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lure behavior around a circular opening in a rock mass with non-persistent joints:A parallel-bond stress corrosion approach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Xu-xu JING Hong-wen +1 位作者 CHEN Kun-fu YANG Sheng-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406-2420,共15页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s influenced by discontinuities interspaced in surrounding rock masses as well as the stress condition. In this work, a numerical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the failure behavior ...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s influenced by discontinuities interspaced in surrounding rock masses as well as the stress condition. In this work, a numerical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the failure behavior around a circular opening in a rock mass having non-persistent open joints using PFC software package. A parallel-bond stress corrosion(PSC) approach was incorporated to drive the failure of rock mass around the circular opening, such that the whole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after excavation was reproduced. Based on the determined micro parameters for intact material and joint segments, the failure process around the circular opening agrees very well with that obtained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 A subsequent parametric study was then carried out to look into the influence of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joint dip angle and joint persistency on the failure pattern and crack evolution of the rock mass around the circular opening. Three failure patterns identified are step path failure, planar failure and rotation failure depending on the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Moreover, the increment of joint dip angle and joint persistency aggravates the rock mass failure around the opening. This study offers guideline on stability estimation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ilure behavior circular OPENING non-persistent joint PFC software package stress 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体积型缺陷集输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适用性
2
作者 韩冰 季蓓蕾 +1 位作者 付强 张欣亮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8,共8页
基于径厚比为13~20的管道内压爆破试验数据,建立了含腐蚀缺陷集输管道数值计算模型的失效判定准则,并开展了不同缺陷尺寸条件下三种标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交叉验证优化的支持向量机(CV-SVM)算法,建立了集输管道... 基于径厚比为13~20的管道内压爆破试验数据,建立了含腐蚀缺陷集输管道数值计算模型的失效判定准则,并开展了不同缺陷尺寸条件下三种标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交叉验证优化的支持向量机(CV-SVM)算法,建立了集输管道失效压力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与标准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缺陷长度、深度及宽度下,DNV-RP-F101标准方法适用于径厚比较小的集输管道,但当缺陷长度小于1D(D为管道外径)时,该方法不具有保守性,推荐采用PCORRC标准方法。相比于标准方法,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3.11%,适用于含腐蚀缺陷集输管道工程适用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道 内腐蚀 失效准则 评价方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间腐蚀产生应力作用下铝合金零件镀金层鼓包故障精准检测研究
3
作者 田雪英 陈佳鹏 +1 位作者 齐艳珂 李艳丽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1,共9页
铝合金零件表面的镀金层遭受晶间腐蚀时,金属晶粒间的连接强度会被削弱,腐蚀区域会产生应力集中,促使镀层更快分离并形成鼓包。在形状简单的零件上鼓包较易发现,但零件结构复杂或鼓包位于结合面附近时,传统卷积操作提取的镀金层特征图... 铝合金零件表面的镀金层遭受晶间腐蚀时,金属晶粒间的连接强度会被削弱,腐蚀区域会产生应力集中,促使镀层更快分离并形成鼓包。在形状简单的零件上鼓包较易发现,但零件结构复杂或鼓包位于结合面附近时,传统卷积操作提取的镀金层特征图像素信息多,只能粗略判断鼓包所在层,无法精确检测其位置和形态。为此,提出一种精准检测铝合金零件镀金层鼓包故障的新方法。将铝合金零件镀金层的图像数据转化为灰度数据。优化亚历克斯网络架构(AlexNet Architecture),以深度可分离卷积替代传统卷积操作来提取灰度图像数据特征,引入全局平均池化技术来取代全连接层,将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图直接映射为关键特征点,大幅减少数据量。将关键特征向量输入分类层,判断是否存在鼓包故障。利用交叉熵损失函数评估模型检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差异,并据此训练和优化模型。选取一家铝合金零件制造商的电镀零件作为样本进行鼓包故障检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训练次数高达700次时,该检测方法的交并比高达0.90,每秒检测帧数仅降低了5.5%;检测准确率一直处于98.28%以上,且能够精准检测出镀金层鼓包的位置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间腐蚀 铝合金零件 镀金层 鼓包故障 可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类高分子材料海洋失效行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代佳佩 郝展辉 +2 位作者 周文君 张智嘉 魏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应用于海洋装备中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过早失效的问题,如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吸水率增加、微裂纹等,探明材料在海洋苛刻环境下的失效机理可以从源头上提出解决方法。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耐浅海和耐深海环境试验方法与相关标准;综述了... 应用于海洋装备中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过早失效的问题,如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吸水率增加、微裂纹等,探明材料在海洋苛刻环境下的失效机理可以从源头上提出解决方法。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耐浅海和耐深海环境试验方法与相关标准;综述了环氧树脂重防腐涂料、固体浮力材料和环氧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3种环氧类高分子材料在浅海和深海环境下的失效规律与机理;最后对环氧类高分子材料海洋失效分析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海洋环境 加速老化试验 失效行为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静压制备CF/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喻思 郎利辉 +3 位作者 姚松 王刚 黄西娜 续秋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45-2751,共7页
采用热等静压(HIP)工艺制备连续碳纤维(CF)增强Al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2A12铝合金粉末形貌、粒度分布和相组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界面扩散反应特... 采用热等静压(HIP)工艺制备连续碳纤维(CF)增强Al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2A12铝合金粉末形貌、粒度分布和相组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界面扩散反应特征,并对其主要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粉末形貌呈球形,粒度主要分布在150~180μm;复合材料致密,界面连接紧密无孔洞缺陷;与基体铝合金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5%和54%,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Al基体裂纹起源于粉末颗粒界面,CF/Al界面断口呈现CF拔出和断裂失效形式;CF/Al界面发生元素扩散,界面反应生成A14C3金属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AL复合材料 热等静压 失效形式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某些CF-62钢制压力容器中的裂纹分析与防止措施的建议 被引量:27
6
作者 袁榕 王冰 +1 位作者 陈学东 李平瑾 《压力容器》 2003年第2期38-42,49,共6页
通过现场调查、球罐组焊、在役容器检测及失效分析 ,对近些年来投用的国产CF - 6 2钢制作的球罐等设备上出现的裂纹成因进行探讨 ,对其残余应力水平进行阐述 ,对相关标准中的设计、制造、检验技术条件的完善化提出一些建议 ,为这类钢今... 通过现场调查、球罐组焊、在役容器检测及失效分析 ,对近些年来投用的国产CF - 6 2钢制作的球罐等设备上出现的裂纹成因进行探讨 ,对其残余应力水平进行阐述 ,对相关标准中的设计、制造、检验技术条件的完善化提出一些建议 ,为这类钢今后的制造和长周期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62钢制压力容器 应力腐蚀开裂 再热裂纹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环境下自冲铆-粘接复合接头的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分析
7
作者 姜宇豪 邢保英 +3 位作者 杨贵秋 曾凯 何晓聪 邹春保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531,共9页
为分析酸性环境下自冲铆-粘接(铆-粘)复合接头的失效形式和力学性能,以0.02 mol/L的NaHSO3溶液作为腐蚀介质,对同质、异质的自冲铆接头和铆-粘复合接头进行干湿交替的周浸腐蚀试验,随后通过静力学拉伸试验对不同腐蚀周期下接头的静力学... 为分析酸性环境下自冲铆-粘接(铆-粘)复合接头的失效形式和力学性能,以0.02 mol/L的NaHSO3溶液作为腐蚀介质,对同质、异质的自冲铆接头和铆-粘复合接头进行干湿交替的周浸腐蚀试验,随后通过静力学拉伸试验对不同腐蚀周期下接头的静力学性能进行探究,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铆接成形过程中缝隙处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蚀作用影响自冲铆接头的失效位移,铆-粘复合接头的静强度和刚度均优于自冲铆接头。粘接结构对腐蚀效应更为敏感,使得铆-粘复合接头的失效载荷逐渐减小,导致腐蚀中后期铆-粘复合接头的失效载荷由铆接结构承受;异质接头的稳定性比同质接头差,粘接剂的加入有效抑制了腐蚀环境下异质接头失效形式的转变。粘接剂对接头上板与下板间搭接区域的腐蚀有一定抑制作用,上板铆接孔壁的刮痕会加速铆钉管腿外侧与上板接触面处的腐蚀。选用铆-粘复合接头有助于提高铆接结构的静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研究结果为铆接技术在酸性腐蚀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冲铆接 腐蚀行为 力学性能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地面管线环焊缝的失效原因
8
作者 王胜 侯山 +6 位作者 王武刚 徐大喜 张家志 李鹏 张延 潘占昆 李健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81,共7页
我国西北苏里格气田地面管线环焊缝处由于局部腐蚀和穿孔发生刺漏,且穿孔附近外壁呈现明显的冲刷腐蚀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等检测手段,对失效管样进行了形貌观察、成分检测、物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明确了管... 我国西北苏里格气田地面管线环焊缝处由于局部腐蚀和穿孔发生刺漏,且穿孔附近外壁呈现明显的冲刷腐蚀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等检测手段,对失效管样进行了形貌观察、成分检测、物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明确了管样的局部腐蚀原因和穿孔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管内壁打底焊处由于焊接缺陷形成凹坑,内壁湿气凝聚形成积液优先集聚于凹坑位置,管输介质中少量CO_(2)气体溶入积液形成腐蚀性电解质溶液,从而引发焊缝处的局部腐蚀;焊缝内部存在气孔缺陷,局部腐蚀更易在焊缝部位不断侵入,局部壁厚逐渐减薄,并在管内外压差作用下,管壁穿孔,发生局部刺漏;管壁穿孔后,管内流体向外高速渗漏,其形成的冲刷效应使穿孔不断扩大,并在穿孔周围外壁表面留下明显的冲刷腐蚀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管线 焊缝 腐蚀 穿孔 失效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油田20#钢掺水管道腐蚀穿孔失效分析
9
作者 李彦鹏 冯大成 +4 位作者 崔鹏 胡斌 宋少华 李轩鹏 付安庆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探究某油田20#钢掺水管道失效原因,采用宏观形貌分析、理化性能分析、微观形貌、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内涂层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对20#钢掺水管道进行失效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管道的理化性能符合GB/T 8163—2018... 为探究某油田20#钢掺水管道失效原因,采用宏观形貌分析、理化性能分析、微观形貌、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内涂层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对20#钢掺水管道进行失效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管道的理化性能符合GB/T 8163—2018标准;造成该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内壁金属由于内涂层的失效剥离与介质中的氧和Cl^(-)直接接触进而发生吸氧腐蚀,管道内壁形成的腐蚀孔呈现出孔内小阳极-孔外大阴极的微电偶电池,这一过程加速了腐蚀的进程,使得管道发生内穿孔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涂层 失效分析 氧腐蚀 掺水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轴承电压模拟器和轴承电腐蚀测试系统
10
作者 杨明亮 程远 +2 位作者 杜博超 金家骏 徐敬侠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0,共12页
轴承电腐蚀会降低电机可靠性,传统电腐蚀测试平台在轴承电流测量、加速寿命测试和轴承更换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一种电机轴承电压模拟器和轴承电腐蚀测试系统。首先,给出了模拟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方法;然后,提出了... 轴承电腐蚀会降低电机可靠性,传统电腐蚀测试平台在轴承电流测量、加速寿命测试和轴承更换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一种电机轴承电压模拟器和轴承电腐蚀测试系统。首先,给出了模拟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方法;然后,提出了测试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方法,电和机械应力的施加方法。进一步,设计了模拟器样机和测试系统硬件进行实验,对比模拟器和实际电机的轴承电压和轴承电流。以一款车用电机6208轴承为对象,采用定时截尾法进行360个小时的电腐蚀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器可完全模拟实际电机的轴承电压和轴承电流,电压误差小于8%,电流误差小于9%。电腐蚀实验得到的轴承损伤与电机轴承典型电腐蚀损伤特征一致,验证了模拟器和测试系统的有效性,为轴承电腐蚀损伤和失效机理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电流 轴承电腐蚀 轴承电压模拟器 电腐蚀测试系统 损伤痕迹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注气管柱腐蚀失效分析
11
作者 江绍静 肖沛瑶 +3 位作者 王珂 汤瑞佳 刘春燕 刘晶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1-2310,共10页
CO_(2)驱油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CO_(2)地质利用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延长油田开展CO_(2)驱油与封存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增油封碳效果,但实际CO_(2)驱注入环境下的管柱腐蚀失效原... CO_(2)驱油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CO_(2)地质利用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延长油田开展CO_(2)驱油与封存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增油封碳效果,但实际CO_(2)驱注入环境下的管柱腐蚀失效原因尚不明晰。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3D共聚焦显微镜、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XRD)等实验手段对取自吴起某CO_(2)驱油与封存示范区注气管柱的腐蚀形貌进行表征,并对管柱腐蚀产物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研究区CO_(2)驱注气管柱腐蚀失效原因。结果表明:以CO_(2)腐蚀为主导的局部腐蚀造成注气管柱的腐蚀失效,腐蚀产物包括FeCO_(3)、Fe的高价氧化物及少量FeS。分析认为,低温CO_(2)的连续注入不会引起管柱腐蚀,但CO_(2)停注期间井筒温度回升、地层水上返使得注气管柱具备了发生CO_(2)/H_(2)S腐蚀的条件,且注气井转注水进一步加剧了管柱腐蚀。建议在CO_(2)停注以及转注水期间加强对注气管柱的杀菌与防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CO_(2)/H_(2)S电化学腐蚀 管柱腐蚀 腐蚀失效 防腐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火驱区块采油井D级杆腐蚀失效分析
12
作者 李杰 李屹洋 +4 位作者 苏日古 余成秀 丁坤 陈登亚 曾德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2-998,共7页
新疆油田某火驱采油井抽油杆腐蚀严重,表面有多处腐蚀坑。为找出抽油杆腐蚀失效原因,对失效抽油杆进行金相组织和理化性能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腐蚀特征分析,结合抽油杆服役工况找出失效原因。结... 新疆油田某火驱采油井抽油杆腐蚀严重,表面有多处腐蚀坑。为找出抽油杆腐蚀失效原因,对失效抽油杆进行金相组织和理化性能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腐蚀特征分析,结合抽油杆服役工况找出失效原因。结果表明:D级抽油杆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均符合抽油杆标准要求,抽油杆服役仅1年8个月直径从19 mm降为16 mm,平均腐蚀速率为1.796 mm/a,表面最大腐蚀坑深度为2.1 mm。抽油杆表面附着物主要为FeCO_(3)、FeS、CaCO_(3),判断抽油杆发生了CO_(2)/H_(2) S腐蚀、高矿化度采出水引起的垢下腐蚀,同时,采出液中大量的Cl-促进了点蚀坑的发展。建议对温度低于50℃、pH介于6~8、地层水属于高钙、高氯的采油井注入缓蚀阻垢剂对D级抽油杆进行防护,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抽油杆 腐蚀 结垢 失效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纹连接失效机理与防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志宇 王新礼 +5 位作者 田盼 汪洋 刘兰轩 刘秀生 吴正江 王博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50,共18页
螺纹连接在工程应用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成本低廉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受环境腐蚀、振动、外部冲击等因素的影响,螺纹连接失效概率较大,从而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经... 螺纹连接在工程应用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成本低廉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受环境腐蚀、振动、外部冲击等因素的影响,螺纹连接失效概率较大,从而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螺纹连接的失效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对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基于对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的广泛调研,从基本科学原理出发,总结并探讨了螺纹连接的主要失效机理与预防措施。首先重点分析了螺纹断裂、螺纹腐蚀、螺纹磨损等现象的失效机理,研究了包括预紧力、应力集中、振动、环境条件等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另外,针对螺纹连接失效的不同形式总结了其主要的措施及手段,包括电镀、涂层、添加缓蚀剂、热处理和表面硬化处理等,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优势与缺点。现有的防护手段存在缺陷并且缺少相应的检测防控手段。例如,使用热处理强化方法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镀层不能长时间进行防护、表面处理成本高等。最后,针对螺纹连接失效及其防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与改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分析 螺纹断裂 螺纹腐蚀 螺纹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动态仿真与智能识别的高压涡轮热腐蚀故障预警播报研究
14
作者 许喆 陈彦木 +2 位作者 赵海心 陈旭东 鲁业明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9-1015,共17页
燃气轮机是空天和舰船装备的重要动力来源,涡轮作为燃⁃燃联合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长时间工作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严苛的工作环境导致涡轮叶片易于遭受热腐蚀,从而可能引发系统级别的故障.因此,对涡轮进行热腐蚀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具有重要... 燃气轮机是空天和舰船装备的重要动力来源,涡轮作为燃⁃燃联合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长时间工作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严苛的工作环境导致涡轮叶片易于遭受热腐蚀,从而可能引发系统级别的故障.因此,对涡轮进行热腐蚀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涡轮热腐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仿真和智能诊断算法的涡轮热腐蚀故障识别方法,利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在燃机运行机理数字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整机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标准差法检测所提取数据集中的异常值,使用KNN算法填补空缺值后,采用的小波包Bayes降噪使信号和数据更精准,然后根据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表征叶片热腐蚀受损的识别模型.最后,通过使用历史健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算法,依靠监测预警模型输出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偏差变化,实现了对涡轮热腐蚀故障的预警播报:在120台机组不同部件运行故障定位测试中,该方法故障精准识别率达95%;在24台机组不同数据特征下的高压涡轮热腐蚀故障预警测试中,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1.7%以上.该研究拟为动力装备的数字化诊断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仿真 高压涡轮 热腐蚀 数字化 预警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海上油田地面管线腐蚀失效的原因
15
作者 张玉楠 杨映华 +2 位作者 逄建鑫 焦冯成 朱金阳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1,共7页
针对某海上油田地面管线服役仅3 a即发生腐蚀穿孔失效的问题,通过对失效管道的材质、输送介质组分、微生物含量,以及服役环境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速等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失效管段的宏微观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分析,确定了管道的腐蚀失效原... 针对某海上油田地面管线服役仅3 a即发生腐蚀穿孔失效的问题,通过对失效管道的材质、输送介质组分、微生物含量,以及服役环境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速等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失效管段的宏微观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分析,确定了管道的腐蚀失效原因。结果表明,CO_(2)腐蚀是管线失效的主要原因,氯离子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局部腐蚀,最终导致管道穿孔。研究结果为类似管道的腐蚀失效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分析 地面管线 CO_(2)腐蚀 氯离子 局部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O_(2)循环中合金氧化膜形成及失效研究进展
16
作者 尤通通 刘海峰 +3 位作者 崔体磊 汪道元 徐俊豪 祁晶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7-1233,1250,共8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工质流程短等优点,能适应电网快速调峰、深度调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S-CO_(2)循环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温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首先,介绍...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工质流程短等优点,能适应电网快速调峰、深度调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S-CO_(2)循环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温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首先,介绍了S-CO_(2)循环高温换热器的材料选取,详细介绍了S-CO_(2)环境中铁素体-马氏体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的氧化膜形貌特征,分析了氧化膜失效实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氧化膜失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H_(2)O循环的材料选择标准也可能适用于类似温度和压力下的S-CO_(2)循环系统;合金换热器在S-CO_(2)环境下会发生氧化-碳化反应;氧化膜/合金界面出现的碳化现象会加剧氧化膜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腐蚀 失效 氧化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铅酸电池正极板栅腐蚀分析
17
作者 邵永刚 马钰佳 +4 位作者 杨少华 方亮 张梦 黄宸 谢发之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5-1670,共6页
与其他电池系统相比,铅酸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的问题,正极板栅腐蚀是造成该问题的重要因素。现对板栅样本进行基体成分、微观形貌、金相组织及电化学分析等测试,结果表明:1#、2#材料成分与国标成分之间存在差异,内部较多的杂质易诱发点... 与其他电池系统相比,铅酸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的问题,正极板栅腐蚀是造成该问题的重要因素。现对板栅样本进行基体成分、微观形貌、金相组织及电化学分析等测试,结果表明:1#、2#材料成分与国标成分之间存在差异,内部较多的杂质易诱发点蚀和晶间腐蚀;将化成前后不同铸造温度下板栅腐蚀速率进行对比,模口温度142℃、模底温度170℃的板栅在化成后腐蚀速率最低。可能原因是高温条件下极板表面在化成过程中形成的膜更加致密。通过对板栅腐蚀失效进行分析,材料成分和温度改变了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化成过程极板表面膜密度。这项分析为解决板栅腐蚀问题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电池 正极板栅 腐蚀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腐蚀率节镍不锈钢力学性能与破坏特征
18
作者 涂壮 张国凯 +2 位作者 刘黎旺 刘举 王明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8-2228,共11页
由于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节镍不锈钢在海洋桥梁结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研究不同腐蚀率下其力学性能及破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外加电流加速腐蚀方法,制备0%、5%、10%、20%腐蚀率的试样,分析不同腐蚀率下试样的表面形貌特... 由于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节镍不锈钢在海洋桥梁结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研究不同腐蚀率下其力学性能及破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外加电流加速腐蚀方法,制备0%、5%、10%、20%腐蚀率的试样,分析不同腐蚀率下试样的表面形貌特征;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开展准静态条件下的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不同腐蚀率试样的拉伸力学性能、应变场演变规律及破坏特征;此外,汇总分析了现有文献中不同钢种腐蚀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盐雾腐蚀与外加电流腐蚀下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差异。结合中心孔洞模型,简化分析了腐蚀后钢材的归一化抗拉强度与孔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腐蚀率的提高会导致腐蚀孔深度、尺寸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且表面形貌由点蚀逐步过渡至坑蚀。当腐蚀率从5%增加到20%时,节镍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均呈非线性下降。此外,腐蚀率的增大会导致试样拉伸过程中颈缩现象逐渐减弱,应变集中区域主要在腐蚀孔周围,腐蚀试样最终断裂位置均位于较大的腐蚀孔处,破坏模式也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相比盐雾加速腐蚀,外加电流加速腐蚀方法对钢材的拉伸力学性能影响更为显著,结合理论推导和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腐蚀率增大导致钢材强度降低的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跨海桥梁结构钢材的腐蚀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节镍不锈钢在跨海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镍不锈钢 电流加速腐蚀 腐蚀率 拉伸力学性能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碱降膜蒸发器镍管的泄漏原因
19
作者 张腾中 李永友 +3 位作者 张琦 刘海定 王东哲 张健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对某化工厂烧碱蒸发器降膜镍管的泄漏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碱液中NaCOl_(3)杂质分解产生氧引起的化学腐蚀和碱液液膜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冲刷磨损是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烧碱 降膜蒸发器 镍管 腐蚀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对周围及后续M_(S)6.2地震、M_(S)6.3地震的应力影响
20
作者 顾培苑 万永魁 +2 位作者 宋泽尧 王润妍 关兆萱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0-703,共14页
为确定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的破裂方式及其对周围后续地震事件的触发作用,通过反演发震断层的三维几何结构和滑动特性,解析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诱发的地表应变响应,评估主震事件对2024年4月23日发生的M_(S)6.2地震及M_(... 为确定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的破裂方式及其对周围后续地震事件的触发作用,通过反演发震断层的三维几何结构和滑动特性,解析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诱发的地表应变响应,评估主震事件对2024年4月23日发生的M_(S)6.2地震及M_(S)6.3地震的库仑应力触发效应,进而阐明该地震对其地震活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邻近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利用“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确定主震及其后续地震的2个可能发震节面;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建立地震作用下的区域同震位移场与地表应变场;分析主震垂直断层走向的位移场结果,确定其滑动特性;计算主震在后续地震事件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评估其对后续地震的促进作用;采用节面聚类的方法,确定地震事件的发震断层面;将中国台湾花莲地区应力场投影到地震事件的发震断层面上,分析其发震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物质在震中向北东和南西方向流出,南东和北西两侧大量涌入震中,断层南东方向(上盘)出现显著隆升,断层北西方向(下盘)出现明显沉降;垂直方向上断层上盘存在明显向上的运动分量,断层下盘存在明显向下的运动分量;主震对后续地震事件的活动性有促进作用,库仑应力变化均超过0.01 MPa阈值;主震及后续地震的产生是当地应力积累后的正常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中心解 位移场 应变场 应力体系 库仑破裂应力 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