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1D cobalt-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
1
作者 RONG Hongren GAO Gexiang +5 位作者 LIU Zhiwei ZHOU Ke SU Lixin HUANG Hao LIU Wenlong LIU Qi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3-1195,共13页
A low-cost 1D cobalt-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CP)[Co(BGPD)(DMSO)_(2)(H_(2)O)_(2)](Co-BD;H2BGPD=N,N'-bis(glycinyl)pyromellitic diimide;DMSO=dimethyl sulfoxide)was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method,and its crystal st... A low-cost 1D cobalt-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CP)[Co(BGPD)(DMSO)_(2)(H_(2)O)_(2)](Co-BD;H2BGPD=N,N'-bis(glycinyl)pyromellitic diimide;DMSO=dimethyl sulfoxide)was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method,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In a three-electrode system,Co-BD,as th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s,achieved 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830 F·g^(-1)at 1 A·g^(-1),equivalent to a specific capacity of 116.4 mAh·g^(-1),and exhibited high-rate capability,reaching 212 F·g^(-1)at 20 A·g^(-1).Impressively,Co-BD||rGO(reduced graphene oxide),representing an asymmetrical supercapacitor,owns a higher energy density of 14.2 Wh·kg^(-1)at 0.80 kW·kg^(-1),and an excellent cycle performance(After 4000 cycles at 1 A·g^(-1),the capacitance retention was up to 94%).CCDC:2418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APACITOR cobalt compound coordination polymers crystal structure electrode material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痕量监测2,4,6-三硝基苯酚的锌基配位聚合物荧光探针的构筑
2
作者 孙述文 王高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3-760,共8页
基于对苯二甲酸(H_(2)bdc)和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mfdp)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Zn(Ⅱ)基配位聚合物:{[Zn_(2)(bdc)_(2)(mfdp)]_(2)·4DMA·2Me_(2)NH·3H_(2)O}_(n)(1)(DMA=N,N-二甲基乙酰胺),并用红外光谱... 基于对苯二甲酸(H_(2)bdc)和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mfdp)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Zn(Ⅱ)基配位聚合物:{[Zn_(2)(bdc)_(2)(mfdp)]_(2)·4DMA·2Me_(2)NH·3H_(2)O}_(n)(1)(DMA=N,N-二甲基乙酰胺),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在配合物1中,相邻的锌离子具有相同的{ZnNO_(4)}配位构型,共同构成轮桨状的构筑单元。由拓扑结构分析可知,该配合物具有二重互穿的{4^(12)·6^(3)}结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能够被2,4,6-三硝基苯酚猝灭,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限LOD=0.164μmol·L^(-1),猝灭常数KSV=6.65×10^(4) L·mol^(-1))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Zn() 荧光探针 芳香硝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4,5-二氮芴-9-酮锌(Ⅱ)、钴(Ⅱ)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荣兰 刘红梅 +4 位作者 赵建社 顾爱萍 胡娟 何水样 刘建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2-726,共5页
Two compound crystals of (Hdafo)2·2H2O (1) and (Hdafo)2·2H2O (2) were obtained when we tried synthesizing the mixed ligand compounds of Zinc (Ⅱ)and Cobalt(Ⅱ)with 4,5 diazafluorene 9 one(dafo) and o phthali... Two compound crystals of (Hdafo)2·2H2O (1) and (Hdafo)2·2H2O (2) were obtained when we tried synthesizing the mixed ligand compounds of Zinc (Ⅱ)and Cobalt(Ⅱ)with 4,5 diazafluorene 9 one(dafo) and o phthalic acid, respectively. Their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s all belong to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with crystallographic data:(Hdafo)2·2H2O, a=1.6768(5)nm, b=1.2052(3)nm, c=1.3888(4)nm, β=116.793(3), V=2.5053(12)nm3, Z=4, F(000)=1232, Mr=609.57, Dc=1.616g·cm-3, μ(MoKα)=1.444mm-1, R1=0.0373, wR2=0.0765; (Hdafo)2·2H2O, a=1.6787(4)nm, b=1.2078(3)nm, c=1.3911(4)nm, β=116.665(3)°, V=2.5204(11)nm3, Z=4, F(000)=1220, Mr=603.13, Dc=1.589g·cm-3, μ(MoKα)=1.142mm-1, R1=0.0257, wR2=0.0654. The constitutes of the two compounds were proved by elemental, IR Spectra and thermal analyses. CCDC: 1, 198516; 2, 198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二氮芴-9-酮 锌()配合物 钴()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试剂-Cu(Ⅱ)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兴明 董发勤 +2 位作者 丁立生 彭汝芳 廖辉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20-924,共5页
The interaction of Zincon(ZCN)-Cu(Ⅱ) metal complex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pH=4.25). ZCN-Cu(Ⅱ)-BSA was a blueness color coordi... The interaction of Zincon(ZCN)-Cu(Ⅱ) metal complex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pH=4.25). ZCN-Cu(Ⅱ)-BSA was a blueness color coordination compound, with maximum absorption at 605 nm with 10 nm, 60 nm and 140 nm of red shift compared to the ZCN-Cu(Ⅱ) complex, ZCN-BSA complex and ZCN. According to molar ratio method and dual wavelength metho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ε was equal to 4.82×105 L·mol-1·cm-1. Conditional constants were defined as ZCN∶Cu(Ⅱ)∶BSA=10∶5∶2. Condition combination constant of ZCN-Cu(Ⅱ) and BSA K was 8.82×104. A combined mechanism was suggested between BSA and ZCN-Cu(Ⅱ) by electrostatic force (Primary action force) and distant water force. Position of Impact might be arginine, proline, histidine, tyrosine and cystine. Contemporary formation of electron transfer complexes is an important cause in forming ZCN-Cu(Ⅱ)-BSA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锌试剂-铜配合物 牛血清蛋白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化合物分子内配体间的疏水缔合作用(Ⅱ)——镉(Ⅱ)、钴(Ⅱ)-邻二氮菲-氨基酸体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恩君 朱宁 刘祁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55-759,共5页
pH电位法研究了镉(Ⅱ)、钴(Ⅱ)与邻二氮菲和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配体在37℃、离子强度I=0.02(NaCl)条件下形成12组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_(MAB)~M、△lgK和lgX值表明,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 pH电位法研究了镉(Ⅱ)、钴(Ⅱ)与邻二氮菲和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配体在37℃、离子强度I=0.02(NaCl)条件下形成12组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_(MAB)~M、△lgK和lgX值表明,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具有额外稳定性,并从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方面对该稳定性进行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氨基酸 疏水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4′-联苯三羧酸及菲咯啉的锰(Ⅱ)和镍(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素琴 顾金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1-1618,共8页
通过水热方法,用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Mn Cl2·4H2O和Ni Cl2·6H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核结构的配合物[Mn2(Hbtc)2(phen)4]·5H2O(1)和[Ni2(Hbtc)2(phen)4]·2H3btc·4H2O(2),并对其结... 通过水热方法,用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Mn Cl2·4H2O和Ni Cl2·6H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核结构的配合物[Mn2(Hbtc)2(phen)4]·5H2O(1)和[Ni2(Hbtc)2(phen)4]·2H3btc·4H2O(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的晶体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结构,通过分子间的O-H…O氢键作用,双核的分子被进一步连接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研究表明,双核分子中相邻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锰配合物 镍配合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氧氮氧三齿配体Cu(Ⅱ)配合物催化NA酯水解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解永树 寇福平 +1 位作者 林瑞森 宗汉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73,共6页
合成了不对称氮氧杂链型配体N-(2′-羟基)苄基乙醇胺(HL),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0(KNO3)条件下,研究了该配体质子化及其与Cu(Ⅱ... 合成了不对称氮氧杂链型配体N-(2′-羟基)苄基乙醇胺(HL),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0(KNO3)条件下,研究了该配体质子化及其与Cu(Ⅱ)离子配位热力学。在25±0.1℃,I=0.10(KNO3),pH=7~9(50mol·L-1缓冲溶液)范围内,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配合物对p-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催化动力学,得到了NA酯催化水解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NP((mol·L-1)-1·s-1)。结果表明:Cu(Ⅱ)离子与醇羟基配位作用较强,并且还与一个水分子有较弱的配位。配位醇羟基和水分子的离解常数pKa分别为7.62和11.22。在中性pH值可以产生具有有很强亲核能力的配位烷氧负离子Cu(Ⅱ)…-OR,配合物对酯的水解有金属离子Lewis酸活化和亲核试剂进攻双重催化作用,与碱性磷酸酯催化作用比较类似,在pH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NA酯水解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当pH为9.0时,kNP达到0.12(mol·L-1)-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酚乙酸酯 水解 配合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和Cd(Ⅱ)离子络合反应的光谱及计算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小利 高立国 曹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85-1992,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木犀草素与镉离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所形成的若干种典型结构,包括天然木犀草素分子与镉离子、去质子的木犀草素分子与镉离子、去质子的木犀草素分子与水化镉离子在不同位点结合所形成的所有产物结构,并且...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木犀草素与镉离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所形成的若干种典型结构,包括天然木犀草素分子与镉离子、去质子的木犀草素分子与镉离子、去质子的木犀草素分子与水化镉离子在不同位点结合所形成的所有产物结构,并且确定了木犀草素与镉离子结合的准确位置。结果表明,木犀草素与镉离子的络合反应发生在5-羟-4-酮位。去质子的木犀草素分子与镉离子的络合能力强于天然木犀草素分子。通过计算概念DFT指数比较了木犀草素及不同配合物之间的反应活性差别。此外,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工作还从实验角度进行了研究,在合成木犀草素-镉配合物的基础上,通过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来判断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学 配合物 镉离子 木犀草素 结合位点 概念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化合物分子内配体间的疏水缔合作用——Ⅲ.镉(Ⅱ)/ATP/氨基酸体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恩君 刘祁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5-68,共4页
应用 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 Cd(ATP)(Aa)^(3-)(ATP^(4-)为腺苷三磷酸根,Aa^-分别为丙氨酸 ala^-、蛋氮酸 met^-、苯丙氨酸 phe^-和色氨酸 trp^-)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及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 KNO_30.10 mol/L,温度为37℃... 应用 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 Cd(ATP)(Aa)^(3-)(ATP^(4-)为腺苷三磷酸根,Aa^-分别为丙氨酸 ala^-、蛋氮酸 met^-、苯丙氨酸 phe^-和色氨酸 trp^-)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及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 KNO_30.10 mol/L,温度为37℃时的稳定常数.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与氨基酸配体的关系为 trp^->met^->phe^->ala^-.从分子内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角度对促成上述序列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疏水缔合作用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式苯丙氨酸四苯基卟啉钴(Ⅱ)与咪唑类配体轴配反应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春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The electr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axial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tailed phenylalanine tetraphenylporphyrinato cobalt(Ⅱ) Co[Phe-TPP]with imidazole(Im),2 Methyl imidazole(2 MeIm) and N Methylimidazole(N MeIm) have be... The electr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axial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tailed phenylalanine tetraphenylporphyrinato cobalt(Ⅱ) Co[Phe-TPP]with imidazole(Im),2 Methyl imidazole(2 MeIm) and N Methylimidazole(N MeIm) have been studied.The standard equilibrium constant K and stoichiometric number n of reaction were measured by visible spectroscopy.The changes of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Δ rH  m and standard molar entropy Δ rS  m of the reactio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lots of lnK υs 1/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配反应 平衡常数 钴卟啉 咪唑类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2,4,4′-联苯三羧酸及2,2′-联吡啶构筑的三维钴(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英文)
11
作者 高竹青 李红晋 顾金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1-1426,共6页
通过水热方法,以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2,2′-联吡啶(2,2′-b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1个具有三核钴单元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o1.5(btc)(2,2′-bpy)0.5(2H2O)]n,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 通过水热方法,以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2,2′-联吡啶(2,2′-b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1个具有三核钴单元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o1.5(btc)(2,2′-bpy)0.5(2H2O)]n,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a=1.774 4(4)nm,b=1.142 3(2)nm,c=1.890 8(4)nm,β=105.18(3)°,V=3.698 5(13)nm3,Dc=1.745 g·cm-3,Z=8,R=0.048 4,wR=0.085 2(I>2σ(I))。来自4个不同btc3-配体的4个羧基连接相邻的3个钴(Ⅱ)离子形成了1个三核钴(Ⅱ)的结构单元。这些三核钴(Ⅱ)的结构单元又通过btc3-配体与钴(Ⅱ)离子的配位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框架。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中相邻钴(Ⅱ)离子之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钴()配合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大环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2
作者 周勇强 周家茵 +1 位作者 周世光 綦尤训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以邻苯二甲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三水合硝酸铜为模板剂,用模板反应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一种新的固体配合物[CuL](NO_3)_2·6H_2O。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及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等,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以邻苯二甲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三水合硝酸铜为模板剂,用模板反应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一种新的固体配合物[CuL](NO_3)_2·6H_2O。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及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等,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立体结构与对称性,并对其电致变色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西佛石 络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多苯并咪唑配体的单核Zn(Ⅱ)配合物的合成、Hirshfeld表面分析和量化计算研究(英文)
13
作者 周红斌 李骥 +1 位作者 肖凤萍 孟祥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NTB)和ZnCl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单核金属配合物,[Zn(NTB)Cl]_(2)·(ZnCl_(4))·4(CH_(3)OH),(1).对化合物(1)进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CHN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三斜晶系P-1空...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NTB)和ZnCl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单核金属配合物,[Zn(NTB)Cl]_(2)·(ZnCl_(4))·4(CH_(3)OH),(1).对化合物(1)进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CHN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晶胞参数a=1.3874(2)nm,b=1.4095(1)nm,c=1.6214(2)nm;α=86.440(3)°,β=87.296(2)°,γ=70.699(3)°,V=2.9855(6)nm3;吸收系数μ=1.520 mm^(-1),计算密度ρc=1.504 mg·m^(-3),晶格中电子数F(000)=1384,对于衍射强度I>2σ(I)的9770个可观测衍射点,残差因子R1=0.0777,权重残差因子wR_(2)=0.2068.晶体中堆积中,来自于两个配位阳离子[Zn(NTB)Cl]+的各两个N—H…O和一个N—H…Cl氢键,以及来自于4个溶剂甲醇的O—H…Cl氢键作用将晶体结构中的各个组成离子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分子间作用进行讨论,表明化合物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来自于N—H…O氢键.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RB3LYP/6-31G(d)方法对晶体结构中一个[Zn(NTB)Cl]^(+)单元进行了理论优化,并对其分子轨道、自然键轨道、mulliken电荷布局进行分析.Hirshfeld表面分析化合物堆积作用主要来自于N—H…O/Cl、O—H…Cl氢键作用,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NTB三个—CH_(2)—基团成键轨道与相邻的咪唑基的C—N反键轨道稳定化能较小,有利于配体形成Δ和Λ两周不同的空间构型,mulliken电荷布局表明三个苯并咪唑氮原子相连氢原子带有较强的正电荷(约0.28 a.u.),有利于氢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苯并咪唑 Zn()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Hirshfeld表面分析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Ⅱ)配合物的碱性磷酸酯酶活性
14
作者 郭德威 樊春梅 刘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76-78,共3页
本文模拟的对象为碱性磷酸酯酶(EC3.1,3.1,AP)。它是一种以Zn(Ⅱ)为辅基的金属酶。Zn(Ⅱ)通过同3个组氨酸残基的咪唑氮配位而与酶蛋白相联,并以此构成AP的活性中心。AP广泛分布于动物和某些微生物中,它对生物体磷酸单酯和核苷酸的代谢... 本文模拟的对象为碱性磷酸酯酶(EC3.1,3.1,AP)。它是一种以Zn(Ⅱ)为辅基的金属酶。Zn(Ⅱ)通过同3个组氨酸残基的咪唑氮配位而与酶蛋白相联,并以此构成AP的活性中心。AP广泛分布于动物和某些微生物中,它对生物体磷酸单酯和核苷酸的代谢、磷酸和能量的利用都有重要作用。 5种作为天然AP的模型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均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酯酶 酶转换率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一种新的钴(Ⅱ)与meso-四-(2-烷氧基苯基)卟吩生成的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碘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梁克中 牟维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8-511,513,共5页
meso-四-(2-烷氧基苯基)卟吩[-(ROP)P]与金属离子Co(Ⅱ)、Cu(Ⅱ)、Ni(Ⅱ)生成配合物,并以元素分析验证其组成,用以上配合物作为中性载体,制备了电位型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膜组分的最佳配比用正交法选定。结果表明:在上述... meso-四-(2-烷氧基苯基)卟吩[-(ROP)P]与金属离子Co(Ⅱ)、Cu(Ⅱ)、Ni(Ⅱ)生成配合物,并以元素分析验证其组成,用以上配合物作为中性载体,制备了电位型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膜组分的最佳配比用正交法选定。结果表明:在上述3种载体中[Co(Ⅱ)-(ROP)P]作为载体的电极对Ⅰ^-具有最好的电位响应特性。在pH3.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该电极具有最佳的电位响应,在1.0×10^-6~1.0×10^-1mol·L^-1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2mV/dec(25℃),检出限(3S/N)为8.0×10^-7mol·L^-1,用交流阻抗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四-(2-烷氧基苯基)卟吩 碘离子选择电极 钴()配合物 钴() 中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并咪唑螯合配体EDTB-Co(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秋香 李武客 +3 位作者 李东风 朱莉 陈彦国 廖展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5-378,共4页
报导了螯合配体 N, N, N, 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 E D T B)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红外( I R)、紫外可见( U V Vis)光谱、电子自旋共振( E S R)谱表征.据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上... 报导了螯合配体 N, N, N, 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 E D T B)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红外( I R)、紫外可见( U V Vis)光谱、电子自旋共振( E S R)谱表征.据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上述光谱数据,与已报导的 E D T B含铜(Ⅱ)、锰(Ⅱ)配合物 X射线单晶结构比较,推测双核钴(Ⅱ)配合物 Co2( E D T B) Cl4·0.5 C2 H5 O H·4.5 H2 O 的 Co(Ⅱ)离子处于四方锥,而单核钴(Ⅱ)配合物 Co( E D T B)( N O3)2· C2 H5 O H·0.5 H2 O 和 Co( E D T B)( C H3 C O2 )( B F4)·0.5 C2 H5 O H·5 H2 O 中的 Co(Ⅱ)核处于八面体配位环境中.用硝基蓝四氮唑( N B T)光照还原法测得3 种配合物歧化 O·2 速率常数均为107 数量级,表明其催化 O·2 歧化活性与配合物分子中含金属核的多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螯合配体 钴配合物 EDTB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桥联镍(Ⅱ)四氮杂环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嵇从民 张冰 +1 位作者 崔爱莉 寇会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7-1080,共4页
以对苯二甲酸根为桥联基团合成了一个新的镍(Ⅱ)四氮杂环羧酸桥联配合物[Ni(L)tp]∞(L=5-苯甲基-4,6-二甲基-1,3,7,10-四氮杂环十四烷).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Ni(Ⅱ)离子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每个对苯二甲酸阴离子tp2-按照反式单齿桥联... 以对苯二甲酸根为桥联基团合成了一个新的镍(Ⅱ)四氮杂环羧酸桥联配合物[Ni(L)tp]∞(L=5-苯甲基-4,6-二甲基-1,3,7,10-四氮杂环十四烷).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Ni(Ⅱ)离子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每个对苯二甲酸阴离子tp2-按照反式单齿桥联的模式连接两个Ni(Ⅱ)离子,每个Ni(Ⅱ)离子反式桥连两个tp2-配体,tp2-和Ni(Ⅱ)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磁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χmT在低温时略有减小,根据结构分析将其归因于链内tp2-传递的弱反铁磁耦合和八面体Ni(Ⅱ)的零场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羧酸桥联 磁性 四氮杂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希夫碱配合物的研究Ⅱ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杜家声 李自弘 +1 位作者 黄渊泽 尹立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2,共6页
合成了由硫代对称二氨基脲和α-乙酰吡啶及邻氯苯甲醛缩合的两种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及它们与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的配合物,所有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谱、磁化率、摩尔... 合成了由硫代对称二氨基脲和α-乙酰吡啶及邻氯苯甲醛缩合的两种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及它们与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的配合物,所有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测试进行了表征.对某些配合物还进行了生物活性的初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 席夫碱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Mn(Ⅱ)/Co(Ⅱ)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星烨 杨明星 +2 位作者 陈丽娟 肖芷欣 林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3-650,共8页
通过脲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金属配位聚合物[Mn3(Hidc)3(DMI)2]n(1)(H3idc=4,5-咪唑二羧酸,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Co(tbip)(DMPU)]n(2)(H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DMPU=N,N-二甲基丙烯基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 通过脲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金属配位聚合物[Mn3(Hidc)3(DMI)2]n(1)(H3idc=4,5-咪唑二羧酸,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Co(tbip)(DMPU)]n(2)(H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DMPU=N,N-二甲基丙烯基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该配合物以DMI为模板剂,通过H3idc与Mn(Ⅱ)构筑成三维四方孔道结构,DMI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该配合物以DMPU为模板剂,通过H_2tbip与Co(Ⅱ)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DMPU分子通过与Co(Ⅱ)配位填充在网格中。固体荧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1在462 nm处存在较强的荧光发射峰,说明具有良好的蓝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配合物 钴配合物 脲热合成法 配位物聚合物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自旋涨落性质的单一手性三核镍(Ⅱ)配合物(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国喜 李波 +1 位作者 熊仁根 Tomoyuki Akutagawa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94-1996,共3页
[Ni3O(TBPLA)(H2O)](ClO4)4(H2O)6 [TBPLA=(S)-1,1',1''-2,4,6-trimethylbenzene-1,3,5-triyl)-tris(methylene)-tris-(pyrrolidine-2-carboxylate)] was found to possibly display multiferroic property (the coexistenc... [Ni3O(TBPLA)(H2O)](ClO4)4(H2O)6 [TBPLA=(S)-1,1',1''-2,4,6-trimethylbenzene-1,3,5-triyl)-tris(methylene)-tris-(pyrrolidine-2-carboxylate)] was found to possibly display multiferroic property (the coexistence of ferroelectricity and ferromagnetism). The magnetic property of this compound was studied and no magnetic hysteresis loop was found probably due to an intrinsic fluctuation for the magnetic exchang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 同手性配合物 铁电性与铁磁性 自旋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