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铜电解阳极泥常压氧化酸浸脱铜镍工艺研究
1
作者 邬建辉 李丹 +3 位作者 唐家佳 张鹏 刘恢 邬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9,共10页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的硫酸浸出法、焙烧+酸浸法、臭氧强化酸浸法、硝酸氧化酸性浸出法、氯化催化浸出法以及加压氧化浸出法等。对于黑铜电解阳极泥来说,目前的处理工艺存在浸出率低,或处理成本高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现有工艺存在的不足,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分析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锡及铅等的存在形式,并提出以稀硫酸为浸出剂,工业氧(99%)、硫酸铁及氯化钠为助浸剂,常压浸出脱铜镍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通过改变硫酸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液固比、氧气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浸出参数,研究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的浸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30 g/L、三价铁离子浓度8 g/L、氯离子浓度4 g/L、液固比6 mL/g、氧气流速0.3 min/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的优化条件下,铜、镍的浸出率分别为98.21%、99.59%。该方法实现了黑铜电解阳极泥在硫酸体系中铜镍高效浸出,成本较低,浸出后液经pH调节,其中的铜、镍可分别用Lix984和HBL110萃取剂直接萃取,经后续处理可以分别得到电积铜和硫酸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电解阳极泥 常压氧化浸出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电镀污泥中镍的分离与硫酸镍的制备研究
2
作者 焦奥博 刘牡丹 +4 位作者 吕先谨 刘勇 吕建芳 冯嘉颖 周吉奎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102,共7页
采用酸浸-氧化沉淀除杂-溶剂萃取深度除杂的方法有效分离与回收高镍电镀污泥中镍,并制备高纯六水合硫酸镍。首先通过硫酸浸出污泥,使污泥中绝大部分镍、铜、铁和铝进入浸出液;然后往浸出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沉淀除铁,适宜的终点pH值为3... 采用酸浸-氧化沉淀除杂-溶剂萃取深度除杂的方法有效分离与回收高镍电镀污泥中镍,并制备高纯六水合硫酸镍。首先通过硫酸浸出污泥,使污泥中绝大部分镍、铜、铁和铝进入浸出液;然后往浸出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沉淀除铁,适宜的终点pH值为3;再采用硫化钠除杂,适宜的硫化钠过量系数为1.2,铁和铜沉淀率分别达到了99.43%和98.13%;调节沉淀后液pH值,得到氢氧化镍沉淀后用硫酸溶解为硫酸镍溶液,并用P204萃取剂深度除杂,Cu、Fe、Al二级萃取率分别达到了98.41%、99.99%、95.15%,Ni萃取率仅9.4%;萃余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制得纯度超过99.95%的六水合硫酸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酸浸 溶剂萃取 除杂 硫酸镍 除铁 沉铜 除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铜合金湿法分离及氧压水解法制备氧化铁工艺研究
3
作者 路文 王战宏 +4 位作者 施善林 许卫 舒方霞 赵宣泊 王硕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针对铁钴铜合金中铜、钴分离回收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从铁钴铜合金中低酸浸出铁、钴分离铜,再采用氧压水解法分离铁、钴,制备氧化铁,考察了各因素对低酸浸出和氧压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铜合金在硫酸质量浓度30 g/L、液固体积... 针对铁钴铜合金中铜、钴分离回收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从铁钴铜合金中低酸浸出铁、钴分离铜,再采用氧压水解法分离铁、钴,制备氧化铁,考察了各因素对低酸浸出和氧压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铜合金在硫酸质量浓度3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条件下,经4次浸出后,铁、钴浸出率分别达98.57%、99.21%,铜浸出率仅为0.3%。铁钴浸出液在氧分压0.4 MPa、反应温度180℃、搅拌速度400 r/min、反应时间120 min条件下氧化水解沉淀铁,水解产物为FeOOH和Fe_(2)O_(3)混合物,铁质量分数达58%以上,Fe沉淀率达92%左右,水解过程Co回收率99.5%以上,硫酸产率为96.41%。该法可实现铁钴铜合金中铁、钴、铜的分离,水解过程产生的硫酸可循环利用,抵消浸出过程硫酸消耗,并能大幅提高溶液中钴浓度。研究结果对从含铜、钴等有价金属铁基合金的湿法分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铜合金 湿法分离 氧压水解 氧化铁 硫酸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镀铜车间废气扩散的控制与优化
4
作者 林大建 周奇峰 马文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162-167,共6页
为优化上部排风罩对于某酸性镀铜车间中排放污染物(以硫酸酸雾为例)扩散的影响效果,通过ICEM软件构建简化后的车间模型导入FLUENT求解器,在排风罩无作用情况时,对硫酸酸雾的自由扩散进行模拟,得出酸性镀铜车间产生酸雾的各部分中,酸雾... 为优化上部排风罩对于某酸性镀铜车间中排放污染物(以硫酸酸雾为例)扩散的影响效果,通过ICEM软件构建简化后的车间模型导入FLUENT求解器,在排风罩无作用情况时,对硫酸酸雾的自由扩散进行模拟,得出酸性镀铜车间产生酸雾的各部分中,酸雾发散程度大小排序为:电镀槽、除油槽、酸浸槽、微蚀槽。以排风罩的排风量、数量、扩张角、法兰边的4个影响硫酸酸雾扩散效率的基本因子作为基础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后,在排风罩作用的情况下进行模拟,通过极差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得出排风罩四因素的最优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通风 数值模拟 酸性镀铜 硫酸酸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烟灰中回收锌镉及其净化除杂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佳桦 崔雅茹 +4 位作者 王国华 王正民 桂海平 李邓 李安鑫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数对硫化钠选择性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灰中锌主要以氧化锌形式存在,其浸出过程符合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3.70 kJ/mol;在最佳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8.99%。以Na_(2)S用量为理论添加量的3.2倍,控制体系pH=2.0,铜去除率可达95.97%,同时有效保留锌、镉,实现了铜与锌、镉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灰 硫酸 浸出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金属银铜精矿湿法高效分离新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俞良 王宏伟 +3 位作者 刘瑛鑫 何乃勇 牛振华 鲁兴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7,共9页
采用硝硫酸浸铜-氧化焙烧脱硫-硝酸浸银、铅-水合肼还原银的实验流程,精矿中铜的回收采用硝硫混酸催化氧化浸出、浸液再经置换得到海绵铜;浸铜渣经氧化焙烧脱硫、碳酸钠转化后,用硝酸浸出其中的银、铅,再用氯化沉银分离银、铅,最终通过... 采用硝硫酸浸铜-氧化焙烧脱硫-硝酸浸银、铅-水合肼还原银的实验流程,精矿中铜的回收采用硝硫混酸催化氧化浸出、浸液再经置换得到海绵铜;浸铜渣经氧化焙烧脱硫、碳酸钠转化后,用硝酸浸出其中的银、铅,再用氯化沉银分离银、铅,最终通过水合肼还原得到银粉,硫酸沉铅得到粗硫酸铅作为火法炼铅原料。精矿中的铁和少量的砷采用铁矾法净化脱除。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流程处理复杂多金属银铜精矿,银直收率达到90%以上,铜直收率达到93%以上,铅直收率达到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硫混酸浸铜 催化氧化浸出 氧化焙烧 铁矾法除铁 置换沉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阳极泥湿法预处理除杂同步富集稀贵金属 被引量:2
7
作者 程郅璇 张福元 +3 位作者 马勇齐 徐娟 何世伟 赵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52-3464,共13页
铜阳极泥高效预处理除杂是分离精炼稀贵金属的前置关键环节。本文基于铜阳极泥的理化特征,提出H_(2)SO_(4)-H_(2)O_(2)体系常压选择性自催化氧化除杂同步高效富集稀贵金属新工艺,考察了多种因素对Cu、As、Se、T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铜阳极泥高效预处理除杂是分离精炼稀贵金属的前置关键环节。本文基于铜阳极泥的理化特征,提出H_(2)SO_(4)-H_(2)O_(2)体系常压选择性自催化氧化除杂同步高效富集稀贵金属新工艺,考察了多种因素对Cu、As、Se、T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阳极泥主要物相为PbSO_(4)、CuSO_(4)、Ag_(2)Se、Cu_(2)Te、Cu_(2)Se和Cu等,在H_(2)SO_(4)用量120 mL/kg、H_(2)O_(2)用量260 mL/kg、液固质量比5∶1、反应温度35℃和反应时间1 h的优化条件下,Cu、As的浸出率分别为98.33%、58.22%,Se、Te的浸出率分别仅为7.49%和23.97%,而Au和Ag均未浸出。浸出渣微观组织为尺寸50~100 nm的镶嵌式团状颗粒,主要由PbSO_(4)、Se、Ag_(2)Te和Ag物相组成,原料中Cu_(2)Te、Cu_(2)Se和Ag_(2)Se物相明显消失。浸出渣中Ag和Au的含量分别为9.33%和0.293%,富集比为1.5,Cu含量由14.30%降至0.39%,满足后续贵金属分离精炼要求。该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铜阳极泥中杂质的高效分离和稀贵金属的定向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硫酸 双氧水 浸出 稀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8
作者 周文亮 周效峰 +4 位作者 蒋宗理 黄卉 吴峰 黄衍章 李章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112-115,193,共5页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烟草青枯病化学防治药剂,采用团棵期灌根法研究了4种化学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供试化学杀菌剂在有效施用浓度为0.10 g/株(分2次施用,每次0.05 g/株)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25...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烟草青枯病化学防治药剂,采用团棵期灌根法研究了4种化学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供试化学杀菌剂在有效施用浓度为0.10 g/株(分2次施用,每次0.05 g/株)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25%溴菌腈·壬菌铜微乳剂和52%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铜可溶粉剂的效果相对较好,其在发病高峰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93%和64.61%。此外,优选药剂52%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铜可溶粉剂在移栽期不同施药浓度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当其以有效灌根浓度为0.20 g/株时后期对青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利用52%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铜可溶粉剂防治烟草青枯病以团棵期至旺长期灌根处理效果较好,而移栽期施药建议有效成分浓度≥0.20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化学杀菌剂 52%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铜可溶粉剂 田间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解黑酸硫化脱砷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
9
作者 周兆安 李俊 +2 位作者 刘小文 毛谙章 周爱青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1,共5页
运用HSC Chemistry 9.0热力学软件对铜电解黑酸硫化脱砷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H_(2)S可以实现对高浓度硫酸体系中亚砷酸和砷酸的硫化沉淀。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黑酸硫化脱砷试验,考察了硫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硫化沉砷效果的影响。... 运用HSC Chemistry 9.0热力学软件对铜电解黑酸硫化脱砷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H_(2)S可以实现对高浓度硫酸体系中亚砷酸和砷酸的硫化沉淀。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黑酸硫化脱砷试验,考察了硫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硫化沉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H_(2)S用量为理论量的0.87倍、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经硫化沉淀后的黑酸含砷量从6777.52 mg/L降至10.68 mg/L,黑酸中砷、铜、锑去除率分别为99.84%、99.76%、99.33%,铁镍几乎不沉淀,脱砷渣中砷和硫质量分数分别为43.21%和44.68%,其中硫化砷形态的硫质量分数为42.33%,硫化砷S/As物质的量比为2.29,产物为As_(2)S_(3)和As_(2)S_(5)等的混合物。热力学分析与试验结果略有出入,但其对试验和实践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 黑酸 硫化沉淀 热力学 脱砷 硫化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铜泥酸性浸出及铜砷分离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玉棉 周兴 +1 位作者 黄雁 赵忠兴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研究黑铜泥酸性浸出的工艺条件,合适的工艺条件使Cu、As与Sb、Bi有效分离,最终实现Cu、As的综合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酸浸条件为:H2SO4浓度为1mol/L,温度80℃,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4h,空气流量为0.7m3/h,搅拌速度为400r/min.在最... 研究黑铜泥酸性浸出的工艺条件,合适的工艺条件使Cu、As与Sb、Bi有效分离,最终实现Cu、As的综合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酸浸条件为:H2SO4浓度为1mol/L,温度80℃,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4h,空气流量为0.7m3/h,搅拌速度为400r/min.在最佳酸浸条件下,黑铜泥中Cu、As、Sb、Bi的浸出率分别为90.44%、88.49%、5.16%、2.57%.浸出液经浓缩结晶析出硫酸铜,结晶硫酸铜中含铜的质量分数为25.09%.结晶后溶液经SO2还原得到As2O3,As2O3的质量分数为9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泥 酸性浸出 硫酸铜 氧化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除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预处理工艺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伟锋 杨天足 +3 位作者 刘又年 陈霖 张杜超 王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碱性直接浸出或酸性直接浸出,都不能有效分离铜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不同强化方式下的碱性KOH体系浸出过程,都不能达到同时脱除As和Sb的目的;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在NaOH浓度为2.0 mol/L和温度为200℃时,不仅在碱性浸出过程As和Se的浸出率都达到99.0%以上,而且碱性浸出渣硫酸浸出时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64%和7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碱性加压氧化浸出 硫酸浸出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铜钴精矿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韫 廖乾 +2 位作者 解振朝 程建国 李淮湘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6,90,共4页
以硫酸为浸出剂,针对某含铜5.75%、含钴0.34%、以铜计氧化率为78.96%的氧化铜钴精矿进行了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50℃、酸矿比0.3∶1、液固比4∶1、浸出时间6 h条件下,以渣计铜浸出率达到94.34%、钴浸出率达到97.57%,浸出... 以硫酸为浸出剂,针对某含铜5.75%、含钴0.34%、以铜计氧化率为78.96%的氧化铜钴精矿进行了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50℃、酸矿比0.3∶1、液固比4∶1、浸出时间6 h条件下,以渣计铜浸出率达到94.34%、钴浸出率达到97.57%,浸出液中铜含量为12.38 g/L,钴含量为0.73 g/L,铁、锰、镁等杂质含量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钴矿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氧化铜矿石的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春林 张旭 +1 位作者 包红伟 李韩璞 《湿法冶金》 CAS 2008年第3期154-157,共4页
对云南某低品位氧化铜矿石进行了硫酸浸出试验研究,对影响铜浸出的各因素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液固体积质量比4∶1、硫酸质量浓度30 g/L、搅拌50 min、活化剂添加量5 g/L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65%。
关键词 氧化铜矿石 硫酸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铜烟灰硫酸浸出及铜浸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乐栋 李杰 +1 位作者 光明 高玉树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分析铜烟灰物料组成的基础上,采用硫酸浸出工艺,分别考查了硫酸加入量、液固比、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出最佳浸出条件为:硫酸初始加入量98 g/L,浸出时间60 min,浸出温度70℃,液固比5∶1。在此条件下,铜浸出率达... 在分析铜烟灰物料组成的基础上,采用硫酸浸出工艺,分别考查了硫酸加入量、液固比、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出最佳浸出条件为:硫酸初始加入量98 g/L,浸出时间60 min,浸出温度70℃,液固比5∶1。在此条件下,铜浸出率达到84.87%。研究了炼铜烟灰硫酸浸出过程中铜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硫酸浸出过程为扩散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05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烟灰 硫酸浸出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转炉烟灰中浸出铜、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侯新刚 张琰 张霞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研究了从铜火法冶炼中的铜转炉烟灰中用硫酸浸出有价金属。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铜、锌浸出率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则有较大影响;在搅拌速度300 r/min、反... 研究了从铜火法冶炼中的铜转炉烟灰中用硫酸浸出有价金属。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铜、锌浸出率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则有较大影响;在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 h、液固体积质量比7∶1、硫酸浓度1.80mol/L条件下,锌、铜浸出率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转炉烟灰 硫酸 浸出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氧压酸浸制备硫酸铜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彭建蓉 李怀仁 +3 位作者 谢天鉴 张候文 吴红林 邹利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52,共4页
对铜渣氧压酸浸法制备硫酸铜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气或富氧空气加压浸出铜渣,在压力0.2MPa、温度80℃、初始硫酸浓度10%的条件下浸出2h时,铜浸出率达到92%以上。浸出液不经蒸发浓缩,可以直接冷却结晶生产结晶硫酸铜,过程能耗... 对铜渣氧压酸浸法制备硫酸铜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气或富氧空气加压浸出铜渣,在压力0.2MPa、温度80℃、初始硫酸浓度10%的条件下浸出2h时,铜浸出率达到92%以上。浸出液不经蒸发浓缩,可以直接冷却结晶生产结晶硫酸铜,过程能耗低,无废水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氧压酸浸 五水硫酸铜 冷却结晶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硫酸盐镀铜添加剂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立清 王义 安文娟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3,共4页
简述了酸性硫酸盐镀铜添加剂的基本组成和研究状况,分析了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酸性硫酸盐镀铜添加剂研究进展的介绍,认为开发具有性能优越和价格低廉特点的复配添加剂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完善电镀工艺技术也是新形势下... 简述了酸性硫酸盐镀铜添加剂的基本组成和研究状况,分析了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酸性硫酸盐镀铜添加剂研究进展的介绍,认为开发具有性能优越和价格低廉特点的复配添加剂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完善电镀工艺技术也是新形势下酸性硫酸盐电镀铜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硫酸盐镀铜 添加剂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铜镍矿山尾矿砂酸溶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武名 鲁安怀 +1 位作者 陶维东 张文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3-637,共5页
为研究金川铜镍矿山酸性废水溶解尾矿砂实现综合治理废液与废固的可能性,进行了尾矿砂在硫酸中的溶解实验。结果表明,尾矿砂在硫酸浓度大于3mol/L、温度保持90℃以上并在液固比6.0下强力搅拌,能够较好地溶解于硫酸中,生成无定形二氧化硅... 为研究金川铜镍矿山酸性废水溶解尾矿砂实现综合治理废液与废固的可能性,进行了尾矿砂在硫酸中的溶解实验。结果表明,尾矿砂在硫酸浓度大于3mol/L、温度保持90℃以上并在液固比6.0下强力搅拌,能够较好地溶解于硫酸中,生成无定形二氧化硅;300℃的马弗炉焙烧4h有助于尾矿砂中绿泥石的溶解,对透闪石的溶解影响不大。尾矿砂中橄榄石、蛇纹石和透辉石较容易被硫酸溶解,透闪石、斜长石则比较难溶解,这与尾矿砂中矿物性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矿山 尾矿 硫酸 酸溶性 酸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艾萨炉烟尘硫酸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铜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坤彬 范兴祥 +4 位作者 刘大方 向成喜 袁杰 李用齐 华宏全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研究了用ZJ988萃取剂从艾萨炉烟尘硫酸浸出液中萃取铜,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原液酸度、有机相浓度、相比、萃取级数对铜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取过程中硫酸浓度、反萃取相比对铜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原液酸度对铜萃取率影响显著;... 研究了用ZJ988萃取剂从艾萨炉烟尘硫酸浸出液中萃取铜,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原液酸度、有机相浓度、相比、萃取级数对铜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取过程中硫酸浓度、反萃取相比对铜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原液酸度对铜萃取率影响显著;常温下,在有机相中ZJ988体积分数40%、pH=2.5、Vo/Va=3/1、混合时间5min、5级萃取条件下,铜萃取率达97.35%;用200g/L硫酸溶液作反萃取剂,在Vo/Va=4/1、混合时间3min、4级反萃取条件下,铜反萃取率为95.88%;萃余液为含锌溶液,锌收率为98.26%,可用于回收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萨炉烟尘 硫酸 浸出液 溶剂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德全 李大新 +2 位作者 赵一鸣 王文桂 顾光先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五子骑龙矿床产于紫金山矿田的一个早白垩世火山管道旁侧。火山管道中充填的英安斑岩向深部逐渐相变为花岗闪长斑岩。由于后期断裂的破坏,该花岗闪长斑岩及其矿化系统被上冲到与五子骑龙矿床相邻的中寮矿床近地表位置,从而形成斑岩型... 五子骑龙矿床产于紫金山矿田的一个早白垩世火山管道旁侧。火山管道中充填的英安斑岩向深部逐渐相变为花岗闪长斑岩。由于后期断裂的破坏,该花岗闪长斑岩及其矿化系统被上冲到与五子骑龙矿床相邻的中寮矿床近地表位置,从而形成斑岩型铜矿床-中寮矿床。五子骑龙矿床中,环绕英安斑岩发育明矾石化、迪开石化、埃洛石化和红柱石化蚀变,这些蚀变是改造并叠加早期绢英岩化蚀变的结果。其铜矿石中的铜蓝、硫砷铜矿和蓝辉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斑岩铜矿床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