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潜在屋顶绿化对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优化的贡献评估
1
作者
李晨
左进
+1 位作者
吝涛
王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目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策略。既有研究通常将屋顶绿化作为独立要素考虑,过度依赖以大型公园为核心构建生态网络,忽视了潜在屋顶绿化与现状绿色空间协同的整体性作用。精准识别建筑屋顶绿化潜力,量化...
【目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策略。既有研究通常将屋顶绿化作为独立要素考虑,过度依赖以大型公园为核心构建生态网络,忽视了潜在屋顶绿化与现状绿色空间协同的整体性作用。精准识别建筑屋顶绿化潜力,量化潜在屋顶绿化在优化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连通性中的关键作用,将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津市中心区为例,归纳建筑屋顶绿化潜力特征,设计多层次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网络,实现潜在屋顶绿化的精准提取。提出潜在屋顶绿化参与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的重构方法,从基础要素特征(源地扩展性、廊道连接性)和整体功能结构(源地的廊道汇聚度)2个层面评估其改善效果。【结果】1)研究区内有21244个潜在屋顶绿化,总面积达1345.22 hm~2,呈现“多中心,分散式”空间分布特征。2)融入潜在屋顶绿化后,研究区源地数量增加了31个,潜在屋顶绿化贡献了126.28 hm~2的面积增量;生态廊道从4950条增至8515条,网络密度提升72%。3)潜在屋顶绿化通过扩充现状源地(扩充面积61.34 hm~2)和形成新增源地(新增面积64.94 hm~2)的双重路径优化源地;进而新增3100条E-I类连接和465条I-I类连接;源地的廊道汇聚度平均提升53%。【结论】潜在屋顶绿化通过扩充现有源地和形成新增节点的双重路径,能够显著优化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的结构与功能。这为有效利用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优化
高密度城区
潜在屋顶绿化
廊道汇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连通度指数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
被引量:
48
2
作者
杨彦昆
王勇
+5 位作者
程先
李维杰
高敏
王家录
傅俐
张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124-5136,共13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旨在识别研究区的重要生态区域并保持他们之间连通,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阻力面的科学构建和修正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的技术难点。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通过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综合识别源地,...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旨在识别研究区的重要生态区域并保持他们之间连通,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阻力面的科学构建和修正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的技术难点。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通过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综合识别源地,构建连通度指数修正阻力面,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从而构建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19227.04 km2,占总面积41.65%,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东部的林地。(2)相较于夜间灯光指数,连通度指数在景观破碎地区和人类活动强烈地区对阻力面修正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也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影响。(3)研究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610.48 km,包括天然廊道和阻力廊道;战略点30个,主要位于耕地、居民点和水域附近。(4)研究区生态连通性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廊道缺失、战略点阻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
连通度指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以云南普洱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晖
王聪聪
+3 位作者
许庆
汪俊志
黄伊琳
刘彦
《园林》
2022年第12期19-27,共9页
区域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有助于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完整性的保护,连续并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文化遗产资源的基底,对保护遗产廊道区域生态环境及沿线的历史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适宜性分析方法并运用最小累计模型定量分析研究...
区域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有助于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完整性的保护,连续并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文化遗产资源的基底,对保护遗产廊道区域生态环境及沿线的历史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适宜性分析方法并运用最小累计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空间结构及层次,确定“源”和阻力面,运用GIS的成本加权距离模块,分析其空间的通达性及适宜性,构建生态网络并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把廊道网络抽象成节点和廊道连接而成的网络。运用生态学中的斑块—基质—廊道的原理及α、β、γ,三个结构指数对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优化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研究表明:单纯依托物质文化遗产或者选取自然要素而构建的遗产廊道网络会导致连通性不高,或连通性较高但回路较少等网络连通性问题。基于生态—文化廊道网络的评价分析可知,双要素廊道网络优于单个要素的廊道网络,具有网络连线数量较多、连接性较好,节点之间彼此形成了一个较稠密的通道网络等优势,能够促进遗产廊道网络的构建并有利于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实现遗产廊道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目标,并为今后类似大型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生态—文化网络构建
适宜性分析
茶马古道
网络结构指数
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潜在屋顶绿化对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优化的贡献评估
1
作者
李晨
左进
吝涛
王潇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大学天津市健康人居环境与智慧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城市智能与数字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处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基金
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援青合作专项”项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研发与应用”(编号2022-QY-2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编号2022YFF1301300)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数智技术赋能城市更新区公共环境景感营造设计研究”(编号2024XSC-0063)。
文摘
【目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策略。既有研究通常将屋顶绿化作为独立要素考虑,过度依赖以大型公园为核心构建生态网络,忽视了潜在屋顶绿化与现状绿色空间协同的整体性作用。精准识别建筑屋顶绿化潜力,量化潜在屋顶绿化在优化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连通性中的关键作用,将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津市中心区为例,归纳建筑屋顶绿化潜力特征,设计多层次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网络,实现潜在屋顶绿化的精准提取。提出潜在屋顶绿化参与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的重构方法,从基础要素特征(源地扩展性、廊道连接性)和整体功能结构(源地的廊道汇聚度)2个层面评估其改善效果。【结果】1)研究区内有21244个潜在屋顶绿化,总面积达1345.22 hm~2,呈现“多中心,分散式”空间分布特征。2)融入潜在屋顶绿化后,研究区源地数量增加了31个,潜在屋顶绿化贡献了126.28 hm~2的面积增量;生态廊道从4950条增至8515条,网络密度提升72%。3)潜在屋顶绿化通过扩充现状源地(扩充面积61.34 hm~2)和形成新增源地(新增面积64.94 hm~2)的双重路径优化源地;进而新增3100条E-I类连接和465条I-I类连接;源地的廊道汇聚度平均提升53%。【结论】潜在屋顶绿化通过扩充现有源地和形成新增节点的双重路径,能够显著优化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的结构与功能。这为有效利用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支持。
关键词
生态网络优化
高密度城区
潜在屋顶绿化
廊道汇聚度
Keywords
ecological network optimization
potential green roof
high-density urban area
corridor
connectivity
index
(
cci
)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连通度指数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
被引量:
48
2
作者
杨彦昆
王勇
程先
李维杰
高敏
王家录
傅俐
张瑞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安顺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124-5136,共13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059)
贵州省科技计划院士工作站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602)。
文摘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旨在识别研究区的重要生态区域并保持他们之间连通,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阻力面的科学构建和修正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的技术难点。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通过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综合识别源地,构建连通度指数修正阻力面,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从而构建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19227.04 km2,占总面积41.65%,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东部的林地。(2)相较于夜间灯光指数,连通度指数在景观破碎地区和人类活动强烈地区对阻力面修正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也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影响。(3)研究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610.48 km,包括天然廊道和阻力廊道;战略点30个,主要位于耕地、居民点和水域附近。(4)研究区生态连通性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廊道缺失、战略点阻断的现象。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
连通度指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三峡库区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ecological
corridor
s
connectivity
index
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the Three Gores Reservoir Area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以云南普洱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晖
王聪聪
许庆
汪俊志
黄伊琳
刘彦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出处
《园林》
2022年第12期19-2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水陆交错带权衡/协同关系及韧性景观调控网络机制研究”(编号:520782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景观生态学时空理念的‘茶马古道’遗产廊道保护研究”(编号:51468064)
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乡‘三生’空间配置及功能区划‘红线’研究”(编号:2020ZDZX1033)。
文摘
区域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有助于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完整性的保护,连续并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文化遗产资源的基底,对保护遗产廊道区域生态环境及沿线的历史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适宜性分析方法并运用最小累计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空间结构及层次,确定“源”和阻力面,运用GIS的成本加权距离模块,分析其空间的通达性及适宜性,构建生态网络并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把廊道网络抽象成节点和廊道连接而成的网络。运用生态学中的斑块—基质—廊道的原理及α、β、γ,三个结构指数对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优化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研究表明:单纯依托物质文化遗产或者选取自然要素而构建的遗产廊道网络会导致连通性不高,或连通性较高但回路较少等网络连通性问题。基于生态—文化廊道网络的评价分析可知,双要素廊道网络优于单个要素的廊道网络,具有网络连线数量较多、连接性较好,节点之间彼此形成了一个较稠密的通道网络等优势,能够促进遗产廊道网络的构建并有利于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实现遗产廊道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目标,并为今后类似大型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生态—文化网络构建
适宜性分析
茶马古道
网络结构指数
连通性
Keywords
heritage
corridor
ecological-cultural network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analysis
Ancient Tea-Horse Road
index
of network struc�ture
connectivity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潜在屋顶绿化对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优化的贡献评估
李晨
左进
吝涛
王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连通度指数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
杨彦昆
王勇
程先
李维杰
高敏
王家录
傅俐
张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以云南普洱为例
李晖
王聪聪
许庆
汪俊志
黄伊琳
刘彦
《园林》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