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ed effect of cement hyd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hydraulic behavior of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迪 蔡嗣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956-1964,共9页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CTB) is made by mixing cement, tailings and water together, thus cement hydration and water seepage flow are the two cruc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TB. Cement hydration process ca...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CTB) is made by mixing cement, tailings and water together, thus cement hydration and water seepage flow are the two cruc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TB. Cement hydration process can release significant amount of heat to 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CTB and in turn increase the rate of cement hydration. Meanwhile, the progress of cement hydration consumes water and produces hydration products to change the pore structures within CTB, which further influences the hydraulic behavior of CTB.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ydraulic behavior of CTB, 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by coupling the hydraulic,thermal and hydration equations. This model was then implemented into COMSOL Multiphysics to simulate the evolu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seepage flow within CTB versus curing time. The predicted outcomes were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ng the validity and availability of this model.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validated model, effects of various initial CTB and curing temperatures, cement content, and CTB's geometric shapes on the hydraulic behavior of CTB were demonstrated numerically. The presented conclusions can contribute to preparing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TB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HYDRATION water seepage flow pore water pressure coupled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法向应力耦合模型研究
2
作者 吴兵 盛建龙 +1 位作者 叶祖洋 周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5-2504,共10页
为解决传统Forchheimer方程难以描述高围压及高水压耦合下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问题,采用双弹簧Hooke模型(two-part Hooke’s model,简称TPHM)描述单裂隙水力开度与有效法向应力关系,将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表征为有效法向应力的函数... 为解决传统Forchheimer方程难以描述高围压及高水压耦合下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问题,采用双弹簧Hooke模型(two-part Hooke’s model,简称TPHM)描述单裂隙水力开度与有效法向应力关系,将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表征为有效法向应力的函数,提出考虑单裂隙非线性渗流-法向应力耦合作用的Forchheimer修正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及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不同法向应力和裂隙水压下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裂隙在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水力耦合效应显著,压力梯度-流量试验数据逐渐偏离传统Forchheimer方程,而Forchheimer修正模型仍然与试验数据吻合一致;当裂隙水压p恒等于0时,修正模型能够退化为不考虑水压力影响的传统Forchheimer方程;系数A、B对有效法向应力具有敏感性,随法向应力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裂隙水压增大而非线性减小;与不考虑水力耦合模拟相比,考虑水力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在相同流量下所需的压力梯度更小,模拟结果能用修正模型准确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应力 水力耦合 非线性渗流 双弹簧Hook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比例分布式风光与氢储的多能系统安全响应协同
3
作者 陶文彪 史晓航 +3 位作者 杨铖 潘超 唐华 兰冰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针对风险场景下多能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等问题,基于多能流交互,同时考虑电氢耦合与电热转换协调配合,构建风险抵御-协同效益评估模型。风险抵御层考虑含安全性、韧性、灵活性的源-网-荷抵御调控指标,通过多指标优化配置机组出力;协同... 针对风险场景下多能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等问题,基于多能流交互,同时考虑电氢耦合与电热转换协调配合,构建风险抵御-协同效益评估模型。风险抵御层考虑含安全性、韧性、灵活性的源-网-荷抵御调控指标,通过多指标优化配置机组出力;协同效益层考虑运行成本、风光消纳及电压稳定指标,评估风险场景下系统多能联供综合效益。基于分层评估指标组合赋权和多能联供碳流足迹刻画,提出系统安全响应与协同运行描述方法。对实际区域网络进行仿真,分析系统源-荷-储时序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电氢耦合参与系统安全响应可以有效平衡源荷关系,提升多能联供的风险抵御能力。通过描述异质能流交互的碳流拓扑信息,验证了电氢耦合对风险场景下系统灵活性及低碳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流交互 电氢耦合 安全响应 分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齿轮泵泄漏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何璐佳 郑勇 何志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49,共8页
针对外啮合齿轮泵在复杂工况下存在的流量脉动、油液泄漏等问题,利用ADAMS和AMESim软件的联合仿真方法,建立外啮合齿轮泵的刚-柔-液耦合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转速、负载及磨损程度,模拟泵在正常工况和发生泄漏故障时的运行状态,分析泵... 针对外啮合齿轮泵在复杂工况下存在的流量脉动、油液泄漏等问题,利用ADAMS和AMESim软件的联合仿真方法,建立外啮合齿轮泵的刚-柔-液耦合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转速、负载及磨损程度,模拟泵在正常工况和发生泄漏故障时的运行状态,分析泵的流量特性与应力特性,并对外啮合齿轮泵样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高转速有助于减小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改善出口流量品质;而增加负载压力不仅影响齿轮泵的容积效率,还导致输出流量品质下降。基于流量特性可发现齿轮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泄漏故障。对齿轮泵关键部位的受力情况和应力特性进行分析,仿真中齿轮泵应力较大的区域出现在泵体低压腔两侧壁体上的螺纹孔处,与试验中泵体上出现的裂纹位置一致,验证了文中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为解决外啮合齿轮泵故障诊断及优化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提升泵的综合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啮合齿轮泵 耦合模型 故障仿真 流量特性 应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流量研究
5
作者 李新宇 刘佩玺 +3 位作者 李建军 刁艳芳 苏瑞 郭诗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3,共5页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区分水文季节并分别制定可涵盖75%(情景1)、50%(情景2)水质条件的模拟方案,通过模拟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水质效应并考虑河流连通性水量需求确定生态流量,同时分析了书院水文站生态流量保证率。结果表明,泗水大闸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0.8 m^(3)/s,7~9月为1 m^(3)/s,情景2各月生态流量均为0.8 m^(3)/s;书院水文站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2 m^(3)/s,7~9月为7 m^(3)/s,情景2两个时期生态流量则分别为0.8、4 m^(3)/s;泗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显著,应重点关注4、5月份的生态流量需求,且制定的生态流量有利于满足泗河干流不同河段、不同水文季节兼顾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河 水质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建模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起源 嵇润民 黄向华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44,共14页
模式选择阀(Mode Selective Valve,MSV)是实现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的关键部件。为了准确反映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性能变化,本文以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模式转换的高置信度耦合建模方法。通过对MSV几何模型开展三维数... 模式选择阀(Mode Selective Valve,MSV)是实现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的关键部件。为了准确反映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性能变化,本文以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模式转换的高置信度耦合建模方法。通过对MSV几何模型开展三维数值仿真,获取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外涵道流动特性,揭示几何参数和气动参数对不同外涵道间气流流动的影响。基于数值仿真数据,采用极限学习机建立气动参数以及几何参数和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并将映射关系耦合进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建立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高置信度耦合模型。通过将耦合模型与零维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零维模型,在模式转换初期阶段,耦合模型可以准确反映由于边界条件变化导致的涵道间气流流动变化。在模式转换中后期,耦合模型可以准确反映由于MSV喉道马赫数达到1导致的外涵道堵塞特性。高置信度耦合模型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发动机在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性能变化,最大推力波动为4.73%。在整个模式转换过程中,耦合模型单步最大耗时13.62 ms。用于计算模式选择阀性能的ELM模型,整体耗时维持在0.018 ms附近,最大耗时小于0.035 ms,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式选择阀 外涵道模型 流场仿真 极限学习机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FLOW的青土湖生态输水量-湖水面积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云彤 周妍 +1 位作者 崔亚莉 邵景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41,共10页
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如何科学处理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一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难点课题之一。关于流域中上游生态输水与尾闾湖水域面积(或湿地面积)关系的定量化研究较少。以我国西北干旱... 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如何科学处理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一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难点课题之一。关于流域中上游生态输水与尾闾湖水域面积(或湿地面积)关系的定量化研究较少。以我国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尾闾湖—青土湖为例,利用GSFLOW建立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其中采用LAK模块及SFR2模块分别处理湖泊和输水渠道,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不同生态输水方案下湖泊湖面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青土湖生态输水量-湖水面积关系,确定了青土湖生态输水的合理范围。研究结果显示:当前3100×10^(4) m^(3)/a的生态输水量可以保证青土湖维持年内最高湖水水位1212.23 m(平均水位1211.68 m),稳定最大面积可达16.27 km^(2);当输水量为2000×10^(4)~3700×10^(4) m^(3)/a时,随输水量增大水面面积线性增加,面积变化率相对稳定;当输水量为3700×10^(4)~4500×10^(4) m^(3)/a时,水面面积随生态输水量增多,面积增大率逐渐减小;当输水量大于4500×10^(4) m^(3)/a时,水面面积随生态输水增多增大幅度很小,特别是当生态输水量大于5500×10^(4) m^(3)/a时,面积变化率趋近于0。从维持当前青土湖水面面积和向青土湖生态输水的效益考虑,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的生态输水量应保持在3100×10^(4)~4500×10^(4) m^(3)/a。研究成果对于确定西北干旱区合理生态需水,协调生态、经济、社会用水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生态输水-水面面积关系 数值模拟 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数值模型的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8
作者 赵晨澄 李秀珍 +3 位作者 李泉林 龚俊豪 孙建国 张世哲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2,77,共8页
黄河上游地貌地质条件复杂脆弱,受极端降雨天气影响,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黄河上游贵德县二连村二连沟泥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基于TRIGRS模型、Flow-R模型和FLO-2D等... 黄河上游地貌地质条件复杂脆弱,受极端降雨天气影响,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黄河上游贵德县二连村二连沟泥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基于TRIGRS模型、Flow-R模型和FLO-2D等物理力学和经验统计模型,从降雨诱发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物源的角度将滑坡和泥石流有机联系起来,构建了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动态演进的耦合数值模型,并定量评估了50 a一遇降雨情景下二连沟泥石流的动态危险性。该耦合模型不只考虑了成灾环境背景条件对泥石流物源的影响,还考虑了降雨诱发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的动态物源,具有较好的评价及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数值模型 泥石流 动态演进过程 危险性评价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IVM的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
9
作者 胡雯欣 张珺璟 +3 位作者 辛存林 任珩 许华 朱珂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为评估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区,探究层次分析法-信息量耦合模型(AHP-IVM)对于研究区的适用度,基于638处泥石流灾害点位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面曲率、地形起伏度、沟谷密度、距水系距离、水土流失敏感性、距断层距离、工... 为评估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区,探究层次分析法-信息量耦合模型(AHP-IVM)对于研究区的适用度,基于638处泥石流灾害点位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面曲率、地形起伏度、沟谷密度、距水系距离、水土流失敏感性、距断层距离、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和距道路距离12个泥石流灾害关键控制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AHP-IVM进行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区划.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易发性分区合理性条件、典型泥石流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的验证.结果表明,在所有环境变量中,距道路距离和高程是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AHP-IVM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评价效果更优,基于其将研究区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类易发区,经合理性条件和典型灾害事件检验,分区结果有较高的置信度,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易发性整体上沿道路向两侧递减,较高、高易发区内灾害密度超过0.6401处/km^(2),尤其K377~K465段,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面积最大,占道路两边区域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性 耦合模型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法 G212线陇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作用下胶州湾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模拟——以9711号台风为例
10
作者 郑冰鑫 武雅洁 曹裕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为了预报和防御胶州湾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风暴潮灾害,本文基于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和混合风场模型,以9711号台风为例,建立了青岛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在台风影响下的二维波流耦合数值模型,利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9711号台风对胶州湾影响过... 为了预报和防御胶州湾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风暴潮灾害,本文基于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和混合风场模型,以9711号台风为例,建立了青岛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在台风影响下的二维波流耦合数值模型,利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9711号台风对胶州湾影响过程中波流耦合增水极值对风暴潮以及胶州湾的影响,探究纯风生流表层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波浪增水对风暴潮增水的贡献。结果表明:9711号台风对胶州湾引起的风暴潮水位中天文潮位占主导地位,波流耦合增水极值随着叠加天文潮位的降低而增大,综合水位随着天文潮的降低而下降;当波流耦合最大增水叠加天文潮高潮位时,胶州湾西北部海域形成漫滩的风险加剧;此外,胶州湾内浅水区域的波浪增水较深水区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耦合 风暴潮 波浪增水 纯风生流 Delft3D模型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库洪峰作用下溃坝洪水全过程模拟
11
作者 杨祎慧 景静 +2 位作者 杨磊 雒望余 侯精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89,共9页
为评估极端气候下黑河金盆水库溃坝对下游河道两岸的淹没影响,通过耦合溃坝洪水分析模型与显卡加速的地表水及其伴随输移过程模型,模拟全局溃坝及不同重现期洪水入库时引发的局部溃坝过程,同时评估不同溃坝形式对下游的淹没影响。结果表... 为评估极端气候下黑河金盆水库溃坝对下游河道两岸的淹没影响,通过耦合溃坝洪水分析模型与显卡加速的地表水及其伴随输移过程模型,模拟全局溃坝及不同重现期洪水入库时引发的局部溃坝过程,同时评估不同溃坝形式对下游的淹没影响。结果表明:入库洪水重现期越大,库水位上升速度越快,达到临界溃决水位的时间逐渐缩短,溃决流量峰值和出现时间显著提前。在局部溃坝条件下,5 000 a一遇洪水使淹没水深超3 m的区域面积比例达38%,而淹没水深小于1.0 m的面积比例随重现期增加而减少,说明高重现期洪水导致深水覆盖范围扩大。在全局溃坝条件下,尽管淹没面积达70.79 km2,但淹没水深小于1.0 m的区域占比42%,显著高于局部溃坝。这反映全局溃坝水量淹没至更广区域,导致浅水区域比例增加。相比之下,局部溃坝深水覆盖比例较高,淹没影响集中。研究结果可为黑河下游洪水风险管理及防控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GAST耦合模型 溃坝形式 溃坝流量过程 淹没面积 淹没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沥青对可缩性井壁接头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12
作者 许华桥 荣隽锋 马昊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55,共11页
为了研究充填沥青对可缩性井壁接头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煤矿中央风井设立的可缩性井壁接头为工程背景,对未填充(K组)、充填沥青(T组)和充填沥青且将沥青注入管堵塞(TD组)等3种工况下... 为了研究充填沥青对可缩性井壁接头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煤矿中央风井设立的可缩性井壁接头为工程背景,对未填充(K组)、充填沥青(T组)和充填沥青且将沥青注入管堵塞(TD组)等3种工况下可缩性井壁接头模型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并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工况条件下可缩性井壁接头模型试验中,相较于K组的平均极限承载力,T组和TD组的平均极限承载力分别增长了12.81%和21.51%,同时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是可行的;数值计算分析表明T组和TD组比K组的可缩性井壁接头竖向极限承载力分别增长了11.04%和25.84%,其竖向极限承载力增长率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竖向载荷逐步递增,K组的内、外立板竖向应力基本呈线性增加并趋于稳定值,TD组的内、外立板竖向应力变化趋势与K组的基本一致;T组的内、外立板竖向应力未呈现稳定递增,而是越靠近溢流口的位置,板的竖向应力−竖向载荷曲线的斜率越小,同一位置的竖向应力−竖向载荷曲线斜率变化规律受沥青流动速率的影响。同时,竖向载荷越大沥青流动速率越快,这使得对井壁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也逐渐加剧;沥青动力黏度的增加导致流动性和壁面剪切力减弱,减轻了对井壁内外立板的扰动和调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缩性井壁接头 沥青 流固耦合 有限元模型 竖向承载力 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能流耦合规律的综合能源系统潮流及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鹏 苏航 +3 位作者 周畅 刘世通 赵文升 韩中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258,共10页
从能量流和流两个角度分析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耦合规律,建立系统能流稳态潮流模型和流模型,根据模型特点研究系统潮流和流分布计算方法,以算例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计算数据,验证流机理模型相比于黑箱模型在局部分析方面的优越... 从能量流和流两个角度分析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耦合规律,建立系统能流稳态潮流模型和流模型,根据模型特点研究系统潮流和流分布计算方法,以算例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计算数据,验证流机理模型相比于黑箱模型在局部分析方面的优越性。以算例数据为例,分析其潮流及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算例系统中能源转换环节的地方损最大,为系统薄弱环节,值得着重改进;同时电、热网络也有部分管段损较大,优化局部网络时也应纳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能耦合 潮流计算 多能流耦合 分析 黑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如军 唐永亮 +3 位作者 朱松柏 王浩 姚军 黄朝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缝流动物理实验结果及流体力学理论,结合多尺度裂缝几何信息,应用均化理论和体积平均尺度升级方法,将多尺度介质划分为5个流动系统,建立了考虑介质间的非稳态窜流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体积法对耦合流动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和数值试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裂缝中具有不同的流动特征,随缝宽增加流速加快,流动模态发生变化;(2)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与双重介质模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导数曲线具有不同趋势特征;(3)应用所建立的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成功解释了气藏实际试井数据,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地层中的流动过程。结论认为,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揭示了多尺度裂缝以及致密基质间逐级动用、协同供气的开发机理,可为类似气藏制订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及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气田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 多尺度裂缝 多流动模态 耦合流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云模型和线性规划优化算法的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莉 倪波 +3 位作者 强跃 吴恒滨 汪魁 赵东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共10页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优化算法通过设定目标函数后对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区间内动态取值,从而得到各个泥石流沟渠最危险评分。改进了单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公式,构建覆盖更全面的综合云模型,输入最大危险评分对研究区泥石流沟渠进行危险性分级。将该研究应用在汶川地震后北川县产生的72条泥石流沟渠实例中,其评价结果显示与研究区实际地形环境情况相吻合,为相似类型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线性规划 云模型 耦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荷谐波耦合模型的数据驱动概率谐波潮流计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亚辉 孙媛媛 +4 位作者 王庆岩 丁磊 孙凯祺 刘洋 程新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23-4334,I0012,共13页
随着新能源及负荷中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谐波畸变程度不断增加。同时,新能源及负荷显著的不确定特征,进一步增加了谐波分析难度。为有效评估系统不确定谐波状态,充分挖掘源荷实际运行特征,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概率谐波潮流(p... 随着新能源及负荷中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谐波畸变程度不断增加。同时,新能源及负荷显著的不确定特征,进一步增加了谐波分析难度。为有效评估系统不确定谐波状态,充分挖掘源荷实际运行特征,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概率谐波潮流(probabilistic harmonic power flow,PHPF)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考虑时变特性的源荷动态谐波耦合矩阵模型(dynamic harmonic coupling matrix model,DHCMM),揭示不同时段内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的相互耦合关系。然后,利用实测数据挖掘源荷时变不确定特征,采用改进点估计法提取统计特性,克服变量间相互影响引起的估计偏差。最后,提出针对源荷不确定性的PHPF计算方法,对系统中时变不确定谐波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实测数据的谐波耦合矩阵模型能够有效分析谐波源时变特性,结合源荷时变不确定功率状态,所提PHPF计算方法能够对电力系统谐波进行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谐波耦合矩阵模型 谐波评估 概率谐波潮流(PHPF) 不确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小杰 夏军强 +1 位作者 李启杰 侯精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为准确模拟城市洪涝过程,以地表二维流动模型和SWMM一维管流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的3种模式,构建了城市地表与地下管流双向耦合的水动力学模型。采用水槽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并将耦合模型应用... 为准确模拟城市洪涝过程,以地表二维流动模型和SWMM一维管流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的3种模式,构建了城市地表与地下管流双向耦合的水动力学模型。采用水槽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并将耦合模型应用到英国Glasgow城市街区,分析排水管网和不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模式对城市洪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的模拟中均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具有排水管网的城市洪涝演进过程;与无排水系统相比,检查井简化法、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3种水流交换模式下Glasgow城市街区模拟的最大淹没面积分别减少9.3%、23.2%和24.5%,其中对重度积水的消减作用更显著,淹没面积分别减少43.6%、79.9%和80.9%;检查井简化法的消减作用要远小于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后两者差异较小。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雨水口-检查井法的计算效率更高更简单,因此,在城市洪涝模拟中采用雨水口-检查井法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过程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SWMM 地表二维模型 模型耦合 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区域浅层滑坡诱发沟谷型泥石流灾害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鸿 余斌 +4 位作者 叶鹏 郭朝旭 柳侃 叶龙珍 何元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2,共11页
山区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其他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有时不是独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形成灾害链。基于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结合瞬时降雨渗透和基于网格的区域斜坡稳定性(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 山区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其他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有时不是独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形成灾害链。基于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结合瞬时降雨渗透和基于网格的区域斜坡稳定性(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id-based regional slope stability,TRIGRS)模型和A L-A模型的方法来实现逐小时的易发性预测。结果表明,TRIGRS模型在预测浅层滑坡的空间分布方面表现良好,其成功率为57%。因此,将其作为泥石流物源的初始输入是合理的。耦合的模型在预测泥石流时,发现该模型的准确性较好(67.4%)。此外,所提出的耦合模型可以根据气象站提供的逐小时降雨数据达到动态预测此类灾害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为山区降雨引起的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灾害提供一个更有效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耦合模型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转轴伸长效应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和摩擦传热特性
19
作者 邱海龙 宋鹏飞 +2 位作者 屈杰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6,共12页
为研究转轴伸长效应对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与摩擦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转轴伸长效应的刷式密封流热固模型的泄漏流动和摩擦传热特性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求解三维雷诺时均(RANS)方程和多孔介质模型局部非热平衡能量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刷... 为研究转轴伸长效应对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与摩擦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转轴伸长效应的刷式密封流热固模型的泄漏流动和摩擦传热特性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求解三维雷诺时均(RANS)方程和多孔介质模型局部非热平衡能量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刷式密封流动传热特性;采用有限元法方法,研究刷式密封非线性接触和转轴伸长特性,研究了转速、压比等不同工况和前、后夹板与转轴径向间距等几何参数对刷式密封的泄漏流动、摩擦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不考虑转轴伸长,考虑转轴伸长时刷式密封泄漏量减小,刷丝束最高温度明显升高;刷式密封泄漏量随压比的增大,前、后夹板与转轴间隙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压比增大,刷式密封最高温度越高,但刷丝束平均温度降低。随着转速增大,刷式密封最高温度显著提高,转速从1000 r·min^(-1)增长到4000 r·min^(-1)时,刷丝束最高温度增加了约86%。随着前、后夹板与转轴面的间距增大,刷丝束最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研究为刷式密封运行工况下的流动传热特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式密封 流热固耦合模型 泄漏流动 摩擦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频率耦合的单相光伏变流器谐波潮流分析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波 何福长 +2 位作者 韩建 李泽文 余勇祥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5,共10页
单相光伏逆变器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系统,研究其谐波模型对于谐波潮流分析、谐波交互影响与电力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电网与逆变器的交互机理与逆变器交直流侧的谐波传导,推导出单相光伏逆变器在不同谐波下的阻抗公式;其次... 单相光伏逆变器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系统,研究其谐波模型对于谐波潮流分析、谐波交互影响与电力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电网与逆变器的交互机理与逆变器交直流侧的谐波传导,推导出单相光伏逆变器在不同谐波下的阻抗公式;其次,分析谐波阻抗的频率耦合机制并结合控制环节,建立不同谐波下单相逆变器的谐波耦合阻抗矩阵模型与等效戴维南电路;再次,基于所提模型对系统进行谐波分析,极大地简化单相逆变器的谐波潮流分析,提高系统谐波潮流的计算精度,并能有效评估单相逆变器的接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最后,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逆变器 谐波阻抗模型 光伏发电系统 谐波潮流分析 谐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