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0对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夏丽坤 高殿文 张劲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SK)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发性单纯疱疹性SK的BALB/c鼠模型 ,用紫外线B光照射鼠的角膜诱导SK复发。自紫外线照射角膜之前的 6h开始 ,向鼠的角膜内注射重组IL 10 10ng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SK)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发性单纯疱疹性SK的BALB/c鼠模型 ,用紫外线B光照射鼠的角膜诱导SK复发。自紫外线照射角膜之前的 6h开始 ,向鼠的角膜内注射重组IL 10 10ng ,共 7次 ,观察IL 10对复发性SK的影响。 结果 IL 10减轻了复发性SK的角膜混浊程度 ,减少了角膜内炎性细胞浸润 ,降低了角膜内IL 1α和IL 6的含量。IL 10没有影响SK的复发率、角膜病毒滴度及迟发型超敏反应。结论 IL 10能抑制角膜细胞产生某些细胞因子 ;IL 10能抑制复发性单纯疱疹性SK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单纯疱疹病毒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IL-4及其受体启动子在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激活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启动活性分析
2
作者 吕志刚 卢春 +3 位作者 秦娣 曾怡 程林 陈秀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3,193,共6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人类IL-10、IL-10受体(IL-10Rα)、IL-4及其受体IL-4Rα启动子序列,并分析IL-10、IL-4以及其受体的启动子在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激活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过程中的启动活性。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 目的:分离和鉴定人类IL-10、IL-10受体(IL-10Rα)、IL-4及其受体IL-4Rα启动子序列,并分析IL-10、IL-4以及其受体的启动子在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激活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过程中的启动活性。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IL-10、IL-10Rα、IL-4Rα启动子区序列,并分别克隆载入pGL-3基本载体中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上游。进一步将上述构建的重组质粒与本室保存的含IL-4启动子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SV-1感染的BCBL-1细胞,并作Luciferase活性检测。结果:分离了IL-10、IL-10Rα和IL-4Rα的启动子区域序列,并成功克隆了含启动子序列重组报告质粒;HSV-1感染的BCBL-1细胞在进一步转染了IL-10、IL-10Rα、IL-4和IL-4Rα启动子重组报告质粒后,其Luciferase值与相应的对照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BCBL-1细胞中,HSV-1可通过直接激活IL-10、IL-4以及相应受体的启动子来上调它们的表达;在HSV-1感染的BCBL-1细胞中,IL-10和IL-4可能对KSHV的裂解复制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 白细胞介素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IL-10锦鲤疱疹病毒核酸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于慧 王好 +4 位作者 祖岫杰 康学会 杨炳坤 刘艳辉 周井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85,90,共4页
本研究选用鲤IL-10,构建p EGFP-N1-IL-10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进行体外细胞转染试验和免疫鱼的试验,证明了重组质粒在细胞中能成功表达,体内免疫试验ELISA结果显示,抗体水平会随着免疫次数、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三免后第1周的抗体水平最高... 本研究选用鲤IL-10,构建p EGFP-N1-IL-10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进行体外细胞转染试验和免疫鱼的试验,证明了重组质粒在细胞中能成功表达,体内免疫试验ELISA结果显示,抗体水平会随着免疫次数、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三免后第1周的抗体水平最高,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相比单一核酸疫苗p IRES-ORF81,p EGFP-N1-IL-10与核酸疫苗p IRES-ORF81联合免疫所产生抗体水平明显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 鲤白细胞介素10 核酸疫苗p IRES-ORF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基因佐剂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晓娟 朱明昭 +6 位作者 宋国兴 许于飞 刘宏伟 王盛 杨宝玲 董方田 许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cDNA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核酸疫苗免疫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在HSV-1病毒角膜攻击时的保护效果。方法利用pcDNA3.1载体分别构建HSV-1糖蛋白D和IL-2的真核表达质粒pgD和pIL-2,体外鉴定...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cDNA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核酸疫苗免疫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在HSV-1病毒角膜攻击时的保护效果。方法利用pcDNA3.1载体分别构建HSV-1糖蛋白D和IL-2的真核表达质粒pgD和pIL-2,体外鉴定其表达。动物实验分为pcDNA3.1空载体对照组、pgD单独免疫组和pgD+pIL-2联合免疫组3组,具体为通过肌肉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间隔2周,每次接种质粒100μg,第3次免疫后2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滴度并做亚型分析,利用3H-TdR掺入法进行Th细胞增殖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Th细胞分泌的IL-2、IFN-γ和IL-10水平,耳廓肿胀实验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HSV-1病毒角膜攻击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病变。结果与pgD单独免疫组相比,pIL-2的协同免疫可以显著提高IgG2a抗体滴度、Th细胞增殖反应和DTH反应,Th细胞分泌IL-2和IFN-γ水平也显著提高,IL-10水平明显下降。在动物保护实验中,pIL-2的协同免疫明显增强了pgD疫苗在病毒攻击时对角膜的保护效果。结论IL-2cDNA的协同免疫可以显著提高pgD核酸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增加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白介素2 单纯疱疹病毒1型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基因佐剂协同HSV-1 gB DNA疫苗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6
5
作者 葛金玲 贺冰 +2 位作者 袁静 孟祥俊 许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IL-18cDNA协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糖蛋白B(gB)核酸疫苗免疫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利用pcDNA3载体分别构建HSV-1gB和IL-18的真核表达质粒pgB和pIL-18,分pcDNA3、pgB和pgB+pIL-18三组,肌肉注射免疫接种BA... 目的研究IL-18cDNA协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糖蛋白B(gB)核酸疫苗免疫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利用pcDNA3载体分别构建HSV-1gB和IL-18的真核表达质粒pgB和pIL-18,分pcDNA3、pgB和pgB+pIL-18三组,肌肉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接种质粒100μg,第3次免疫后2周,用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利用3H-TdR掺入法进行T细胞特异性抗原刺激实验;耳廓肿胀实验检测迟发型超敏(DTH)反应。结果与pgB单独免疫组相比,pIL-18的协同免疫可以显著增强ELISA特异性抗体滴度、T细胞增殖反应和DTH反应。结论IL-18cD-NA的协同免疫可以显著提高pgBDNA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增强核酸疫苗对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白细胞介素18 单纯疱疹病毒疫苗 分子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上调白细胞介素-18mRNA在小鼠角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夏丽坤 张劲松 +1 位作者 陈晓隆 王爱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小鼠眼球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IL-18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106PFU的HSV-1感染BALB/c鼠的角膜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临床变化,组织学检查...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小鼠眼球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IL-18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106PFU的HSV-1感染BALB/c鼠的角膜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临床变化,组织学检查角膜的病理改变;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SV-1引起的角膜基质炎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0 d明显可见,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4~21 d达到高峰.RT-PCR检测的数据显示:HSV-1感染的早期即可诱导IL-18 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且表达持续存在;IL-18 mRNA的表达高峰时间(3~21 d)位于临床疾病出现之前和临床疾病发展的过程中.ELISA检测角膜提取物中的IL-18蛋白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HSV-1上调IL-18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IL-18的表达与角膜基质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IL-18诱导Th1细胞介导的对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导致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单纯疱疹病毒 白细胞介素-18 基质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夏丽坤 陈晓隆 +1 位作者 朱英明 周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研究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ckrae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模型;分别于接种病毒的当天、接种后第2、4d将OX40-Ig融合蛋白100μg注... 目的研究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ckrae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模型;分别于接种病毒的当天、接种后第2、4d将OX40-Ig融合蛋白100μg注射到鼠的腹膜下,观察OX40-Ig融合蛋白对鼠HSK的影响。结果OX40-Ig融合蛋白使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减少了78·2%,使鼠HSK发病率由83·3%下降到20·0%。OX40-Ig治疗组的小鼠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角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结论OX40-Ig融合蛋白能够阻断OX-40/OX-40L协同刺激途径,抑制CD4+T细胞增生,阻止HSK的发病,减轻HSK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单纯疱疹病毒 协同刺激分子 角膜基质炎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对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夏丽坤 李琰 +1 位作者 张胜男 周佳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0-734,共5页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Tim-3)在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0×106空斑单位的...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Tim-3)在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0×106空斑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在角膜接种病毒的同时将抗Tim-3单克隆抗体100μg注射到aTim-3组小鼠的腹膜腔内作为aTim-3组;ISO对照组和NS对照组小鼠腹膜腔内注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同型对照抗体ISO100μ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变化,检查角膜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用VERO细胞检测角膜病毒滴度,并行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检测和脾细胞体外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腹膜腔内注射抗Tim-3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角膜基质内炎性细胞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角膜混浊程度也较对照组小鼠明显严重(P均<0.01)、DTH值(1.025±0.088)mm明显强于ISO对照组和NS对照组[DTH值分别为(0.651±0.051)mm和(0.642±0.064)mm],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腹膜腔内注射了抗Tim-3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脾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量(25.36±3.65)μg.L-1明显多于ISO对照组和NS对照组[分别为(19.23±1.82)μg.L-1和(18.73±0.98)μg.L-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腹膜腔内注射抗Tim-3单克隆抗体未影响小鼠角膜内病毒复制及小鼠HSK发病率和小鼠死亡率。结论Tim-3作为一个免疫调节分子,通过抑制Th1型免疫反应,调节HSK的疾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基质炎 角膜 TH1细胞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核酸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军阳 范桂香 +4 位作者 胜利 任会勋 雷艳君 孟兆俊 袁育康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研究DNA核酸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 ,为揭示其诱导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本室构建的单纯疱疹病毒 2型 (HSV 2 )糖蛋白D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gD2免疫小鼠 ,通过ELISA法动态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小鼠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 目的 研究DNA核酸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 ,为揭示其诱导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本室构建的单纯疱疹病毒 2型 (HSV 2 )糖蛋白D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gD2免疫小鼠 ,通过ELISA法动态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小鼠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的水平同时进行病毒攻击实验。结果 pcDNA gD2和HSV 2免疫组小鼠从第 2周开始产生特异性抗糖蛋白D抗体 ,第 4~ 5周达到高峰 ;外周血清中IFN γ、IL 2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病毒攻击实验显示 2周内 pcDNA gD2和HSV 2免疫组小鼠无一只死亡 ,而阴性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 pcDNA gD2真核表达质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核酸疫苗 免疫应答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质粒IL-2协同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B基因疫苗免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祥俊 苏云 郭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IL-2真核表达质粒(pcIL-2)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糖蛋白B(gB)基因疫苗(pgB)对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利用已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IL-2真核表达质粒(pcIL-2)及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糖蛋白B(gB)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 目的:探讨IL-2真核表达质粒(pcIL-2)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糖蛋白B(gB)基因疫苗(pgB)对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利用已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IL-2真核表达质粒(pcIL-2)及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糖蛋白B(gB)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通过双侧股四头肌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共重复接种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4周后取血进行检测。通过中和试验、ELISA、耳廓肿胀实验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方法检测pgB质粒单独免疫和pcIL-2质粒协同免疫诱导产生的免疫效果,并通过病毒攻击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与pgB单独免疫相比,pcIL-2的协同免疫使实验小鼠对HSV-1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显著增加,明显增强了对病毒的攻击免疫保护作用。结论:pcIL-2基因佐剂可提高pgB基因疫苗的免疫水平,全面增强小鼠对核酸疫苗的免疫应答,增强基因疫苗对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糖蛋白B 基因疫苗 白细胞介素2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中的分布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燕宁 Dirk Bauer +1 位作者 邢怡桥 Arnd Heiligenhaus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 明确角膜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角膜中的分布。方法 HSV-1(KOS株)接种于BALB/c小鼠角膜上。分别收集正常眼球及感染后第2、7、14及28d的感染眼球行石蜡包埋,并应用抗MMP-2、-8... 目的 明确角膜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角膜中的分布。方法 HSV-1(KOS株)接种于BALB/c小鼠角膜上。分别收集正常眼球及感染后第2、7、14及28d的感染眼球行石蜡包埋,并应用抗MMP-2、-8、-9及TIMP-1、-2的抗体免疫染色角膜切片。结果 感染后第2d,MMP-2、-9及TIMP-1、-2的表达比未感染眼增加且表达主要位于浅表基质层及上皮下的炎性细胞中。感染后第14d及28d可见坏死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形成,角膜基质中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尤其是溃疡处可见MMP-2、-9及TIMP-1、-2表达显著增加。溃疡区域可见大量MMP-8阳性染色的中性粒细胞。结论 HSV-1角膜感染后由角膜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分泌产生的MMPs对于上皮性角膜炎及溃疡形成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实验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疱角膜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Ⅱ活性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冰 徐杰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了解单疱角膜炎(HSK)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从免疫学角度探讨HSK的发病与复发机制。方法检测40例正常人,28例活动期HSK(上皮型13例、基质型15例),21例非活动期HSK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Ⅱ(I... 目的了解单疱角膜炎(HSK)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从免疫学角度探讨HSK的发病与复发机制。方法检测40例正常人,28例活动期HSK(上皮型13例、基质型15例),21例非活动期HSK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水平。结果HSK患者的IL-2及NK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且基质型HSK的变化显著。结论在HSK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白细胞介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9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超 夏丽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是一种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性疾病。国外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一9(IL一9)在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HSK中是否起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研究小鼠HSK发生和发展...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是一种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性疾病。国外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一9(IL一9)在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HSK中是否起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研究小鼠HSK发生和发展过程中IL一9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一9的表达与HSK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4~6周龄清洁级健康BALB/c小鼠180只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160只。对照组仅进行“#”字形划痕,不接种病毒;实验组小鼠角膜用注射针划痕后接种5μl含有1×10^6空斑单位(PFU)/ml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KOS毒株建立HSK小鼠模型。分别于病毒接种前(0d),接种后1、3、5、7、8、10、14、21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的变化;于接种后14d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IL-9mRNA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9蛋白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小鼠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实验组小鼠出现点状、树枝状、地图状角膜上皮缺损,接种后6d内上皮缺损痊愈,但于接种后第7天起出现角膜基质灰白色混浊,14d基质混浊加重并达高峰,之后逐渐减轻。Real—timePCR结果显示,未接种病毒(0d)的正常小鼠角膜组织中仅有极微量的IL-9mRNA表达,实验组小鼠接种病毒后1、3、5、7、8、10、14dIL-9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37±0.45、5.66±0.53、3.93±0.35、5.62±0.34、3.23±0.18、2.57±0.14、2.19±0.20,总体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64,P=0.000),其中接种后各时间点IL-9mRNA相对表达量与0d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病毒后21d,IL-9mRNA相对表达量与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IL-9蛋白在实验组小鼠角膜的上皮层、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小鼠角膜组织中未见IL-9蛋白的表达。结论采用角膜划痕和HSV-1KOS毒株接种法可成功建立BALB/c小鼠HSK模型,IL-9参与了HSK的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 白细胞介素一9 角膜基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眼感染的快速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有信 周祖嬚 张汗承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在兔实验性HSV-Ⅰ眼感染模型上研究角膜刮片ABC法染色检测HSV抗原在HSV眼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角膜刮片ABC法染色检测HSV相对于病毒分离(Ⅵ)的敏感性为97.7%,其总体阳性率(68.5%)高于Ⅵ的阳性率(52.9%),尤其在感染两周后更为显著... 在兔实验性HSV-Ⅰ眼感染模型上研究角膜刮片ABC法染色检测HSV抗原在HSV眼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角膜刮片ABC法染色检测HSV相对于病毒分离(Ⅵ)的敏感性为97.7%,其总体阳性率(68.5%)高于Ⅵ的阳性率(52.9%),尤其在感染两周后更为显著。ABC法可于2小时内完成,操作简便,是一种敏感快速而实用的HSV眼感染诊断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 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冷冻割断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兔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理变化
15
作者 郑晓东 夏德昭 宋今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应用二甲基亚砜冷冻割断扫描电镜技术,首次动态观察了不同感染阶段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兔角膜、三叉神经节、泪腺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初步报告并分析了各组织病变的扫描图像结果,并对冷冻判断法观察扫描电镜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应用二甲基亚砜冷冻割断扫描电镜技术,首次动态观察了不同感染阶段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兔角膜、三叉神经节、泪腺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初步报告并分析了各组织病变的扫描图像结果,并对冷冻判断法观察扫描电镜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予以讨论,认为该技术应用于眼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图像清晰、直观、简便易行,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 扫描电镜 三叉神经节 泪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