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凝胶在多孔介质中封堵效果实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向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为了分析聚合物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规律,利用岩心实验结合核磁共振(NMR)、扫描电镜(SEM)微观分析技术,从聚合物浓度、注入速度及注入量的角度研究凝胶对岩心的封堵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凝胶体系实验条件下,当凝胶浓度升高时,突... 为了分析聚合物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规律,利用岩心实验结合核磁共振(NMR)、扫描电镜(SEM)微观分析技术,从聚合物浓度、注入速度及注入量的角度研究凝胶对岩心的封堵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凝胶体系实验条件下,当凝胶浓度升高时,突破压力和封堵率提高,核磁共振T2谱峰面积逐渐缩小,水占岩心孔隙度分量逐渐下降,凝胶在岩心中的运移能力变弱,胶体滞留量增多,封堵性能变好;较快的凝胶注入速度会导致岩心突破压力和封堵率降低,核磁共振T2谱峰面积增大,水占孔隙度分量升高,岩心中的凝胶滞留量减少,封堵效果变差;当凝胶注入量增加时,压力曲线变化幅度逐渐增大,突破压力和封堵率提高,核磁共振T2谱峰面积逐渐减小,水占孔隙度分量下降,岩心中各处的凝胶滞留量大幅提高,胶体的运移能力下降,封堵效果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体系 封堵效果 驱替实验 扫描电镜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吞吐水驱开发微观孔隙动用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武兴 王安成 +2 位作者 巩联浩 刘继梓 陈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153,共9页
致密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困难、能量补充不足、产量迅速下降,需要研究经济可行的补充地层能量的致密油藏开发方法。通过开展岩心在线核磁共振扫描驱替实验分析连续水驱和吞吐水驱不同孔径孔隙中原油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吞吐水... 致密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困难、能量补充不足、产量迅速下降,需要研究经济可行的补充地层能量的致密油藏开发方法。通过开展岩心在线核磁共振扫描驱替实验分析连续水驱和吞吐水驱不同孔径孔隙中原油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吞吐水驱的最佳吞吐次数。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A83区块长8储层样品初始状态下原油主要赋存在中、大孔隙(0.045~4.5μm)内,且中、大孔隙内的可动原油饱和度比例高;连续水驱和吞吐水驱2种注水方式下采出的原油大部分来自中、大孔隙;吞吐后水驱能提高中、大孔隙内的驱油效率和小孔隙的动用程度;注水吞吐最佳次数为2次,尽量延长闷井时间,并采用“吞吐—水驱”交替的方式开发来提高各类孔径孔隙的动用程度。研究成果为致密油藏高效注水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连续水驱 吞吐水驱 核磁共振(nmr) 岩心在线核磁共振扫描驱替实验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26外扩致密油试验区压裂液损害评价及其微观机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祁生金 蒋建方 +5 位作者 姜杰 初振钰 刘秋均 冯章语 唐珊 黄登铸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8-656,共9页
大庆龙26外扩试验区为典型致密储层,对压裂液损害更为敏感。依据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在储层温度(90℃)下采用岩心流动装置进行了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驱替实验;结合CT扫描评价了... 大庆龙26外扩试验区为典型致密储层,对压裂液损害更为敏感。依据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在储层温度(90℃)下采用岩心流动装置进行了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驱替实验;结合CT扫描评价了3种压裂液破胶液残渣、残胶在岩心中的分布和对孔隙孔喉的损害程度。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3种压裂液破胶液对岩心损害率分别为43.5%、24.3%和13.1%。CT扫描结果显示,胍胶和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压裂液破胶液残留物分别集中于岩心前1/10~2/5段和前1/2段,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残渣含量少,但能侵入岩心各处;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对储层岩心孔隙和孔喉的损害率分别为15.41%和9.01%,6.43%和3.14%,8.94%和6.27%。分析认为,3种压裂液破胶液对储层岩心均以液相损害为主,固相损害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储层损害 压裂液破胶液 岩心驱替实验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