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ie6Ale4V titanium alloy and 304L stainless steel friction welded with copper interlayer 被引量:9
1
作者 R.KUMAR M.BALASUBRAMANI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5-75,共11页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riction welding is intermetallic bonding at the stage of super plasticity attained with self-generating heat due to friction and finishing at upset pressure. Now the dissimilar metal joints ar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riction welding is intermetallic bonding at the stage of super plasticity attained with self-generating heat due to friction and finishing at upset pressure. Now the dissimilar metal joints are especially popular in defense, aerospace, automobile, bio-medical,refinery and nuclear engineerings. In friction welding, some special alloys with dual phase are not joined successfully due to poor bonding strength. The alloy surfaces after bonding also have metallurgical changes in the line of interfacing. The reported research work in this area is scanty. Although the sound weld zone of direct bonding between Tie6Ale4 V and SS304 L was obtained though many trials, the joint was not successful. In this paper, the friction weld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ie6Ale4 V and SS304 L into which pure oxygen free copper(OFC) was introduced as interlayer were investigated. Boxe Behnken design was used to minimiz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to be performed. The weld joint was analyzed for its mechanical strength. 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 between Tie6Ale4 V and SS304 L between which pure copper was used as insert metal was acquired.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by ED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was identified by XRD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LDING Tie6Ale4V SS304L Oxygen free copper INTERLAYER Microstructure Inte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 behavior of dissimilar copper/brass joints welded by friction stir lap welding in alkaline solu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Kamran AMINI Farhad GHARAV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73-1581,共9页
This study was done to evaluate the nugget zone(NZ)corrosion behavior of dissimilar copper/brass joints welded by friction stir lap welding(FSLW)in a solution of 0.015 mol/L borax(pH 9.3).To this end,dissimilar copper... This study was done to evaluate the nugget zone(NZ)corrosion behavior of dissimilar copper/brass joints welded by friction stir lap welding(FSLW)in a solution of 0.015 mol/L borax(pH 9.3).To this end,dissimilar copper/brass plates were welded with two dissimilar heat inputs(low and high)during the welding procedure.The high and low heat inputs were conducted with 710 r/min,16 mm/min and 450 r/min,25 mm/min,respectively.Using open circuit potential(OCP)measurement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nd Tafel polarization tests,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specimens in borate buffer solution was assessed.With the help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morphology of welded specimen surfaces was examined after immersion in the test solution.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NZ grain size and resistance improvement reduced due to the nugget zone corrosion with a decreased heat input.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afel polarization and EIS indicated the improved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welded specimen NZ with a decrease in the heat input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unlike the copper and brass metals.Furthermore,an increased heat input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shows a reduction in the conditions for forming the passive films with higher protection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tir welding copper brass alloy corrosion behavior alkaline solution dissimilar jo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合金强化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龙志 李根 +3 位作者 马现军 李文佳 赵明娟 张道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9-537,共9页
根据高温高强铜合金的设计思路,采用粉末冶金方法通过添加Cu-7.0Ni-1.75Si-0.5Cr合金制备基体强化的铜基复合材料,探究基体合金强化对复合材料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7.0Ni-1.75Si-0.5Cr合金在基体中析出... 根据高温高强铜合金的设计思路,采用粉末冶金方法通过添加Cu-7.0Ni-1.75Si-0.5Cr合金制备基体强化的铜基复合材料,探究基体合金强化对复合材料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7.0Ni-1.75Si-0.5Cr合金在基体中析出Ni2Si和Cr3Si两种硬质相,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随着基体中Cu-7.0Ni-1.75Si-0.5Cr合金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压缩强度逐渐增加,最高分别达到45.9HBW和137.4 MPa,比铜基体分别提高了17.4%和17.7%;随着基体中Cu-7.0Ni-1.75Si-0.5Cr合金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加,过量的Cu-7.0Ni-1.75Si-0.5Cr合金使复合材料磨损量增加。当Cu-7.0Ni-1.75Si-0.5Cr合金含量为50%时,铜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最佳。Cu-7.0Ni-1.75Si-0.5Cr合金对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基体合金强化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铜基复合材料 基体强化 弥散分布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车辆高耐热铜基换挡摩擦片摩擦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映日 韩明 张万昊 王志勇 张国洪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49,共7页
针对现用铜基换挡摩擦片耐热性能不足,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热失效的问题,研制一种铜合金-Cr-铜包石墨-K_(2)MoO_(4)复合材料摩擦片,并考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闭锁冲击系数、磨损率及耐热系数,研究Cr、铜包石墨及K_(2)MoO_(4)对... 针对现用铜基换挡摩擦片耐热性能不足,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热失效的问题,研制一种铜合金-Cr-铜包石墨-K_(2)MoO_(4)复合材料摩擦片,并考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闭锁冲击系数、磨损率及耐热系数,研究Cr、铜包石墨及K_(2)MoO_(4)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的Cr元素能够通过弥散强化与细晶强化提升材料的硬度与强度;铜包石墨和K_(2)MoO_(4)在摩擦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摩擦表面,可提高材料的润滑性能、换挡柔顺性及耐热系数,从而显著提升摩擦片在重载荷、高转速工况下的热负荷承载能力。然而,Cr、铜包石墨和K_(2)MoO_(4)含量过高时会造成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下降。通过优化其含量可使材料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热性能,进而提升重型车辆换挡摩擦片的热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片 摩擦性能 耐热性能 重型车辆 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对偶材料对石墨-铜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能慧 王传锋 +2 位作者 许文虎 吴海红 李宏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11,129,共11页
目的为优化石墨-铜复合材料耐磨设计及对偶材料选择,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指导。方法将石墨-铜复合材料与不同硬度的铜基对偶材料组成干摩擦副,研究对偶材料对石墨-铜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激光共聚... 目的为优化石墨-铜复合材料耐磨设计及对偶材料选择,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指导。方法将石墨-铜复合材料与不同硬度的铜基对偶材料组成干摩擦副,研究对偶材料对石墨-铜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与磨损形貌,并通过能谱仪分析石墨-铜磨损表面的元素分布和含量,揭示对偶材料硬度对石墨-铜磨损性能与机理的影响规律。结果当对偶材料硬度从70HV提高至200HV时,石墨含量为30%(质量分数)的石墨-铜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了28.1%,磨损率上升了70.2%,但是摩擦副的平均摩擦因数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变,其值为0.25~0.3。此外,在使用高硬度对偶材料时,45%(质量分数)石墨-铜合金的磨损率是30%(质量分数)石墨-铜合金的1.8~8.4倍。结论对偶材料硬度增大,其在石墨-铜材料表层的压入深度增加,导致剥层磨损现象加剧,从而使得石墨-铜材料表面的塑性变形和材料脱落现象增多。在一定的石墨含量范围内,提高铜含量可在不改变石墨-铜材料自润滑特性的前提下,增强石墨-铜材料对不同硬度对偶材料的耐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对偶材料 石墨-铜复合材料 硬度 剥层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0.9Be-1.5Ni-0.04Y合金的摩擦磨损与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晗冰 王培 +4 位作者 乔石 马如龙 郝振华 舒永春 何季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1,共8页
铍铜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以及优异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添加稀土元素有助于改善铍铜合金的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铍铜合金摩擦磨损以及电化学腐蚀的影响鲜有研究。本工作采... 铍铜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以及优异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添加稀土元素有助于改善铍铜合金的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铍铜合金摩擦磨损以及电化学腐蚀的影响鲜有研究。本工作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0.9Be-1.5Ni-0.04Y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Y的添加对Cu-0.9Be-1.5Ni合金物相组成、显微结构、摩擦磨损和电化学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Y后,Cu-0.9Be-1.5Ni合金晶粒得到明显细化,耐磨性在不同载荷和频率条件下显著提高。此外,Y的添加使合金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形成更加致密的氧化膜,同时降低晶粒和晶界的化学活性,合金的自腐蚀电流从7.26×10^(-6)A/cm^(2)降为6.35×10^(-6)A/cm^(2),电极反应和腐蚀速率降低,耐腐蚀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电化学腐蚀 铍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镀银层在不同表面状态下的耐蚀性研究
7
作者 周少珍 景元坤 +4 位作者 赵书杰 白银浩 孙武魁 高嵩 石磊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探究铜基体的镀银层性能,以成品开关柜梅花动触头触片及自制的15μm镀银铜片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了镀层厚度与表面粗糙度、摩擦磨损及摩擦磨损前后电化学腐蚀等测量试验,重点探究了摩擦磨损试验对试样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品试... 为探究铜基体的镀银层性能,以成品开关柜梅花动触头触片及自制的15μm镀银铜片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了镀层厚度与表面粗糙度、摩擦磨损及摩擦磨损前后电化学腐蚀等测量试验,重点探究了摩擦磨损试验对试样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品试样银镀层厚度分布不均;划痕宽度比自制品大;表面银镀层高度差比自制试样大;摩擦因数更高,摩擦因数曲线波动更剧烈;经摩擦磨损试验后成品触头触片及自制镀银铜片的自腐蚀电位均减小,腐蚀速率增大,且产生了许多形状不规则的腐蚀坑洞、多种腐蚀产物、杂质,耐蚀性均降低。同时无论是否经过摩擦磨损试验,成品的腐蚀速率均低于自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体 镀银层 厚度 表面粗糙度 电化学腐蚀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表面DLC涂层摩擦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纪磊磊 喻岚 +2 位作者 唐华 于爽爽 李多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30-7236,共7页
采用磁控增强PVD/CVD复合沉积方法,在铜合金表面沉积Cr/Cr+WC/WC-DLC/DLC多层涂层,通过设计中间梯度层WC-DLC的厚度,期望提高铜合金的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DLC涂层微结构进行表征,运用纳米压痕... 采用磁控增强PVD/CVD复合沉积方法,在铜合金表面沉积Cr/Cr+WC/WC-DLC/DLC多层涂层,通过设计中间梯度层WC-DLC的厚度,期望提高铜合金的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DLC涂层微结构进行表征,运用纳米压痕仪、纳米划痕测试仪及往复干式摩擦计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间梯度层厚度的增加,DLC涂层的纳米压痕硬度从12.9 GPa先降低到11.4 GPa后上升到14.6 GPa。铜合金与DLC涂层的结合力达到HF-1级。这种梯度层间设计使得铜锡合金与DLC涂层结合力及硬度显著提高。稳态时摩擦系数为0.089(Si_(3)N_(4))和0.193(GCr15)。相比于铜合金基体,DLC涂层呈现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 中间梯度层 摩擦磨损性能 铜合金 PVD/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研究
9
作者 贾璐璐 赵书杰 +6 位作者 孙武魁 周少珍 吴明孝 景元坤 叶伟成 高嵩 石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212,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转速的焊接工艺对铝/铜搅拌摩擦搭接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主要通过控制搅拌头转速的焊接工艺参数实现了2.5 mm厚6061-T6铝合金和2 mm厚T2纯铜的铝/铜异种材料搅拌摩擦搭接焊,成功获得了表面成形美观、界面结合良好... 目的探究不同转速的焊接工艺对铝/铜搅拌摩擦搭接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主要通过控制搅拌头转速的焊接工艺参数实现了2.5 mm厚6061-T6铝合金和2 mm厚T2纯铜的铝/铜异种材料搅拌摩擦搭接焊,成功获得了表面成形美观、界面结合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优异的搭接接头,并研究分析了此类接头的焊缝表面成形、接头横截面组织结构、断口形貌、断裂方式、拉伸性能与抗腐蚀性能。结果最终获得的FSW搭接接头的断裂方式主要有界面直接剥离与铜侧“粘铝”的界面断裂2种,其中以铜侧“粘铝”界面断裂模式断裂的接头性能最为优异;并且在“粘铝”式断裂的断口微观图像中观察到了罕见的“冰糖”状花样与韧窝的结合组织;在宏观接头横截面中,焊核区(WNZ)和界面区(IZ)的宽度以及钩状结构的高度都会由于热输入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在腐蚀试验中,接头耐腐蚀性能最差的区域为铝侧热影响区,其次是焊核区与铝/铜的界面结合处。搅拌头转速的变化会导致热输入的变化,从而影响铝/铜焊接接头的结合与各类性能。结论在铝/铜搅拌摩擦搭接焊中,搅拌头转速对焊缝表面成形、焊接接头横截面的区域组织、断裂方式与断口形貌、抗拉剪性能以及腐蚀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铝/铜搭接 焊缝成形 断口形貌 拉剪载荷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含量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建秀 王铭鑫 +3 位作者 尼炯 李疑 张鹏程 樊江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8-16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铜基摩擦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分为不加压与施加0.5 MPa压力两组实验,研究Fe_(3)Al含量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过程施加0.5MPa压力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密度和硬度,材料的摩擦系数在...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铜基摩擦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分为不加压与施加0.5 MPa压力两组实验,研究Fe_(3)Al含量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过程施加0.5MPa压力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密度和硬度,材料的摩擦系数在制动速度为200 km/h时最高,此时Fe_(3)Al含量为6wt%,烧结过程中未加压的材料,Fe_(3)Al含量为8wt%。随着Fe_(3)Al含量增加,材料的质量磨损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当Fe_(3)Al含量为10wt%时,质量磨损最高。与未添加Fe_(3)Al的材料相比,Fe_(3)Al的添加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粉末冶金 Fe_(3)Al 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对比
11
作者 孙健 辛琦 +2 位作者 钟航 钟宁 丁宁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为对比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性能的差异,研究了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结合强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呈典型的铸态组织特征,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为... 为对比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性能的差异,研究了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结合强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呈典型的铸态组织特征,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为典型的粉末冶金组织;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合金层硬度及抗磨损性能优于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合金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与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轴瓦 铜合金 显微硬度 结合强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含量对TiB_(2)/石墨-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钟斌 王元龙 +2 位作者 于正洋 李飞 丁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1,共9页
目的针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强度低、界面结合弱等问题,采用TiB_(2)陶瓷颗粒作为增强体以改善基体缺陷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以8%(质量分数)镀铜石墨粉、纯度99.99%电解铜粉和TiB_(2)陶瓷颗粒为原料,采用火花等离子烧结法(SPS)... 目的针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强度低、界面结合弱等问题,采用TiB_(2)陶瓷颗粒作为增强体以改善基体缺陷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以8%(质量分数)镀铜石墨粉、纯度99.99%电解铜粉和TiB_(2)陶瓷颗粒为原料,采用火花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TiB_(2)含量对TiB_(2)/石墨-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TiB_(2)在铜-石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分布相对均匀,与铜基体形成致密结合。随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持续增加,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当TiB_(2)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时,密度达到最大值8.02 g/cm^(3),电阻值达到最小值0.024μΩ·m。当TiB_(2)添加量为4.5%~6%(质量分数)时,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磨损率达到最低值1×10^(−6)mm^(3)/(N·m),与铜-石墨复合材料相比,降低了57%。结论TiB_(2)陶瓷颗粒可有效改善基体缺陷、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微观形貌分析可知,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并伴随轻微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颗粒 火花等离子烧结(SPS) 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介质对铜铝异种金属薄板搅拌摩擦焊焊缝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杨瑞琛 王进 +2 位作者 高波 张帅 张新月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44-149,共6页
采用搅拌摩擦焊方法,在1600~2000 r/min转速下对2 mm厚的6061铝合金薄板和T2紫铜薄板进行空气和水下焊接,探究两种焊接环境对焊缝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焊接显著减少了表面飞边,同时几乎无粘刀现象,铜铝混合界面更为... 采用搅拌摩擦焊方法,在1600~2000 r/min转速下对2 mm厚的6061铝合金薄板和T2紫铜薄板进行空气和水下焊接,探究两种焊接环境对焊缝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焊接显著减少了表面飞边,同时几乎无粘刀现象,铜铝混合界面更为复杂。在转速为1600、1800 r/min时,焊缝呈现出独特的碗状形貌,铜颗粒尺寸增大,金属间化合物层厚显著减薄,焊核区硬度显著提高。在2000 r/min转速下,接头最大抗拉强度达到135 MPa,约为在同转速下空气中焊接的1.7倍。与空气中焊接相比,水下焊接显著增强了界面处的机械互锁程度,虽未改变其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但有效抑制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从而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搅拌摩擦焊接 铜/铝异种接头 搅拌针转速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含量对铜铁基自润滑摩擦材料组织结构及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传起 耿奥 +1 位作者 丁亚东 汪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8-99,共12页
目的改善石墨烯与铜铁基摩擦材料的结合方式,探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对铜铁基摩擦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加入不同含量石墨烯时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和摩擦机理。方法采用粉末冶金冷压法制备铜铁基摩擦材料,利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和手段,... 目的改善石墨烯与铜铁基摩擦材料的结合方式,探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对铜铁基摩擦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加入不同含量石墨烯时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和摩擦机理。方法采用粉末冶金冷压法制备铜铁基摩擦材料,利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和手段,探究不同含量石墨烯对摩擦材料的组织结构、综合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在铜铁基摩擦材料中加入石墨烯时,其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硬度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转速下,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其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呈下降趋势,磨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材料的摩擦率最小,为2.52×10^(-9)mm^(3)/(N·m),此时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为黏着磨损及少量磨粒磨损。结论在铜铁基摩擦材料中,石墨烯作为润滑组元,与基体的结合性能表现优异,对比石墨烯对铜铁基摩擦材料的影响规律可知,在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材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基 石墨烯 自润滑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铜基粉末冶金材料制动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玲 徐岩 +4 位作者 杜建华 韩明 邱倩 张楠 纪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60,共7页
采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在7种连续制动工况下分别测试铁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和耐热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研究两种转速(等效半径线速度)下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线速度为19.40 m·s^(-1)时,随着... 采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在7种连续制动工况下分别测试铁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和耐热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研究两种转速(等效半径线速度)下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线速度为19.40 m·s^(-1)时,随着面压增加,摩擦材料的动摩擦系数略有降低。在0.44 MPa面压下,动摩擦系数为0.267~0.312;在0.80 MPa面压下,动摩擦系数为0.258~0.308。在线速度19.40 m·s^(-1)、面压0.44 MPa、单位面积制动能量268 J·cm^(-2)的连续制动工况条件下,动摩擦系数波动较大,在其他工况条件下,动摩擦系数波动较小。随着制动能量的增加,7种连续制动工况下平均动摩擦系数在0.300~0.334之间,动摩擦系数均在0.250以上,无明显衰退现象,表明铁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线速度为19.40 m·s^(-1)工况下,铁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为磨料磨损及氧化磨损;在线速度为30.00 m·s^(-1)工况下,铁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磨损及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基粉末冶金 摩擦材料 连续制动工况 摩擦性能 耐热性能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陶配副用碳纤维增强铜基摩擦材料及其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琦 徐宇轩 +4 位作者 周海滨 周佩禹 邓敏文 韩勇 姚萍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05-3119,共15页
炭陶配副用铜基摩擦材料在高速制动下难以兼具高摩擦因数与高耐磨性,为此,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短切沥青基碳纤维增强铜基摩擦材料,对材料力学、热学与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碳纤维增强铜基摩擦材料布氏硬度提升14.... 炭陶配副用铜基摩擦材料在高速制动下难以兼具高摩擦因数与高耐磨性,为此,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短切沥青基碳纤维增强铜基摩擦材料,对材料力学、热学与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碳纤维增强铜基摩擦材料布氏硬度提升14.8%,热扩散系数提高9.5%,比热容提升6.8%;在高速制动条件下(6000 r/min),碳纤维增强铜基摩擦材料摩擦耐磨性能显著提升,摩擦因数提升25.0%,稳定系数提升6.1%,且磨损量降低42.2%;加入碳纤维能显著提高表面平整度,增加机械混合层的厚度,降低磨屑直径,提高摩擦材料耐磨性;碳纤维增强铜基摩擦材料随速度增加发生从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到氧化磨损、疲劳磨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碳纤维 磨损机制 摩擦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流摩擦用铜-碳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英健 杨正海 +2 位作者 焦金隆 李文勃 上官宝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200,共10页
铜-碳(碳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润滑等性能,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武器装备等领域的载流摩擦副中。随着载流摩擦副服役条件越来越苛刻,对铜-碳复合材料... 铜-碳(碳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润滑等性能,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武器装备等领域的载流摩擦副中。随着载流摩擦副服役条件越来越苛刻,对铜-碳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介绍铜-碳复合材料的种类和组成,指出铜-碳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如强度较低、铜基体与碳材料增强相之间不润湿等,综述铜-碳复合材料的界面改善、制备方法等,并对铜-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碳复合材料 载流摩擦 界面改善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表面激光制备Ni60-WC-Cu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振宇 王守仁 +3 位作者 王高琦 段旭楠 赵鹏 杨海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2-1267,共16页
激光熔覆涂层是解决铜合金零件因摩擦磨损导致失效的一种方法,但铜合金由于其对激光能量的高反射性、高导热性,使得在铜合金表面进行激光制备涂层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在白铜基体表面制备了不同WC含量的Ni60-WC-Cu复合涂层,对涂层相结构... 激光熔覆涂层是解决铜合金零件因摩擦磨损导致失效的一种方法,但铜合金由于其对激光能量的高反射性、高导热性,使得在铜合金表面进行激光制备涂层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在白铜基体表面制备了不同WC含量的Ni60-WC-Cu复合涂层,对涂层相结构、微观形貌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涂层的耐磨性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中的相主要为NiW,其峰值随着W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WC含量在20%与25%时观察到熔覆区出现大量的胞晶、枝晶组织,涂层顶部出现团聚状硬质相;涂层硬度均高于基体,WC含量为25%涂层的平均硬度为908.4HV;涂层耐磨性优于铜合金基体,随着WC含量增加,涂层耐磨性逐渐提高并均优于基体,氧化磨损、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WC含量为25%时,涂层表现出最好的耐腐蚀性能;WC含量为20%时,表现出良好的导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铜合金 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头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悦 郭瀚林 +1 位作者 吴润 傅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实现了3 mm厚6061-T6铝合金与T2紫铜的焊接,研究了Al/Cu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宏观成形、电化学腐蚀以及浸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Cu搅拌摩擦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未见裂纹、孔洞等缺陷。Cu的腐蚀电位高于Al,导致Al/Cu之... 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实现了3 mm厚6061-T6铝合金与T2紫铜的焊接,研究了Al/Cu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宏观成形、电化学腐蚀以及浸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Cu搅拌摩擦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未见裂纹、孔洞等缺陷。Cu的腐蚀电位高于Al,导致Al/Cu之间形成宏观电偶。Al/Cu接头的腐蚀电位低于两种母材,腐蚀电流密度大于两种母材,接头中的宏观电偶效应加速了接头的腐蚀。在浸泡24 h内,接头的腐蚀主要发生在铝合金侧,其中铝侧热影响区的腐蚀最严重,形成的点蚀坑尺寸较大。铝侧焊核区和铝母材也发生了局部点蚀,腐蚀程度相对较轻。铝侧表面腐蚀产物为Al(OH)3/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异种金属 搅拌摩擦焊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参量对超大颗粒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铭君 程伟 +3 位作者 刘培生 宋帅 程瑜扬 李翔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40,共9页
添加超大石墨颗粒来提高铜的润滑性能具有制备操作简便、工艺成本低等优点。文章在研制超大粒度石墨颗粒作为功能相的铜基复合材料基础上,探讨制备工艺参量对该复合材料热导率、压缩强度和摩擦系数等基本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复合制... 添加超大石墨颗粒来提高铜的润滑性能具有制备操作简便、工艺成本低等优点。文章在研制超大粒度石墨颗粒作为功能相的铜基复合材料基础上,探讨制备工艺参量对该复合材料热导率、压缩强度和摩擦系数等基本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复合制品的热导率明显大于采用等质量的较小粒度石墨原料的复合制品;石墨含量越多,颗粒越小,铜/石墨复合样品的热导率就越低。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品的规定非比例压缩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高于采用较小石墨颗粒的复合制品,其力学性能主要与石墨颗粒大小和添加量有关。在本工作的粒度范围(120~1500μm)和含量范围(5%~15%)内,石墨颗粒越大,含量越少,其复合制品的力学强度就越好。研究还表明:该复合制品的摩擦系数与采用等质量的较小粒度石墨原料的复合制品基本相当;对于摩擦性能,本工作中的石墨含量以10%为佳,粒度以32目即约为720μm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铜/石墨复合材料 热导率 压缩强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