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xed-time Target-guided Coordinate Control 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Based on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1
作者 LI Chao−yi XU Hai−xiang +2 位作者 YU Wen−zhao DU Zhe DING Ya−nan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9-862,共1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target-guided coordinated control(TACC)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USVs).In the scenario of tracking non-cooperative targets,the status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can only b...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target-guided coordinated control(TACC)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USVs).In the scenario of tracking non-cooperative targets,the status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can only be obtained by some USVs.In order to achieve semi-encirclement tracking of noncooperative targets under maritime security conditions,a fixed-time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surface control(DSC)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ly,a novel TACC architecture with decoupled kinematic control law and decoupled kinetic control law wa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control system design.Secondly,the proposed DSC-based target-guided kinematic control law including tracking points pre-allocation strategy and sigmoid artificial potential functions(SigAPFs)can avoid collisions during tracking process and optimize kinematic control output.Finally,a fixed-time TACC system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fast convergence of kinematic and kinetics error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ACC approach in improving target tracking safety and reducing control output chattering wa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comparis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distributed control target-guided coordinate control fixed-time convergence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rdinated dynamic mission planning scheme for intelligent multi-agent systems
2
作者 彭军 文孟飞 +2 位作者 谢国祺 张晓勇 Kuo-chi 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170-3179,共10页
Mission planning was thoroughly studied in the areas of multiple intelligent agent systems,such as multiple unmanned air vehicles,and multiple processor systems.However,it still faces challenges due to the system comp... Mission planning was thoroughly studied in the areas of multiple intelligent agent systems,such as multiple unmanned air vehicles,and multiple processor systems.However,it still faces challenges due to the system complexity,the execution order constraints,and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uncertainty.To address it,a coordinated dynamic mission planning scheme is proposed utilizing the method of the weighted AND/OR tree and the AOE-Network.In the scheme,the mission is decomposed into a time-constraint weighted AND/OR tree,which is converted into an AOE-Network for mission planning.Then,a dynamic planning algorithm is designed which uses task subcontracting and dynamic re-decomposition to coordinate conflicts.The scheme can reduce the task complexity and its execution time by implementing real-time dynamic re-planning.The simulation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ghted AND/OR tree multiple intelligent agent coordinated dynamic mission planning AOE-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Tracking Controller for Coordinated Boiler-turbin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Fuzzy Lyapunov Functions
3
作者 LIU Shanjian SHEN Jiong +2 位作者 LIU Xichui LI Yiguo WU Ji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I0014-I0014,共1页
The thermal power boiler-turbine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high nonlinearity,time-delay and strong coupling.It is difi cult to obtain an excellent dynamic response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PI/PID control when the... The thermal power boiler-turbine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high nonlinearity,time-delay and strong coupling.It is difi cult to obtain an excellent dynamic response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PI/PID control when the power system load changes in a wide range.So far many advanced control strategies have been presented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but most of these strategies are dependent on an accurate object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iler-turbine coordinate system tracking control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 uncertain parameter model fuzzy Lyapunov func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coordinated control of power-plant main steam pressure and power output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波 李少远 柴天佑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350-358,共9页
An intelligent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has been propos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300MW boiler-turbine unit i. e. Unit 1 of Yuanbaoshan power plant in China. Load following operation of coal-fired boiler-tur... An intelligent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has been propos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300MW boiler-turbine unit i. e. Unit 1 of Yuanbaoshan power plant in China. Load following operation of coal-fired boiler-turbine unit in the power plant leads to changes in operating points which result in nonlinear variations of the plant variables and parameters. For the variation of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slowly varying dynamic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cheme has been developed by combining fuzzy self-tuning with adaptive control and auto-tuning techniques. As there exist strong couplings between control loops of main steam pressure and power output in the unit, a new design for static decoupler aimed at decoupling for setpoints and unmeasured pulverized coal disturbance of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s presented. Satisfactor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uch a control system has enhanced adaptability and robustness to the complex process, and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high economic benefit have been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control boiler-turbine coordinated control fuzzy in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static decoupling industrial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test method with uncertain projectile proximity explosion position based on dynamic seven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screen 被引量:2
5
作者 Han-shan Li Xiao-qia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643-1652,共10页
To objectively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the projectile fuze proximity explosion when projectile intersects the head of missile target, we propose a dynamic seven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screen test ... To objectively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the projectile fuze proximity explosion when projectile intersects the head of missile target, we propose a dynamic seven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screen test method, which is made up of six plane detection screens and a flash photoelectric dynamic detection screen. The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projectile proximity explosion position based on seven plane detection screens with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established.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of the dynamic seven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screen planes and the time values,the analytical function of the projectile proximity explosion position parameters under non-linear motion is derived. The projectile signal filtering method based on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is explored in this work. Additionally, the projectile signal recognition algorithm using a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duration and the signal peak error for the projectile passing through the detection screen, the signals attribution of the same projectile passing through six detection screens are analyzed for obtaining precise time values of the same projectile passing through the detection screen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jectile fuze proximity explosion test, the linear motion model and the proposed non-linear motion model are used to calculate and compare the same group of projectiles proximity explosion position parameters. The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verifies that the proposed test method and calculation model in this work accurately obtain the actual projectile proximity explosion position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multi-screen array plane Flash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target Projectile signal processing Particle swarm Proximity explosion fuze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动态演变与影响因素——基于生产关系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盖凯程 晏晨景 刘璐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生产关系优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呈现“中心强、外围弱”的异质特征;生产关系的空间溢出强度与方向存在协同度门槛,即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协同度更高的中心区域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且向外围溢出;中心与外围区域间壁垒抑制溢出效应。对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组织革新、要素配置优化、市场壁垒破除和消费升级引导,以“中心—外围”联动改革推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动态演变 新型生产关系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响应及协调效应研究
7
作者 郭伟 刘彤彤 杨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7,168,共7页
论文在探讨2013—2020年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协调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VAR模型来分析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一步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模... 论文在探讨2013—2020年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协调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VAR模型来分析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一步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模型,深入探索两者的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双向动态作用关系,其中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旅游效率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京津冀旅游效率和生态环境二者协调发展水平逐渐增强,空间绝对差异逐渐缩小;京津冀旅游效率和生态环境二者耦合协调度具有维持原有状态的稳定性,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且空间因素对耦合协调状态的转移概率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效率 生态环境 动态响应 协调效应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茶叶采摘坐标动态变化过程试验与分析
8
作者 郑应松 吴伟斌 +3 位作者 汪小名 韩重阳 唐婷 肖冠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为探究名优茶叶在精准采摘过程中目标茶芽坐标动态变化的问题,设计一款茶梢摆动试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支撑架、同步带模组、高速摄像机系统、PLC控制系统、轴流式风机系统和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以风...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为探究名优茶叶在精准采摘过程中目标茶芽坐标动态变化的问题,设计一款茶梢摆动试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支撑架、同步带模组、高速摄像机系统、PLC控制系统、轴流式风机系统和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以风速、温度和采摘时执行器的冲击速度为部分采摘条件,探究在3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茶梢坐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可采摘范围内各因素的阈值为温度31.25℃、冲击速度248.22 mm/s、风速3.42 m/s。在实际采摘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对茶梢坐标的影响尤为显著。其次,执行器触碰到茶梢叶片时,也会带来茶梢坐标明显的变化,而环境温度对茶梢坐标的影响最小。因此,影响茶梢坐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且茶稍个体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自然风力和采摘时的冲击速度对于茶梢坐标的影响极为显著,在名优茶叶精准采摘过程中,要极力克服以上两个因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叶 采摘条件 坐标动态变化 因素分析 精准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下不同模型的柔性板力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伍松 曲汉龙 +4 位作者 赵鑫 伍炜 罗淇译 符黄彬 牛彩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91,共10页
为了研究柔性板结构在不同模型下的动力学特性差异,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大变形柔性板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通过变形梯度和格林-拉格朗日应变描述结构的运动以及变形,采用斜率矢量替代传统有限元法中的转角坐标,可有效求解大位移、大... 为了研究柔性板结构在不同模型下的动力学特性差异,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大变形柔性板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通过变形梯度和格林-拉格朗日应变描述结构的运动以及变形,采用斜率矢量替代传统有限元法中的转角坐标,可有效求解大位移、大转动及大变形问题。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理论框架,对比分析线弹性和超弹性本构模型(薄板和全参数板单元、基于Mooney-Rivlin和Neo-Hookean本构模型的超弹性板)的力学特性。通过连续介质力学推导了单元广义弹性力矩阵与切线刚度矩阵,进而构建系统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分析线弹性模型和超弹性模型,得到了不同激励条件及材料模量对柔性板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线弹性板受到外部激励时,三轴位移曲线较为吻合,超弹性板位移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材料模量的增大使得两种板的变形减小,结构更加稳定,线弹性板及超弹性板模型对于大变形动力学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节点坐标法 动力学模型 大变形 超弹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海洋环境载荷下隔水管动态响应与优化设计研究
10
作者 邢云龙 张博 +2 位作者 徐化奎 张晶 王可鑫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6,共9页
隔水管系统作为连接海底井口与钻井平台的关键结构,在强洋流与显著潮差的海洋环境中面临严峻的安全与稳定性挑战,频发的结构变形与疲劳破坏问题亟需通过精细建模与参数优化加以应对。文章围绕深水钻井作业中隔水管在非线性海洋环境载荷... 隔水管系统作为连接海底井口与钻井平台的关键结构,在强洋流与显著潮差的海洋环境中面临严峻的安全与稳定性挑战,频发的结构变形与疲劳破坏问题亟需通过精细建模与参数优化加以应对。文章围绕深水钻井作业中隔水管在非线性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行为开展研究:基于改进的Morison方程构建波浪—潮流耦合的非线性载荷模型,采用最小势能原理与变分方法推导结构控制方程,通过Hermite插值与Galerkin法实现有限元离散,并结合Newmark方法进行动态响应求解。研究发现:隔水管在水深约102 m处易形成“位移峰值+零转角”的高曲率响应区,属于结构潜在失效段。针对该薄弱区域,提出壁厚梯度优化设计策略,可有效降低最大位移、抑制角度波动并缩短响应周期,从而提升隔水管对中高频载荷的抵抗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顶张力是最直接高效的控制参数;在强潮流工况下,通过提高顶张力并结合壁厚增强形成协同抑制策略,可显著恢复结构安全裕度,满足大潮差(>1.5 m)等极端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需求。研究成果可为深水隔水管系统的设计优化与作业风险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水管 动力学响应行为 非线性载荷 壁厚梯度优化设计 顶张力 协同抑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11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式基站坐标融合的采煤机定位方法
12
作者 杨艺 孙英杰 +2 位作者 常亚军 刘斌斌 王科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6,共8页
在采煤工作面狭长的空间中,超宽带(UWB)基站呈链式分布,通信信号传输的散射、绕射和衰减等扰动和基站间动态坐标融合机制的缺乏均降低了采煤机定位精度。为提高采煤机在工作面UWB基站下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基站坐标融合的采... 在采煤工作面狭长的空间中,超宽带(UWB)基站呈链式分布,通信信号传输的散射、绕射和衰减等扰动和基站间动态坐标融合机制的缺乏均降低了采煤机定位精度。为提高采煤机在工作面UWB基站下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基站坐标融合的采煤机定位方法。建立了适应采煤过程中UWB基站位置动态变化的采煤机运动模型,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处理UWB测量偏转角,建立了基于UWB基站空间分布特征的链式基站坐标融合模型,以减少时变扰动的影响,采用梯度下降法对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群间的位置误差进行迭代优化,提升绝对坐标系下采煤机定位精度,并利用卡尔曼滤波(KF)对基站坐标数据进行滤波,消除梯度下降造成的误差叠加,实现高精度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40°范围内,UWB测量偏转角经UKF处理后误差为±5°;在基站间天线平行、非平行情况下,KF链式基站坐标融合方法的均方误差(MSE)较传统刚性基站坐标融合分别降低了91.3%,95.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70.5%,95.5%;在基站间无遮挡、部分遮挡及全遮挡条件下,KF链式基站坐标融合方法实现了较高的采煤机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定位 超宽带 链式基站坐标融合 动态定位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输流管道大变形动力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伟 曹润青 +2 位作者 胡嘉纯 代胡亮 王琳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74,共62页
细长输流管道是发动机液压装置、航空加油机、核工业热交换器、海洋钻井平台等工程装备系统的一类重要结构.当流速较高时,细长管道可能会发生屈曲或颤振等流致失稳现象,严重时可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输流管道的流致失稳及其非线性振动是典... 细长输流管道是发动机液压装置、航空加油机、核工业热交换器、海洋钻井平台等工程装备系统的一类重要结构.当流速较高时,细长管道可能会发生屈曲或颤振等流致失稳现象,严重时可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输流管道的流致失稳及其非线性振动是典型的流固耦合力学行为,已成为结构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普遍性范例.在建立动力学方程、明确稳定性机理和分析非线性振动规律之后,近年来人们极其关注输流管道的大变形/大位移动力学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细长输流管道非线性振动,特别是其弯曲大变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输流管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分类,简要分析了一些常用假设的合理性.其次,重点介绍了泰勒展开近似模型、几何精确理论模型、绝对节点坐标描述计算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及相关的其他建模与求解方法.然后,针对两端支撑管道和悬臂管道两类有本质区别的动力学系统,回顾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机理与演化规律,重点介绍了悬臂管道从小变形假设到大变形响应的一些新近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提高输流管稳定性、抑制输流管非线性振动和利用输流管大变形响应的主要方法.最后,对细长输流管道大变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值得关注的几个基础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流管道 流固耦合 大变形动力学 几何精确模型 绝对节点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钰潼 白胜超 王兆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44,共12页
该研究基于2014—2022年的省份面板数据,评估我国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采用动态QCA方法探索驱动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协同发展的组态路径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体育消费、体育投资、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 该研究基于2014—2022年的省份面板数据,评估我国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采用动态QCA方法探索驱动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协同发展的组态路径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体育消费、体育投资、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均无法单独构成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高耦合协调的必要条件;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高耦合协调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体育消费+劳动者+劳动对象”联动型、“体育消费+劳动资料”引领型和“体育投资+新质生产力全要素”驱动型三种类型;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多元内因协同作用的结果,且各因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各组态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各省份存在着一定的组态偏好差异。进而,提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内需耦合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因势利导优结构,双系统耦合增效能;消费引领促升级,要素集聚强动能;巩固新质生产力优势,提振体育内需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内需 耦合协调 动态QCA 体育消费 体育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迫击炮协调臂前装填系统动力学仿真
15
作者 张雅斌 刘宁 +1 位作者 黄建文 侯保林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8,96,共7页
为了提高迫击炮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种协调臂的迫击炮前装填系统。该系统利用抱弹筒携带弹药,并且在协调臂的转动下携带弹药至炮口处装填。该系统利用协调臂来实现自动化装填,可以完成15发/min的装填技术指标,研制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方... 为了提高迫击炮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种协调臂的迫击炮前装填系统。该系统利用抱弹筒携带弹药,并且在协调臂的转动下携带弹药至炮口处装填。该系统利用协调臂来实现自动化装填,可以完成15发/min的装填技术指标,研制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方案可行性。为解决原理样机中出现的协调臂振动与抱弹筒的摆动问题,建立了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中出现的问题对系统结构针对化的改进,并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装填性能有较大提升,该系统可以达到所设计的装填性能指标。该迫击炮协调臂前装填系统为迫击炮的无人化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迫击炮 自动装填 协调臂 结构设计 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及其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爱花 张钰 +3 位作者 陈青坡 李超 曹伟 门永南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掌握新形势下汾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发展规律,提升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平,推动地下水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太原盆地、临汾盆地2010—2019年孔隙承压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下水动态时空变化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灰色关联分... 为掌握新形势下汾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发展规律,提升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平,推动地下水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太原盆地、临汾盆地2010—2019年孔隙承压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下水动态时空变化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地下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结果显示:太原盆地、临汾盆地2010—2019年年均地下水位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71.1%和50.1%,地下水位上升区域面积均大于下降区域面积;人类活动因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公顷农田灌溉用水量、地下水用水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大,且成正相关关系,人口、经济及降水量等指标与地下水埋深成负相关关系;2010—2019年两大盆地地下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增大,均由2010年的耦合失调转为2019年的耦合良好协调。研究表明,近年来通过实施地下水治理与保护措施,两大盆地内承压地下水位呈现回升趋势,受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可实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社会经济 耦合协调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太原盆地 临汾盆地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7
作者 王跃鹏 唐世斌 +4 位作者 刘向君 王培峰 高永伟 杨赟 梁利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7,共9页
黏土矿物水化作用引发的岩石结构解体现象与边坡滑坡、隧道塌方及钻井井壁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息息相关。为揭示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机理,运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了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 黏土矿物水化作用引发的岩石结构解体现象与边坡滑坡、隧道塌方及钻井井壁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息息相关。为揭示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机理,运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了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了钠蒙脱石的水化膨胀特性,实现了对其水化过程中关键物理化学参数的定量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晶层间距随着层间含水率的增加而阶梯型上升,呈现分层现象。随着埋藏深度和层间含水率增加,钠蒙脱石体积增大,而密度相应减小。层间含水率增加,促进氢键增多,并显著提升水分子和Na^(+)离子的自扩散系数。深埋条件下,水分子及Na^(+)离子自扩散系数较常温常压显著增大。随着水分子层数的递增,Na-Ow、Na-Hw、Ow-Hw(水分子间),Ow-Ow以及Os-Hw的主峰峰值,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而在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这些主峰峰值则表现出差异性。随着水分子层数的增加,水的聚合程度先增加后有所降低,Na^(+)离子的配位数降低、聚合程度下降、离子水化数和水化半径变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的聚合程度差别很小,Na^(+)离子对应水化特征仅有微小降低趋势。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石油钻井、煤层安全开采、边坡稳定性评估及隧道工程开挖等关键领域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蒙脱石 水化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自扩散系数 离子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婧雅 宋周莺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和可持续发展差异;(2)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高度相关,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发展至中级协调阶段,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3)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是系统内各要素增强型交互作用的结果,可持续发展目标1(无贫穷)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交互尤为关键;(4)耦合动力机制包括内部的数据生产力、数字技术变革力和破坏力、自然资源支撑力,以及外部的市场拉动力和失衡力、政府调控力和阻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耦合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水下机器人极近海底直航运动性能预报
19
作者 吴利红 李超 +4 位作者 刘社文 封锡盛 李硕 阎述学 曾俊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7-1053,共7页
针对自主水下机器人极近海底航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问题,本文采用坐标转换法和移动网格法对不同极近海底距离、不同航速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直航运动进行水动力预报。数值结果表明:自主水下机器人在极近海底壁面附近航行时,海底会对自主水... 针对自主水下机器人极近海底航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问题,本文采用坐标转换法和移动网格法对不同极近海底距离、不同航速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直航运动进行水动力预报。数值结果表明:自主水下机器人在极近海底壁面附近航行时,海底会对自主水下机器人产生复杂的“坐底”效应。移动网格法相对坐标转换法,自主水下机器人的阻力偏小。随着间隙变小,移动网格法能预报垂向力由吸力变为斥力,艉倾变为埋艏的动态过程,而坐标转换法则不能。这种差异源于2种方法采用了不同的坐标系、产生的不同边界层厚度,以及流体的惯性量大小。当间隙小到边界层影响范围内,移动网格法更适合模拟极近海底操纵运动,为这种工况下的安全航行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机器人 海底 坐标转换法 移动网格法 直航 坐底效应 水动力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迫击炮双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20
作者 邱鑫涛 刘宁 张雅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1,190,共7页
设计了一种迫击炮双协调臂炮口自动装填系统,建立了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单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试验方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比研究双协调臂与单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动力学仿真,探讨了双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在不同... 设计了一种迫击炮双协调臂炮口自动装填系统,建立了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单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试验方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比研究双协调臂与单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动力学仿真,探讨了双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动态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双协调臂在单协调臂的基础上明显抑制了振动,系统刚度越大,供弹过程运动越平稳;双协调臂加速度呈现收敛,系统长度越长,装填时间越长,双协调臂结构尺寸为最优状态,双协调臂比单协调臂的装填速度提高了34%,研究了协调臂自动装填系统动态特性及结构变化对装填速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实现其结构优化和精度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迫击炮 协调臂 自动装填系统 动力学仿真 系统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