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波 梁冬云 +1 位作者 张莉莉 洪秋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含铜、钴矿物的赋存特性,并对矿物进行磁性分析,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该矿石矿物组成较复...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含铜、钴矿物的赋存特性,并对矿物进行磁性分析,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该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铜矿物以硅孔雀石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还有少量至微量的假孔雀石、赤铜矿、斑铜矿、水胆矾等,含钴矿物则主要为铜钴硬锰矿;2各矿物共生关系复杂,互相浸染交代现象普遍,导致金云母、叶腊石、绿泥石、高岭石等多种脉石矿物中也含较多的铜和少量的钴;3主要铜、钴矿物嵌布粒度各异,黄铜矿/辉铜矿和铜钴硬锰矿属细—微细粒均匀嵌布;硅孔雀石/孔雀石属粗—细粒不均匀嵌布,假孔雀石属粗脉状嵌布;4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褐铁矿、大部分硅孔雀石及一些脉石矿物具有程度不等的弱磁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选矿工艺研究采用先通过强磁选预富集铜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硅孔雀石、褐铁矿和磁性脉石等,然后通过水冶从强磁选精矿中提取铜、钴,通过浮选从强磁选尾矿中回收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等易浮铜矿物的技术路线,并实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 矿物组成 铜/钴矿物赋存特性 矿物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67)Ba_(0.33)MnO_3中Cu掺杂对电特性和室温磁电阻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原晓波 刘宜华 +3 位作者 黄宝歆 王成建 张汝贞 梅良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557,共3页
 在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La0.67Ba0.33MnO3(LBMO)微粉中掺入CuO粉,制成一系列(LBMO)/(CuO)x(x=0.01~0.1,为摩尔比)掺杂材料,实验结果发现,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变化不大,材料的电阻率先快速减小,而后缓慢增大,当x...  在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La0.67Ba0.33MnO3(LBMO)微粉中掺入CuO粉,制成一系列(LBMO)/(CuO)x(x=0.01~0.1,为摩尔比)掺杂材料,实验结果发现,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变化不大,材料的电阻率先快速减小,而后缓慢增大,当x=0.01时在全温范围内电阻率都达到最小值,这与Cu离子的价态变化有关。实验还发现Cu离子的掺入可以使材料的室温磁电阻逐步提高,当掺入10%的Cu时,室温磁电阻比达到-8.4%,比未掺杂的LBMO提高了50%。低电阻率导电陶瓷材料和大的室温磁电阻效应都是应用研究所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锰氧化物 庞磁电阻效应 颗粒体系 导电陶瓷 室温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吡啶甲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三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建中 程鹏 +3 位作者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8-242,共5页
0前言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桥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1-5]。为了研究硫原子... 0前言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桥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1-5]。为了研究硫原子取代氧原子后,桥基对传递磁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草酰胺 桥联 配体 三核 配合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与α,β-不饱和酸根和安替比林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和磁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尧宇 石春成 +2 位作者 时茜 高忆慈 史启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1-328,共8页
合成了铜 与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及铜 与α 甲基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两种三元配合物 ,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 A4 (C11H12 N2 O) 2 ,其中A =CH2 =CH COO- 、CH2 =C(CH... 合成了铜 与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及铜 与α 甲基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两种三元配合物 ,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 A4 (C11H12 N2 O) 2 ,其中A =CH2 =CH COO- 、CH2 =C(CH3) COO- ,C11H12 N2 O =安替比林。测定了Cu2 [CH2 =C(CH3) COO]4 (C11H12 N2 O) 2 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n群 ;晶胞参数 :a =1.2 0 2 6 4 (8)nm ,b =0 .876 0 4 (10 )nm ,c=1.882 4 6 (14)nm ,β =10 0 .80 2 (5)° ;Z =2 ;最终偏离因子R =0 .0 30 4。Cu 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 ,两个Cu 由四个α 甲基丙烯酸根桥联 ,在Cu 的端位各有一个安替比林分子以O原子配位。Cu Cu 间具有一对称中心 ,Cu Cu 间距离为 0 .2 6 6 15(3)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 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α β-不饱和酸根 安替比林 晶体结构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胺叉二乙酸根与4,4′-联吡啶构筑的一维梯状铜(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小兵 刘宏文 卢文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308,共6页
以Cu(ClO4)2,H2L(N-苯胺叉二乙酸)和4,4′-bpy(4,4′-联吡啶)为原料,采用溶剂挥发的方法得到了1个新的一维梯状配位聚合物{[Cu2L2(H2O)(4,4′-bpy)].DMF.3H2O}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组成和结构... 以Cu(ClO4)2,H2L(N-苯胺叉二乙酸)和4,4′-bpy(4,4′-联吡啶)为原料,采用溶剂挥发的方法得到了1个新的一维梯状配位聚合物{[Cu2L2(H2O)(4,4′-bpy)].DMF.3H2O}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每个N-苯胺叉二乙酸根离子(L2-)分别桥联2个铜(Ⅱ)离子形成一维锯齿形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4,4′-联吡啶(4,4′-bpy)的2个氮原子连接形成一维梯状结构。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相邻的铜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配位聚合物[Cu(anol)(μ_(1,3)-N_3)]_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娜仁 梁胜利 +1 位作者 韩纬华 刘志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58-1863,共6页
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二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2(anol)2(μ1,3-N3)2]n(anol=2-氨基乙醇),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06(17)nm,b=0.77355(15)nm,c=0.85349(17)nm,β=113.26(3)°... 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二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2(anol)2(μ1,3-N3)2]n(anol=2-氨基乙醇),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06(17)nm,b=0.77355(15)nm,c=0.85349(17)nm,β=113.26(3)°。配体2-氨基乙醇以双齿模式配位,其配位原子包括醇羟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在[Cu2(anol)2(μ1,3-N3)2]单元中,CuⅡ离子通过2个μ1,1桥联方式配位的醇羟基氧原子相连,形成一个双核单元;单元之间以叠氮根离子EE桥联方式连接CuⅡ离子形成二维网格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配合物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氧化加成反应(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少文 朱靖 +1 位作者 谢亚雄 杨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At room temperature, dibenzoyl peroxide undergoes oxidative addition reaction with metallic copper powder and 4 dimethylamine pyridine which affords the last products as binuclear copper?complex (1), [Cu(C6H5COO)2(C7H... At room temperature, dibenzoyl peroxide undergoes oxidative addition reaction with metallic copper powder and 4 dimethylamine pyridine which affords the last products as binuclear copper?complex (1), [Cu(C6H5COO)2(C7H10N2)]2. This complex i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1) has been determined by a single crystal X ray analysis. Crystallographic data are as follow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a=10.446(2)?, b=11.140(5)?, c=17.179(3)?, β=95.92(3)°, V=1988.4(7)?3, Z=4, F(000)=884, μ=11.27cm-1, D(calcd.)=1.429g·cm-3, R=0.0399, Rw=0.1202. Each copper?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bridging bidentate benzoate and 4 dimethylamine pyridine to form dimeric molecule. CCDC: 188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合成 氧化加成反应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Cu_2(C_(23)H_(26)Cl_2N_4O_2)](ClO_4)_2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焕 潘志权 +2 位作者 冷士良 张雪梅 夏先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0-594,共5页
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由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和1,3-丙二胺,与铜(Ⅱ)反应形成的,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a=0.87105(16)nm,b=0.95778(18)nm,c=1.8104(3)nm,β=100.761(18)°,V=1.4838(5)nm3,Z=2,Dc... 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由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和1,3-丙二胺,与铜(Ⅱ)反应形成的,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a=0.87105(16)nm,b=0.95778(18)nm,c=1.8104(3)nm,β=100.761(18)°,V=1.4838(5)nm3,Z=2,Dc=1.762Mg.m-3,μ=1.85 mm-1,F(000)=796,and final R1=0.061,wR2=0.126。晶体结构表明:两个铜离子位于双核大环中间,与大环的胺、亚胺以及酚羟基的氧进行配位。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甲酰苯甲酸铜配合物的合成、电化学、荧光及磁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斯萍 张少华 杨颖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65-2469,共5页
以2-苯甲酰苯甲酸(H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Ⅱ)配合物{[Cu2(Phen)4(NO3)][Cu(Phen)2(L)]2(L)2(NO3)3}·2H2O(1)。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38 57(5)nm,b=1.193 49(7)nm,c=2.615 31(1... 以2-苯甲酰苯甲酸(H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Ⅱ)配合物{[Cu2(Phen)4(NO3)][Cu(Phen)2(L)]2(L)2(NO3)3}·2H2O(1)。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38 57(5)nm,b=1.193 49(7)nm,c=2.615 31(13)nm,α=89.428 0(10)°,β=82.753(2)°,γ=74.537 0(10)°,V=3.3968(3)nm3,Dc=1.408 g·cm-3,Z=1,μ(Mo Kα)=0.700 mm-1,F(000)=1 480,最终偏离因子R1=0.057 1,wR2=0.133 4。在标题配合物分子中,有2个单核阳离子[Cu(Phen)2(L)]+和1个双核阳离子[Cu2(Phen)4(NO3)]3+,中心铜(Ⅱ)离子的配位数都是五。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电化学、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Cu(Ⅱ)/Cu(Ⅰ);当激发波长为488 nm时,配合物在494 nm附近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300~52 K,配合物具有抗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苯甲酰苯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 荧光和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两端桥连的双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晓霜 由忠录 +1 位作者 献冬梅 董大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0-854,共5页
利用三齿席夫碱配体5-(乙基甲基氨基)-2-[(2-吗啉-4-乙亚胺基)甲基]苯酚(HL)和叠氮化钠以及醋酸铜在甲醇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具有二重轴对称性的叠氮配体两端桥连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2(μ1,3-N3)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 利用三齿席夫碱配体5-(乙基甲基氨基)-2-[(2-吗啉-4-乙亚胺基)甲基]苯酚(HL)和叠氮化钠以及醋酸铜在甲醇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具有二重轴对称性的叠氮配体两端桥连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2(μ1,3-N3)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的晶体以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74 6(1),b=1.378 4(2),c=1.504 1(2)nm,V=2.023 3(5)nm3,Z=2,R1=0.063 8,wR2=0.166 8。本文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晶体结构 铜(Ⅱ)配合物 席夫碱 热稳定性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甲酸─4─取代苯酚双缩苯甲酰肼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鹏 阎世平 +2 位作者 廖代正 姜宗慧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两个新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μ─Cl)Cl2〕,配体L为2,6─二甲酰─4─甲基苯酚双缩苯甲酰肼,取代基分别为氯(L1)和叔丁基(L2).配合物具有相同的组成和配位构型.变温磁化率(4...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两个新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μ─Cl)Cl2〕,配体L为2,6─二甲酰─4─甲基苯酚双缩苯甲酰肼,取代基分别为氯(L1)和叔丁基(L2).配合物具有相同的组成和配位构型.变温磁化率(4-300K)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取代基不同,其磁交换参数分别为-46.2cm(-1)(L1)和-57.6cm(-1)(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磁性 酚氧桥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胺配合物催化漆酚氧化聚合成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道战 蓝虹云 +2 位作者 邓加彦 农升辉 陆启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的氧化聚合过程,考察了生漆漆酚成膜性能、涂膜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介质性能。结果表明,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具有类似漆酶的催化反应特征,它能够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的氧化聚合过程,考察了生漆漆酚成膜性能、涂膜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介质性能。结果表明,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具有类似漆酶的催化反应特征,它能够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干燥成膜,所得的涂膜具有与天然生漆涂膜相似的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热稳定性以及耐化学介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胺配合物 漆酚 氧化聚合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对称Schiff碱铜(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亮 刘娟 郑长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27,437,共5页
以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铜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新型对称双核配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吡啶铜(Ⅱ)(CCDC:812579),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 以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铜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新型对称双核配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吡啶铜(Ⅱ)(CCDC:812579),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627 54(17)nm,b=0.831 11(9)nm,c=2.352 35(17)nm,β=133.779(4)°,Dc=1.639 mg/m3。配合物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双核铜配合物分子内存在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而配合物分子间存在弱的反磁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 晶体结构 磁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及2,2′-联吡啶的双核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荧光和磁性(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志勇 王卫民 李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6-370,共5页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及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4(2,2'-bipy)2]·H2O(1),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及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4(2,2'-bipy)2]·H2O(1),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1257(15)nm,b=1.3125(2)nm,c=1.3170(2)nm,α=82.985(2)°,β=76.437(2)°,γ=88.290(2)°,V=1.6887(4)nm3,Dc=1.391g·cm-3,Z=2,F(000)=732,GooF=1.027,最终偏离因子R1=0.0375,wR2=0.0914。在配合物分子中相邻的2个铜(Ⅱ)离子通过2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桥联配位连接起来,其端位各与1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和1个2,2'-联吡啶分子配位,整个分子形成了双核结构。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为608nm时,配合物在472和476nm处有2个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2~100K,配合物具有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荧光和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TAE^(2-))桥联的邻菲咯啉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小平 邹建忠 +2 位作者 查正根 段春迎 徐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3-797,共5页
合成了两个以1,1,2,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TAE2- )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Cuphen)2TAE(ClO4)2·4H2O(Ⅰ)和[(phenCu)(phenCuCl)TAE](ClO4)·4H2O(... 合成了两个以1,1,2,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TAE2- )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Cuphen)2TAE(ClO4)2·4H2O(Ⅰ)和[(phenCu)(phenCuCl)TAE](ClO4)·4H2O(Ⅱ),并进行表征。对配合物(Ⅱ)进行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No.15),晶胞参数为a= 25.465(5),b= 13.064(3),c= 12.125(2),β= 110.72(3)°,晶胞体积V= 3773(2)3, Z=4,最终偏离因子R= 0.070, Rw = 0.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E^2- 邻菲咯啉 配合物 双核 磁性质 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三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建中 程鹏 +3 位作者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3-747,共5页
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硫原子取代两个氧原子后,形成二硫... 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硫原子取代两个氧原子后,形成二硫代草酸根及二硫代草酰胺根,由于硫属于第三周期的元素,其半径较大,电负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草酰胺桥联配体 三核铜(Ⅱ)配合物 磁性 反铁磁交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氨基嘌呤Cu(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红昆 姚世博 +4 位作者 李来仪 王修光 丁波 刘忠义 李言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例以2,6-二氨基嘌呤(Hdap)和硫酸根(SO_(4)^(2-))为混合配体的铜(Ⅱ)配合物[Cu(Hdap)(H_(2)O)_(2)(SO_(4))]_(n).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化率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例以2,6-二氨基嘌呤(Hdap)和硫酸根(SO_(4)^(2-))为混合配体的铜(Ⅱ)配合物[Cu(Hdap)(H_(2)O)_(2)(SO_(4))]_(n).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化率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1.46300(14)nm,b=1.19353(8)nm,c=1.34118(12)nm,α=90°,β=90°,γ=90°,V=2.3419(4)nm^(3),Z=8.中性的Hdap作为桥联配体,连接相邻的六配位铜(Ⅱ)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N—H…O氢键拓展为二维双壁层结构,通过O—H…O氢键拓展成为三维超分子结构.硫酸根作为氢键的受体,在构筑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表现为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氨基嘌呤 硫酸根 铜(Ⅱ)配合物 氢键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α-萘乙酸构筑的一维铜(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福军 赵宏 +1 位作者 许兴友 杨绪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00-1704,共5页
合成了一维聚合物[Cu(NAA)2]n(HNAA=α-萘乙酸),采用单晶X-射线、FTIR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结构表征。该聚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3.077 2(3)nm,b=1.272 56(11)nm,c=1.023 51(9)nm,V=4.008 0(6)nm3,Z=8。Cu髤的配位几... 合成了一维聚合物[Cu(NAA)2]n(HNAA=α-萘乙酸),采用单晶X-射线、FTIR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结构表征。该聚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3.077 2(3)nm,b=1.272 56(11)nm,c=1.023 51(9)nm,V=4.008 0(6)nm3,Z=8。Cu髤的配位几何构型是五配位的扭曲四方锥,配体的羧基采用μ2-η1∶η1和μ3-η2∶η1两种不同的桥联配位模式,连结Cu髤离子形成1D链,1D链又被C-H-π作用力进一步连结形成2D层和3D固态超分子结构。磁性研究表明:在该聚合物中,相邻铜离子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还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萘乙酸 Cu髤聚合物 磁性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5-甲基间苯二甲酸为配体的双核Cu(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亮 刘娟 +1 位作者 郑长征 王玉婕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双核Cu(Ⅱ)配合物[Cu2(C9H6O4)2(C5H5N)4·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8454620(17)nm,b=0.87957(8)nm,c=2.2995(3)nm,...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双核Cu(Ⅱ)配合物[Cu2(C9H6O4)2(C5H5N)4·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8454620(17)nm,b=0.87957(8)nm,c=2.2995(3)nm,β=108.4620(10)°,V=3540.4(6)nm3,Z=4,Mr=817.80,Dc=1.538 g·cm-3。双核配合物呈两个对称的双四棱锥构型。双四棱锥的底面均由4个氧原子构成,N1、N2、N1A、N2A分别占据了顶点位置,完成了整个双核Cu中心的配位环境。变温磁化率数据表明,双核铜(Ⅱ)配合物分子内存在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而配合物分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5-甲基间苯二甲酸 铜(Ⅱ)配合物 吡啶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作用下的负向电压对ZL109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及耐磨性能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惠节 孙长飞 马春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209,共8页
目的 提高铸造铝合金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推动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探索新型微弧氧化磁性纳米粒子电解液添加剂作用下的电源电压对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控制法,设置微弧氧化电源负向电压为100、110、12... 目的 提高铸造铝合金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推动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探索新型微弧氧化磁性纳米粒子电解液添加剂作用下的电源电压对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控制法,设置微弧氧化电源负向电压为100、110、120、130、140、150、160V,向电解液体系中引入0.8g/L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轮廓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及自制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制备得到的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厚度、表面粗糙度、致密性、孔隙率、孔径及耐磨性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作用下的微弧氧化电源负向电压对ZL109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 负向电压140 V制备得到的陶瓷层致密性好,表面粗糙度Ra为0.77μm,表面孔隙率为2.05%,平均孔径为0.594μm,且具备一定的厚度(11.5μm)和较好的耐磨性能(磨损量为0.13 mg)。结论 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与电源正、负电压对微弧氧化反应过程存在着协同作用关系;负向电压对微弧氧化反应过程、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厚度、致密性、表面粗糙度等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铝合金 微弧氧化 负向电压 耐磨性能 磁性纳米粒子电解液添加剂 镀镍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