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ry-wet cycles on dynamic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sandstone:Experiments and modelling 被引量:2
1
作者 Hai Pu Qingyu Yi +3 位作者 Andrey P.Jivkov Zhengfu Bian Weiqiang Chen Jiangyu W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55-679,共25页
Underground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UPSP)is an innovative concept for space recycling of abandoned mines.Its realization requir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reservoir rock.Thi... Underground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UPSP)is an innovative concept for space recycling of abandoned mines.Its realization requir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reservoir rock.This paper conducted ultrasonic detection,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impact,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and backscatter electron observation(BSE)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al behaviour and microstructure of sandstone with cyclical dry-wet damage.A coupling FEM-DEM model was constructed for reappearing mesoscopic structure damage.The results show that dry-wet cycles decrease the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ngth(DCS)with a maximum reduction of 39.40%,the elastic limit strength is reduced from 41.75 to 25.62 MPa.The sieved fragments obtain the highest crack growth rate during the 23rd dry-wet cycle with a predictable life of 25 cycles for each rock particle.The pore fractal features of the macropores and micro-meso pores show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cycles,which verifies the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alysis of particle deteriora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patterns are governed by the strain in pre-peak stage and the shear cracks are dominant.The dry-wet cycles reduce th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lead to the discretization of force chain and crack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 Dry-wet cycles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macro and micro properties FEM-DEM coupling model Damage charact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2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4 位作者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响应 初始裂缝 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 本构模型 混凝土材料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学峰 《广东建材》 202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钢筋的氯离子腐蚀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复杂性,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过程是多样化的。因此,很难通过单一的试验研究来说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机理。有必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 钢筋的氯离子腐蚀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复杂性,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过程是多样化的。因此,很难通过单一的试验研究来说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机理。有必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拟来探索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过程和机理。总结了氯离子迁移的相关模型,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优缺点,并对氯离子迁移模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氯离子传输模型 宏/细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high frequency pulse on electrode wear in micro-EDM 被引量:3
4
作者 Xiao-peng LI Yuan-gang WANG +2 位作者 Fu-ling ZHAO Meng-hua WU Yu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A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s verified by the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of copper matrix Ni-TiN cylindrical coating electrode,copper electrode and Cu50 W e... A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s verified by the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of copper matrix Ni-TiN cylindrical coating electrode,copper electrode and Cu50 W electrode.The wear mechanism of Ni-TiN/Cu composite electrode in the case of high-frequency pulse current is studi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fluctuation frequency of discharge current on electrode wear in micro-EDM is found out.Compared with the electrode made from homogeneous material,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TiN composite layer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inhibit the effect of high frequency pulse on the electrode and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curren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FREQUENCY PULS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odel NieTiN/Cu composite ELECTRODE ELECTRODE WEAR micro-E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端宜 李彦标 潘艳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最后借助激光纹理扫描仪对一定轮载次数作用后的试件分别进行扫描。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S型函数的沥青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衰变模型,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对抗滑性能的独立和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结合S型函数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沥青超薄磨耗层性能的演变过程;空隙率影响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空隙率越大,则超薄磨耗层的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越大;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受沥青胶结料等级影响更大,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越高,则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越慢;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等级对超薄磨耗层微观构造深度中后期衰减速率的影响相当。因此,在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设计时,选择大空隙率的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耐久性是有益的,而沥青胶结料的性能等级则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加速加载试验 抗滑性能衰变模型 3D激光纹理扫描 宏观纹理 微观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FEM的剪切型裂纹动态开裂模拟
6
作者 江守燕 高嘉 +1 位作者 林安邦 杜成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5-2634,共10页
剪切型断裂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破坏模式,了解剪切破坏机理并准确预测剪切型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对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和非局部... 剪切型断裂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破坏模式,了解剪切破坏机理并准确预测剪切型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对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和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的剪切型裂纹动态开裂模拟方法,定义了基于偏应变概念的物质点对的正伸长量,可作为预测剪切型裂纹扩展行为的动态开裂准则,一点的损伤定义为该点影响域范围内连接的物质键损伤的加权平均值,而物质键的损伤则与基于偏应变概念的物质点对的正伸长量相关联,并引入能量退化函数建立结构域几何拓扑损伤与能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将拓扑损伤与应力应变联系起来,通过能量退化函数修正了SBFEM的刚度系数矩阵,得到了子域在损伤状态下的刚度矩阵,推导了考虑结构损伤的SBFEM动力控制方程,采用Newmark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时间离散.最后,通过3个典型算例验证了建议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剪切型断裂问题,能够很好地捕捉剪切型裂纹的扩展路径,并得到较为准确的载荷-位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 剪切型开裂 四叉树网格 偏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顺宏微操作系统动力学建模及振动抑制研究
7
作者 翁寅祥 杨依领 +2 位作者 吴高华 崔玉国 魏燕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6,120,共9页
针对高速大范围宏运动时柔顺微操作器的微纳振动问题,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计改进离散滑模控制策略对微观弹性振动进行抑制。首先以气浮宏动平台和压电纤维微操作器构成的宏微操作系统为对象,结合假设模态法、拉格朗日方程和非对称迟... 针对高速大范围宏运动时柔顺微操作器的微纳振动问题,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计改进离散滑模控制策略对微观弹性振动进行抑制。首先以气浮宏动平台和压电纤维微操作器构成的宏微操作系统为对象,结合假设模态法、拉格朗日方程和非对称迟滞模型,建立系统综合机电动力学模型。然后,在所建模型基础上设计变速趋近律调节切换增益,从而实现非线性离散滑模控制。最终搭建宏微操作系统测控平台,并进行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试验。在轨迹跟踪时,对于不同频率的正弦参考轨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均能精确跟踪给定信号且误差较小;在振动抑制时,当宏动平台沿梯形与S轨迹运动时,微操作器残余振动稳定时间比改进前分别减少26.1%和50.0%,比无控制时分别缩短53.6%和53.3%。验证了动力学模型与离散滑模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操作系统 动力学建模 振动抑制 压电驱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的SBFEM开裂模拟
8
作者 林安邦 江守燕 +1 位作者 孙立国 杜成斌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论文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框架的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考虑材料细观物理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探讨了材料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结构开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后... 论文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框架的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考虑材料细观物理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探讨了材料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结构开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后,裂纹扩展路径具有不确定性,建议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反应材料内在的随机性;随着结构受力情况的复杂化和结构本体缺陷的增多,裂纹开裂模式的变异性也会增大。自相关长度和参数变异系数对结构开裂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 参数空间变异性 开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脆性岩石直接拉伸断裂的宏细观力学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照 车行 +1 位作者 李海峰 戚承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6-1916,2049,共12页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等长期处于干湿循环条件下导致岩石损伤破坏的工程问题,探究在干湿循环和直接拉伸荷载共同作用下,脆性岩石的宏细观断裂力学特性这个难点问题。由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直接拉伸试验较难实现,考虑干湿循环与直接拉伸荷...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等长期处于干湿循环条件下导致岩石损伤破坏的工程问题,探究在干湿循环和直接拉伸荷载共同作用下,脆性岩石的宏细观断裂力学特性这个难点问题。由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直接拉伸试验较难实现,考虑干湿循环与直接拉伸荷载作用的宏细观力学关系模型非常欠缺。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方法,结合干湿循环试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干湿循环条件下脆性岩石直接拉伸断裂的宏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是在考虑了干湿循环次数n与含水率ω对断裂韧度K_(IC)和初始损伤因子D_(0)综合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初始细观裂纹损伤与裂纹断裂韧度的直接拉伸细观裂纹扩展力学模型建立的。对比分析抗拉强度、裂纹扩展极限长度l_(lim)、弹性模量、岩石劣化损伤的理论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讨论了初始裂纹倾角φ、材料常数β等参数影响下,裂纹启裂应力及峰值应力随干湿循环次数n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干湿循环和单独含水条件对岩石劣化度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岩石 干湿循环 直接拉伸 断裂 宏细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砂土材料离散元微观参数交互作用研究
10
作者 王金周 粟劲苍 旷杜敏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23-34,共12页
为实现对砂土材料离散元参数间交互作用影响的研究,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微观参数与宏观参数的非线性模型,分析离散元微观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量化微观参数交互作用强弱的指标和考虑交互作用的离散元宏微观参数换算公式.研... 为实现对砂土材料离散元参数间交互作用影响的研究,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微观参数与宏观参数的非线性模型,分析离散元微观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量化微观参数交互作用强弱的指标和考虑交互作用的离散元宏微观参数换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对峰值偏应力初始弹性模量而言,抗转动系数和摩擦系数的交互项系数分别为776.67和9.524,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对泊松比而言,各微观参数间交互作用较弱;对残余强度而言,刚度比和抗转动系数间的交互项系数最大,为9.524.考虑交互作用得到的宏微观参数换算公式可以很好地计算宏观参数,计算值大致分布在斜率为1的直线附近.实例验证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离散元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快速、准确的性能,该方法为研究离散元微观参数交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手段,使离散元参数确定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模拟 BP神经网络 抗转动模型 宏微观参数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堤防工程渗透变形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倪小东 朱春明 王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9-165,共7页
针对单独采用连续体法或离散元法分析堤防工程渗透变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案用于开展渗流应力耦合分析。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分析全域渗流场,采用离散单元法(PFC)进行渗透变形关键区细观力学分析,依托于ITASCA系列... 针对单独采用连续体法或离散元法分析堤防工程渗透变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案用于开展渗流应力耦合分析。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分析全域渗流场,采用离散单元法(PFC)进行渗透变形关键区细观力学分析,依托于ITASCA系列软件的Socket I/O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程序间关键信息动态实时交换。首先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随后结合相似准则,建立堤防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对堤防渗透变形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薄弱区复杂水土相互作用进行实时跟踪,可以揭示渗透变形发展过程中系统几何特性和水力特性的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影响特性。研究成果表明该三维耦合模型将对大型涉水岩土工程渗透破坏细观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变形 离散-连续耦合分析 宏细观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红岩 王新生 +1 位作者 张力民 张力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同时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及微裂隙、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地质材料,基于此提出了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中应同时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观点。首先对基于细观动态断裂机理的经典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同时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及微裂隙、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地质材料,基于此提出了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中应同时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观点。首先对基于细观动态断裂机理的经典动态损伤本构模型——TCK模型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目前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仅考虑节理几何参数而未考虑其强度参数的不足,基于能量原理和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得出了同时考虑节理几何及强度参数的宏观损伤变量(张量)的计算公式;第三,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推导了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变量(张量);第四,借鉴前人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观点,考虑了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等变形参数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基于TCK模型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讨论了载荷应变率、节理内摩擦角、节理厚度、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和节理倾角等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目前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结果比较吻合,从而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非贯通节理 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宏、细观缺陷 损伤耦合 应力强度因子 等效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FE的双辊连铸纯铝凝固组织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守东 陈敬超 吕连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3,共6页
鉴于双辊薄带连铸等轴晶区半固态铸轧组织对产品性能的重要性,应用Procast软件中的CA-FE方法对工业纯铝在水冷钢辊连续铸轧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宏观温度场、浓度场和微观生长过程耦合的凝固组织模拟模型。以CA(Cellular Autom... 鉴于双辊薄带连铸等轴晶区半固态铸轧组织对产品性能的重要性,应用Procast软件中的CA-FE方法对工业纯铝在水冷钢辊连续铸轧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宏观温度场、浓度场和微观生长过程耦合的凝固组织模拟模型。以CA(Cellular Automaton)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晶粒生长过程的局部演变规则,在晶粒尺度上模拟了其凝固过程。应用建立的微观组织模型,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与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连续铸轧 微观组织模拟 宏微观耦合模型 元胞自动机-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局部统一滑动模型的叶片缘板阻尼器减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尚文 任兴民 +1 位作者 秦卫阳 邓旺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2-876,共5页
文章通过在干摩擦接触面间引入弹性塑料剪切层来模拟摩擦接触,建立了整体-局部统一滑动摩擦模型。根据一次谐波平衡和等效线性化法计算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2个干摩擦因子,用弹簧阻尼单元(包含2个干摩擦因子)模拟干摩擦力,建立了更为贴近... 文章通过在干摩擦接触面间引入弹性塑料剪切层来模拟摩擦接触,建立了整体-局部统一滑动摩擦模型。根据一次谐波平衡和等效线性化法计算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2个干摩擦因子,用弹簧阻尼单元(包含2个干摩擦因子)模拟干摩擦力,建立了更为贴近工程实际的B-B型缘板阻尼叶片有限元模型。最后用谐响应分析及迭代的方法对系统进了求解,得到了缘板阻尼器设计中关键参数对叶片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文中结论为工程中缘板干摩擦阻尼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局部统一滑动摩擦模型 缘板B-B型干摩擦阻尼器 有限元分析 减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卫星微振动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蒋国伟 周徐斌 +3 位作者 申军烽 顾亦磊 杜冬 孔祥森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针对某卫星微振动力学环境,参考IME颤振分析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卫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微振动仿真模型,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利用微振动仿真模型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的有效性,阐述了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仿真计算预测方法。利用该微... 针对某卫星微振动力学环境,参考IME颤振分析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卫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微振动仿真模型,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利用微振动仿真模型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的有效性,阐述了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仿真计算预测方法。利用该微振动仿真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以及微振动传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微振动 耦合动力学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涌现视角的类BitTorrent性能分析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红兵 任传俊 金士尧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4,共8页
BitTorrent作为一种典型的实际P2P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给出一个有效的类BitTor-rent系统分析模型一直是人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本文基于系统科学中的涌现概念,从微观到宏观来研究BitTorrent系统,给出了BitTorrent系统的微-... BitTorrent作为一种典型的实际P2P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给出一个有效的类BitTor-rent系统分析模型一直是人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本文基于系统科学中的涌现概念,从微观到宏观来研究BitTorrent系统,给出了BitTorrent系统的微-宏观分析模型.首先从相对清晰的系统微观(结点)状态和行为入手,选取表征BitTorrent结点的参数,称为微观参数;根据BitTorrent的结点行为,基于这些微观参数,给出系统的微观行为描述;选取表征Bit-Torrent宏观态的变量,称为宏观变量;然后依据宏观变量与微观变量的关系,基于微观行为描述,建立系统的宏观演化方程;进而研究系统的宏观特性.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刻画BitTorrent系统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TORRENT系统 性能分析 涌现 微-宏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岩石渐进及蠕变失效特性宏细观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晓照 邵珠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91-1398,共8页
压应力作用脆性岩石渐进及蠕变失效特性是其力学性质研究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其对于深部地下开挖围岩稳定性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岩石内部微裂纹扩展对脆性岩石的渐进及蠕变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基于岩石的应力与裂纹扩展... 压应力作用脆性岩石渐进及蠕变失效特性是其力学性质研究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其对于深部地下开挖围岩稳定性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岩石内部微裂纹扩展对脆性岩石的渐进及蠕变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基于岩石的应力与裂纹扩展关系及裂纹扩张演化法则,并结合宏细观损伤定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宏细观力学模型,推出了岩石完整的应力–应变关系与蠕变理论表达式。分析了围压对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研究了岩石内部初始微裂纹尺寸及裂纹间摩擦系数对应力应变关系及岩石强度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围压下岩石裂纹初始应力与峰值应力,其对蠕变实验中的施加应力初始值选取提供了一定参考。然后,研究了恒定围压、轴压分级加载应力路径下的岩石蠕变应变及应变率变化趋势。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对压应力作用下细观裂纹扩展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理解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细观力学模型 应力-应变关系 蠕变 断裂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压缩下岩石/混凝土的三维细观损伤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中俊 彭向和 +1 位作者 胡宁 杨春和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9-317,共9页
考虑三轴压应力作用下的无限大体深埋椭圆形裂纹的变形场,给出了闭合椭圆形微裂纹的能量释放率.采用能量平衡方法分析了闭合椭圆形微裂纹的扩展条件,得到了代表性体积单元中具有任意空间取向的单个闭合椭圆形微裂纹及其扩展引起的附加... 考虑三轴压应力作用下的无限大体深埋椭圆形裂纹的变形场,给出了闭合椭圆形微裂纹的能量释放率.采用能量平衡方法分析了闭合椭圆形微裂纹的扩展条件,得到了代表性体积单元中具有任意空间取向的单个闭合椭圆形微裂纹及其扩展引起的附加柔度张量.分析了闭合椭圆形微裂纹的偏折扩展,得到了微裂纹偏折扩展引起的附加柔度张量.采用Taylor方法考虑微裂纹系统对代表性体积单元变形的影响,引入概率密度函数,得到了三轴压缩下岩石/混凝土的三维细观损伤模型.分析了混凝土的单轴压缩特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形微裂纹 裂纹平面扩展 裂纹偏折扩展 能量释放率 细观-宏观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裂纹演化的岩石蠕变损伤与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陆银龙 王连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6-1283,共8页
传统的岩石唯像蠕变模型忽略了岩石内在细观结构的时效损伤演化机制,无法从深层次上揭示复杂工程条件下岩石蠕变特性和时效破裂机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表征真实岩石介质的宏-细观双尺度概念模型;依据细观尺度下微裂纹瞬... 传统的岩石唯像蠕变模型忽略了岩石内在细观结构的时效损伤演化机制,无法从深层次上揭示复杂工程条件下岩石蠕变特性和时效破裂机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表征真实岩石介质的宏-细观双尺度概念模型;依据细观尺度下微裂纹瞬时扩展和亚临界扩展的物理机制,运用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基于微裂纹演化的岩石细观蠕变损伤本构方程及破裂准则;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将该细观模型嵌入到Comsol宏观有限元模型中,实现了一种能够模拟岩石蠕变损伤与破裂演化全过程的数值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数值方法对双轴压缩条件下岩石蠕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表征了岩石典型的3阶段蠕变特征,并以一种物理真实、可视化的方式深入地揭示了岩石从细观时效损伤演化至宏观破裂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纹扩展 蠕变 损伤演化 破裂 宏-细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损伤变量为特征的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红岩 王根旺 刘国振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9,共5页
文章从损伤变量定义的方法入手 ,讨论了基于宏微观理论的损伤变量定义方法及其相应的损伤模型。通过对这两类定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后指出 。
关键词 损伤变量宏 观微 观损 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