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C均值法的CTA图像冠状动脉狭窄量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巧榆 杨冠羽 舒华忠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由软斑块造成的冠状动脉狭窄,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法的狭窄精确量化方法.首先,在沿冠状动脉中心线的三维数据图上,对专家给定起讫位置的冠状动脉血管片段进行切割和阈值化.其次,利用模糊C均值法分割出血管腔...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由软斑块造成的冠状动脉狭窄,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法的狭窄精确量化方法.首先,在沿冠状动脉中心线的三维数据图上,对专家给定起讫位置的冠状动脉血管片段进行切割和阈值化.其次,利用模糊C均值法分割出血管腔区域,计算血管每个横截面的血管腔面积检测值,通过起讫位置的检测面积拟合得到参考值.然后,通过比较血管横截面面积的检测值和参考值来确定分段中最狭窄的位置及其狭窄比率.最后,利用该方法对13个病人的CTA数据进行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专家给出的狭窄比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CTA中给定起讫位置的冠状动脉血管片段的狭窄区域进行精确量化,狭窄比率的平均绝对差和均方根差分别为2.21%和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 狭窄量化 软斑块 血管分割 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联合诊断前降支异常起源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海 岑泽民 +1 位作者 徐卫峰 楼钶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4-72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劳力性胸痛1年”入院,既往2型糖尿病6年。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异常;动态心电图示部分时间ST段压低;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冠状动脉CTA示左前降支异常起源于右冠状窦并...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劳力性胸痛1年”入院,既往2型糖尿病6年。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异常;动态心电图示部分时间ST段压低;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冠状动脉CTA示左前降支异常起源于右冠状窦并走行于主动脉根部和右心室流出道之间(图1)。CT血流储备分数(FFR):右冠状动脉(RCA)0.88,左前降支(LAD)0.81,左回旋支(LCX)0.96,对角支(D)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分割网络
3
作者 陈盈涛 方康康 +3 位作者 张金敖 梁浩然 郭焕斌 邱兆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7-2015,共9页
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图像的采集条件差异会导致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运动伪影和噪声等图像质量问题,进而产生冠状动脉结构分割时的漏判和误判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 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图像的采集条件差异会导致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运动伪影和噪声等图像质量问题,进而产生冠状动脉结构分割时的漏判和误判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状动脉CTA图像分割网络——三维多尺度并行网络(MSP-Net)。首先,针对冠状动脉的空间跨度大和局部占比小的特点,采用多尺度网络分别提取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融合它们,保证冠状动脉结构特征的完整提取;其次,冠状动脉重建采用由粗到细的思想,增强图像特征的冗余性,确保冠状动脉的边界分明,再利用不同尺度特征度融合方法重建冠状动脉结构,以提高分割结果的准确率,减少漏判和误判;最后,为了加快网络的训练,采用深监督策略,在不同网络层级上引入监督信号,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在冠状动脉自动分割任务中的平均Dice相似系数(DSC)达到87.16%,比nnU-Net和Swin UNETR(Swin UNEt TRansformers)分别提高了4.04和2.31个百分点,而平均95%豪斯多夫距离(HD95)达到3.69 mm,比nnU-Net和Swin UNETR分别降低了14.43 mm和13.75 mm。可见,所提网络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结构的分割精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结构,从而更有效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割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计算机辅助诊断 多尺度融合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影像头部骨骼组织提取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春红 艾亮 许光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2-988,共7页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影像单纯根据灰度信息无法良好地分离血管组织和骨骼组织.结合CTA影像的灰度特点,提出基于改进的三维区域生长算法的骨骼组织外轮廓提取和基于改进的Snake模型的骨骼提取算法.首先结合概率论的相关知识改进区域...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影像单纯根据灰度信息无法良好地分离血管组织和骨骼组织.结合CTA影像的灰度特点,提出基于改进的三维区域生长算法的骨骼组织外轮廓提取和基于改进的Snake模型的骨骼提取算法.首先结合概率论的相关知识改进区域生长判定条件的准确性,提出三维区域生长的快速的骨骼区域种子点提取方法,使得它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骨骼组织区域.之后选取Snake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增加了影像能量信息项,使得该模型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和传统算法进行对比,证实所提出的骨骼组织分割提取算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提取 三维分割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 区域增长 医学影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斑块对冠状动脉CT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许丽雪 李芳 +6 位作者 罗南 郭宁 化冰 刘清波 贺毅 王振常 杨正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1-745,共5页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考标准,分析不同钙化负荷对视觉与深度学习(DL)算法诊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管腔狭窄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110例同时行CAG与256排CCTA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法与DL算法诊断CCTA主...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考标准,分析不同钙化负荷对视觉与深度学习(DL)算法诊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管腔狭窄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110例同时行CAG与256排CCTA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法与DL算法诊断CCTA主干管腔狭窄情况,以管腔狭窄≥50%作为诊断界值。冠状动脉各节段的钙化负荷通过视觉评估分为无、轻度、中度及重度钙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节段水平不同钙化负荷下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钙化负荷增加,从无钙化节段至重度钙化节段,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度显著减低,视觉法由94.5%降至78.3%(P<0.001),DL算法由93.3%降至58.7%(P<0.001)。在不同钙化负荷下,DL算法诊断CCTA主干管腔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与视觉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钙化负荷下,DL算法对256排CCTA主干管腔狭窄的诊断效能与视觉评估相当。随着钙化负荷增加,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深度学习 钙化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CTA图像肋骨和脊椎骨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洁 赵于前 +1 位作者 唐建 姚爱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215-217,共3页
肋骨和脊椎骨的分割是从肝脏CTA(即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中准确分割出肝脏的重要预处理工作,一般考虑阈值分割方法,但该方法常常导致分割不全或过分割。提出了一种将形态学方法和阈值法结合起来的肋骨和脊椎骨分割方法。利用局部解剖学知... 肋骨和脊椎骨的分割是从肝脏CTA(即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中准确分割出肝脏的重要预处理工作,一般考虑阈值分割方法,但该方法常常导致分割不全或过分割。提出了一种将形态学方法和阈值法结合起来的肋骨和脊椎骨分割方法。利用局部解剖学知识,构建四种图像边界特征线,然后通过二值形态学处理方法实现肋骨和脊椎骨的分割。这样既适应了由于不同图像的肋骨和脊椎骨灰度值不同的复杂性,也消除了由于其他器官灰度值相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分割出肝脏CTA图像中的肋骨和脊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处理 形态学重构 CT血管造影(cta) 肋骨和脊椎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济指数法结合等渗对比剂行CCTA的优势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思抗 管汉雄 +2 位作者 夏黎明 万维佳 黄文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同济指数法结合等渗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优势。方法:131例受检者在东芝Aquilion Vision 320排CT扫描仪上行CCTA检查,根据检查中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不同将受检者分为270组(270 mg I/mL碘克沙醇)和370组(37... 目的:探讨基于同济指数法结合等渗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优势。方法:131例受检者在东芝Aquilion Vision 320排CT扫描仪上行CCTA检查,根据检查中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不同将受检者分为270组(270 mg I/mL碘克沙醇)和370组(370 mg I/mL碘克沙醇)两组,其中270组92例,370组39例,并基于同济指数法个性化静脉团注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比较270组与370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检查前、中、后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和对比剂的注射压力等指标;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定相关血管、位点的CT值并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结果:270组与370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中、后期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期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检查中期心率分别为(73.12±16.03)次/min和(79.69±18.90)次/min(P<0.05),检查后期心率分别为(74.27±14.72)次/min和(80.41±18.10)次/min(P<0.05)。两组受检者对比剂的注射压力分别为(84.94±39.95)kPa和(143.05±59.73)kPa,270组显著低于37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均符合诊断标准。结论:行CCTA检查时,基于同济指数法使用等渗对比剂(270 mg I/mL碘克沙醇)可以在保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显著减少碘对比剂用量,降低注射压力,并使受检者心率相对降低且平稳,从而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提高受检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同济指数法 心率 舒适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多尺度特征分解网络的CTA图像冠状动脉分割
8
作者 赵凤军 张涵 +2 位作者 陈一兵 贺小伟 宋小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0-570,共11页
CT血管造影图像(CT angiography,CTA)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从图像中分割提取出冠状动脉对于形象展示冠脉解剖结构、分析评估血流情况和疾病精准诊断有重要意义。针对CTA图像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只需少量标记数... CT血管造影图像(CT angiography,CTA)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从图像中分割提取出冠状动脉对于形象展示冠脉解剖结构、分析评估血流情况和疾病精准诊断有重要意义。针对CTA图像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只需少量标记数据的半监督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冠脉分割。由于不同层面图像中冠脉血管直径大小不一,该文构建了包含编解码模块的多尺度网络来有效分割不同尺寸冠脉,其中,编码模块中加入跳跃连接以获取更丰富的特征信息,而解码阶段加入密集连接模块来避免网络过深产生的梯度消失。在测试时,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包含冠脉的切片,然后,在筛选出的包含冠脉切片中使用前述训练网络进行冠脉分割,以进一步减少由于半监督学习中标记过少而产生的过拟合现象。实验使用了28个心脏病病人的CTA数据,冠脉三维结构分割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Dice系数分别为86.86%,99.79%,99.99%,66.12%,99.99%,0.721 6,优于其他对比方法,证明该文提出的多尺度特征分解网络能够有效完成冠状动脉分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割 多尺度特征分解网络 深度学习 半监督学习 cta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表面积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增强效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延洁 王秋霞 张进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者为大BSA组。然后基于BSA计算碘对比剂的用量[造影剂用量(mL)=(BSA×10/碘浓度)],造影剂注射时间为10 s。利用Revolution CT在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成像。由具备5年以上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数据进行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法对A组和B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同时测量两组患者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6支血管的CT值及信噪比(SNR)值。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数值均能达到3分以上,可满足诊断要求,且两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ICC)较好(分别为0.81、0.71)。客观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图像冠状动脉的显影效果较好,且冠状动脉CT值和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冠状动脉血管的强化程度合适且均一,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面积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Revolution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多解码器和注意力模块的三维肾脏影像结构分割模型
10
作者 孔哲 李寒 +5 位作者 甘少伟 孔明茹 何冰涛 郭子钰 金督程 邱兆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6-2224,共9页
针对肾脏结构中,因不同结构间差异大,动静脉体积小、结构薄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和伪影带来的精确分割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非对称多解码器和注意力模块的三维肾脏影像结构分割模型MDAUnet(MultiDecoder-Attent... 针对肾脏结构中,因不同结构间差异大,动静脉体积小、结构薄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和伪影带来的精确分割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非对称多解码器和注意力模块的三维肾脏影像结构分割模型MDAUnet(MultiDecoder-Attention-Unet)。首先,针对不同结构间差异大导致网络无法共享权重的问题,采用多解码器结构,为语义结构不同的特征结构匹配不同的解码器分支;其次,针对血管体积小、结构薄难分割的问题,引入非对称的空间通道联合注意力模块使模型更关注管状结构,并对学习到的特征信息同时进行空间维度和通道维度的校准;最后,为了保证模型在反向传播中对血管结构有足够的关注,提出改进的加权硬区域适应损失(WHRA)作为损失函数来动态保持训练过程中血管结构的类间平衡以及保留背景信息的特征;此外,为了提高特征图灰度值的对比度,将传统图像处理边缘检测算子嵌入模型的预处理阶段,对待分割的感兴趣区域边界进行特征增强使模型更关注边界信息并抑制伪影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DAUnet模型在肾脏结构分割任务上的Dice相似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95(HD95)和平均表面距离(AVD)分别为89.1%,1.76 mm和1.04 mm;在DSC指标上,与次优的MGANet(Meta Greyscale Adaptive Network)相比,MDAUnet提升了1.2个百分点;在HD95和ASD指标上,与次优的UNETR(UNEt TRansformers)相比,MDAUnet分别降低了0.87 mm和0.45 mm。可见MDAUnet能有效提高肾脏三维结构分割精度,有助于医生在临床手术中客观有效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三维结构分割 注意力模块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损失函数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高龄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左琦 李天发 +4 位作者 秦将均 张光星 刘先霞 王军 杨新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法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评价64-SCTCA诊断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1)在CAG可清晰显影的144个节段中,64-SCTCA可清晰辨认和评价的占139段(96.53%),另外5段(3.47%)显影不清。左主干、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右冠状动脉(χ2=10.36,P=0.016),同一支血管中近、中、远段可评价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2)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1.43%、81.25%、80.00%、83.33%。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各节段有意义狭窄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97.58%、95.83%、85.00%、97.58%。(3)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检出存在有意义病变与CA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检测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及同一支血管近、中、远段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SCTCA与CAG检查结果高度相近,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检测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病变的价值高于右冠状动脉,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高龄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何忆雯 秦永文 丁仲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CTA发现钙化病变52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5节段。CTA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3%,特异度98.16%,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7.56%。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及>75%的病变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4.4%。结论CTA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开口畸形、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玮 金叔宣 +3 位作者 杜勇平 刘建平 何奔 王彬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82枚支架),分别接受16排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对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或再狭窄进行评估。结...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82枚支架),分别接受16排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对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或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CTA方法能评价所有82枚支架中的68枚(83%),其中支架直径≥3.0 mm者53枚(78%),支架壁厚度<140μm者51枚(75%);CAG显示有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CTA发现其中5枚;CAG和CTA对其余6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在CTA不可评价的14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 mm者13枚(93%),支架壁厚度≥140μm者13枚(93%)。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100%、97%和100%。结论16排CTA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薄金属壁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区域生长与图割算法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三维分割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姜伟 吕晓琪 +1 位作者 任晓颖 任国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2-1466,共5页
针对图割算法适用于小幅图像,且在分割结构较复杂、感兴趣区域较小的三维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图像时效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将区域生长和图割结合分割冠状动脉的算法。首先,利用基于阈值的区域生长算法将图像划分为若干区域,去除无... 针对图割算法适用于小幅图像,且在分割结构较复杂、感兴趣区域较小的三维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图像时效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将区域生长和图割结合分割冠状动脉的算法。首先,利用基于阈值的区域生长算法将图像划分为若干区域,去除无关像素,得到结构简化、感兴趣区域较突出的图像;其次,对简化后的图像,结合灰度和空间信息构造网络图;最后,利用图割理论实现网络图分割,得到冠状动脉分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图割方法相比:在分割效率上,区域生长和图割结合的分割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效率提高了51.7%;在绘制质量上,得到的冠状动脉分割图像目标区域完整,有助于医师对病变的正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割算法 区域生长 三维CT血管造影图像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血管痉挛的CT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惠民 汤深 +1 位作者 于红 肖湘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在评价颅脑外伤性血管痉挛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对 19例颅脑外伤患者和 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 ,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容积显示 (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CTA观察和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在评价颅脑外伤性血管痉挛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对 19例颅脑外伤患者和 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 ,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容积显示 (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CTA观察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良好的CTA图像 ,9例患者发现脑血管痉挛 16处 ,其中 13处出现在大脑中动脉 ,并大多呈串珠样改变。VR显示血管改变最佳 ,可充分显示血管痉挛 ;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全面评价脑创伤情况。结论 :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大多呈串珠样改变 ,CTA VR可充分显示血管痉挛 ,有助于研究外伤后脑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血管痉挛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扫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CT血管成像横窦体表定位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盛波 吕富荣 +4 位作者 肖智博 欧阳羽 吕发金 邓金木 刘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利于64排螺旋CT确定横窦和乙状窦的体表定位,评价采用上项线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作为横窦标志的准确性,为横窦区入路相关手术的骨窗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重建100例进行过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患者的横窦和乙状窦影像,对... 目的利于64排螺旋CT确定横窦和乙状窦的体表定位,评价采用上项线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作为横窦标志的准确性,为横窦区入路相关手术的骨窗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重建100例进行过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患者的横窦和乙状窦影像,对比观察体表骨性标志与静脉窦的位置关系,确定横窦的体表定位。结果星点主要位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的横窦侧;星点位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前上方占4%,星点恰好位于连接部占81%,星点位于连接部后下方占15%。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和上项线走行不完全一致,它们与横窦的关系多样;上项线与横窦走行不一致;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可作近段横窦的定位标志,但是随着它们向外移行,颧弓-枕外隆突连线则主要位于横窦下方,并且它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结论上项线不能代表颧弓-枕外隆突连线的走行,同时它们都不是定位横窦的可靠标志,64排螺旋CT的头部减影CTA检查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来明确个体解剖资料从而定位横窦和乙状窦,以便指导横窦区相关手术入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窦 上项线 解剖 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医学三维影像的血管结构自动提取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若秀 杨健 +1 位作者 宋凌 刘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3-450,共8页
针对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的三维体数据中提取血管结构信息通常需要大量的人为介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血管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增强滤波器对数据中的管状结构进行增强,剔除非管状结构,并过滤噪声。然后,利用S... 针对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的三维体数据中提取血管结构信息通常需要大量的人为介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血管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增强滤波器对数据中的管状结构进行增强,剔除非管状结构,并过滤噪声。然后,利用Sigmoid函数作用于梯度图像产生水平集的速度图像,并通过测地活动轮廓模型迭代逼近真实的三维血管轮廓。最后,通过拉普拉斯算法对提取的血管表面网格进行平滑处理,获得光滑的血管曲面。实验采用胸部和颈部的CTA体数据对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人工干预即可从CTA体数据中准确地提取出血管的三维信息;血管中心线提取的平均误差为0.26mm,直径测量平均误差为0.16mm,分割精度满足临床血管疾病辅助诊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血管结构 三维数据集 自动分割 多尺度增强 数据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彪 郁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8-461,共4页
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在川崎病的诊断及随访中极其重要。本文重点讨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及CT血管造影诊断标准、优缺点及临床应用范围。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心动图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相应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01-350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在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心率波动患者1700例,根据心率波动幅度分组,心率波动在3~7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B组,心率波动在8~12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在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心率波动患者1700例,根据心率波动幅度分组,心率波动在3~7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B组,心率波动在8~12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C组,心率变化在12次/min以上患者100例为试验组D组,正常无明显心率波动或心率波动在2次/min以下的患者800例,为对照组,即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将试验组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心电编辑前试验组各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心电编辑功能处理后试验组B组、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组D组与对照组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心率 64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匹配与改进粒子滤波的冠脉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光磊 卢倩 +1 位作者 刘秀玲 王鹏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5-240,共6页
CT血管造影(CTA)序列图像中冠状动脉(冠脉)的自动跟踪分割能帮助医生进行直观和快速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提出一种针对CTA序列图像特点的目标跟踪算法,通过特征匹配和改进粒子滤波进行冠脉目标跟踪,最终生成高精度的冠脉三... CT血管造影(CTA)序列图像中冠状动脉(冠脉)的自动跟踪分割能帮助医生进行直观和快速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提出一种针对CTA序列图像特点的目标跟踪算法,通过特征匹配和改进粒子滤波进行冠脉目标跟踪,最终生成高精度的冠脉三维模型。其中改进粒子滤波算法改变了粒子重采样规则,为追踪到运动状态突变目标提供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解决冠脉追踪中分叉繁多、形态变化以及运动状态变化剧烈等难点问题,具有较高的追踪准确度以及良好的鲁棒性,能够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目标跟踪 特征匹配 CT血管造影图像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