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氮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铬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曾清如 周细红 +2 位作者 杨红凯 铁柏青 杨仁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2-69,共8页
探讨了以稻壳为骨架材料制备含氮纤维的方法及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和Cu ̄(2+)的去除条件、吸附容量及再生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这种含氮纤维素对Cr(Ⅵ),Cu ̄(2+)等高子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当pH=2.5时,对... 探讨了以稻壳为骨架材料制备含氮纤维的方法及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和Cu ̄(2+)的去除条件、吸附容量及再生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这种含氮纤维素对Cr(Ⅵ),Cu ̄(2+)等高子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当pH=2.5时,对Cr(Ⅵ)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4.217mg/g(干基);pH=6时,对Cu ̄(2+)的吸附容量为10.611mg/g(干基).分别用10%的氢氧化钠和5%的氨水溶液洗脱可以再生,它是一种较为新型、高效、价廉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制备 铬离子 铜离子 含氮纤维素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碳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铜离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海芬 张浩 +2 位作者 李萍 梁秀睿 卞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69-370,共2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掺杂碳点具有量子产率高、可调的发光范围、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在环境、电子发光、生物成像和细胞标记等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以柠檬酸为碳源,谷胱甘肽为氮源,用水热法成功合... 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掺杂碳点具有量子产率高、可调的发光范围、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在环境、电子发光、生物成像和细胞标记等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以柠檬酸为碳源,谷胱甘肽为氮源,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氮掺杂碳点,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微量铜离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点 荧光探针 铜离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一步法制备氮掺杂碳量子点及其对蛇莓中Cu2+的检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铁宏 钟婷 +4 位作者 姜艳萍 王恒 胡先运 赵鸿宾 李春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2-1738,共7页
以维生素C(Vc)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经微波一步法制备得到一种具有高荧光强度的氮掺杂碳量子点。所合成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富含-OH、-NH 2和C=O等基团,平均粒径约为4.1 nm,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发射出明亮的蓝色荧光。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能... 以维生素C(Vc)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经微波一步法制备得到一种具有高荧光强度的氮掺杂碳量子点。所合成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富含-OH、-NH 2和C=O等基团,平均粒径约为4.1 nm,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发射出明亮的蓝色荧光。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能与铜离子相互作用进而建立一种快速检测Cu^2+的方法。当Cu^2+浓度在1~18μmol·L^-1之间,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强度(F/F 0)随Cu^2+浓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检出限(S/N=3)达0.19μmol·L^-1。将该方法应用于蛇莓中痕量铜的荧光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0.3%~107.3%之间,RSD在0.23%~1.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氮掺杂碳量子点 铜离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交换分子筛上NO吸附的IR光谱及TPD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文祥 贾明君 +5 位作者 张春雷 张丽华 吴通好 孙铁 八寻秀典 岩本正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112-1114,共3页
采用原位IR光谱及TPD技术研究了NO在铜离子交换分子筛上各种表面物种的生成及脱附,并与NO在Cu-ZSM-5上的分解反应性能相关联,考察了Cu-ZSM-5反应活性高的原因及O2的生成机理.NO的吸附状态随分子筛母体... 采用原位IR光谱及TPD技术研究了NO在铜离子交换分子筛上各种表面物种的生成及脱附,并与NO在Cu-ZSM-5上的分解反应性能相关联,考察了Cu-ZSM-5反应活性高的原因及O2的生成机理.NO的吸附状态随分子筛母体种类及铜离子交换度的不同而变化,交换度较高的ZSM-5催化剂上容易形成NO-3物种,该物种对NO分解及O2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交换 分子筛 一氧化氮 吸附 分解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改性锆交联粘土的制备及其对NO选择还原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林绮纯 郭锡坤 +2 位作者 刘庆红 董新法 林维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21,共4页
采用Zr交联剂对天然蒙脱土进行撑柱,合成锆交联粘土(Zr PILC),并以其为载体,制备Cu离子改性的锆交联粘土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富氧条件下C3H6还原脱除NO反应的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制得的催化剂Cu Zr... 采用Zr交联剂对天然蒙脱土进行撑柱,合成锆交联粘土(Zr PILC),并以其为载体,制备Cu离子改性的锆交联粘土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富氧条件下C3H6还原脱除NO反应的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制得的催化剂Cu Zr PILC对富氧条件下C3H6选择还原NO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NO最高转化率在300℃达到5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选择催化还原 锆交联粘土 Cu离子改性交联粘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矿区含低浓度NH_(4)^(+)-N、Cu^(2+)污水的处理
6
作者 靖青秀 彭建 +2 位作者 张呈熙 黄晓东 游威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8,共7页
针对铜矿区含低浓度NH_(4)^(+)-N、Cu^(2+)污水的特征,采用吸附法+曝气生物滤池(BAF)联合工艺处理此类污水。研究了改性铜渣基陶粒对模拟污水中Cu^(2+)的去除规律,考查了铜渣基陶粒填料的BAF对模拟污水吸附脱铜后液中NH_(4)^(+)-N的去... 针对铜矿区含低浓度NH_(4)^(+)-N、Cu^(2+)污水的特征,采用吸附法+曝气生物滤池(BAF)联合工艺处理此类污水。研究了改性铜渣基陶粒对模拟污水中Cu^(2+)的去除规律,考查了铜渣基陶粒填料的BAF对模拟污水吸附脱铜后液中NH_(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Cu^(2+)初始浓度为50 mg/L、溶液初始pH值约为5.00,陶粒添加量20 g/L,温度35℃,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改性陶粒对模拟污水中Cu^(2+)的吸附效果较佳,其平衡吸附量可达0.936 mg/g;在陶粒添加量为40 g/L,温度35℃条件下,对含Cu^(2+),NH_(4)^(+)-N初始浓度分别为20、100 mg/L的模拟污水进行同步吸附处理时,改性陶粒对Cu^(2+)的去除率达80%,污水中剩余Cu^(2+)的浓度仅为4.0 mg/L,但对NH_(4)^(+)-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在水力停留时间HRT=6 h、碳氮比m(C/N)=4/1、pH=8.00左右、曝气量为1.2 L/min的较优工艺下,BAF对模拟污水脱铜后液中NH_(4)^(+)-N的去除率达96%;吸附法与BAF联合工艺可有效处理铜矿区含低浓度NH_(4)^(+)-N,Cu^(2+)污水,处理后Cu^(2+),NH_(4)^(+)-N浓度达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铜离子 铜冶炼废渣 吸附法 曝气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铜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琪 李超 张召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7-1202,共6页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低毒性、易于表面功能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与未掺杂的GQDs相比,其电化学发光(ECL)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在外电压作用...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低毒性、易于表面功能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与未掺杂的GQDs相比,其电化学发光(ECL)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在外电压作用下,N,S-GQDs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光能。加入Cu^(2+)后,Cu^(2+)与N,S-GQDs发生络合作用,使可被激发的N,S-GQDs减少,ECL信号降低,Cu^(2+)浓度越大,ECL降低程度越大。利用Cu^(2+)对N,S-GQDs ECL信号的降低作用,以壳聚糖为连接剂,构建了用于检测铜离子的新型N,S-GQDs ECL传感器。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与pH值,共反应剂S_(2)O_(8)^(2-)浓度对ECL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60 mmol/L pH 7.5 Tris-HCl,50 mmol/L S_(2)O_(8)^(2-)),Cu^(2+)的线性范围为0.01~35μmol/L,检出限为1.7 nmol/L。方法可实现对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快速、灵敏、选择性检测。该研究为实际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做了铺垫,拓宽了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传感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 S-GQDs) 电化学发光(ECL) 铜离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修饰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传感器检测2-巯基苯并噻唑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敏 范哲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3-698,共6页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量子点表面的特定官能团与Cu2+进一步结合后,形成N-GQDs-Cu2+络合物,有效地猝灭了荧光。加入2-巯基苯并噻唑(MBT)时,由于MBT与Cu2+具有强作用力,使得Cu2+从量子点表面解离下来,量...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量子点表面的特定官能团与Cu2+进一步结合后,形成N-GQDs-Cu2+络合物,有效地猝灭了荧光。加入2-巯基苯并噻唑(MBT)时,由于MBT与Cu2+具有强作用力,使得Cu2+从量子点表面解离下来,量子点荧光恢复。据此构建了一种基于Cu2+修饰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高灵敏荧光传感器用于MBT的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MBT在0.4~40.0μmol/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恢复强度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1μmol/L。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MBT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0%~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 荧光传感器 铜离子 2-巯基苯并噻唑(M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