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
1
作者 任立海 陈黎黎 +4 位作者 杨振华 蒋成约 赵清江 刘西 胡远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可以准确模拟出电池内部的力-电耦合特性;PEMFC电堆内部单电池欧姆损耗会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冲击载荷会导致气体扩散层(GDL)与双极板肋部产生额外电接触,引起GDL表面电流密度平均值下降以及分布均匀性变差。本研究工作对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有限元方法 冲击 力-电耦合 电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随机优化的电氢耦合微电网周运行策略
2
作者 陈铭宏天 耿江海 +4 位作者 赵雨泽 许鹏 韩雨珊 张育铭 张子沫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充分发挥氢能的中长期存储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法随机优化模型的电氢耦合微电网两阶段周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建立微电网中电氢耦合设备的数学模型;其次,以最小化周运行成本为目标,分别设置电、氢储能的周期为周和日,建立基于周预... 为充分发挥氢能的中长期存储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法随机优化模型的电氢耦合微电网两阶段周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建立微电网中电氢耦合设备的数学模型;其次,以最小化周运行成本为目标,分别设置电、氢储能的周期为周和日,建立基于周预测数据的微电网第1阶段周调度模型。然后,利用预测误差的典型场景衡量风电不确定性,以日运行期望成本与两阶段储氢罐状态偏差惩罚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不确定性的第2阶段日前调度模型,并通过滚动求解,得到最终周运行方案。最后,算例表明,所提策略能降低微电网运行成本并提高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 氢储能 多时间尺度 随机优化 场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盛东 杨彩 +2 位作者 章俊 李纯阳 任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00,共15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破裂位置、强度及其震源机制,地电场信号中的电阻率、激励电流及自然电位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渗流演化过程。透水通道形成对应微震场特征,地下水渗流对应地电场特征,因此微震电法耦合方法对矿井水害孕育发展过程具有监测预警的功能,可有效对采动破坏过程中形成的突水通道、水源位置及渗流过程等水害三要素进行精准捕捉;减少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多解性,提高水害监测预警精度,对煤矿防治水意义重大。当前,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在煤矿水害实时动态监测中开始得到应用,突破传统微震与电法独立采集的局限,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国内外首款煤安认证的微震与电法耦合并行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微震场与地电场并行采集基站为核心,集被动源微震波场与主被动地电场为一体,通过连接矿井物联网,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控制、传输及云端存储;其一体化网络服务器主机可连接多个采集基站,并将微震检波器、电法激励电极与电位测量电极进行相互隔离、并行采集,形成微震事件密度与能级分布、电阻率分布、自然电位分布等时空云图来监测预判水害三要素。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仍需在微震事件智能识别与定位、地电场的电阻率三维反演以及自然电位渗流反演方面进行专项攻关;结合并行监测的微震电法大数据集,重点在微震电法数据联合反演、智能化监测预警方向开展进一步研究。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作为矿井水害的主动预警监测新方法,可为我国智能化矿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与电法耦合 主被动一体化 监测预警 煤矿水害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绿证耦合机制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3
4
作者 邵振国 林勇棋 +3 位作者 陈飞雄 郑翔昊 郭奕鑫 颜熙颖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76,共10页
为了保护综合能源系统中不同运营主体的信息隐私,权衡系统运行低碳性和经济性,解决天然气网络鲁棒模型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了考虑碳-绿证耦合机制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考虑天然气网络和热力网络的动态特... 为了保护综合能源系统中不同运营主体的信息隐私,权衡系统运行低碳性和经济性,解决天然气网络鲁棒模型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了考虑碳-绿证耦合机制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考虑天然气网络和热力网络的动态特性、碳-绿证耦合机制,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动态低碳经济调度模型;为了保护各网络运营商的数据隐私,根据能量耦合关系对综合能源系统解耦,建立电-气-热网络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风电出力和多能负荷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一致性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鲁棒优化框架,并利用二阶锥对偶理论与交替优化方法实现含二阶锥约束和二元变量的鲁棒子问题求解。以修改的IEEE 39节点电力网络、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和15节点热力网络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能够在源荷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各网络分散自治运行,同时兼顾系统运行的低碳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 碳-绿证耦合 动态特性 鲁棒优化 低碳经济调度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耦合研究
5
作者 庞敏 李琼 张益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34,共9页
为定量分析我国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首先,依据4M事故致因理论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机、环、管4类一级风险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辨识出32个二级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耦合方式划分为多因素、双因素... 为定量分析我国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首先,依据4M事故致因理论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机、环、管4类一级风险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辨识出32个二级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耦合方式划分为多因素、双因素和单因素耦合3个类别;其次,基于2016—2022年我国发生的196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使用N-K模型测度风险因素耦合水平;然后,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辨识关键风险因素;最后,提出风险防控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事故发生频率与风险因素耦合水平密切相关,而因素耦合水平与参与耦合因素数量成正比,4类风险因素的风险耦合值为0.1628,耦合水平最高;人员风险因素参与耦合的风险值较大,管理风险因素和环境风险因素参与耦合的风险值次之,三因素风险耦合中人-机-环的风险耦合值最大,数值为0.1047,双因素风险耦合中人-环的风险耦合值最大,数值为0.05,均含有人员风险因素;安全生产投入和主体责任未落实、违规违章作业、违规违章指挥决策等人员风险因素和管理风险因素是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因素耦合作用中的关键因素,应予以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 风险因素 风险耦合 N-K模型 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欢 任洲洋 +1 位作者 孙志媛 夏威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统跨区协同运行机制和调度框架,提出电能-甲醇联合输运下的送、受端供需平衡模型,充分利用甲醇的灵活储运能力促进新能源跨时空消纳;然后,构建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考虑长时间尺度下的电、氢能量平衡,以天为调度尺度建立上层模型,确定甲醇输运和机组起停方案;考虑短时间尺度下的电力平衡、氢供需平衡约束,以小时为调度尺度建立下层模型,确定送、受端系统各小时的运行计划,从而实现异质能源的跨时空协同互补,保障送、受端区域多时间尺度能量供需平衡;最后,基于改进的HRP 38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经济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系统 甲醇 调度计划 供需平衡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主导现货市场优化出清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燕梅 毛玉鑫 +2 位作者 陈仕军 黄炜斌 胡杨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针对传统以购电经济性为唯一目标的市场出清中梯级水电一边缺水一边弃水的水-电不匹配问题,本研究结合梯级水电运行特性,提出一种水力、电力、价格3因素耦合的出清方法。首先,梳理了梯级水电出清后缺水和弃水两种水-电不匹配的工况,提... 针对传统以购电经济性为唯一目标的市场出清中梯级水电一边缺水一边弃水的水-电不匹配问题,本研究结合梯级水电运行特性,提出一种水力、电力、价格3因素耦合的出清方法。首先,梳理了梯级水电出清后缺水和弃水两种水-电不匹配的工况,提出用水-电耦合度指标来度量水量与电量匹配的程度,并给出了水-电耦合度的计算方法。其次,建立了适用于水电主导电力市场的水力、电力和价格耦合出清模型,设计了购电成本最小化和水-电耦合度最大化两个目标函数。为了提高模型求解效率,提出模型结构分层、搜索空间缩减和计算时段合并的模型求解综合降维策略,并基于价格排序-粒子群耦合优化算法实现模型求解。最后,以四川省串并混联开发的“3梯8站”组成的虚拟市场进行日前模拟出清。结果表明:与传统以经济性为唯一目标的出清模型相比,水-电-价耦合出清模型的购电费用不变,但水-电耦合度提高了1.57%,证明水-电耦合度最大化目标的加入不会增加购电成本,但对减少出力不足、提升出清结果的可执行率和降低弃水都有显著成效;所提求解策略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提高了求解效率,为解决梯级水电现货市场出清中水-电-价的不耦合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 现货电力市场 出清 水-电-价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式模糊控制的电氢耦合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建林 梁策 +1 位作者 曾飞 袁晓冬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7-100,共14页
针对电氢混合储能系统在平抑直流微网中功率波动时面临的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式模糊控制的电氢耦合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中一次模糊控制器依据储氢罐储氢状态(stateofhydrogenstorage,SOH)与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 针对电氢混合储能系统在平抑直流微网中功率波动时面临的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式模糊控制的电氢耦合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中一次模糊控制器依据储氢罐储氢状态(stateofhydrogenstorage,SOH)与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求解出一次功率分配因子,对直流微网净功率进行一次分配;二次模糊控制器结合一次功率分配参考值与SOH对一次功率分配因子作出校正。此外,为使氢储能系统中具有非线性工作特性的电流控制型装置(电解槽、燃料电池)能够对能量管理系统作出高效响应,采用插值法将功率分配参考值转换为电流参考值。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证明,所提能量管理策略有效缩小了氢储能系统在非合理区间的功率波动范围并提高了氢储能系统中装置的响应精度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电氢耦合 混合储能系统 能量管理 级联式模糊控制 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痕量铅和砷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怡 虞锐鹏 +2 位作者 陈海兰 曹玉华 李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1-1477,共7页
为准确测定沉积物中痕量铅和砷的含量,比较不同消解方式与不同混合酸体系对沉积物中铅和砷元素的提取效果,并探讨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对质控结果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建立了电热板消解/ICP-MS标准加入法同时... 为准确测定沉积物中痕量铅和砷的含量,比较不同消解方式与不同混合酸体系对沉积物中铅和砷元素的提取效果,并探讨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对质控结果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建立了电热板消解/ICP-MS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水系沉积物中铅和砷元素含量的方法。通过分析经认证的标准参考样(GSD-9)来评价方法的准确度。结果显示:采用HCl-HNO_(3)-HF-HClO_(4)体系电热板消解,具有较高的消解回收率;标准加入法可有效清除基质干扰,提高准确度;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铅和砷元素的回收率在93.9%~104%,相对标准偏差为4.2%~5.0%(n=6),检出限分别为0.026 mg/kg和0.004 mg/kg。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灵敏度高。为环境中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参考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电热板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标准加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整车平顺性匹配优化
10
作者 廖映华 杨智 +1 位作者 王振新 刘长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0,共8页
以提升某纯电动汽车的平顺性为目的,在ADAMS中搭建了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ADAMS/Ride模块中的四立柱仿真试验台进行平顺性仿真实验,对照实车在标准四立柱台架上的道路模拟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选... 以提升某纯电动汽车的平顺性为目的,在ADAMS中搭建了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ADAMS/Ride模块中的四立柱仿真试验台进行平顺性仿真实验,对照实车在标准四立柱台架上的道路模拟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选取前、后悬架系统的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特性为设计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设计得到平顺试验方案,使用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平顺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数据建立以驾驶员质心处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为响应的响应面近似模型,基于响应面近似模型对整车行驶平顺性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后的前、后悬架系统参数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辆以50 km/h的速度在沥青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质心处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7.6%,整车平顺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顺性 纯电动汽车 响应面法 刚柔耦合模型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P-Bagging的PCB电热耦合建模方法
11
作者 耿悦 周远国 +2 位作者 任强 梁尚清 杨国卿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2-919,共8页
随着三维集成电路性能的提高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印制电路板(PCB)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研究了PCB在电热多物理场相互作用下各部件的发热情况,提出了基于混合激活函数的多层感知机(MLP)-Bagging多物理参数算法。通过使用ReLU和Sigmoid两个... 随着三维集成电路性能的提高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印制电路板(PCB)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研究了PCB在电热多物理场相互作用下各部件的发热情况,提出了基于混合激活函数的多层感知机(MLP)-Bagging多物理参数算法。通过使用ReLU和Sigmoid两个激活函数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精度更高的MLP模型。之后,结合Bagging算法构建多个并行的MLP模型。所提出的神经网络多物理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PCB的电热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与有限元法相比,可以节省约97%的计算内存和99%的计算时间,与传统神经网络如随机森林(RF)、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MLP相比,该方法表现优良且泛化能力较好,为提高PCB设计效率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为PCB热分析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FEM) 人工神经网络(ANN) 多层感知机(MLP)-Bagging 多物理场 电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路耦合法计算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的暂态过程 被引量:80
12
作者 孙宇光 王祥珩 +1 位作者 桂林 王维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用多回路方法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了同步电机内部故障的稳态计算问题,但故障后电机铁芯的各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饱和,这会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而对内部故障的暂态计算,饱和因素的影响更严重,因为在内部故障的过渡过程中饱和程度也会随时间... 用多回路方法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了同步电机内部故障的稳态计算问题,但故障后电机铁芯的各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饱和,这会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而对内部故障的暂态计算,饱和因素的影响更严重,因为在内部故障的过渡过程中饱和程度也会随时间而变化。该文将电机电磁场的有限元计算与多回路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定子内部故障的场路耦合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同步发电机三相突然短路和定子绕组的各种内部故障等进行了暂态仿真,考虑了磁极形状、齿槽影响、铁心的饱和和涡流等因素。计算结果与实验波形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定子绕组 故障 暂态过程 场路耦合法 计算 多回路方法 场路耦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电机驱动的功率耦合机构传动方案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盖江涛 黄守道 +1 位作者 周广明 李慎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739-1743,共5页
根据履带车辆传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侧电机耦合驱动传动方案。应用行星传动构件综合分析法,提出了方案优选的构件组合原则,建立了双侧电机耦合传动输入输出间的转速、转矩数学变换模型,并提出将特征参数转向再生功率机械利用率作为... 根据履带车辆传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侧电机耦合驱动传动方案。应用行星传动构件综合分析法,提出了方案优选的构件组合原则,建立了双侧电机耦合传动输入输出间的转速、转矩数学变换模型,并提出将特征参数转向再生功率机械利用率作为定量的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双输入双输出功率耦合机构的传动方案设计方法,据此设计了双侧电机耦合驱动传动系统。计算表明,功率耦合机构能够实现履带车辆转向再生功率的机械回流,可降低电机的功率需求,所提出方案的电机功率需求仅为双侧电机独立驱动方案电机功率需求的0.65倍。分析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传动 耦合机构 转向再生功率 方案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开关触点静态接触下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斌 杨帆 +1 位作者 王国志 吴文海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了研究GW4-220 kV高压隔离开关热稳定性,在建立矩形和W形截面触指触点静态接触下接触系统稳、瞬态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研究了隔离开关在50 kA/3 s下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导电回路发热主要出现在接触系统... 为了研究GW4-220 kV高压隔离开关热稳定性,在建立矩形和W形截面触指触点静态接触下接触系统稳、瞬态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研究了隔离开关在50 kA/3 s下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导电回路发热主要出现在接触系统,而接触处发热又主要为接触电阻发热,最高温度出现在接触线处;在承受短路电流50 kA/3 s时,热稳定性较差;W形截面触指系统最大温升明显小于矩形截面触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开关 热-电耦合分析 有限元法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22
15
作者 任合明 周璧华 +1 位作者 余同彬 王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9-1543,共5页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电压的分析,发现由于其它导体的存在,多导体系统中单根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比相同高度处单一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低10%~20%;并且对于垂直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距离地面最近的导体上;而对于水平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中间导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架空电力线 水平电场 耦合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电器触点分断过程瞬态热场仿真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翟国富 孙韬 任万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8-123,共6页
针对继电器触点分断过程热场分析方法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ANSYS软件的有限元瞬态机–电–热间接耦合仿真方法。将随触点接触力变化的接触面积作为耦合约束条件加载到电–热场仿真中。采用等效比热法解决相变的非线性问题,同时采用... 针对继电器触点分断过程热场分析方法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ANSYS软件的有限元瞬态机–电–热间接耦合仿真方法。将随触点接触力变化的接触面积作为耦合约束条件加载到电–热场仿真中。采用等效比热法解决相变的非线性问题,同时采用耦合不同节点自由度的方法模拟接触面积的变化。分析结果符合?-θ理论和触点收缩区方向上的温度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触点分断过程中金属液桥过程及电弧烧蚀过程的热场分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器 触点 瞬态热场 机-电-热耦合 仿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电缆集群敷设对载流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英 肖阳 刘松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130,共8页
不断增加的城市用电负荷和经济环保的电力发展需求决定了大中型城市中电缆隧道的广泛应用,而邻近磁热效应是影响隧道中集群敷设的电缆线路载流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隧道内集群敷设对电缆线路允许载流量影响的定量规律,文中主要以110、... 不断增加的城市用电负荷和经济环保的电力发展需求决定了大中型城市中电缆隧道的广泛应用,而邻近磁热效应是影响隧道中集群敷设的电缆线路载流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隧道内集群敷设对电缆线路允许载流量影响的定量规律,文中主要以110、220 kV高压电缆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排列和品字形排列两种典型敷设方式下,探讨了隧道内空气温度、电缆相间距、回路间距和回路数量对载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效果对隧道内温度影响大,对电缆允许载流量的作用最为显著;相比于水平排列,三相电缆品字形排列时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应优先选用;品字形分离式放置的电缆载流量比接触式高,但空间占用大;隧道内多回路集群敷设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的间距进行设计,并且对中、低压电缆需要考虑约15%的载流量降低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隧道 集群敷设 允许载流量 有限元法 电磁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及实现技术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胜利 任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76,共4页
在分析构件技术的基础上 ,给出了采用构件耦合法设计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和部署到应用服务器构件中的实现技术方案 ,并讨论了构件耦合技术、构件开发技术和系统应用整合等关键技术在应用系统实现中的应用。基于构件耦合法设计应用服务器体... 在分析构件技术的基础上 ,给出了采用构件耦合法设计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和部署到应用服务器构件中的实现技术方案 ,并讨论了构件耦合技术、构件开发技术和系统应用整合等关键技术在应用系统实现中的应用。基于构件耦合法设计应用服务器体系结构和 J2 EE应用系统体系结构 ,实现了三层应用体系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营销 管理信息系统 结构设计 电力企业 电力市场 用电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保良 张伟波 +2 位作者 黄志尧 冀海峰 李海青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针对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传感器的优化设计,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12电极传感器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后续图像重建所需的传感器灵敏场,之后将该仿真模型与实际传感器相应的测量数据及重建图像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仿真与实验结... 针对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传感器的优化设计,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12电极传感器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后续图像重建所需的传感器灵敏场,之后将该仿真模型与实际传感器相应的测量数据及重建图像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为对传感器性能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基础。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以该原始模型为基准,分别对两种不同结构的传感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研究其对系统测量值的影响。最后,在选定了传感器的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对传感器性能影响最小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该传感器尺寸进行优化。本研究为系统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电容耦合 传感器优化设计 非接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对电缆耦合问题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顺坤 聂鑫 陈向跃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8-352,共5页
为克服传输线方程求解电磁脉冲电缆耦合问题的不足,提出了有限差分求解电场积分方程的方法,解决了架空电缆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难题;引入了基于细线散射的时域有限差分法,解决了地面铺设电缆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难题。利... 为克服传输线方程求解电磁脉冲电缆耦合问题的不足,提出了有限差分求解电场积分方程的方法,解决了架空电缆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难题;引入了基于细线散射的时域有限差分法,解决了地面铺设电缆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难题。利用时域电场积分方程方法研究了长度、线径等电缆参数变化及脉宽、极化方向等馈源参数变化对其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影响。给出了电缆耦合电流的波形特征、沿线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电磁脉冲作用下,自由放置的电缆,其感应皮电流为衰减振铃波形;电流最大值出现在电缆的中心处;随着电缆长度的增加,电缆上的感应皮电流非线性变大;电缆线径的增加、脉冲宽度的改变对其耦合电流峰值影响较小;电场的极化方向对电缆感应皮电流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积分方程 时域有限差分法 电磁脉冲 电缆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