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on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d ZSM-5@Mg(Al)O and Its Catalytic Application in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1
作者 Wang Bo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期25-36,共12页
In this study, a novel core-shell structure of ZSM-5@Mg(Al)O(abbreviated as Z@MA)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sol-gel metho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of Mg(Al)O/ZSM-5 on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 In this study, a novel core-shell structure of ZSM-5@Mg(Al)O(abbreviated as Z@MA)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sol-gel metho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of Mg(Al)O/ZSM-5 on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as-obtained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N_2-physisorption, SEM, FT-IR, NH_3-TPD and XPS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eight ratio of Mg(Al)O/ZSM-5, the thickness of Mg(Al)O shell was improved, and the pore structure and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re-shell materials were directly modified. After introduction of Mg(Al)O, the acidity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Meanwhile, more Sn oxide species in Z@MA could facilitate the anchoring of Pt on the support. By effectively employing these modifications, the capacity of the catalysts to accommodate coke was significanty improved and the carbon deposits were migrated from active metal to the carrier. When the weight ratio was equal to 3, the catalyst PtSnNa/Z@MA showed a highest conversion and high selectivity in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catalyst core-shell structure acid SITES COKE DEPO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块体的构筑及催化氯苯燃烧性能
2
作者 刁振恒 李昊 +6 位作者 国文 郑鹏飞 王斌 吉洪轮 田亚杰 孙德 李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1,共9页
基于同轴3D打印策略,构筑了以HZSM-5分子筛(Z5)为外壳活性位点,铈锰负载HZSM-5(CM/Z5),Silicalite-1或ZrO_(2)为内核活性位点的核壳结构块体催化剂.探究了载体种类对块体催化氯苯燃烧性能的影响机理,解析了核壳结构在氯苯燃烧过程中的... 基于同轴3D打印策略,构筑了以HZSM-5分子筛(Z5)为外壳活性位点,铈锰负载HZSM-5(CM/Z5),Silicalite-1或ZrO_(2)为内核活性位点的核壳结构块体催化剂.探究了载体种类对块体催化氯苯燃烧性能的影响机理,解析了核壳结构在氯苯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与HZSM-5和Silicalite-1载体相比,ZrO_(2)载体更有利于氧空位形成,但HZSM-5载体的Br?nsted酸位与铈锰组分的氧空位协同作用大幅提高了氯苯转化率和HCl选择性.HZSM-5外壳作为脱氯中心,限制了氯组分在铈锰氧化物表面的沉积,减缓了催化剂氯中毒,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以HZSM-5为内核载体构筑的CM/Z5@Z5块体因壳层脱氯、内核中酸性位与氧空位协同脱氯-深度氧化的串级催化过程,呈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及HCl和CO_(2)选择性,其催化氯苯转化的T_(50)(转化率达50%时的反应温度)和T_(90)(转化率达90%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低至206和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3D打印 HZSM-5分子筛 铈锰氧化物 催化氯苯燃烧 核壳块体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C@MoxTi1-xO2-δ nanocrystalline with functionalized interface as efficient and robust PtRu catalyst support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Jialong Li Lei Zhao +2 位作者 Xifei Li Sue Hao Zhenbo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14,I0001,共9页
A core shell structured C@MoxTi1-xO2-δnanocrystal with a functionalized interface(C@MTNC-FI)was fabricated via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subsequent annealing derived from tetrabutyl orthotitanate.The formation of ... A core shell structured C@MoxTi1-xO2-δnanocrystal with a functionalized interface(C@MTNC-FI)was fabricated via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subsequent annealing derived from tetrabutyl orthotitanate.The formation of anatase TiO2 was inhibited by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the hydrothermal etching/regrowth process,infiltration of Mo dopants and carbon coating,which endows the C@MTNC-FI with an ultrafine crystalline architecture that has a Mo-functionalized interface and carbon-coated shell.Pt Ru nanoparticles(NPs)were supported on C@MTNC-FI by employing a microwave-assisted polyol process(MAPP).The obtained Pt Ru/C@MTNC-FI catalyst has 2.68 times higher mass activity towards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than that of the un-functionalized catalyst(Pt Ru/C@TNC)and 1.65 times higher mass activity than that of Pt Ru/C catalyst with over 25%increase in durability.The improv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due to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ultrafine crystals of TiO2 with abundant grain boundaries,Mofunctionalized interface with enhanced electron interactions,and core shell architecture 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transport properties.This work suggest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n interface-functionalized crystalline material as a sustainable and clean energy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functionalization TiO2 NANOCRYSTALLINE Mo doping coreshell PtRu catalyst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d@Ru/C catalysts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Yanbiao Ren Shichao Zhang Xin We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Pd@R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deposited on carbon black electro-catalyst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microwave-assisted polyol reduction method and investigated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MEO). The structure and ... Pd@R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deposited on carbon black electro-catalyst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microwave-assisted polyol reduction method and investigated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MEO).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as-prepared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 (CV)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Ru element (2-10 wt%) into Pd 20 wt%/C (hereafter, denoted as Pd/C) produced a series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binary catalysts. Pd@Ru 5 wt%/C (hereafter, denoted as Pd@Rus/C) catalyst displayed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MEO. And the mass activity of Pd@Ru5/C electrode catalyst at E = -0.038 V (vs. Hg/HgO) was 1.4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d/C electrode catalyst.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talytic stability for MEO on Pd@Ru/C catalysts and the value of dbp/dfp (the ratio of MEO peak current density in the negative scan and positive sca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Pd@Rus/C offering the smallest value of Jbp/Jfp displayed the best stable catalyt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poisoning tolerance core-shell structured cataly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包覆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代巧玲 孙佳新 +1 位作者 贾燕子 胡大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3,共6页
核壳材料作为一种复合型高效催化材料,由核心和壳层两部分有序组装而成,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和新特性,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SiO_(2)因无毒、化学惰性、光学透明、易于被修饰改性、价格低等优势而成为制备核壳结构... 核壳材料作为一种复合型高效催化材料,由核心和壳层两部分有序组装而成,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和新特性,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SiO_(2)因无毒、化学惰性、光学透明、易于被修饰改性、价格低等优势而成为制备核壳结构催化剂的一种理想的壳层材料。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模板剂法、自组装法、表面沉积法等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从择形催化、减少活性组分流失、防止纳米颗粒聚集和烧结三方面总结了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并探讨了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催化剂 SiO_(2)包覆 制备方法 尺寸选择性 活性组分 抗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核壳结构催化剂PdRu@Pt/CNT的制备 被引量:8
6
作者 党岱 高海丽 +3 位作者 彭良进 苏允兰 廖世军 王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79-2384,共6页
采用两步沉积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PdRu合金为核、以铂为壳,以碳纳米管(CNT)为载体的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PdRu@Pt/CNT.该催化剂对于甲醇催化氧化的单位位质量铂的活性可达自制20%Pt/CNT催化剂的1.7倍,且其正扫和反扫峰的峰电流密度之比(/_f... 采用两步沉积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PdRu合金为核、以铂为壳,以碳纳米管(CNT)为载体的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PdRu@Pt/CNT.该催化剂对于甲醇催化氧化的单位位质量铂的活性可达自制20%Pt/CNT催化剂的1.7倍,且其正扫和反扫峰的峰电流密度之比(/_f//_b)高达2,是Pt/CNT催化剂/_f//_b值的2倍,表明通过将活性组分铂分散在PdRu核上,有效地提高了金属铂的分散度和铂的利用率,且通过壳层铂原子与核中钌及钯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催化剂对甲醇氧化中间体的去除能力.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结果揭示了催化剂的核壳结构.另外,从TEM还可以看出:活性组分均匀地分布在碳纳米管载体上,活性组分粒径约为4.0 nm.由于这种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铂的利用效率,并且有效消除甲醇氧化中间体,在低温燃料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甲醇氧化:核壳结构: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镍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郝维昌 翟亭亭 +1 位作者 王旭 王天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3-1217,共5页
利用软化学方法制备出了聚苯乙烯(PS)镍/核壳结构和纳米镍催化剂,并利用SEM和XRD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上述催化剂应用于亚甲基蓝染料加氢反应,一步实现染料褪色和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研究结果表明,核壳结构极大地提高了镍的催... 利用软化学方法制备出了聚苯乙烯(PS)镍/核壳结构和纳米镍催化剂,并利用SEM和XRD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上述催化剂应用于亚甲基蓝染料加氢反应,一步实现染料褪色和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研究结果表明,核壳结构极大地提高了镍的催化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核壳结构镍的加氢催化效率是纳米镍的1.42倍,产氢效率是纳米镍的4.76倍,这说明核壳结构在催化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镍催化剂 染料脱色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含量对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天天 林瑞 +2 位作者 张路 曹春晖 马建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45-1752,共8页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得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Co与Pt的总质量分数为20%.通过改变金属前驱体的用量,制备了不同Co:Pt原子比的Co@Pt/C催化剂,以20%(w)Co@Pt(1:1)/C与20%(w)Co@Pt(1:3)/C表示.采用透射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得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Co与Pt的总质量分数为20%.通过改变金属前驱体的用量,制备了不同Co:Pt原子比的Co@Pt/C催化剂,以20%(w)Co@Pt(1:1)/C与20%(w)Co@Pt(1:3)/C表示.采用透射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LSV)等方法考察了其结构与性能,并与实验室早先制备的40%(w)Co@Pt/C催化剂进行了比较.自制20%Co@Pt(1:1)/C与20%Co@Pt(1:3)/C催化剂的金属颗粒直径约为2.2-2.3nm,在碳载体上分散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分别为56和60m2·g-1,均超过商用催化剂20%Pt/C(E-tek)(ECSA=54m2·g-1).20%Co@Pt(1:1)/C与20%Co@Pt(1:3)/C的半波电位相较于40%Co@Pt(1:1)/C和40%Co@Pt(1:3)/C均向正向移动,表现出更好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并有望降低催化剂的成本,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核壳结构催化剂 电化学性能 氧还原反应 半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丽 李云庆 +2 位作者 杨柳娜 郭成 王家喜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共6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_3O_4,考察了制备条件对纳米Fe_3O_4结构的影响。最佳制备条件为:总铁盐浓度0.10~0.25 mol/L、n(Fe^(2+)):n(Fe^(3+)):n(OH^-)=1.5:2.0:12.0、反应温度30℃。以正硅酸乙酯及PVP-DB-171(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基三...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_3O_4,考察了制备条件对纳米Fe_3O_4结构的影响。最佳制备条件为:总铁盐浓度0.10~0.25 mol/L、n(Fe^(2+)):n(Fe^(3+)):n(OH^-)=1.5:2.0:12.0、反应温度30℃。以正硅酸乙酯及PVP-DB-171(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表面聚合物改性的磁性载体PVP-DB-171/SiO_2/Fe_3O_4,进一步制备了磁性负载纳米钌催化剂。分析表明,所得粒子的结构是以面心尖晶石结构Fe_3O_4为核,菲晶态SiO_2为壳,纳米钌高度分散在磁性载体的表面。该粒子能很好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可用磁分离实现固液分离。以甲苯的液相催化加氢反应为模型,评价了磁性负载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100℃及4.0 MPa氢压条件下,催化剂的转化频率可达5 591,磁分离后,催化剂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钌催化剂 催化氢化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u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大博 祁洪飞 成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1,共5页
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了催化性能优良的PS@Au纳米催化剂,负载于表面的Au颗粒粒径约为16nm,结构致密,单分散程度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结合催化性能测试,研究了原料加入次序对PS@Au纳米核壳结构催... 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了催化性能优良的PS@Au纳米催化剂,负载于表面的Au颗粒粒径约为16nm,结构致密,单分散程度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结合催化性能测试,研究了原料加入次序对PS@Au纳米核壳结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Au纳米核壳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是其显著提高亚甲基蓝发色团的降解率以及具有较高催化效果的根本原因,较高的纳米Au负载率和颗粒粗糙度有助于其催化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核壳结构 聚苯乙烯微球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燃料电池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春晖 林瑞 +2 位作者 赵天天 黄真 马建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采用两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Pt/C电催化剂,并在还原气氛下对催化剂进行热处理.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Co@Pt/C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均... 采用两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Pt/C电催化剂,并在还原气氛下对催化剂进行热处理.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Co@Pt/C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均匀负载于碳上,其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热处理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有较大影响.利用循环伏安(CV)法和线性伏安扫描(LSV)法表征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特性及耐久性.制备的Co@Pt/C催化剂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核壳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提高Pt的利用率.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催化剂的ORR反应以四电子路线进行.相比于合金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核壳结构Co@Pt/C催化剂 电化学性能 反应动力学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催化氧化NO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盼 唐晓龙 +4 位作者 易红宏 李凯 王建根 向瑛 徐先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8-333,共6页
选用醋酸锰作为成壳的前驱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核材料,分别采用浸渍法、浸渍沉积法和层层自组装法制备SiO2/MnOx核壳结构催化剂,并探索所制核壳结构催化剂N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对3种方法所制催化剂进行TEM表征。此外,分别研究核壳结... 选用醋酸锰作为成壳的前驱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核材料,分别采用浸渍法、浸渍沉积法和层层自组装法制备SiO2/MnOx核壳结构催化剂,并探索所制核壳结构催化剂N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对3种方法所制催化剂进行TEM表征。此外,分别研究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核材料SiO2焙烧温度、SiO2负载锰物质后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锰负载量(质量分数)4个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层层自组装法可制备出核壳结构催化剂,SiO2球形颗粒表面形成了厚度均一、包裹完整、界面清晰的晶状物壳层,壳层厚度为6-15 nm;能量色散谱仪(EDS)结果显示壳层上包覆物质主要为MnOx晶粒。在SiO2焙烧温度为400℃,SiO2负载锰物质后的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4 h,锰负载量为15%条件下制得的SiO2/MnOx核壳结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50℃时,NO转化率可达38.3%(进口配气为0.05%NO和3%O2(体积分数),空速为30 000-35 000 h-1),已达到现阶段较成熟的负载型锰基催化剂在此温度区间的NO转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催化剂 层层自组装法 低温催化氧化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g/C@TiO_2核壳结构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对NaBH_4电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鹏 张栋铭 +5 位作者 程魁 徐阳 李莹莹 叶克 曹殿学 王贵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01-1806,共6页
通过热蒸发结合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d-Ag/C@Ti 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线性伏安扫描和计时电流技术研究了Pd-Ag/C@Ti O2电... 通过热蒸发结合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d-Ag/C@Ti 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线性伏安扫描和计时电流技术研究了Pd-Ag/C@Ti O2电极对Na BH4的电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d-Ag/C@Ti O2电极具有三维纳米核壳结构,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利于燃料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催化剂中Pd与Ag的原子比为0.37∶0.17的Pd-Ag(2∶1)/C@Ti O2催化剂的效果最佳,在3.0 mol/L Na OH+0.20 mol/L Na BH4溶液中电流密度达到672 m A/cm2,在1200 s测试时间内计时电流曲线衰减很小,说明该Pd-Ag/C@Ti O2电极对Na BH4电氧化具有很高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 Pd-Ag催化剂 核壳结构纳米棒 NaBH4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载钛硅分子筛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东琴 李裕 +2 位作者 柳来栓 李军平 张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22-2726,共5页
将水热合成与溶剂蒸发法相结合,以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铁酸镍为磁核,成功制备了磁载钛硅分子筛.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将水热合成与溶剂蒸发法相结合,以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铁酸镍为磁核,成功制备了磁载钛硅分子筛.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载钛硅分子筛颗粒呈球形,分布均匀,颗粒直径约为100~150 nm,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和超顺磁特征.磁载钛硅分子筛在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环己酮转化率达到98%,产物选择性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载催化剂 钛硅分子筛 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催化剂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氧还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红 骆明川 +1 位作者 蔡业政 孙照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2-2474,共13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 Cs)由于高比功率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环境友好和低温下快速启动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替代传统内燃机成为汽车动力的最理想能源转换装置。目前PEMF Cs仍需较高载量的贵金属Pt作为电催化剂以保持转换效...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 Cs)由于高比功率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环境友好和低温下快速启动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替代传统内燃机成为汽车动力的最理想能源转换装置。目前PEMF Cs仍需较高载量的贵金属Pt作为电催化剂以保持转换效率,因此,开发低Pt量高活性的电催化剂对PEMF Cs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至关重要。核壳结构催化剂被证明是一种能有效降低电极Pt用量的策略,其既能通过结构优势提高贵金属Pt的利用率,又能通过电子或几何效应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简介了PEMF Cs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构效关系的理论研究;其次综述了几种典型核壳结构电催化剂应用于ORR的研究进展;最后对ORR低Pt电催化剂的下一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低Pt催化剂 核壳结构 电子/几何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核壳Fe3O4/P(GMA-DVB)-SH-Au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明亮 杨玉莹 +5 位作者 吕平 贾丽 贾新城 陈柳 孔令运 池丽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空心Fe3O4磁球,之后利用蒸馏沉淀聚合将P(GMA-DVB)聚合物层包覆在Fe3O4磁球表面形成Fe3O4/P(GMA-DVB)核壳结构,巯基化处理后吸附Au纳米粒子,得到磁性核壳Fe3O4/P(GMA-DVB)-SH-Au复合催化剂。利用TEM,SEM,FTIR... 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空心Fe3O4磁球,之后利用蒸馏沉淀聚合将P(GMA-DVB)聚合物层包覆在Fe3O4磁球表面形成Fe3O4/P(GMA-DVB)核壳结构,巯基化处理后吸附Au纳米粒子,得到磁性核壳Fe3O4/P(GMA-DVB)-SH-Au复合催化剂。利用TEM,SEM,FTIR,XRD,TGA,VSM及UV-vis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该催化剂在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粒径均匀,球形度规整,核壳结构明显,在催化反应中,Fe3O4/P(GMA-DVB)-SH-Au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而且经过连续8次循环使用后,催化效率仍可保持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Fe3O4/P(GMA-DVB)-SH-Au核壳催化剂 催化性能 磁性分离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空心SiO_2/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秀宇 解博 +2 位作者 曾祥朋 王双飞 陈国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选取TiO_2为原料,经过空心化、SiO_2包覆、疏水性改性,制备了疏水性空心SiO_2/TiO_2光催化剂,并利用TEM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的催化剂。TEM图像显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核-壳空心结构,且其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物质;FTIR图谱... 选取TiO_2为原料,经过空心化、SiO_2包覆、疏水性改性,制备了疏水性空心SiO_2/TiO_2光催化剂,并利用TEM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的催化剂。TEM图像显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核-壳空心结构,且其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物质;FTIR图谱分析可知,其表面包覆层是SiO_2,且硅烷偶联剂KH-570与其成功产生化学键合;吸附实验时改性光催化剂漂浮在废水表面,提高了光照效率。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的降解率考察改性光催化剂的活性,初始甲基橙浓度为10mg/L、pH值为4时,对甲基橙的脱色率最佳,并且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经动力学的一次拟合,说明该吸附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导作用的多因素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空心Si02/Ti02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含量与阴离子吸附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英文)
18
作者 杨莉君 Dustin Banham +1 位作者 Elod Gyenge 叶思宇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本实验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技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以碳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为核,制备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用于表征不同Nafion含量的添加对于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实验证明,Nafion的存在会影响铜的欠电位沉积,铂与铜的... 本实验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技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以碳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为核,制备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用于表征不同Nafion含量的添加对于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实验证明,Nafion的存在会影响铜的欠电位沉积,铂与铜的置换反应,并决定最终制备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反应的活性.当催化剂薄层中Nafion的含量低于5%的时候,添加Nafion不但可以帮助催化剂附着在旋转圆盘电极表面,而且可以保证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在H_2SO_4溶液中,钯纳米颗粒的表面存在特殊的阴离子吸/脱附电化学信号峰,这些信号峰可以用来监测Nafion含量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催化剂 氧气还原反应 铜欠电位沉积 Nafion含量 阴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球/钯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文华 梁锐轩 +1 位作者 陈梓壕 张静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4-1638,共5页
分别以葡萄糖、蔗糖、淀粉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再通过还原法把金属钯负载在碳微球上,制成三种不同的碳球/钯核壳结构电催化剂。采用XRD、SEM、IR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并将样品制成电极,测试它们的电化学活性... 分别以葡萄糖、蔗糖、淀粉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再通过还原法把金属钯负载在碳微球上,制成三种不同的碳球/钯核壳结构电催化剂。采用XRD、SEM、IR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并将样品制成电极,测试它们的电化学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以淀粉为碳源时,所得碳微球表面羟基官能团丰富,金属钯在该类碳微球上有更好的负载效果,对应的碳球/钯核壳结构电催化剂也表现出更好的电化学活性。对比三类核壳结构电极材料对乙醇和乙二醇的电化学氧化活性表明,三种电极材料对氧化乙二醇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碳微球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nO-Al_2O_3]/[HZSM-5]核壳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及其CO_2+H_2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晓艳 孙松 +4 位作者 丁建军 张义 张曼曼 高琛 鲍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57-1963,共7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晶化时间的核壳结构双功能催化剂[CuO-ZnO-Al2O3]/[HZSM-5],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分散谱(ED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核壳催化剂CO2+H2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晶化时间的核壳结构双功能催化剂[CuO-ZnO-Al2O3]/[HZSM-5],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分散谱(ED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核壳催化剂CO2+H2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通过水热合成法可在甲醇合成催化剂CuO-ZnO-Al2O3表面包覆一层完整的HZSM-5分子筛膜, 形成核壳结构, 并且调节晶化时间可以控制分子筛晶粒尺寸及膜厚. 与物理混合法制备的传统双功能催化剂相比, 核壳结构催化剂合成二甲醚的选择性显著提高, 其中晶化时间为3 d的催化剂反应性能最为理想, CO2转化率为38.9%, 二甲醚选择性达到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双功能催化剂:CO2加氢: 二甲醚: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