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联储政策冲击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
1
作者 刘震 张卫 +1 位作者 徐宝亮 史代敏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共19页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中国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下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仅依靠单一货...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中国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下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仅依靠单一货币政策无法缓解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总需求的抑制作用,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第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协调方式不能有效减轻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反而会放大宏观经济波动,触发“债务—通缩”陷阱;第三,金融支持财政扩张的政策协调方式,具有节约政策空间和平抑经济波动等政策效果。基于结构性减税视角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支持财政扩张搭配结构性减税会起到增进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同时,反事实模拟表明金融支持财政扩张的政策协调方式有效缓解了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生的负面冲击,保障经济发展企稳回升。据此提出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创新金融支持财政扩张方式,审慎对待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结合结构性减税推动经济增长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联储加息 宏观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策协同 结构性减税 财政赤字货币化 金融支持财政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税政策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2
作者 杨志安 侯耀威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2,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3年面板数据,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3年面板数据,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和风险承担在财税政策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不仅发挥着独立中介作用,而且也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和位于中心城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政策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 融资约束 风险承担 新质生产力 链式中介效应 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全球化改变了什么?——经济增长和财政金融政策的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尚希 李成威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资产估值稳定性与金融风险密切关联。当资产估值不稳,则预示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如果对潜在的金融风险不进行宏观管理,金融风险就会转化为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全球经... 在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资产估值稳定性与金融风险密切关联。当资产估值不稳,则预示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如果对潜在的金融风险不进行宏观管理,金融风险就会转化为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全球经济出现台阶式下行的趋势。要避免经济衰退,关键是稳定全社会的资产估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宏观风险,遏制风险通过宏观资产负债表传导扩散,防范微观风险系统化、宏观化、公共化和全球化。从长期来看,防范和化解宏观风险有两条路径:一是推进结构性改革;二是推动全球风险分配格局调整。从短期来看,资产估值的急剧波动是经济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这就需要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快速修复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以稳定资产估值,避免风险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全球化 金融风险 资产负债表关联 财政金融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能否激励风险投资: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剑 何稚忻 魏涛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3,共15页
风险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资本支持,构成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引导成为关键问题。利用科技金融政策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风险投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风险... 风险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资本支持,构成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引导成为关键问题。利用科技金融政策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风险投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风险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科技金融政策激励了风险投资。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对风投机构投资于科技型企业的激励力度更大,但具有滞后性,而政策对于风投机构投资于非科技型企业的激励作用是即时的;相较于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风投机构投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激励作用更大;科技金融政策对于人民币资本的风险投资激励作用大于美元资本;科技金融政策对于异地资本的风险投资起到更强的激励作用。第三,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政策通过提升政府风险投资关注度、创业活跃度、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激励风险投资。第四,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科技金融政策增加了风投资本成功退出的次数,提升了风投资本通过更优质的方式退出的概率,提高了风投资本的投资回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风险投资 政府风险投资关注度 创业活跃度 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业到融合:地方债务风险治理范式的转型及实现路径
5
作者 曹振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2,共8页
中国形成了财政与金融分业监管的地方债务治理格局,但财政监管因其严苛性限制了地方举债诉求,金融监管措施与货币政策又因其非规范性存在短期调控缺陷,二者共同导致了地方债务风险。为此,基于地方债务风险生成的财政金融逻辑,认为分业... 中国形成了财政与金融分业监管的地方债务治理格局,但财政监管因其严苛性限制了地方举债诉求,金融监管措施与货币政策又因其非规范性存在短期调控缺陷,二者共同导致了地方债务风险。为此,基于地方债务风险生成的财政金融逻辑,认为分业监管并非治理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而应当采取地方债务风险融合治理范式,以回应地方债务多重监管权配置、举债权利与行为能力赋予、市场化法治化治理等诉求。因此,应当明确“党委+人大+政府”的监管权配置机制,强化财政、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协同性,通过完善金融集权的地方债务市场控制机制与构建配套的“地方官员+地方法人”的法律责任体系,系统提升地方债务风险的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务 财政金融融合 治理范式 货币金融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村居民增收——异质性、传导机制与政策协同
6
作者 杨亚娟 徐嘉杰 李睿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6,I0065-I0068,共11页
鉴于农村居民增收在三农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借助2011—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扎实地推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 鉴于农村居民增收在三农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借助2011—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扎实地推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这一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对不同来源类别的收入有着显著差异,其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对工资性收入更为显著,而在中西部、对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作用则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民增收的驱动途径主要通过提升非农就业水平、缓解涉农融资约束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以实现。结合宽带中国的实施,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协同是提升金融科技驱动作用的重要外部条件,政策协同配合能够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在金融帮扶和科技溢出等方面的驱动作用,从而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更为良好的金融环境。研究结果对评估金融科技发展对经济的推动效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并为提升农村居民增收手段提供更多有效的政策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农村居民 收入增加 机制分析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高质量就业——基于TVP-SV-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许梦博 寇依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2,共13页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中国2000—202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时变及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落实减税降费政...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中国2000—202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时变及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有效地促进了高质量就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实现了对就业质量的保障,而在长期内政策效果受到削弱,这说明高质量就业的实现并非“斯须之作”。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节作用较为平稳,其影响具有滞后性,而价格型工具更能有效熨平外部冲击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相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控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与抗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高质量就业 TVP-SV-VAR模型 协调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需求冲击、政策独立性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成思 田涵晖 王晨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2,共16页
结构性需求冲击非对称地影响不同生产部门产品需求。本文研究此类负向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实施及配合才能实现“稳就业、促消费”目标。本文建立了区分直接和未直接受冲击部门的DSGE模型,考察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协调机制的有效... 结构性需求冲击非对称地影响不同生产部门产品需求。本文研究此类负向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实施及配合才能实现“稳就业、促消费”目标。本文建立了区分直接和未直接受冲击部门的DSGE模型,考察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协调机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和对企业补贴适用于稳定就业;对家庭转移支付和降低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促进消费;利率工具比法定存准率工具更有效。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需求冲击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货币政策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债管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点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志浩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动最为频繁活跃的领域,而货币政策的立场和操作也会直接影响赤字融资的来源与成本。因此,国债管理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切入点。鉴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国际经验,针对我国政策...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动最为频繁活跃的领域,而货币政策的立场和操作也会直接影响赤字融资的来源与成本。因此,国债管理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切入点。鉴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国际经验,针对我国政策协调配合中面临的挑战,我国应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宏观政策调控机制;推动央行开展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稳步推进国债市场的国际化建设;完善债务约束机制,科学设置债务上限;优化国库现金与央行流动性管理;积极发挥财政部在债务管理与国债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债券市场;协同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共同推动曲线深入应用;进一步加强以国债为基础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机制安排;在更高层面确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保持两大政策部门更为畅通的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配合 国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和熊掌可否兼得: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与企业绿色转型
10
作者 李佳 刘英倩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共21页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与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财政金融政策协调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微观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环保绩效与经营发展绩效,但对企业...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与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财政金融政策协调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微观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环保绩效与经营发展绩效,但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未产生显著影响。从影响机制看,财政资金引导、遏制“漂绿”行为与提升内部管理能力,是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显示,地区、行业和企业等层面的差异,会对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与企业绿色转型的关系带来非对称影响。拓展性分析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或在政府研究与开发补贴的激励下,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推动企业实现完整的绿色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绿色金融与财政补贴相协调的绿色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贴息政策 企业绿色转型 财政金融政策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昊 张瑞涛 +1 位作者 王兴华 程竹 《农业展望》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要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体系。本研究分析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机理,基于成都“农贷通”和浙江“千万工程”典型性案例,探究财政协同支持集体经...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要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体系。本研究分析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机理,基于成都“农贷通”和浙江“千万工程”典型性案例,探究财政协同支持集体经济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兼具经营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对于经营属性,财政资金引导是实现财政金融协同扶持的前提条件,金融赋能是资金支持得以发挥效果的重要支撑;对于社会属性,财政金融协同核心关键在于构建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强化财政资金政策扶持;二是金融支持上搭建联席会议平台,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三是做强县域富民乡村产业,赋能农村集体经济联合;四是明确监管责任,提高财政金融投入资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金融协同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贷通 “千万工程” 金融赋能 风险共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何以兼顾? 被引量:5
12
作者 卞晨 初钊鹏 孙正林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3,共16页
为兼顾“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文章构建了包含环境系统的NK-DSGE模型,同步引入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碳税,在对中国季度宏观数据进行校准和估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政策工具与碳税联合实施的政策效果,... 为兼顾“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文章构建了包含环境系统的NK-DSGE模型,同步引入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碳税,在对中国季度宏观数据进行校准和估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政策工具与碳税联合实施的政策效果,讨论了碳税税率变化、碳税规则变动对联合政策效果的影响及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模拟结果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碳税配合对“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优势更大。其中,财政政策在促增长方面具有优势,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碳税政策在促进碳减排方面效果显著。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碳税税率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增加,政府可通过调整碳税规则、改变政策目标偏好实现对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碳税 “双碳”目标 政策协调 政策模拟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三重压力”下的积极财政政策与财政货币协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脉 刘定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8,共17页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对于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加强政策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拟合了2019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消费与劳动供给数据的演变路径,模...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对于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加强政策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拟合了2019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消费与劳动供给数据的演变路径,模拟了“三重压力”的经济环境,进而定量测算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社会福利效果,探讨财政货币协同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面对“三重压力”,政府增加民生支出能产生显著的消费乘数,切实增进社会福利;第二,相对于税收融资的货币主导型政策组合,债务和通货膨胀融资的财政主导型政策组合能够提升公共投资的稳增长效果;第三,相对于货币主导型政策组合,减税降费会持续放大财政主导型政策组合下的财政政策效果,并且改善财政政策空间。因此,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可暂时转向财政主导型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改善应对“三重压力”的能力;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应平衡好生产性和民生性支出,在发展中稳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三重压力” 财政政策效能 政策协同 财政乘数 社会福利效应 民生支出 公共投资 减税降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稳定视角下财政货币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林 何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9,114,共17页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重要调控方式,调控效果和如何协调配合是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在运用TVP-FAVAR模型测算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CF带通滤波法和转折点法识别金融稳定周期,结合TVAR模型...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重要调控方式,调控效果和如何协调配合是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在运用TVP-FAVAR模型测算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CF带通滤波法和转折点法识别金融稳定周期,结合TVAR模型和TVP-VAR模型重点考察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经历了五轮周期性波动,呈现出风险“快聚集、慢消融”的特征;第二,在金融稳定恶化阶段,宏观政策可以有效平抑金融风险,在金融向好阶段,宏观政策也能够防止金融过热,两个阶段均能体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意图;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同向性,2017年以后宏观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周期调控偏好且调控效应逐年增强。据此,本文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现实方案,并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周期调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体制、自有财力与央地财政投资政策协同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竹志奇 赵亮 焦建国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0,共18页
面对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回升向好,但政策效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研究项目体制背景下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地方自有财力异质性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协... 面对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回升向好,但政策效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研究项目体制背景下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地方自有财力异质性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增强中央财政投资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投资过度扩张等问题。此外,地方政府响应中央投资引导时承担的成本也会削弱协同效应。中央与地方的投资协同效应仍是财政投资政策的重要特征和优势,应该从转移支付、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和绩效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促使其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投资政策 逆周期调节 协同效应 自有财力 动态门限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种业振兴:发展脉络、财政金融支持与破局之路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田 冯逸超 张瑞恒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6,共13页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并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种业的发展历...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并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种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其次识别分析了种业振兴的金融需求特点与我国财政金融服务种业发展现状,横向对比了国际上支持种业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种业振兴破局之路: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加强财政金融协同配合,增强对种业核心科技的支持;为优势种企做大做强提供多渠道高质量精准金融服务;引导商业银行错位竞争,对不同规模的种企提供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服务;加强配套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种业市场价值评估与风险分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振兴 粮食安全 种业市场 生物育种 农业强国 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都去哪儿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支持领域变迁的量化研究--基于1994-2021年政策文本的文献计量分析
17
作者 周美多 肖钰琪 王馨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0,共10页
以1994—2021年中央颁布的专项转移支付相关的资金管理政策文本为基础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专项转移支付的支持领域呈阶段性扩张,资金分配管理过程中财政部和发改委的中心角色日渐明确。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专项转移支付应当... 以1994—2021年中央颁布的专项转移支付相关的资金管理政策文本为基础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专项转移支付的支持领域呈阶段性扩张,资金分配管理过程中财政部和发改委的中心角色日渐明确。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专项转移支付应当进一步完善其进入与退出机制,通过支持领域的灵活变化,积极高效地服务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转移支付 资金支持领域 政策变迁 文献计量分析 财政工具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90
18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张德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12,共8页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2)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3)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高于物质...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2)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3)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对政府今后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定财政支出重点,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 政府消费支出 生产性支出 财政投资 科技投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金融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基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 被引量:23
19
作者 江飞涛 李晓萍 贺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7-114,160,共8页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财政、金融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现阶段,加强三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将推进供给体系的结构调整与提质增效作为根本目标,要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主要约束的现实要求,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财政、金融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现阶段,加强三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将推进供给体系的结构调整与提质增效作为根本目标,要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主要约束的现实要求,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加强三大政策协调配合时,宏观经济总量政策需为供给结构优化调整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并尽可能将促进总量平衡与促进供给结构优化调整相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在与产业政策协调时,应更多采取财政政策、金融发展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来推动结构性调整与升级;产业政策则应提高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对宏观经济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三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进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自身的优化调整,并建立多层次的三大政策协调组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产业政策 协调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扩张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同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卜林 郝毅 李政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3,88,共20页
本文在DSGE框架下对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宏观审慎政策无法配合货币政策实现通胀、产出和信贷的稳定,只能采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衰退;在财政扩张背景下,货币政策... 本文在DSGE框架下对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宏观审慎政策无法配合货币政策实现通胀、产出和信贷的稳定,只能采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衰退;在财政扩张背景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非合作模式会带来更好的政策效果,两个政策并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统筹协作关系,而是应该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对方的政策行为。宏观审慎政策会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但能够增加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并降低由于财政政策不连续所造成的经济波动。在构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时,除了考虑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关系外,还应该让财政当局参与到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刺激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