(3):1800 m^(3)/hm^(2)(高灌量);3个施氮量水平:N_(0):不施氮(空白)、N_(1):300 kg/hm^(2)(传统施氮量)和N_(2):600 kg/hm^(2)(高施氮量)。测定不同处理下红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评估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结果】适宜的灌溉量和施肥量对红花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W_(2)N_(0)和W_(2)N_(1)处理下红花的株高、分枝数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W_(2)N_(1)处理下红花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积累量、单株果球数和每果粒数均达到最高水平,花丝产量和籽粒产量在W_(2)处理下均比W_(1)和W_(3)处理显著增加了8.09%和20.84%,但在N_(1)和N_(2)处理下差异较小,却均比N_(0)处理显著增加了10.69%和25.66%。【结论】中灌量和传统施肥量处理W_(2)N_(1)(灌溉量1500 m^(3)/hm^(2)及施肥量300 kg/hm^(2))最优,可以促进红花的生长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达到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水氮耦合 干物质积累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理化指标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瑜明 王巧华 +4 位作者 陈远哲 刘成康 范维 祝志慧 刘世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6-1353,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国。猪肉的品质影响着人们摄取蛋白质的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应对巨大的检测需要。为快速测定冷藏猪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和含水率,提出一种新的猪肉品质检测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国。猪肉的品质影响着人们摄取蛋白质的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应对巨大的检测需要。为快速测定冷藏猪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和含水率,提出一种新的猪肉品质检测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冷藏猪肉TVB-N、pH值和含水率的数学模型。以不同种类的白条猪肉为研究对象,选择排酸完成后的猪最长背部肌肉的切块,采集相应猪肉近红外光谱数据并结合化学计量学试验获取TVB-N、pH和含水率的测量值,对比分析采集到的光谱信息和理化指标,发现在8600~8450、7160~6950、5300~5000 cm^(-1)区域出现显著的吸收峰,而8600~8450 cm^(-1)附近吸收峰的峰值却明显小于其他吸收峰。使用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算法进行数据集划分,将数据集按照3∶1的比例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蒙特卡罗交叉验证法(MCCV)剔除异常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建立TVB-N、pH值、含水率和全波段光谱信息的回归关系。利用数据中心化、Savitzky-Golay(S-G)一阶求导、S-G二阶求导、直接差分二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探寻合适的预处理方式。结果显示:数据中心化、直接差分二阶求导、二阶求导取得较优的试验效果;故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非信息变量剔除(UVE)、连续投影算法(SPA)等特征波长提取算法建立PLSR特征波段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VB-N、pH值、含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构分别为数据中心化-CARS-PLSR、直接差分二阶求导-CARS-PLSR、二阶求导-CARS-PLSR时具有优异的性能,其中训练集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471、0.9988、0.997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2088、0.0087、0.0015;测试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275、0.9630、0.9459,RMSE分别为1.6836、0.0517、0.0056。综上可知,近红外波段区域与猪肉TVB-N、pH值、含水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准确预测猪肉中TVB-N、pH值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近红外光谱 TVB-N PH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滴灌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戚迎龙 宁小莉 +2 位作者 孙贯芳 李敏 史海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0,共11页
探索水氮施用对玉米光合参数及产出指标的影响规律,寻求适宜水氮耦合量,为西辽河流域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膜下滴灌田间试验设置三种灌溉水平与三种施氮量组合形成9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水氮组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氮两因素... 探索水氮施用对玉米光合参数及产出指标的影响规律,寻求适宜水氮耦合量,为西辽河流域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膜下滴灌田间试验设置三种灌溉水平与三种施氮量组合形成9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水氮组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氮两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影响程度表现为灌水>施氮,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程度表现为施氮>灌水。对于Pn,W_(2)N_(2)(中水中氮)显著高于W_(3)N_(1)(高水低氮)、对于Tr,W_(2)N_(2)和W_(3)N_(1)差异不显著,因此灌溉量由中水至高水(1802~2315 m^(3)·hm^(-2))对Pn提升作用无法补偿中氮240 kg·hm^(-2)降至低氮192 kg·hm^(-2)对Pn的削弱作用,但可补偿对Tr的负效应。中高灌溉水平下氮肥192~240 kg·hm^(-2)可有效提升Pn、Tr、百粒重、穗粒重(W_(2)N_(2)显著高于W_(2)N_(1)、W_(3)N_(2)显著高于W_(3)N_(1)),继续施氮无显著作用。玉米产量提升与Pn、Tr增大呈正相关,水分亏缺时中氮240 kg·hm^(-2)至高氮288 kg·hm^(-2)无明显增产作用,中等灌溉水平下氮肥增产效果显著。W_(3)N_(2)(高水中氮)耦合下玉米可获得最佳光合能力及产量水平,但超过W_(2)N_(2)(中水中氮)的耦合量对WUE无增效、降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综合考虑光合参数及产量,推荐中等至较高的灌溉水平1802~2315 m^(3)·hm^(-2)(W2~W3)与中等施氮水平240 kg·hm^(-2)(N2)为最优水氮耦合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光合参数 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盐碱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元素交换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彦秋 吴文广 +3 位作者 张子军 吴桃 冯旭 张继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3-1192,共10页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盐碱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中氮元素的转化规律,于2019年5—7月测定了山东省滨州市3个不同盐度(28、45和55)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利用Fick第一定律估算了池塘沉积物...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盐碱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中氮元素的转化规律,于2019年5—7月测定了山东省滨州市3个不同盐度(28、45和55)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利用Fick第一定律估算了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元素交换通量,分析了环境因素与交换通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总体来讲,DIN、DON、TN由沉积物向水体扩散,即沉积物为DIN、DON和TN的源;NO_(3)^(-)-由水体向沉积物扩散,沉积物为NO_(3)^(-)的汇。在养殖期间,盐度28、45和55组,DIN总交换通量分别为1.69、23.07和19.36 mg/m^(2),DON总交换通量分别为36.60、27.90和19.98 mg/m^(2),TN总交换通量分别为38.09、43.66和32.56 mg/m^(2)。(2)从季节变化来看,DIN、DON、TN在养殖初期(5月)的交换通量显著高于养殖末期(7月);从盐度组来看,在5月,盐度28、45和55组,DIN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2.08、6.37和12.47 mg/(m^(2)·d),7月分别为-0.48、0.06和1.47 mg/(m^(2)·d),盐度55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DON交换通量5月分别为13.91、5.32和6.79 mg/(m^(2)·d),盐度28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7月分别为5.82、10.94和5 mg/(m^(2)·d),盐度45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5月TN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15.9、8.79和19.16 mg/(m^(2)·d),盐度45组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5),7月分别为5.31、9.1和3.28 mg/(m^(2)·d),盐度45组显著大于盐度55组(P<0.05)。(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盐度与NO_(2)^(-)-N、NO_(3)^(-)-N、NH_(4)^(+)-N交换通量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NH_(4)^(+)、TN通量显著正相关;温度与NH_(4)^(+)交换通量显著负相关;含水率、孔隙度与NO_(3)^(-)-N、DON交换通量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沉积物是氮的潜在污染源,此污染潜力在养殖末期显著小于养殖初期;高盐度组有利于释放DIN,中低盐度组有利于释放DON。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认识盐碱水养殖池塘的氮交换通量,为该种养殖模式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水池塘 沉积物-水界面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陕南烤烟渗透调节物质及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娄慧敏 郑玺 +7 位作者 王平平 张明诚 王艳阳 胡鑫 穆耀辉 黄金辉 艾绥龙 张立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以云烟99为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组合法,设置W1(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W2(土壤相对含水量55%~65%)、W3(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3个土壤水分条件和N1(4 g)、N2(5 g)、N3(6 g)3个单株施氮量,共9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旺长期控水15 d后测... 以云烟99为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组合法,设置W1(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W2(土壤相对含水量55%~65%)、W3(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3个土壤水分条件和N1(4 g)、N2(5 g)、N3(6 g)3个单株施氮量,共9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旺长期控水15 d后测定烟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分析水氮耦合对烤烟渗透调节物质及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3条件下,增施氮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与W3N1处理相比,W3N2、W3N3分别提高25.36%和42.86%,能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3.85%和12.32%;W2N2、W2N3与W2N1处理相比,SOD活性分别提高20.29%和31.19%,POD活性分别提高24.60%和44.89%;N2条件下,与W1N1处理相比,W1N2和W2N2处理的CAT活性分别提高40.26%、43.58%;W3处理增加了烟叶Pro、GSH、MDA及O2-含量,与W1N1处理相比,增幅分别达69.69%~222.49%、15.2%~89.36%、155.15%~162.37%、24.89%~72.34%。分析互作效应发现,土壤相对含水量对SOD、POD活性及Pro、GSH、MDA、O2-、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而施氮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的影响较大;二者的互作效应对AsA含量的影响较大。综合来看,轻度缺水时株施氮量6 g的处理对烤烟抗氧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较好,而重度缺水时株施氮量为5 g的处理对烤烟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水氮耦合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其双 陈泽明 +4 位作者 林协全 覃兴化 黄思琦 邹双全 邹小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54,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金线莲栽培的适宜水氮耦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叶金线莲为试材,采取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氮量(N1:3.3 g/m^(2);N2:6.6 g/m^(2);N3:9.9 g/m^(2))和4种灌水量(W1:(45...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金线莲栽培的适宜水氮耦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叶金线莲为试材,采取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氮量(N1:3.3 g/m^(2);N2:6.6 g/m^(2);N3:9.9 g/m^(2))和4种灌水量(W1:(45±5)%θ_(f);W2:(55±5)%θ_(f);W3:(65±5)%θ_(f);W4:(75±5)%θ_(f);其中θ_(f)为田间持水量)组合处理,以不施肥、不灌溉为对照(CK),栽培5个月后,测定13个处理金线莲的生长指标(保存率、株高、单株叶片数、叶长和叶宽、茎节数、节长、根长、根数、单株鲜质量及干质量、折干率)、生理指标(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品质指标(总黄酮含量及总多糖、金线莲苷、总生物碱和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灌水量和施氮量对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除N1W1、N3W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提高金线莲单株鲜质量、干质量、折干率、茎节数、节长和株高,其中N2W3处理金线莲的单株鲜质量、茎节数、节长、株高均达最大值,较CK分别提高了35.67%,33.18%,16.14%和35.45%。在30~60 d的较短栽培时期内,金线莲栽培的保存率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栽培时间延长,N1、N2条件下的水氮耦合优势逐渐显现。与CK相比,各处理金线莲的单株叶片数、叶长、叶宽、根长和根数无显著差异。(2)与CK相比,除N2W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提高金线莲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总叶绿素含量;除N1W4和N3W4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降低金线莲的POD活性。与CK相比,各处理对金线莲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W1条件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与CK相比,各处理对金线莲总氨基酸和总多糖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W3处理的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为9.18%;N1W3处理的总多糖质量分数最高,为45.08%。在W2、W3条件下,金线莲的总黄酮含量和金线莲苷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施氮效果均表现为N2>N3>N1,且均以N2W3处理最高,分别为25.04 mg/g和19.36%。(4)熵权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12种肥水组合中,耦合作用效果排名前5的处理为N2W3>N2W2>N3W1>N2W4>N3W2。【结论】适宜的水氮耦合处理有利于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积累,金线莲较优的肥水组合是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施氮量为6.6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水氮耦合 生理特性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