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流耦合影响下分层海床隧道周围砂土渗流孔压及液化分析
1
作者 张治国 陈金芃 +2 位作者 朱正国 PAN Y T 孙苗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3,共11页
目前针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盾构隧道周围渗流场的既有理论研究一般将衬砌考虑为不透水介质,较少考虑隧道衬砌的渗透性,尤其是较少考虑波浪与海流共同作用对隧道的影响。此外,既有理论一般将海床视为均质且各向同性工况,忽略了实际情况下分... 目前针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盾构隧道周围渗流场的既有理论研究一般将衬砌考虑为不透水介质,较少考虑隧道衬砌的渗透性,尤其是较少考虑波浪与海流共同作用对隧道的影响。此外,既有理论一般将海床视为均质且各向同性工况,忽略了实际情况下分层海床的影响。首先,基于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海床表面的动力边界条件,采用传递-反射矩阵法得到波流共同作用下自由分层海床的孔压响应;其次,采用镜像法建立了由于隧道存在引起的砂土摄动压力控制方程,并利用砂土与衬砌间渗流连续条件获得了该方程的Fourier级数展开解析解;接着,采用叠加原理得到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分层海床中隧道周围砂土的渗流压力响应及液化判定解答。最后,将理论解析解与数值结果及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海床渗透性和隧道衬砌渗透性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海流顺流会增大海床中的孔压和液化程度,逆流会减小海床中的孔压并抑制海床的液化,且流速相同时海床对逆流响应的相对差异总体上也大于顺流;当分层海床上层渗透系数较大时(k+s>1×10^(-2)m/s),海床整体孔压较大,且第一次分层处孔压变化明显;当隧道衬砌渗透系数较小时(k+l<1×10^(-6)m/s),隧道对超静孔隙水压在海床内传播“阻挡”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盾构隧道 分层海床 波流耦合 渗流孔压 传递-反射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异频耦合谐波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阻抗建模
2
作者 孙玉巍 陶聪 +3 位作者 付超 常静恬 查夏新 李光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7-239,共13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是低频输电系统的核心装备,所连接异频交流系统电气量在变换器桥臂直接耦合,其桥臂电气量不仅含有两侧交流系统各自基频的整数次谐波,还含有二者交互耦合产生的非基频...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是低频输电系统的核心装备,所连接异频交流系统电气量在变换器桥臂直接耦合,其桥臂电气量不仅含有两侧交流系统各自基频的整数次谐波,还含有二者交互耦合产生的非基频整数倍谐波分量(称为异频耦合谐波)。忽略子模块直流电压动态和异频耦合谐波、以基频为频率间隔的多谐波线性化建模方法,难以准确刻画M3C的谐波特性,影响阻抗模型的精度,无法揭示子模块直流电压动态及谐波对阻抗特性的影响机理。论文首先基于M3C谐波特性分析,建立考虑两侧交流系统异频耦合谐波的多谐波向量频域模型,并通过M3C 9个桥臂多谐波小信号的相序关系和传递关系分析得到M3C单桥臂主电路小信号模型,降低阻抗建模复杂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控制环路频率耦合效应的影响,建立能够准确反映直流电压动态和谐波特性影响的M3C序阻抗模型。最后,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上通过时域仿真和扫频实验,验证M3C阻抗模型的准确性,并对影响阻抗特性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输电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阻抗建模 多谐波线性化 异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噪声源的传递率矩阵识别方法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磊 曹跃云 +1 位作者 杨自春 何元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297,共7页
针对现有方法在船舶振动噪声源识别中存在的不足,引入传递率矩阵方法(Transmissibility Matrix Method,TMM),全面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着重探讨解决振源之间交叉耦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TMM的振-声传递... 针对现有方法在船舶振动噪声源识别中存在的不足,引入传递率矩阵方法(Transmissibility Matrix Method,TMM),全面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着重探讨解决振源之间交叉耦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TMM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模型,新模型以隔振器两端的位移响应之差作为输入振源,有效地避免了振源之间的耦合。通过船舶水中振动-声辐射仿真分析和实船海上振动-声辐射试验验证了新模型在船舶噪声源识别和贡献量分析中可行性与正确性。新模型在船舶振动噪声源识别中保持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现代船舶中隔振器的广泛应用,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识别 船舶 贡献量 传递率矩阵方法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闪电间接效应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郭飞 周璧华 高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9-1135,1264,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飞机对雷电间接效应的防护能力,依据SAE-ARP5412和541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利用基于传输线矩阵法的数值仿真技术,对某小型客机进行了大电流脉冲注入测试方法的建模仿真。分析了闪电以不同路径击中飞机时机身表面电流密度、舱... 为进一步提高飞机对雷电间接效应的防护能力,依据SAE-ARP5412和541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利用基于传输线矩阵法的数值仿真技术,对某小型客机进行了大电流脉冲注入测试方法的建模仿真。分析了闪电以不同路径击中飞机时机身表面电流密度、舱室内外的瞬变电磁场分布以及内部电缆的耦合情况。仿真和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模拟闪电击中飞机时的闪电间接效应,给出闪电电磁脉冲(LEMP)经机身孔洞缝隙耦合而在舱体内形成的场分布特征和线缆耦合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飞机对闪电间接效应的防护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矩阵法 闪电间接效应 数值仿真 线缆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建模及串扰抵消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亚飞 赵彦晓 +1 位作者 杨玮 李学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9-1135,共7页
针对高速互连系统中传输线上的串扰问题,基于电磁耦合理论,研究了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的性质,建立了以下两种情况的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模型及其矩阵分解形式,分别是:(1)考虑受扰线两边各一条相邻微带线对受扰线的串扰;(2)考虑受... 针对高速互连系统中传输线上的串扰问题,基于电磁耦合理论,研究了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的性质,建立了以下两种情况的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模型及其矩阵分解形式,分别是:(1)考虑受扰线两边各一条相邻微带线对受扰线的串扰;(2)考虑受扰线两边各两条相邻微带线对受扰线的串扰.给出了上述两种情况下基于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分解形式的串扰抵消方案,并利用仿真工具ADS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信号抖动和失真大幅下降,串扰抵消效果良好,并且第二种情况下的串扰抵消效果优于第一种情况.该结果说明了在基于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进行串扰抵消时,考虑两边各两条相邻微带线的串扰效果较好,对保持高速信号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扰 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 微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传输线网络对电磁脉冲的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许东 王庆国 +2 位作者 周星 高永生 罗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共5页
针对关于电磁脉冲对各种低压传输网络及其重要电子终端设备的传导耦合规律、效应评估和损伤机理的研究较少,更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的现状,运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BLT方程进行了传输线网络对电磁脉冲响应规律的研究。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 针对关于电磁脉冲对各种低压传输网络及其重要电子终端设备的传导耦合规律、效应评估和损伤机理的研究较少,更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的现状,运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BLT方程进行了传输线网络对电磁脉冲响应规律的研究。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传输线网络进行瞬态响应求解时,改进了以往利用繁琐的Fourier变换和反变换的计算方法,采用频域上的BLT方程求出传递函数,并结合时域上的卷积进行求解,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利用同轴线建立典型传输线网络,以方波为注入源进行了实验,实验测试结果与计算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拓扑 BLT方程 传输线网络 散射矩阵 传导耦合 电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M的机箱孔缝电磁屏蔽效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毛湘宇 杜平安 聂宝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493-7497,共5页
计算机因散热和装配需要,机箱上会存在大量孔缝结构。孔缝结构在不同辐射源作用下的电磁泄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屏蔽效能。以计算机机箱为研究对象,采用传输线矩阵法(TLM)对机箱孔缝电磁屏蔽效能进行仿真研究。阐述了TLM原理,采用并联节... 计算机因散热和装配需要,机箱上会存在大量孔缝结构。孔缝结构在不同辐射源作用下的电磁泄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屏蔽效能。以计算机机箱为研究对象,采用传输线矩阵法(TLM)对机箱孔缝电磁屏蔽效能进行仿真研究。阐述了TLM原理,采用并联节点二维TLM单元和对称凝缩节点(SCN)的三维TLM单元算法进行孔缝建模仿真;并首次提出使用耦合微带线的辐射场作为辐射源,对机箱孔阵、接缝、风扇等结构进行了近场和远场电磁泄漏仿真分析;采用平面波辐射场进行远场电磁干扰的数值仿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辐射源和不同结构的屏蔽效能,发现在两种不同辐射场下导致机箱电磁兼容故障的主要结构相同。通过对机箱结构改进措施的仿真设计,实现了屏蔽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矩阵法 对称凝缩节点 耦合微带线 接缝 孔阵 屏蔽效能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光子晶体多缺陷耦合的多通道滤波 被引量:5
8
作者 蒋玉蓉 宋玉婷 +2 位作者 薛唯 李金伟 李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5,176,共4页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含有多个缺陷且缺陷等距分布的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谱.通过计算一个由1/4波片堆组成5个缺陷的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比,发现缺陷间的距离每增加1个周期,禁带中的5个透射峰均向中心波长靠近,且1号峰向长波方向移到距离...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含有多个缺陷且缺陷等距分布的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谱.通过计算一个由1/4波片堆组成5个缺陷的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比,发现缺陷间的距离每增加1个周期,禁带中的5个透射峰均向中心波长靠近,且1号峰向长波方向移到距离增加前2号峰的波长处,5号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到距离增加前的4号峰波长处.通过镀膜工艺,制备了这种缺陷结构,并用MP-5000分光光度计对其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缺陷层之间距离与透射峰位置的对应关系,对于多通道滤波器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光子晶体 缺陷耦合 多通道滤波器 传输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柔性低频输电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分频分层控制 被引量:36
9
作者 吴小丹 朱海勇 +3 位作者 董云龙 田杰 卢宇 杨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31-140,共10页
基于全桥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提出了三相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分频分层控制策略。从双频功率耦合的机理出发,分析了M3C的工作原理,在旋转坐标系下分别实现了工频侧和低频侧的控制。在保证系统总有功功率平衡的前提下,通过... 基于全桥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提出了三相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分频分层控制策略。从双频功率耦合的机理出发,分析了M3C的工作原理,在旋转坐标系下分别实现了工频侧和低频侧的控制。在保证系统总有功功率平衡的前提下,通过在工频侧注入负序电流实现功率模组电容电压的相间均衡,在静止坐标系下通过桥臂内工频环流控制实现功率模组电容电压的相内均衡,所提的层次化控制可实现系统对称及不对称条件下基于M3C的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根据对相单元瞬时功率的分析,提出仅用2种不同频率的滑差滤波器以确保功率模组电容电压偏差控制的暂稳态特性。搭建了双端柔性低频输电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频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双频功率耦合 分层控制 桥臂工频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射矩阵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耦合效率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浩 王安娜 +1 位作者 赵强 会国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63-469,共7页
针对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场耦合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传输的逻辑关系,将系统网络等效为两个子网络级联,基于各个二端口网络散射矩阵的等效关系,推导出计算两个子网络间电磁场耦合效率的模型。提出基于散... 针对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场耦合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传输的逻辑关系,将系统网络等效为两个子网络级联,基于各个二端口网络散射矩阵的等效关系,推导出计算两个子网络间电磁场耦合效率的模型。提出基于散射矩阵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耦合效率测量方法,通过仿真或实际测量获得S参数,通过S参数的计算得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效率。计算结果与系统能量传输变化规律一致,证明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测量步骤简单、实时性强,对于分析、优化传输系统的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磁耦合效率 二端口网络 等效散射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频输电系统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谐波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玉巍 常静恬 +3 位作者 付超 郭锋 周靖皓 高本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0,84,共11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是构建分频输电系统(FFTS)的核心装备,但是M3C在进行交-交变换时,会导致两侧不同频率交流系统电气量在M3C内直接耦合,引起系统复杂的谐波分布。为分析M3C谐波特性,首先基于M3C工作原理推导得到子模块电容纹...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是构建分频输电系统(FFTS)的核心装备,但是M3C在进行交-交变换时,会导致两侧不同频率交流系统电气量在M3C内直接耦合,引起系统复杂的谐波分布。为分析M3C谐波特性,首先基于M3C工作原理推导得到子模块电容纹波电压解析式,在此基础上推导9个桥臂考虑子模块电容电压全部4种频率分量耦合的桥臂谐波电流解析式,进而分析多种频率桥臂谐波电流与系统电流的关系以及影响纹波电压/谐波电流幅值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稳态下,分频侧频率ω_(1)和工频侧频率ω_(2)的电流分量以正序基波电流性质流入对应系统;频率为3ω_(1)和3ω_(2)的电流分量以零序谐波电流性质流入两侧交流系统;其他频率谐波分量在变换器内部环流。文中针对M3C提出一种零序电流抑制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验证了谐波理论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输电系统(FFTS)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 谐波分析 频率耦合 电容纹波电压 桥臂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转子系统弯扭耦合振动分析的整体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柴山 高连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10,共3页
介绍了多转子系统弯扭耦合振动分析的整体传递矩阵法,推导了考虑弯扭耦合的齿轮耦合单元的传递矩阵,将整体传递矩阵法推广、应用于包含齿轮啮合效应的齿轮传动转子多轴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动力计算问题中。采用整体传递矩阵法对具有齿轮... 介绍了多转子系统弯扭耦合振动分析的整体传递矩阵法,推导了考虑弯扭耦合的齿轮耦合单元的传递矩阵,将整体传递矩阵法推广、应用于包含齿轮啮合效应的齿轮传动转子多轴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动力计算问题中。采用整体传递矩阵法对具有齿轮啮合的多转子相互耦合系统的临界转速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精确度高,简便实用的方法,适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微机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转子系统 整体传递矩阵 齿轮 弯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端离散元件动力学特性的矩阵描述法在阻振基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江涛 王纬波 吴有生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在元件坐标系下,分别推导了离散元件(质量、弹簧、阻尼、刚体)输入端状态向量与输出端状态向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向前传递矩阵、向后传递矩阵和广义阻抗矩阵的解析公式。并且讨论了点阻抗或点导纳与传递矩阵或广义阻抗矩阵之间的关系。... 在元件坐标系下,分别推导了离散元件(质量、弹簧、阻尼、刚体)输入端状态向量与输出端状态向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向前传递矩阵、向后传递矩阵和广义阻抗矩阵的解析公式。并且讨论了点阻抗或点导纳与传递矩阵或广义阻抗矩阵之间的关系。此外,文中还分别采用传递矩阵法和导纳矩阵法推导了阻振基座的纵向振动方程,得到了纵向力传递率的解析公式。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但传递矩阵法的推导过程更简洁。文中还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了阻振基座的横向振动方程,得到了横向力传递率的解析公式。所导得的公式可用于指导阻振基座的动力学设计,计算工作量不大且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振基座 刚柔耦合系统 传递矩阵法 广义机械阻抗法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颖 顾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4-830,共7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的求解方法有多种,本文以耦合模理论为基础,对常用的积分法、公式法、传输矩阵法求解长周期光纤光栅的透射谱进行比较与分析,指出这三种求解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积分法可在较宽波长范围内直接得到多个模式透... 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的求解方法有多种,本文以耦合模理论为基础,对常用的积分法、公式法、传输矩阵法求解长周期光纤光栅的透射谱进行比较与分析,指出这三种求解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积分法可在较宽波长范围内直接得到多个模式透射谱的精确解,但求解过程繁琐,运算量大;公式法虽然在表述和计算上较为方便,但只能在较小波长范围内直接求解单个模式的透射谱;传输矩阵法求解过程简便、准确度高、计算量相对较小,特别适合计算一些非均匀光纤光栅的透射谱.该研究为选择一种精确度高且理论和计算都较简单的计算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理论 长周期光纤光栅 积分法 公式法 传输矩阵法 透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陀螺光路传输模型仿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世同 李玉深 吴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7-270,共4页
为了分析偏振耦合误差对光纤陀螺(FOG)干涉输出的影响,根据实际的光纤陀螺的光路物理模型和琼斯矩阵理论,建立了分立光学器件及光纤焊接点传输模型,并最终推导出完整的光路系统传输模型。结果表明:光纤熔接角、偏振耦合点位置和多功能... 为了分析偏振耦合误差对光纤陀螺(FOG)干涉输出的影响,根据实际的光纤陀螺的光路物理模型和琼斯矩阵理论,建立了分立光学器件及光纤焊接点传输模型,并最终推导出完整的光路系统传输模型。结果表明:光纤熔接角、偏振耦合点位置和多功能集成相位调制器的消光比都会产生偏振耦合误差;在偏振耦合误差变化以及存在相位噪声的情况下,将导致干涉输出产生噪声波动。该成果对光纤陀螺光路设计和误差抑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传输模型 琼斯矩阵 偏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转移矩阵法求解耦合波方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祥宝 葛智勇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求解耦合波方程的新方法———转移矩阵法 ,采用该方法得到了小信号近似条件下一维光学超晶格中二次谐波、三次谐波场变量的矩阵形式的解。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周期结构 ,也适用于准周期结构和非周期结构。
关键词 耦合波方程 非线性光学 传输矩阵 光学超晶格 转移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载接触仿真的双重功率分流系统动态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皓 方宗德 方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解决双重功率分流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问题,建立该系统的动态力学模型。采用轮齿几何接触分析和承载接触分析方法对齿轮副实际啮合过程进行仿真,得到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激励,提高了计算的精确度;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传动系统的弯... 为了解决双重功率分流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问题,建立该系统的动态力学模型。采用轮齿几何接触分析和承载接触分析方法对齿轮副实际啮合过程进行仿真,得到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激励,提高了计算的精确度;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传动系统的弯-扭耦合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自适应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得到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响应,分析了各级齿轮副传递的动态载荷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分析为其动态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与相关实验进行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分流 承载接触分析 弯-扭耦合 动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移光纤分布反馈激光器
18
作者 范薇 李学春 +3 位作者 陈柏 陈兰荣 陈绍和 林尊琪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0-423,共4页
本文利用传输矩阵法讨论了相移光纤光栅的透射特性,以及在有源光栅的掺杂浓度特性给定的情况下,相移分布反馈光纤激光器达到阈值增益所需的光纤光栅折射率的最小调制深度.
关键词 相移光纤分布反馈激光器 传输矩阵 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阶微环菱形矩阵谐振滤波器传输性能研究
19
作者 于莉媛 牛萍娟 +1 位作者 邢海英 侯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1-533,557,共4页
微环谐振器具有结构紧凑、易于大规模集成等优点,在研究中多采用多环联接来改进其滤波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N阶微环矩阵谐振滤波器结构,使N阶矩阵为菱形排列方式,以获得更佳的旁瓣、带内纹波等性能指标。以3阶微环矩阵为例,利用耦... 微环谐振器具有结构紧凑、易于大规模集成等优点,在研究中多采用多环联接来改进其滤波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N阶微环矩阵谐振滤波器结构,使N阶矩阵为菱形排列方式,以获得更佳的旁瓣、带内纹波等性能指标。以3阶微环矩阵为例,利用耦合模理论对N阶微环矩阵建立稳态方程,求解出3阶微环矩阵的输出特性,并与其他同环数的微环阵列在滤波性能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在相应结构参数和微环数目相同的情况下,改进型N阶微环矩阵谐振滤波器在通带宽度、远端抑制、旁瓣等方面较多环联接方式更具优势。该改进型N阶微环矩阵谐振滤波器可以在宽信道大容量的波分复用系统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化微环谐振滤波器 耦合模理论 N阶微环矩阵 传输特性 旁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理论在黏接结构界面脱黏超声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20
作者 丁俊才 吴斌 何存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6,249,共7页
黏接结构界面脱黏的超声检测与评价是一个有难度的前沿性课题.基于传递矩阵方法并将脱黏界面层假定为流体薄层,推导了体波入射下具有流-固(气-固和液-固)耦合界面的脱黏结构中声反射与透射系数表达式.将该方法应用于两层结构并与已有结... 黏接结构界面脱黏的超声检测与评价是一个有难度的前沿性课题.基于传递矩阵方法并将脱黏界面层假定为流体薄层,推导了体波入射下具有流-固(气-固和液-固)耦合界面的脱黏结构中声反射与透射系数表达式.将该方法应用于两层结构并与已有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推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声波入射角度、频率的变化对具有刚性联接界面的黏接结构和具有流-固耦合界面的脱黏结构中体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波在多层结构中的传播模式主要依赖于入射角度、频率等参数.若声波的入射角度和频率取值适当,可以将刚性联接、气-固以及液-固耦合界面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矩阵法 超声体波 脱黏结构 流-固耦合界面 反射和透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