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陨石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化学分离纯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卢仁 林杨挺 +2 位作者 欧阳自远 李春来 周卫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方法。10Be和26Al由加速器质谱测定,样品需分离纯化。为此,开展了陨石样品Be和Al的分离纯化实验。通过模拟样品的条件实验,建立了Be和Al分离纯化的化学流程,其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70%。在此基础上,分离并测定了一个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吉林陨石)非磁性部分的10Be和26Al的含量。结果显示,吉林陨石26Al/10Be的比值为5.005,远大于两者的饱和比值(2.72),说明吉林陨石经历了短期的暴露辐射,这一结果与吉林陨石第二阶段的暴露年龄0.4Ma一致。整个化学流程的10Be/9Be和26Al/27Al空白分别为(4.33±0.46)×10-14和(6.59±4.66)×10-15,其中前者接近于该仪器的空白测量值,而后者则接近于仪器的检测限2.3×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 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 10↑Be和26↑Al 化学分离纯化 居地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宇生核素测年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冰蚀面年代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孝彬 王建 +2 位作者 朱捷 姜洪涛 杨亦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分析理塘与稻城之间库昭 -桑堆处的冰蚀面以及兔儿山北侧宽谷中的羊背石的宇生核素10 Be ,研究结果表明 ,库昭 -桑堆处的冰蚀面暴露于 133.4kaB .P .,即倒数第二次冰期大约结束于 133kaB .P .,这一时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 6期相吻合。兔... 分析理塘与稻城之间库昭 -桑堆处的冰蚀面以及兔儿山北侧宽谷中的羊背石的宇生核素10 Be ,研究结果表明 ,库昭 -桑堆处的冰蚀面暴露于 133.4kaB .P .,即倒数第二次冰期大约结束于 133kaB .P .,这一时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 6期相吻合。兔儿山北侧的冰川作用大约结束于 18.5kaB .P .,即末次冰期大约结束于 18.5kaB .P .,这一时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二期相吻合。由同一地区的两个样品X8、X9得出相同的测年年代 ,并从样品X6得出的测年年代与野外观测的结论相一致来看 ,运用宇生核素10 Be对冰蚀面的形成年代进行测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测年技术 ,并且还可运用于火山熔岩、断层、侵蚀阶地等其它地貌面的测年 ,该测年技术具有很大的运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核素^10Be 地面测年 冰蚀面 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八岭地区岩群出露年代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孝彬 王建 +4 位作者 Francoise Yiou Grant Raisbeck 朱捷 姜洪涛 杨亦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暴露岩石中宇生核素的浓度与暴露年代、侵蚀速率相关,暴露年代和侵蚀速率可相互求证,但两者均为未知数时,可求算出最大侵蚀速率和最小暴露年代。据此得出张八岭地区的最大侵蚀速率为7 12m/Ma,最小暴露年代为(85700±1500)a,这一年... 暴露岩石中宇生核素的浓度与暴露年代、侵蚀速率相关,暴露年代和侵蚀速率可相互求证,但两者均为未知数时,可求算出最大侵蚀速率和最小暴露年代。据此得出张八岭地区的最大侵蚀速率为7 12m/Ma,最小暴露年代为(85700±1500)a,这一年代远小于统一夷平面的形成年代(7~3 6Ma),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①张八岭地区侵蚀速率大,岩石中宇生核素的浓度较早达到平衡,即达到该地区的测年上限;②采样地区曾被土壤覆盖,造成计算年代值过于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核素 暴露年代 侵蚀速率 张八岭构造带 形成年代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